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德的解讀
『壹』 經典中如何解釋道德
(1).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韓非子·五蠹》:「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後漢書·種岱傳》:「臣聞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唐 韓愈 《原道》:「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誇張地感覺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過了這個快要崩潰的大家庭。」(2). 老子 《道德經》的省稱。 南朝 宋 鮑照 《蜀四賢詠》:「閉簾注《道德》,開卦述天爵。」唐 杜甫 《冬日謁玄元皇帝廟》詩:「世家遺舊史,《道德》付今王。」元 倪瓚 《康素子雜言》詩:「《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術。《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都講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轉。」《水滸傳》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惱犯了你,你因何夜來越牆而過,入來把斧劈我?若是我無道德,已被殺了。」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三》:「忽二女鬼現燈下,向僧作禮曰:『師等皆飲酒食肉……煩師傳語主人,別延道德高者為之,則幸得超生矣。』 道教的經典中還有很多有解釋道德的。如:《雲笈七籤》等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福生無量天尊
『貳』 關於道德的名人名言愈多愈好 要有意思解釋
本性流露永遠勝過豪言壯語.
——萊辛
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
——
伊索
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行了深思以後的產物.
——
柏格森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虛偽永遠不能憑借它生長在權利中而變成真實.
——泰戈爾
凡是與虛偽相矛盾的東西都是極其重要而且有價值的.
——
高爾基
我並無過人的特長,只是忠誠老實,不自欺欺人,想做一個「以身作則」來教育人的平常人.
——吳玉章
人世間最惡劣的謊言自己欺騙自己.
——迦爾洵
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柏格森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郭沫若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丘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契訶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馬克思
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喬叟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歌德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培根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貝多芬
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
——伊索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知恥近乎勇.
——孔丘
辱,莫大於不知恥.
——王通
不誠則有累,誠則無累.
——楊時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叄』 道德兩字的分解解釋
道 #dào
【釋義】 ①路徑:道路|地道|鐵道|下水道。②途徑;方向;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世道人心。③技藝;方法:醫道|門道|生財之道。④德行;正當的事理:道德|道義|大逆不道。⑤思想學說或宗教教義:孔孟之道|傳道|修道。⑥指道教:道士|道姑|道觀。⑦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一條橫道兒。⑧量詞:一道溝|兩道題|裂了一道縫兒。⑨指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會道門。⑩用話表示;說:道白|道歉|說東道西。
【道德】 #dàodé 一種社會性的意識,是人們共同生活所遵循的行為准則和規范。
〖例句〗遵守公共道德,是人們和諧生活的基礎。
【道理】 #dàoli ①事物的規律:老師在講新陳代謝的道理。②情理;理由:他的話有點兒道理。
〖例句〗父親經常給我講如何做人的道理。
【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道貌:庄嚴的外貌。岸然:高傲的樣子。多指假裝一本正經,實際表裡不一的人。
〖例句〗他道貌岸然地出現在人們面前,使大家心裡覺得很不舒服。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道 <名>
(形聲。從辵,首聲。本義: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義
道,所行道也。――《說文》
一達謂之道。――《爾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禮·地官·遂人》。注:「途容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老子》五十三章
道聽而途說。――《論語·陽貨》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史記·項羽本紀》
道渴而死。――《山海經·海外北經》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記·陳涉世家》
又如:大道,問道於盲;要道;人行
德 #dé
【釋義】 ①道德;品行:品德|公德|德才兼備。②情義;恩惠:功德|積德|感恩戴德。③心意;信念:同心同德|離心離德。④姓。
【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來稱頌老年人。
〖例句〗李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在教育界、科學界享有很高的聲望。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德 <動>
(形聲。從彳,惪聲。從「彳」,表示與行走有關。本義:登高,攀登)
同本義
德,升也。――《說文》
君子德車。――《易·剝》虞本。按,與剝廬對文。登也,升。君子以順德,亦本字。
感激
然則德我乎。――《左傳·成公三年》
通「得」。取得,獲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墨子·節用上》
德〈名〉
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類編》
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
『肆』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德是一種素養或習慣。二者合起來就構成它的定義,即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良好的選擇是它的屬差。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4)關於道德的解讀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
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伍』 關於道德的名言及解釋,出處,選擇理由及舉例
男人,女人,甚至最驕傲的人都有某種「自卑感」。漂亮的人懷疑自己的智慧,強有力的人懷疑自己的魅力。 —— 安德烈莫洛亞
『陸』 什麼是道德解釋道德的含義
道德的含義 在我國古籍中,最早是把「道」與「德」兩個詞分開使用的。內「道」表示道路,以後...「道德」容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摩里斯」(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引申其義,也有規則,規范,行為品質和善惡評價等含義。...
『柒』 關於道德經的理解和感悟,誰解釋的最透徹
清之前,《道德經來》版本有源103種。迄今,校訂本共三千多種。歷史上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東漢末期河上公注本和曹魏王弼注本。1969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書兩個抄本(帛書甲本、乙本)。帛書道德經,早王弼本400餘年,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現代,蕭天石先生的《道德經聖解》偏重於道教修煉,被譽為近代第一注家;馮海濤先生的《道德經智慧日用貫通》一書,則著眼於人們的尋常日用,經文前後文印證,以老解老。
『捌』 如何解釋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這四詞說簡單點
就是 一個人對 自己人生 .世界的評價和看法 人生觀,就是對待人生總的觀點和態度 價值觀就是對待事物的取捨的總的原則和態度 活著就是幸福,生活什麼滋味自己放調料! 就是夢想啊 人生觀是指人們對人生的根本態度和看法,包括對人生價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態度.它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觀主要回答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價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問題.人生觀的基本內容包括幸福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友誼觀、道德觀、審美觀、公私觀、戀愛觀等等.由於人們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和文化素養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我們必須提倡和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用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戰勝形形色色的個人主義,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價值觀」,往往也指「價值觀念」.在學理上,價值觀是指關於價值的理論、知識、學說體系,就像物質觀、時空觀、歷史觀等一樣;價值觀念則是指人們關於基本價值的立場、取向、態度等.這兩個概念的區別,相當於宗教學和宗教信仰、倫理學和個人道德之間的關系:前者主要是學者研究的話題,後者則與每個人的人生追求和選擇都有關.雖然這種區別在科學和法律上有嚴格意義,但在生活中人們已經習慣了把二者不加區分. 世界觀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觀建立於一個人對自然、人生、社會和精神的科學的、系統的、豐富的認識基礎上,它包括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不僅僅是認識問題,而且還包括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行動.例如,共產主義世界觀就不僅僅包括對共產主義的認識和知識,而且包括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和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奮斗精神和積極地行動. 世界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的階級會有不同的世界觀: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就是要維護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就是要推翻資產階級的剝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制度.資產階級世界觀所信奉的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哲學;無產階級世界觀所信仰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這兩種世界觀總是在不斷斗爭,總是相互對立的. 作為一個人來說,世界觀又總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機聯系起來的,世界觀總是處於最高層次,對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導向作用;同時世界觀也是個性傾向性的最高層次,它是人的行為的最高調節器,制約著人的整個心理面貌,直接影響人的個性品質.可以講,世界觀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價值觀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需求所表現出來的評價,它包括對人的生存和生活意義即人生觀的看法,它是屬於個性傾向性的范疇.價值觀的含義很廣,包括從人生的基本價值取向到個人對具體事物的態度.人生觀被認為是對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根本觀點.一個人的世界觀是否正確,將直接影響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關於人生目的、態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它主要回答什麼是人生、人生的意義、怎樣實現人生的價值等問題.其具體表現為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寫到好累呀,己經很簡單了
『玖』 倫理道德怎麼解釋
倫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國文化中將其總結為五大類,即五倫:夫婦回、父子、兄弟、君答臣、朋友,其中相處應該遵循的方法就叫倫理。道德,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規律,以及我們應當如何通達這種自然規律的方法,它是自然存在的,而不是人為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