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民法典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

民法典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

發布時間: 2021-02-24 08:16:28

① 新的民法典新增了哪些內容

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侵害他人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第七編「侵權責任」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侵權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吸收借鑒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對侵權責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

要點一:確立 「自甘風險」規則

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

要點二:規定「自助行為」制度。

要點三:「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明確列為人身損害賠償項目。

要點四: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規定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要點五:完善公平責任規則。

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

要點六:增加規定委託監護的侵權責任,即監護人將監護職責委託給他人的,監護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受託人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② 民法法典內容2021

民法典修改了關於民法總則,包括合同法、物權法、婚姻法、繼承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收養法等七大法律的部分法律條文,使其更符合當代中國的民情,使法官在判決時有法可依。

③ 新民法典2021年新規是什麼

新民法典2021年新規有:

1、新增三大抗疫規定

監護人「失聯」 民政部門兜底負責;增加緊急情況下使用公用維修資金特別程序;完善國家訂貨合同制度。

2、設置離婚冷靜期

近些年來,我國離婚率比較高。有些人結婚很盲動,上午要結婚,下午就去離婚,結婚過於沖動,離婚也過於沖動。那麼,有一個冷靜期的規定,讓雙方有冷靜下來考慮的機會,重新審視一下離婚是否為真實意願。

3、性騷擾要承擔賠償責任

性騷擾是規定在人格權編的。以性騷擾被告到法院的話,會涉及侵害人格尊嚴問題。性騷擾是個頑疾,在各個社會都有,有些還特別嚴重。民法典(草案)中對其規定強調兩點,一是利用從屬關系,二是違背被騷擾一方的意願。

4、網店等虛擬財產可以繼承

民法典(草案)的一大特點是,具有濃厚的信息時代氣息。它規定了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網路虛擬財產和數據。在侵權責任編,對網路上的侵權責任也作出規定。

5、見義勇為免責

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6、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業主

規定: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業主共有。

7、禁止高利放貸

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8、保護個人信息

規定: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是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二是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三是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四是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9、增加遺囑形式

規定: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簽名,註明年、月、日。

10、守護「頭頂上的安全」

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3)民法典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擴展閱讀: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施行起,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網路——民法典

④ 開展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制宣傳活動有什麼重要意義

來組織推動百名法學家百自場報告會法制宣傳活動,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就是要把「雙百」活動放到全面依法治國大局中來謀劃,努力使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成為聯接 「四個全面」的紐帶,助力「四個全面」 協調推進。
在各級宣講對象中進一步掀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以法治精神凝心聚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上不斷見到新成效。

⑤ 民法典是什麼東西

民法典來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自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司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司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5)民法典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擴展閱讀: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起草。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煙台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法學院、中國建銀集團法律部等單位的26人組成。

梁慧星學部委員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該草案採用德國潘德克吞編制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債權總則、合同、侵權行為、親屬、繼承七編,共計1947條。

⑥ 姚建宗的榮譽和獎勵情況

2015年《法學研究及其思維方式的思想變革》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2014年被評為遼寧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第六批);
2014年《法學研究及其思維方式的思想變革》獲吉林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13年《法律的政治邏輯闡釋》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010年度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研究」任首席專家;
2009年4月第一屆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
2008年《法治生態環境》榮獲第二屆錢端升法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008年被評為全國「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活動最佳宣講獎;
2006年入選國家人事部等確定的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6年,榮獲第五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
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並獲得資助;
2005年「法學理論教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年12月,「法學理論教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吉林大學2004年優秀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2004年12月,「法學理論教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吉林省2004年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3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的「第一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2003年,《生活的場景與法治的向度》,司法部2002年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優秀獎;
200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獎勵;
2001年7月,「法學理論專業研究生教學改革」,教育部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1年4月,「法學理論專業研究生教學改革」,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1年1月,《法律與發展研究導論》獲吉林省第5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2001年12月,《法律與發展研究的理論傾向》,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二等獎;
2001年1月2日,《法治與良知》,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二等獎;
2001年1月2日,《法治的多重視界》,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二等獎;
2000年12月7日,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項目獎勵;
2000年7月19日,被評為東北地區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1998—2000年度優秀編輯;
2000年3月,《國外政治發展研究述評》,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優秀獎(最高獎);
1999年12月,《法律與發展研究導論》,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第六次優秀著作獎專著優秀獎(最高獎);
1999年11月30日,榮獲第二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1999年8月14日,《法律與發展研究導論》,1998年度吉林省長白山優秀圖書一等獎;
1998年12月,《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蘊》,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法學論文二等獎;
1998年1月,《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蘊》,吉林大學1997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獎特等獎;
1998年1月,《法律制度構造論》,吉林大學1997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獎二等獎;
1998年12月,因「八五」以來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工作中成績顯著而獲獎;
1996年1月,《「法治經濟」解析》,吉林大學第四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優秀論文獎;
1993年11月,《略談法的價值與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最根本價值》,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第三次優秀科研成果獎優秀論文獎。

⑦ 《民法典(草案)》出台,對我們的生活將產生哪些影響

作為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已經得到正式通過會議表決通過,這就意味著,繼1954年、19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典制定工作之後,如今《民法典》正式製作成功,並成功通過決議,即將從2021年1月1日開始生效,也就是說中國公民的社會生活網路全書至今已經正式誕生。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草案)》的出台,意味著《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和《侵權責任法》9部法律全部廢止,那這部《民法典(草案)》究竟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挑幾個比較有意思的案例,來拋磚引玉地講一下。

⑧ 民法典哪些內容會給生活帶來更多保障

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在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中,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人身傷亡、夫妻離婚,小到繳納物業費、出門坐車、鄰里糾紛等,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那麼民法典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什麼時候頒布?以下內容由法律快車編輯整理為您介紹,希望有所幫助。

一、民法典的核心是什麼?

民法典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自由,個人財產以及其它個體權利,並通過法律的形式對公民的社會關系進行規范。可以說民法典是人類文明的進步體現,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

二、為什麼是現在?
民法典如此重要,為什麼現在才開始正式在人民代表大會上審議?原因其實很簡單,這是歷史的發展規律使然。

中國的民法典立法之路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上網了解一下。其實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法典也漸漸開始在那些憂國憂民的立法者腦海中孕育了。但是剛剛成立的祖國,必然要考慮先發展經濟。

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是一波三折,到如今我們終於走上正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以發展,給民法典真正能夠出土,發芽以及日後茁壯成長的土壤。

除了這一經濟基礎之外,社會上各種針對個人權益的民事訴訟無法可依的現實,也推動了民法典的發展進程。可以說是民心之所向。

三、民法典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民法典推出後,將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簡單列舉幾條:

1、70年產權到期後可續期
房子,已經成為許多家庭最重要的財產,然而辛辛苦苦購買的住宅只有70年產權,期滿後怎麼辦?

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2、高空拋物找不到業主的可起訴整棟樓業主
高空拋物現象曾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帶來很大的社會危害,如何守護「頭頂上的安全」?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3、見義勇為免責
民法典草案(下稱草案)這樣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現實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發生,「扶不扶」「救不救」等問題一度困擾公眾。民法典草案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各自的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有助於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不讓守法者寒心。

熱點內容
勞動法里有規定餐補嗎 發布:2025-09-30 18:11:38 瀏覽:88
法院生氣 發布:2025-09-30 18:00:39 瀏覽:507
順義免費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9-30 18:00:37 瀏覽:428
部門規章是由制定 發布:2025-09-30 17:55:07 瀏覽:335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末路狂花 發布:2025-09-30 17:51:15 瀏覽:766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訴訟法 發布:2025-09-30 17:49:09 瀏覽:903
法治公正畫 發布:2025-09-30 17:48:34 瀏覽:444
立法法幾次 發布:2025-09-30 17:46:13 瀏覽:651
四川控制狂犬病條例 發布:2025-09-30 17:30:31 瀏覽:263
詐騙罪律師咨詢 發布:2025-09-30 17:30:22 瀏覽: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