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法委員權利大嗎
Ⅰ 在台灣立委與議長那個級別高
立委比地方議長大,立法院沒有議長,只有院長,當然是院長大。。。。。。
Ⅱ 請問台灣的議會制度是怎麼樣的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與前國民大會(現已廢除)共同相當於其他民主國家中的國會。
根據孫中山的五權憲法理論,政府的權利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 因此分設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和監察院。而人民則有選舉、罷免、創制、復決的權利, 設國民大會行使這些權力。中華民國目前所實施的憲法, 源於1946年通過,次年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歷經六次修憲,而成為中華民國目前的憲法,因而中華民國目前的國會即立法院。國會議員即立法委員。
在1991年以前,政府始終以「淪陷區無法改選」為由,未曾對立法院全面進行改選,而僅開放部分的增補選,直到1992年才首次進行全面改選。
立法院是負責審議各項法案以及預算(或決算)的機關。
任何法律、條例都需經由立法院通過,並由總統公布後才有效力。
若要立法,首先必須進行「提案」,可由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立法委員或黨團提出,預算案則僅限由行政院提出。草案提出後,會送交「程序委員會」進行審議。在程序委員會中,秘書長會排定要討論案件的日期,委員會審核後會將草案送交印刷(付印),並列入議程中的報告事項。提案在議程中進行「一讀」(朗讀標題),之後可送交相關的委員會(例如: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等)討論審查,或經由院會決定後,直接送交「二讀」。
委員會中會針對送交過來的提案,聽取提案人的報告,有時還會邀請和法案內容相關的專業人士提出意見(有時也會舉行「公聽會」)。之後進行討論,並修正提案的內容。達成決議後,會將議案送至二讀程序。
在二讀時,會先朗讀提案的內容,並在院會中進深入的討論。二讀是立法過程中重要的步驟,在過程中,可以提出質疑、進行說明、修正等。最後決定是送交「三讀」、撤銷、或送回委員會重新審議。通過二讀的議案,將在下次會議時進行三讀的程序,但若有委員提議,並獲得超過30名委員的附議,可以在當次會議就直接進入三讀程序。
三讀的過程僅會就文字進行修正,除非有發現有違憲法或其他法律,才可提出撤回或重新審議。在三讀時,若有委員對於議案有不同的意見,仍然必須等議案表決後,再提出覆議。三讀程序後就要進行全體的表決,若是通過,則送請總統在十天內公布,並送交行政院執行辦理。行政院方面在收到離字立法院的要求後,若認為法案難以執行,或有其他問題,在總統核准下可提出「覆議」的要求,將法案送回立法院。
立法院接受覆議案後,會召開全院的審查會議,必要時會要求行政院長到立法院說明覆議案的原因。覆議案必須在15天內進行投票表決是否維持原法案內容,若是逾期未表決,則原本的法案就會失效。
目前立法院共有225席立法委員,實際現有221席,任期3年。區域立委168席,原住民8席,其中4席為平地原住民,另外4席為山地原住民,均為直選產生。41席為不分區立法委員,根據政黨的得票率按比例分配(得票率須達到5%),8席為海外僑民代表,也根據各政黨得票率而分配。
根據2005年6月7日復決通過的修憲案,自2007年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起,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立法委員席次減為113席,其中區域立委73席、原住民6席,均為直選產生;不分區及僑選立委34席,由單一選區兩票制中的政黨票得票比例來分配席次,任期延長為4年。
目前(2006年11月25日)立法院中各政黨席位(共219席)如下:
中國國民黨:89席(包含新黨的5席)
民主進步黨:84席
親民黨:22席
台灣團結聯盟:12席
無黨團結聯盟:6席
無黨籍:6席-李敖、林為洲、林進興、何智輝、張麗善(屬無盟黨團)、楊宗哲(屬無盟黨團)
立法院內分成內政及民族委員會、外交及僑務委員會、科技及資訊委員會、國防委員會、經濟及能源委員會、財政委員會、預算及決算委員會、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司法委員會、法制委員會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等12個常設委員會,負責審查各領域的政策法規。此外另有紀律、程序、修憲以及經費稽核等4個特種委員會。
常設委員會
內政及民族委員會
外交及僑務委員會
科技及資訊委員會
國防委員會
經濟及能源委員會
財政委員會
預算及決算委員會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交通委員會
司法委員會
法制委員會
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
特種委員會
程序委員會
程序委員會在委員會中是法律或預算提案要通過的第一關,必須先經過程序委員會的審定,才會付印並在議事堂中進行討論。程序委員會的成員,是依照各個政黨的席次比例所分類配,每一個政黨至少都會有1名委員。
紀律委員會
修憲委員會
經費稽核委員會
歷任立法院院長
行憲前
胡漢民 1928年10月
張繼 1932年1月1日
孫科 1932年1月29日
孫科 1935年12月
孫科 1947年4月
行憲後
第一屆,孫科,1948年5月17日~1948年12月24日
第一屆,童冠賢,1948年12月24日~1950年12月1日
第一屆,劉健群,1950年12月5日~1951年10月19日
(代理),黃國書,1951年10月19日~1952年3月11日
第一屆,張道藩,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0日
第一屆,黃國書,1961年2月28日~1972年2月22日
(代理),倪文亞,1972年2月22日~1972年4月28日
第一屆,倪文亞,1972年5月2日~1988年12月20日
(代理),劉闊才,1988年10月18日~1989年2月24日
第一屆,劉闊才,1989年2月24日~1990年2月12日
(代理),梁肅戎,1990年2月12日~1990年2月27日
第一屆,梁肅戎,1990年2月27日~1992年1月17日
第一屆,劉松藩,1992年1月17日~1993年1月31日
第二屆,劉松藩,1993年2月1日~1995年1月31日
第三屆,劉松藩,1995年2月1日~1998年1月31日
第四屆,王金平,1999年2月1日~2002年1月31日
第五屆,王金平,2002年2月1日~2005年1月31日
第六屆,王金平,2005年2月1日~至今
美國是參眾兩院,台灣是一院制議會,這就是最大差別.目前台灣的政治體制與美國很相似,就是三權分立的議會民主制度.
Ⅲ 台灣黑幫為什麼選立委
台灣黑幫基本屬於半公開的,但是到什麼時候都是地下組織。選立法委員就是爭權利,有權就有勢,辦事也方便。換句話說權就是錢。
Ⅳ 台灣立委是干什麼的
台灣立委就是立法委員會,台灣立法院等同於美國參議院,等同國會,立法院的職權。
立法院有議決法律案、預決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國家其他重要事項等職權。凡法、律、條例、通則均需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方得施行。各機關發布之行政命令,則應送立法院查照,也得依法交付委員會審查。
(4)台灣立法委員權利大嗎擴展閱讀:
若發現其中有違反、變更或牴觸法律情形,或應以法律規定事項而以命令定之者,立法院均得議決通知原頒機關於二個月內更正或廢止;逾期未更正或廢止者,該命令失效。預算為政府施政之根本,審查、議決預算案,是立法院監督政府施政的最佳途徑。
行政院於會計年度開始三個月前,應將下年度總預算案提出立法院審議;立法院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一個月前議決;並於會計年度開始十五日前由總統公布。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亦不得就預算科目間予以增減移動。
至於總決算之審核報告則由審計長提出。立法院得經決議於會期中設調閱委員會或調閱專案小組,就特定議案涉及事項要求有關機關提供參考資料,或調閱文件原本,以作為處理該特定議案之依據。
其他如提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及彈劾總統、副總統等案,交由國民大會復決;提出罷免總統、副總統案,交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民表決;
於副總統缺位時,補選副總統;對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大法官,考試院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監察院院長、副院長、審計長及監察委員任命之同意權;聽取總統國情報告等,也都屬立法院之職權。
Ⅳ 台灣名聲最大的立法委員
第九屆立法院有47名新任立法委員就任,男性和女性分別為71人與42人,女性立法委員較上屆多5個席次。這屆立法委員平均當選年齡49.94歲,是2008年席次減半後最為年輕的一屆。
Ⅵ 台北市議員這個官大嗎
只要你是年滿歲的台灣公民就可以享有選舉權,23歲可以有被選舉權(犯法、坐牢及被次奪公權不能參加)可是要交保證金,你的選票沒達到最低的法定票數,保證金就沒收。所以不是阿狗阿貓就去當候選人。
另外法律也沒要求,你需要有任何的政治背景,只要你要激情願意為民服務就可以參選。但是若你想選上,最好還是參加政黨,如:國民黨,因為在台灣如果你沒政黨背景要選上是非常難的,除非你是地方望族,有很深的群眾基礎。
台北市議員這個官大嗎?嚴格來講,他是你從政的開始,主要職權時在議會期間可以對台北市政府做任何的質詢。分經濟、教育、財政、衛生、環保、金融等多個委員會,由不同區域的市議員組成,一般來說,就看市議員的專業能力,他自己選擇入哪個委員會。台北市有12個行政區,每個行政區人口多少決定選幾個市議員,如:士林、北投為同個選區,預計可選出8位市議員做這兩區市民代表,行使對台北市政府質詢的能力。
台灣是嚴格用鈔票賄選的,只要被選舉委員會抓到,立即尚失當選資格,在任期時間內都是有效的,而且還要有刑法處罰。在台北市那就更難了,因為台北市民(擁有戶口的)中產階級比較多,民主意識高,候選人要賄選就是不要命了,根本就選不上。
往往有市議員的從政經驗後,才會選擇區選立委(立法委員),他的職責類似大陸的人大代表,主要有幾個方面職責:
1、表決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對行政院院長的提名(相當於大陸國務院)
2、可要求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做施政報告
3、行使關於台灣地區及老百姓任何法令的修正及新增等權利
4、。。。很多很多,利用身份可以在立法院開會期間享受質詢罵人(政務官與事務官)等行為不受法律約束,但是如果過分了,開會時期會造成政黨之間霸佔主席台等事件,影響會議進程。隨著台灣老百姓素質的提升,以後這樣的情況會越來越少。
今年1月14日的立委選舉,邱毅就落選了,回去文化大學當教師就是最好的例子。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是否有在幫老百姓做實事?而不是打口水戰,也不是作秀。老百姓要的是能為民請命的立法委員啊!
Ⅶ 台灣的議員相當於中國的什麼官
台灣的議員來相對的就等於中國省級人民源代表大會的代表。
議員
他們執行對同級行政機關的預算審核權、聽取報告及質詢,有些議會有立法權及人事同意權。視各地區習慣用語的不同,其名稱也有立法委員(台灣地區立法部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會議員(香港特區)等變化,惟其職相似。
(7)台灣立法委員權利大嗎擴展閱讀:
議員產生
國會議員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或是下一級之地方議會實施間接選舉產生,或是依照政黨比例產生。
地方之議員由該級地方人民直接選舉產生,或由下一級地方之議會實施間接選舉產生。
議員對選民或產生他的機構負責,通常投票產生的議員可以被罷免;而依照政黨比例(不分區)的議員,除非失去黨籍,否則不能被罷免。
議員選舉有分單一選區或復數選區。
單一選區即是每一個選區中只產生一名議員,此種制度對於強勢的政黨比較有利。 復數選區則是每一個選區中可產生多名議員,這種方法可以保障小黨或是無黨籍的候選人當選。在這種制度下(尤其是不可讓渡制),同一政黨之候選人們必須避免 其中一兩人的票數過高導致該黨只有少數人當選,因此產生了配票機制。
Ⅷ 台灣的立委和議員有什麼區別
立委是國家級的,議員是縣市級的!
Ⅸ 立法委員究竟有多大的權力
立法委員是由人民選出、於議會等各級民意機關代表民意的委員。他們執行對同級行政機關的預算審核權、聽取報告及質詢,有些議會有立法權及人事同意權。
議員特權
通常議員在議場內受保護,在會內所作言論及表決對外不必負責,並且有不被逮捕的特權。有些(較基層的)議會只限會期內有保護不被逮捕,而有些中央的議會不分會期或休會期間皆有保護。
以台灣地區為例:
憲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立法委員在院內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院外不負責任。」
憲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立法委員,除現行犯外,非經立法院許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不過,為了避免「立法院」成為犯罪立委的防護罩,台灣當局「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八項規定「立法委員除現行犯外,在會期中,非經立法院許可,不得逮捕或拘禁。憲法第七十四條之規定,停止適用。」
台灣當局之地方制度法第五十條規定「直轄市議會、縣(市)議會、鄉(鎮、市)民代表會開會時,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對於有關會議事項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外不負責任。但就無關會議事項所為顯然違法之言論,不在此限。」
第五十一條規定「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除現行犯、通緝犯外,在會期內,非經直轄市議會、縣(市)議會、鄉(鎮、市)民代表會之同意,不得逮捕或拘禁。」
Ⅹ 台灣的議員有哪些權利
台灣從沒有設立過「議員」這個職務。台灣曾經實行二元議會制,其最高領導人由「國民大會」選舉,而日常的立法事務則由「立法院」進行。
1988年後,經過不斷改革,「總統」改由全民直選,並且逐漸廢除了沒有實權的「國民大會」,於是「立法院」便成為了唯一的代議機構。
今天的「立法院」擁有大部分國家議員所擁有的財政權、立法權和質詢權。但在各國議會普遍擁有的人事權方面,僅對司法院、監察院的任命案有表決權,對行政院的人事並無話語權,這是1946年憲法留下的影子,也是與各國議會區別最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