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4

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4

發布時間: 2021-03-01 15:47:39

『壹』 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的解讀

1.為什麼要發布《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 答: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家庭的發展既促進每個家庭成員身心發展和自我實現,又對實現經濟、社會和人口的長期均衡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中國家庭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旨在全面梳理中國家庭變遷的特點和趨勢,深入分析影響家庭發展的各種因素,研究提出未來中國家庭發展的政策思路和方向。 2.請簡要介紹一下《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的主要內容和結構? 答:《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是首部由政府部門發布的、全面展現中國家庭發展狀況的研究報告。報告共分十章,分別介紹了中國家庭變遷的特點和趨勢、家庭戶的數量與規模、家庭的類型與結構、家庭關系、家庭功能等內容,總結了在人口政策、城鎮化和老齡化背景下中國家庭的發展與變化特徵,分析了影響家庭發展的各種因素,提出了未來中國家庭發展的政策思路和方向。 3. 中國家庭變遷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答:我國的家庭發展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家庭數量居世界之首,共有家庭戶4.3億戶左右,佔世界家庭戶總數的1/5左右。二是家庭規模日益小型化,平均家庭戶規模為3.02人。三是家庭類型更加多樣化,核心家庭比重持續下降,獨居老人比例有所升高,單親家庭、丁克家庭、隔代家庭等快速增長。流動人口舉家遷移的趨勢日益明顯,流動家庭和留守家庭大量出現。四是計劃生育家庭成為主體。據測算,目前中國計劃生育家庭為3億戶左右,約佔全國家庭戶總數的70%。五是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關系在越來越多的家庭中確立。六是家庭功能重心轉向情感、消費、照料、安全和娛樂等,經濟功能收縮。快速的人口老齡化給家庭養老帶來挑戰,家庭對外部支持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4.中國家庭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哪些? 答:中國家庭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流動家庭和留守家庭面臨突出困難。流動家庭在社會融入、子女教育等方面有一些現實的困難。留守家庭在兒童養育照顧、老人贍養、夫妻關系等方面也面臨困難。二是快速老齡化給家庭養老帶來壓力。目前,中國有65歲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過8800萬戶,佔全國家庭戶的比重超過20%。隨著家庭規模的縮小,家庭養老壓力較大,老人獨居家庭、留守家庭等一些特殊家庭的養老問題較突出。三是家庭發展支持政策尚不夠完善。目前,我們尚未建立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長期家庭政策和制度安排。 5.中國家庭未來發展的趨勢如何? 答:中國家庭未來的發展趨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家庭戶數量來看,雖然全國人口增長率已處於較低的水平,但家庭數量還會在一個時期內持續增長。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2040年中國的家庭戶數量將跨上5億戶的台階,2045年達到峰值(5.04億)後開始減少,到2050年仍將保持在5億戶左右的規模。其次,從家庭類型來看,直系家庭(由父母同一個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和子女組成的家庭)的數量和比重都將出現更為顯著的增長。2010年直系家庭總數為9240萬戶,佔全部家庭的比重為23.0%,比2000年增加了24.9%。未來一個時期,直系家庭的數量和比重都將出現更為顯著的增長。再次,從家庭的生命周期結構上看,中國家庭的生命周期結構將會進一步簡單化和重心後移。一些家庭生命周期結構有所缺損,還有一些家庭生命周期的擴展期變得更短、穩定期變得更長、收縮期來得更早、空巢期來得更早並且持續的時間更長。 6.中國家庭戶的規模和構成有哪些特點? 答:家庭規模的小型化是現代化家庭變遷的重要標志,並已成為全球性趨勢。中國家庭規模的小型化趨勢也十分明顯。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家庭戶平均人數基本上保持在5.3人的水平上。1990年縮減到4.0人,2010年縮減到3.1人,2012年進一步縮小為3.02人。 家庭戶構成方面表現出以下特點:1-2人微型家庭的數量大幅增加;3-4人小型家庭戶數量明顯減少;5-6人中型家庭戶佔比下降;7人及以上大型家庭戶數量繼續減少;城鄉各類規模家庭戶分布變化趨勢高度一致。2010年城市、鎮和農村家庭戶數量排在第一位的都是3人戶,排在第二位的都是2人戶。 7.中國家庭的主要類型有哪些?呈現哪些變化特徵? 答:家庭按照代際層次和親屬關系進行分類主要分為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聯合家庭、單人家庭和其他家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轉變,中國的家庭類型及其分布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一是核心家庭(由已婚夫婦及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比重持續下降。二是核心家庭類型構成變化明顯,標准核心家庭(即一對夫婦與其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比重大幅下降,由夫婦二人組成的核心家庭比重大幅提高,在數量上僅次於標准核心家庭,單親核心家庭(指因離異、喪偶或未婚的單身母親或父親及其子女組成的家庭)比例持續下降。三是直系家庭(由父母同一個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和子女組成的家庭)數量穩中有升。四是單人家庭數量迅速增長。 8.中國家庭關系有哪些特點?發生了哪些變化? 答: 中國的家庭關系正在從傳統走向現代,從整體來看,基本上完成了五個轉變:一是從血親主位轉變為婚姻主位,家庭關系軸心由血親縱向關系轉變為夫妻橫向關系;二是從父系父權轉變為夫妻平權和親子平權,家庭成員無論性別、年齡和輩分,都擁有平等的權利;三是從男性家長專制轉變為家庭民主決策,妻子在家庭事務中擁有平等的發言權和決策權;四是個體家庭本位取代了家族本位,家庭的私人性和獨立性顯著增強,並加強了家庭權力的穩固性;五是家庭生活的主體意義從傳宗接代的工具性價值轉變為家庭幸福和家庭成員的自我實現。這五個方面的轉變標志著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關系的確立。 9.中國家庭的功能有哪些變化?還存在哪些問題? 答: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口轉變和家庭變遷,家庭功能發生了多重變化。一是家庭經濟功能收縮。二是家庭功能的分化和弱化。隨著家庭類型的多樣化和家庭結構的簡單化,家庭功能也出現了分化,一些功能因需求消失而關閉,一些功能因家庭結構不完整或能力缺失而弱化甚至喪失。三是家庭功能外化。由於家庭功能難以滿足日益增長且不斷豐富的家庭需求,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需求需要通過外部供給獲得滿足,因而出現了家庭功能外化的趨勢。四是家庭功能重心轉移。在工業化、城市化、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的背景下,家庭功能的重心發生了轉移,更加偏向於感情、消費、照料、安全、娛樂等福利性功能。 10.計劃生育政策對中國家庭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答:自上世紀70年代全國普遍實行計劃生育以來,計劃生育家庭的數量迅速增加,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家庭的主體類型。中國已初步建立獎勵、優惠、保障、扶助等計劃生育家庭福利政策體系,以強化家庭養老功能為重點內容,改善計劃生育家庭福利水平,提高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能力。計劃生育政策對家庭發展產生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減輕了家庭撫養子女的負擔。實行計劃生育使得女性的初婚年齡推遲,育齡推遲,生育終結期提前,生育數量減少,生育周期大大縮短,減輕了家庭撫養子女的負擔。二是改善了婦女兒童的發展狀況。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幼兒死亡率大幅下降。三是有利於促進子女的健康成長。實行計劃生育使得父母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用於對子女的撫養教育上,有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 11.老齡化對中國家庭帶來了哪些影響和挑戰? 答: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國有老年人的家庭出現了大幅度增長,第五次、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00-2010年期間,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增加了28.7%。老齡化改變了老年人的家庭生活安排、居住模式和養老方式,同時也對家庭的養老能力提出了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隨著家庭規模的縮小,家庭養老負擔加重;二是老人精神慰藉的需求難以得到及時滿足;三是老人獨居家庭、留守家庭等一些特殊家庭的養老問題更為突出。 12.在促進家庭發展方面國際上有哪些可供借鑒的經驗? 答: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更加關注家庭發展,特別是發達國家在制定公共政策時,更多地考慮到對家庭的支持,加強家庭功能,以使家庭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這些國家的家庭政策價值取向在兩個方面出現了重要變化:一是家庭的自我保障轉變為由社會與政府共同支持的導向,各國政府正在探索新的福利政策安排,來應對家庭功能的變化,家庭逐漸成為社會政策的主要關注層面。二是家庭政策從支持型轉為發展型的導向。福利政策的對象開始從一部分貧困階層擴大到一般居民,福利內容也從單一的經濟補助轉變為非貨幣化的福利服務,反映了許多國家的社會福利從滿足家庭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轉向建構家庭的功能,進而提升家庭的能力。這些探索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 13.下一步在家庭發展方面國家衛生計生委有哪些工作設想及計劃? 答:下一步,國家衛生計生委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拓進取,更加重視家庭的基礎性地位與發展需求,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全面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圍繞「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主題,扎實開展「宣傳倡導、健康促進、致富發展」三大活動。二是全面開展「新家庭計劃——家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圍繞家庭保健、科學育兒、養老照護、家庭文化等方面為廣大家庭提供培訓和服務,提高家庭成員的健康水平和家庭發展能力。三是繼續加大對貧困家庭特別是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的扶助力度。四是不斷完善促進家庭發展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和評估體系。五是啟動實施「中國家庭發展追蹤調查」,構建全國家庭信息動態監測網路。六是每年發布年度《中國家庭發展報告》。

『貳』 大數據法治的發展應該從哪些方面抓起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表示,大數據在互聯網金融中發揮專了重要作用,並屬且逐步成為資源而存在。大數據法治的發展應該從完整科學的立法、服從已實施的法律、培養大數據法律人才三方面抓起。

據了解,本屆論壇峰會旨在推動實現數據強國,將大數據應用納入法治軌道,在大數據治理中彰顯法治精神,適度監管,規范各類數據的使用、交易等環節,明確法律責任,增進效益,保障國家安全、人民安全。

『叄』 求2014年思想匯報

尊敬的黨組織:
從去年6月份上黨課到現在已經一年時間了,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事情一經動手做起,才會發覺自己的無知與淺陋。」這句話給我印象很為深刻,一個人的價值展現貴在於實踐。也許一個人他可以很普通,但我相信一個人若能把他的每一個思想努力的置於實踐,那麼他絕對不普通;也許一個人的一生可以很平凡,但我相信一個人若能一步步實踐一步步總結積累並從中學習完善自己,那麼這樣走下來的人生絕對不平凡。
這學期自己總是在思考一些問題,尤其是處在大三的我們,總要好好思考以後的方向,有時候會思考得難過,但寧願這樣,也不願不思考。知道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可以慢慢思考未來的方向,不至於人雲亦雲,盲目地考證考研之類的。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取向不同,他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就不同。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積極、樂觀,那麼他的生活便會草長鶯飛,繁花似錦,前途無量。有人這樣說過,當墮落成為一種習慣,就如同吸食鴉片一樣可怕。轉眼大學生活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很多時候都在用一種回味的心態看待這近三年來的所有過往,從懵懂到現在略帶成熟氣質的人,已經不再虛度年華了,當前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還剩下的大學生活過的充實、過的有價值。只有自己滿腹才華,美麗的願望才不會只是夢幻的泡沫,才不會一觸即破。
3月,兩會的進程是我積極關注的大事,兩會的主要內容為以下幾點:一、產生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國家機構換屆,是本次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 二、國務院機構改革,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對國務院下屬機構的組成和職能做出過12次不同程度的調整。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進行了第一輪政府部門大部制調整,組建了人社部、工信部等「大部」,並將國務院組成部門縮減至27個。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人代會將要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在文件名稱中增加了「職能轉變」四個字。三、六份報告關切民生熱點,民有所呼,會有所應。 四、履職新面孔,2987--雖然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總數與上屆相同,但數字背後的意義卻發生了深刻變化:這是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農民工代表數量大幅增加也是本屆的一個亮點。一批「80後」甚至還有「90後」走進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曾幾何時,人們把受到父母寵愛的「80後」戲稱為家中的「小皇帝」。歷史的車輪從不會停轉。這代人經過實踐的磨礪,已經登上時代舞台,終將成長為社會中堅。五、清新會風,中央提出改進作風「八項規定」,在這次人代會上如何體現?嚴控會議經費、簡化會場布置、合理管理交通、不搞迎送儀式、代表房間不擺鮮花……重點:中國外交向世界傳遞「正能量」,「中國夢」是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外交積極傳遞「中國夢」的「正能量」、說明「中國夢」不僅中國人需要,世界同樣需要。「新時代必須要有共贏的理念,不能奢望自己利益最大化,要把『蛋糕』做大。」輿論指出,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的發展,使許多與中國合作的國家廣為受益,這就是基於對「中國夢」的共享。
「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因而,實現中國夢,還須中國外交堅持中國的「底線」,維護好中國利益。「該『軟』時『軟』,該『硬』時『硬』」,如果對方強行把沖突強加給中方,那麼中方也不能退避,要敢於接招、堅決反擊,維護中國的核心利益。如其所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委屈求全,一味忍讓。
2013年全國兩會將通過法定程序把有關中國外交未來部署上升為國家意志。中國外交定將依既定方針,續為中國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為「中國夢」提供強大助力。
自知剩下的大學時光已經不多了,能有的鍛煉機會都積極爭取,提高自身各方面涵養。首先,充分利用學習時間,端正學習態度,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個人文化修養的培養,增加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要加強黨性修養,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理論水平。用自己的行動和影響、帶動同學們共同前進。要在自己不斷進取的同時,堅持與同學共勉,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大學生黨員要密切聯系群眾,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既要與同學搞好關系,又要幫助同學解決在學習、思想和政治上的問題。
身為一名預備黨員,知道自己所做的還遠遠不夠,如今的時代是知識的時代,新的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徵,決定了共產黨員的形象必須具有更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更突出的先進性,每一位黨員,都必須抓緊時代的脈搏,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主義先鋒戰士!在前進的道路上,只有不斷超越自己才能不斷戰勝困難。身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能夠成為正式的黨員是我的願望,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黨組織的幫助和教導,幫助我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肆』 中國哪個地方的人最能打

我認為縱觀全國,最能打的要數內蒙古和新疆的少數民族最能打!不過在當今法治社會,也只能說是武力拍排行,真要打起來,無論是誰都要受到制裁的!

綜上所述,我覺得內蒙古和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最具有戰鬥力,最能打!

『伍』 《2014年中國法治發展報告》顯示,多少人參與的群體性事件最多

群體性事件發生的源頭:1事件出來沒有及時的跟進答復處理,造成處理版滯後事件惡化 2 群眾受到權蠱惑 3大的事件項目沒有暗中充分徵求社會意見 4沒有一整套處理的方案,事件出來產生慌亂 5小部分群體製造混亂沒有及時的監控 6群眾的想法心思不了解 7做事以家長式的行事方式 8脫離群眾比較遠,活在不現實中 9 項目或行事時脫離常規和道德底線。10腐敗造成的事件惡化。怎麼避免啊,只要用心處理就好,考慮一下哦

『陸』 張保生的學術成果

譯著
1、《艾倫教授論證據法(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與王進喜等譯)。
2、《證據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與朱婷、張月波等合譯)。
3、《社會交際心理學-人際行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與李暉、樊傳明合譯)。
4、《證據法——文本、問題和案例》,羅納德.J.艾倫、理查德.B.庫恩斯、埃莉諾.斯威夫特著,張保生、王進喜、趙瀅譯,滿運龍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世界貿易憲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版(與滿運龍合譯)。
6、《社會交際心理學-人際行為》,湖南出版社1992年7月版(與李暉合譯)。
著作
1、《證據法學》(教材第2版),中國政法大學2014年版(主編)。
2、《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2012》,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與常林共同主編)。
3、《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2011》,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與常林共同主編)。
4、《證據法學》(法碩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與王進喜、張中、吳丹紅、房保國合著)。
5、《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2010》,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與常林共同主編)。
6、《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2009》,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與常林共同主編)。
7、《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1978-2008》,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與常林共同主編)。
8、《證據法學》(教材),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版(主編)。
9、《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司法解釋建議稿及論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主編)。
10、《法律推理的理論與方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版(獨著)。
11、《思維學引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與陳新夏、鄭維川合著)。
12、《管理哲學綱要》,紅旗出版社1987年10月版(與肖明等合著)。
論文
1、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需處理好十個關系,載《人民論壇》2014年11月上。
2、審判中心與證據裁判,載《光明日報》2014年11月5日理論版。
3、檢察業務考評與錯案責任追究機制的完善(與張晃榕合作),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4年第4期。
4、Reforming theCriminal Evidence System in China, Asian Criminology (2014)9:103-124, DOI10.1007/s11417-013-9179-x(Co-authored by: Fei Zheng).
5、《世界法治指數對中國法治評估的借鑒意義》,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3年第6期(與鄭飛合作)。
6、The Value Basis ofEvidence Rules, in Deshun Li editor, Values of Our Times, Springer the Languageand Science, pp.259-272,3-5-2013(Co-authored by: Chuanming Fan).
7、《刑事錯案及其糾錯制度的證據分析》,載《中國法學》2013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3年第13期全文轉載。
8、Applications andTrends of Digital/Electronic Evidence in Chinese Litigation, IUS GENTIUM,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LAW AND JUSTICE, VOLUME 15, SpringerScience+Business Media B.V. 2012, pp.305-323 (Co-authored by: Huangxun Chen).
9、《2010年中國證據法治前進的步伐》,載《證據科學》2012年第2期。
10、《證據制度建設是司法改革首要任務》,載《中國改革》2011年第9期。
11、Evidentiary Provisions of the People』s Courts andTransition of the Judges』 Role, SUPREME COURT LAW REVIEW (2010), 49 S.C.L.R.(2d), pp.491-509.
12、《證據法學篇》,《中國法治30年回顧與展望1978-2008》,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合作第一作者)。
13、《審判職能、說服責任與「案結事了」》,《證據科學》2009年第6期。
14、《推定是證明過程的中斷》,《法學研究》2009年第5期。
15、《論中國特色證據法學體系的建構》,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9年第6期。
16、《美國證據法的價值基礎——以<聯邦證據規則>為例的分析》,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與滿運龍、龍衛球合作)。
17、《證據規則的價值基礎和理論體系》,《法學研究》2008年第2期。
18、《WTO反歧視改革模式與歐盟對華貿易政策》,《國際貿易》2007年8月號。
19、《法律推理中的法律理由和正當理由》,《法學研究》2006年第6期。
20、《學術評價的性質和作用》,《學術研究》2006年第2期。
21、《人工智慧法律系統的法理學思考》,《法學評論》2001年第5期。
22、《法律推理中的基本矛盾》,《法理學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23、《論法律推理的本質特徵》,《吉林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24、《法律推理活動和學說的歷史考察》,《煙台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譯文
1、[美]羅納德·J·艾倫:「刑事訴訟的法理和政治基礎」,張保生、李哲、艾靜譯,載《證據科學》2007年12月,第15卷,第1、2期合刊。
2、[美]羅納德·J·艾倫:「相關性和可采性」,張保生、強卉譯,載《證據科學》,2010年第3期。
3、[美]羅納德·J·艾倫:「證據法的理論基礎和意義」,張保生、張月波譯,載《證據科學》,2010年第4期。
4、[美]羅納德·J·艾倫:「證據法、訴訟法和實體法的關系」,張保生、馮俊偉、汪諸豪譯,載《證據科學》,2010年第6期。
5、[美]戴維·伯格蘭:「證據法的價值分析」,張保生、鄭林濤譯,載《證據學論壇》第13期。
6、[美]羅納德·J.艾倫:「民事訴訟推定再思考」,張家驥譯,張保生校,載《證據科學》,2011年第4期。
7、[美]羅納德·J.艾倫:「證據與推論/概率與似真性」,張月波譯,張保生校,載《證據科學》,2011年第5期。
8、[美]羅納德·J. 艾倫:「排除規則的困難」,鄭飛、強卉譯,張保生校,載《證據科學》2012年第6期。
9、[美] 羅納德·J.艾倫:「證明責任」,蔣雨佳、強卉、張姝麗譯,張保生校對,載《證據科學》2011年第5期,第19卷。

『柒』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包括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這一總目標首次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以下簡稱《決定》)提出,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由《決定》提出的五大體系組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7)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4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2014年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捌』 中國的法治發展的歷史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該綱領提出:「廢除國民黨反動政府一切壓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護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國民黨舊法統的滅亡。國民黨舊法統的廢除,宣告了國民政府政權的徹底終結,為新中國的法治建設排除了障礙、奠定了基礎。 為了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法治,我國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規。

1954年,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54年憲法》誕生,奠定了新中國立國、治國的最根本的法律基礎,也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新中國的法治發展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也歷經曲折。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確立法律的地位和權威。1982年憲法作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法律的地位和權威通過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確認與保障,並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指導下,我國現行基本法律相繼出台。同時,為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還制定頒布了涉外經濟法律法規。

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正式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報告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99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又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上升為國家意志,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一批民商、經濟、行政、社會領域的法律法規相繼制定。這一時期,我國共制定、修改法律190條,行政法規353條,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各個法律部門已經齊全,以憲法為統帥,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組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從此,我國法治建設進入以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主要內容、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奮斗目標的新的發展階段。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把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篇章。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所取得的一項極其重大的成就。一個以憲法為統帥和根本依據,部門齊全、數量適度、體例科學、質量較高、內在統一、外在協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與此同時,我國公民法律素質明顯提高。

由上可知,我國法治建設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走過了輝煌歷程,取得了偉大成就。但同時毋庸諱言的是,我國法治建設也歷經曲折和磨難,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各個環節也的確程度不同地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我國法治建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存在的不足。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奮斗目標的指引下,不斷把我國法治建設勝利地推向前進。

熱點內容
對於中標通知書的法律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4-05-03 11:49:42 瀏覽:196
刑事訴訟法二百八十五條規定百度文庫 發布:2024-05-03 11:33:06 瀏覽:143
南岸區政府法律顧問 發布:2024-05-03 11:14:36 瀏覽:63
勞動法合同到期不予續簽 發布:2024-05-03 04:53:47 瀏覽:188
工勤人員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4-05-03 01:02:13 瀏覽:493
醫療損害鑒定司法鑒定 發布:2024-05-03 01:01:57 瀏覽:656
2015民法李建偉 發布:2024-05-02 23:52:47 瀏覽:592
民事訴訟法第187條和179條內容 發布:2024-05-02 23:49:30 瀏覽:843
商法得分高 發布:2024-05-02 23:33:53 瀏覽:719
鄭州知名刑事律師 發布:2024-05-02 21:45:24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