為鐵畫立法
Ⅰ 鐵畫的歷史故事
鐵畫是用鐵鑄成線條,再焊接而成的一種美術作品。
主要是借鑒國畫的水墨,章法,布局,線條簡明有力,蒼勁古樸。鐵畫工藝綜合了古代金銀空花的焊接技術,吸取了剪紙、木刻、磚雕的長處,融合了國畫的筆意和章法,畫面明暗對比鮮明,立體感強,在古代工藝美術品中獨樹一幟。湯鵬所創作的鐵畫,是我國工藝美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最有名的是蕪湖鐵畫。
蕪湖鐵畫,原稱鐵花,為蕪湖地區特產。鐵畫藝術的創始人是清朝康熙年間的鐵匠——湯鵬。 蕪湖鐵畫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技藝高超著稱於世。相傳系明末清初安徽蕪湖鐵匠湯天池所創造,以後逐漸流傳到北京和山東等地。(又有鐵畫的製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北宋。清代康熙年間,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一說),並逐漸享譽四海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等。形式有立體和半立體的。品種除立軸、中堂、橫幅和條屏(一般都用外框)外,還有合四面以成一燈的鐵畫燈。
鐵畫鼻祖湯天池,名鵬,祖籍安徽徽州,後遷居江蘇省溧水縣明覺鄉,幼年時為避兵荒而流落到鐵冶之鄉――蕪湖定居,當時蕪湖鐵業十分興盛,且又集中許多技藝精湛的鐵工,所以,民諺有「鐵到蕪湖自成鋼」的美譽。湯初學鐵工技藝,清康熙年間租賃乾隆進士黃鉞的曾祖父之臨街門面,自營鐵業作坊。當時蕪湖既是水陸交通要道和各種物資集散中心,又近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不僅萬商雲集、人流如潮,其間也有眾多香客,他們皆喜購蕪湖鐵鋪中生產和出售的彩色鐵花枝、鐵花燈,作為上山敬佛之用。湯天池也打制這些製品出售。後又將鐵花和鐵花燈的內容,移植到一起,先「冶之使薄,且縷析之,以意屈伸」,再經錘煅「為山水、為竹石、為敗荷、為衰柳、為蜩螗。郭索點綴位置,一如丹青家」,製成「山水花卉,各極其妙」的別具藝術風格的鐵畫。
以上為有關簡介,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Ⅱ 蕪湖鐵畫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那麼它的作畫難度大嗎
鐵畫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風格獨特工藝技藝高超著稱於世
Ⅲ 安徽蕪湖有什麼特產
1、蕪湖鐵畫
鐵畫原名「鐵花」,安徽省蕪湖地區特產。鐵畫創始人是清代康熙年間蕪湖人湯鵬,他「少為鐵工,與畫室為鄰,日窺其潑黑勢」,從中受到啟迪而創出鐵畫。它以低碳鋼作原料,以鐵代墨,以錘代筆,經過出稿、剪、砸、燒打、上漆蠟、上框等工序和「打活」、「鑽活」等工藝,精緻成山水、人物、花卉、蟲魚、飛禽、走獸等各種藝術品。
06年5月20日,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九華山路,赭山公園那,還有小九華那裡有賣的。作為拿來送親友的工藝品是再合適不過的。
2、紅皮鴨子
蕪湖紅皮鴨子不算出名,知道它美味的只是蕪湖人以及在蕪湖吃過的人。正兒八經的酒店是很難吃到紅鴨子的,一定是門口小攤上的。
鴨皮鴨皮經過烘烤和炸制甜脆無比、手起刀落間,鴨肉的酥軟,配上特製鮮香微甜的鹵子,吃起來一個感覺,很舒服,很親切。如果要帶走送人的話,建議真空包裝。
3、鳩江腐乳
蕪湖臭豆腐乳有紅方、青方、糟方等,各具風味。腐乳塊形整齊,色澤艷麗,香味濃郁,臭中有奇香,非常鮮美,回味悠長。多味腐乳由於加入多種香料,具有咸、甜、酸、辣、麻、香等多種味感,頗為消費者喜歡。
還記得小時候家門口經常有挑擔子賣腐乳的人嗎?那種味道最正宗。拿來下飯是不錯的選擇。
4、綠影豬蹄
「老闆!帶我斬兩個豬蹄子!」這句話經常能夠在聚味香綠影豬蹄店裡聽到。想吃綠影豬蹄,不提前幾個小時去排隊那是根本買不到的,可見綠影豬蹄在火爆蕪湖的程度。
聚味香一直堅持鮮製作,不僅保留了豬蹄的營養,還做到口感上順滑Q彈,啃完豬蹄嘴唇、手指都粘粘的,滿滿的膠!原!蛋!白!你要送人的話,現場製作後可以真空包裝,在冰箱里存著。
5、和聯蜂蜜
安徽是中國蜂蜜出口大省,而蕪湖特產和聯蜂蜜正式其中佼佼者。坐落在皖江之濱的和聯,吸收著皖南山區的大自然精華,這是品質的根源。蕪湖特產和聯蜂蜜外銷出口歐盟、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外市場,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
6、筆山芽尖
筆山芽尖色,香,味均居南陵縣茶葉之冠,產於南陵縣桂山筆架山(又名蝌蚪山,射的山),芽心為兩葉所抱,色澤翠綠,白毫顯露,香氣高爽,滋味醇厚,湯色黃綠,葉底透明勻整,用沸水沖泡,枝芽葉上沖水面,根根直立,爾後又徐徐下沉。喜歡送茶葉的盆友可以考慮考慮喲。
7、傻子瓜子
蕪湖被稱為瓜子之城,瓜子種類繁多,深受蕪湖人的喜愛。話說傻子瓜子大家都聽說過吧,遍布全國的瓜子專賣店,可是為什麼提到它呢?沒錯!傻子瓜子就是蕪湖響當當的特產,瓜子界的領頭羊。在蕪湖,傻子瓜子被稱為「中國第一商販」的歷史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Ⅳ 聞名於世的「蕪湖鐵畫」以鐵代墨,以錘為筆,鍛鐵成畫.加工鐵畫,主要是利用金屬鐵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鐵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可以鍛打成鐵片; 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內光線有會聚作用; 遠視眼指容的是晶狀體太薄,對光的偏折能力太弱,來自近處物體的光還沒有會聚就到達視網膜,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模糊的光斑,所以我們看不清近處的物體.需要佩戴會聚透鏡---凸透鏡. 故答案為:延展;凸;會聚;遠. |
Ⅳ 蕪湖鐵畫的歷史發展
鐵畫的製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北宋。清代康熙年間,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並逐漸享譽四海,至今已有340多年歷史,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蕪湖鐵畫始於清康熙年間,由蕪湖鐵工湯鵬與蕪湖畫家蕭雲從相互砥礪而成。據清代《蕪湖縣志》所錄《鐵畫歌·序》載,蕪湖人湯鵬「少為鐵工,與畫室為鄰,日窺其潑黑勢,畫師叱之。鵬發憤,因煅鐵為山水嶂,寒汀孤嶼,生趣宛然。」湯鵬從國畫中受到啟迪而創出鐵畫。
鐵畫一經問世,不僅「遠客多購之」,而且「名噪公卿間」,士大夫階層人士把它作為「齋壁雅玩」之物欣賞,文人墨客更是推崇備至,賦詩著文加以贊揚。清代金石家朱文藻在《題鐵畫》一詩中作了生動的描述:「乍看似墨潑素絹,山水人物皆空嵌。風飄秀色動蘭竹,雪催老桿撐松杉。華軒逼人有寒氣,盛暑亦欲添衣裳。最宜樺燭曉風夜,千枝萬蕊發翠岩。元明舊跡共諦視,轉覺暗淡精神減。"他認為元明時代丹青高手之畫與鐵畫相比也黯然失色。清代詩人梁同書稱鐵畫"無不入妙","世罕見之」。他作《鐵畫歌》雲:「誰叫幻作繞指柔,巧奪江南鈞巢筆。……采繪易化丹青改,此畫錚錚長不毀。」
蕪湖鐵畫先後參加過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和匈牙利布達佩斯造型藝術展,並赴日本、科威特、義大利、奈及利亞、沙特、香港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1958年,毛澤東、劉少奇先後在安徽省博物館欣賞了蕪湖鐵畫,稱贊鐵畫藝術技藝精湛,要將之加以發展。
1959年至1960年,老藝人儲炎慶和幾位弟子製作的大型鐵畫《迎客松》、《梅山水庫》和鐵書法《沁園春·雪》陳設在人民大會堂,以及陳列於毛主席紀念堂的鐵書法《長征詩》,都是蕪湖鐵畫的傳世經典之作。
Ⅵ 求「大聖孔子贊」歌詞 謝謝!
仲尼大聖,遭時昏荒。河圖沉翳,鳳鳥幽藏。爰整禮樂,以綜三綱。因史立法,是謂素王。
伏以帝治崇文,金榜起文明之色;王心重道,銀題生道德之輝。 摛鳳藻於五雲,布龍章於萬國。斯文啟佑,至治馨香!臣等竊惟: 前後聖之道源,宗於洙、泗;見聞知之統緒,繼自《春秋》。木鐸千 秋,一言而為天下法;杏壇片席,匹夫而為百世師。陋巷隱賢人,簞 瓢有其真樂;聖門魯弟子,一貫得其心傳。闕里之中庸,尚遙承乎 家法;戰國之仁義,猶私淑於門人。當時業已稱賢,後世因而配聖。 惟道法初開於魯國,重賴闡明;故王人有事於孔林,咸深向慕。然牲牢雖具,大都屬於奉常;薦獻有陳,要亦攝之祭酒。若睿藻宸翰 之賜,曠代難逢;至鐫金勒石之恩,千年罕遘。從未有瑤章志美,倍 隆式閭之儀;彤管揚輝,永燦同文之治,如今日者也!茲蓋伏遇皇 帝陛下:於變堯章,光昭文德。仰宗洙、泗,應麒麟赤紱之祥;上法 羲、軒,啟龍馬丹書之瑞。經筵屢御,闡四子之精微;講幄頻開,發 三墳之奧秘。念學術尊於聖,至闕里而萬古常新;道原出於天,得 杏壇而群蒙頓啟。文章禮樂,固資大聖之彰明;刪定纂修,尤賴群 賢之贊助。及門篤行士,守身以事其親;當年好學人,克已而復乎 禮。趨庭之教,一再傳又有賢孫;願學之誠,百餘歲復生孺子。彼 一堂之道德,悉百代之儀型,若不贊之嘉言,無以表其潛德。爰振 生花之管,用成起風之章。同擲地之金聲,花生青鏤;奏鈞天之廣 樂,香繞紅箋。擇佳書於翰苑之中,何異銀鉤鐵畫?建豐碑於首善 之地,恍如綠字丹文。頒諸遐荒,共星雲而並麗;留諸奕禩,齊日 月以爭光。誠互古之稀聞,真熙朝之盛事!臣等識慚禮器,志切羹 牆。言語威儀,既未得乎一體;德行政事,徒有忝於四科。聖王以 古為師,夙夜猶懷孔、孟;臣子即學是仕,研窮敢遜程、朱?伏願學 海常波,書田廣藝。遠宗近守,接憲章祖述之傳;老安少懷,擴物與 民胞之量。將見自西自東,自南自北,悅服如七十子之誠;乃聖乃 神,乃武乃文,教化垂億萬年之遠!
Ⅶ 蕪湖有什麼特色有什麼特產
三刀三畫
三刀:剪刀、菜刀、剃刀,為蕪湖市的傳統產品。剪刀生產始於明末清初,做工精細講究,全國有名的張小泉剪刀就是由蕪湖的剪刀發展起來的;菜刀處理後可做到一刀三用,即前部用於片,中部用於切,後部用於剁;蕪湖剃刀,式樣美觀大方,刀口鋒利,耐磨經用,輕便靈活。
三畫:鐵畫,堆漆畫,通草畫。據介紹,有關堆漆畫和通草畫的來歷,那是在上世紀70年代初蕪湖工藝美術廠成立時,由於大力提倡開發多畫種而產生出來的。堆漆畫是由當時漆匠出生的吳思才老藝人研製獨創的,而通草畫是由當時的老藝人謝柏水自行設計製作,但都因生產工藝復雜,到80年代初就基本不做了,且逐漸被其他的畫種所取代,基本上蕪湖市面上已經很難看見手工製作的堆漆畫了。
蕪湖鐵畫
蕪湖鐵畫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藝人以錘代筆,鍛織成畫,堪稱一絕。自它誕生至今300多年來一直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為古今中外人士所青睞。
鐵畫創始人是清代康熙年間蕪湖人湯天池,他「少為鐵工,與畫室為鄰,日窺其潑黑勢」,從中受到啟迪而創出鐵畫。鐵畫一經問世,不僅「遠客多購之」,而且「名噪公卿間」,士大夫階層人士把它作為「齋壁雅玩」之物欣賞,文人墨客更是推崇備至,賦詩著文加以贊揚。
近年來,藝人們不斷創新,又開創了立體鐵畫、瓷版鐵畫、純金和鍍金畫。
蕪湖鐵畫創始人湯鵬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鐵畫第一人,是蕪湖文化藝術創造的多項中國之最之一。
蕪湖購物好去處
中山路步行街
蕪湖中山路步行街是全國三大步行街之一(另兩條是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與鏡湖風景區、鳩鶿廣場融為一體,2005年年底,來自美國的世界最大零售商——沃爾瑪購物廣場也進駐了中山北路,從而讓在蕪湖旅遊的遊客又多了一個選擇。
交通:乘坐1路空調、4路、8路、14路空調、18路、24路空調、31路、106路、107路內環晚班、107路外環晚班空調、108路晚班到【融匯中江廣場】站,下車即到。
Ⅷ 蕪湖鐵畫算不算民間工藝品
屬於物質遺產,傳統民間工藝
鐵畫,也稱鐵花,安徽蕪湖特產,為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鐵畫是以低炭鋼為原料,將鐵片和鐵線鍛打焊接成的各種裝飾畫。它將民間剪紙、雕刻、鑲嵌等各種藝術的技法溶為一體,採用中國畫章法,黑白對比,虛實結合,另有一番情趣。
鐵畫的製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北宋。清代康熙年間,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並逐漸享譽四海。
鐵畫是以鐵為墨,以砧為硯,以錘代筆鍛制而成。鐵畫的品種分為三類:一類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蘭、竹、菊、鷹等為題材,這類鐵畫襯板鑲框,掛於粉牆之上,更顯端莊醒目。第二類為燈彩,一般由4至6幅鐵畫組成,內糊以紙或素絹,中燃銀燭,光彩奪目,動人神魄。第三類為屏風,多為山水風景,古樸典雅,蔚為壯觀。
蕪湖瀕臨長江,交通便利,曾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來鐵冶業就十分發達。發達的冶鐵業和高超的鍛技,為蕪湖鐵畫的創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礎和條件。
蕪湖鐵畫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蕪湖鐵畫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技藝高超著稱於世。鐵畫始於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間,由蕪湖鐵工湯天池與蕪湖畫家蕭尺木相互砥礪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歷史。蕪湖鐵畫源於國畫,具有新安畫派落筆瘦勁簡潔、風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藝術特徵,是純手工鍛技藝術。它以鐵為原料,經紅爐冶煉後,再經鍛、鑽、抬壓焊、銼、鑿等技巧製成。既具有國畫的神韻又具雕塑的立體美,還表現了鋼鐵的柔韌性和延展性,是一種獨具風格的藝術。
Ⅸ 蕪湖鐵畫藝術所體現的中華文化特點是
蕪湖鐵畫特點既有國畫、水墨畫之境,又有強烈的藝術立體感,黑白分明,蒼版勁凝重,被權稱為「巧奪萬代所未有」。
蕪湖鐵畫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蕪湖鐵畫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技藝高超著稱於世。鐵畫始於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間,由蕪湖鐵工湯天池與蕪湖畫家蕭尺木相互砥礪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歷史。蕪湖鐵畫源於國畫,具有新安畫派落筆瘦勁簡潔、風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藝術特徵,是純手工鍛技藝術。它以鐵為原料,經紅爐冶煉後,再經鍛、鑽、抬壓焊、銼、鑿等技巧製成。既具有國畫的神韻又具雕塑的立體美,還表現了鋼鐵的柔韌性和延展性,是一種獨具風格的藝術。
Ⅹ 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語言運用題、閱讀題
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文化遺產日」。至此,我國已經有了「文化遺產日」、「文化遺產標志」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歌曲」,對於增強全體民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將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長調民歌《通知》說,文化遺產包括物質類和非物質類。物質類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等可移動文物;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名街區、名村鎮。 非物質類包括:口頭傳統、民俗活動和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等以及與此相關的文化空間。
蕪湖鐵畫
鐵畫,也稱鐵花,安徽蕪湖特產,為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鐵畫是以低炭鋼為原料,將鐵片和鐵線鍛打焊接成的各種裝飾畫。它將民間剪紙、雕刻、鑲嵌等各種藝術的技法溶為一體,採用中國畫章法,黑白對比,虛實結合,另有一番情趣。
奧魯羅狂歡節鐵畫的製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北宋。清代康熙年間,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並逐漸享譽四海。
鐵畫是以鐵為墨,以砧為硯,以錘代筆鍛制而成。鐵畫的品種分為三類:一類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蘭、竹、菊、鷹等為題材,這類鐵畫襯板鑲框,掛於粉牆之上,更顯端莊醒目。第二類為燈彩,一般由4至6幅鐵畫組成,內糊以紙或素絹,中燃銀燭,光彩奪目,動人神魄。第三類為屏風,多為山水風景,古樸典雅,蔚為壯觀。
蕪湖瀕臨長江,交通便利,曾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來鐵冶業就十分發達。發達的冶鐵業和高超的鍛技,為蕪湖鐵畫的創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礎和條件。
蕪湖鐵畫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蕪湖鐵畫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技藝高超著稱於世。鐵畫始於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間,由蕪湖鐵工湯天池與蕪湖畫家蕭尺木相互砥礪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歷史。蕪湖鐵畫源於國畫,具有新安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派落筆瘦勁簡潔、風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藝術特徵,是純手工鍛技藝術。它以鐵為原料,經紅爐冶煉後,再經鍛、鑽、抬壓焊、銼、鑿等技巧製成。既具有國畫的神韻又具雕塑的立體美,還表現了鋼鐵的柔韌性和延展性,是一種獨具風格的藝術。
蕪湖鐵畫曾參加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匈牙利布達佩斯造型藝術展,並赴日本、科威特、義大利、奈及利亞、沙特、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 1959年~1960年老藝人儲炎慶和幾位弟子製作的大型鐵畫《迎客松》、《梅山水庫》和鐵書法《沁園春·雪》等作品布置在人民大會堂。蕪湖鐵畫歷經了340多年的承傳和發展,在傳統形式的尺幅小景、畫燈、屏風基礎上,又創有立體鐵畫、盆景鐵畫、瓷板鐵畫和鍍金鐵畫,形成了座屏、壁畫、書法、裝飾陳設和文化禮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個品種,以其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在藝壇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