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生命靈魂
Ⅰ 關於法治內容
第十三章法與社會
第一節法與社會的一般關系
一、法與社會的相互作用
第一,社會是法律的基礎。
法是社會的產物。社會性質決定法律性質,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最終決定著法律的本質。
社會是法律的基礎。如果相反,以法律為社會的基礎,那麼,實質上就可能強迫社會接受那些已經被這一社會生活條件及物質生產本身宣判無效的法律,把法律看成了永恆不變的東西。
第二,法律是社會關系的調整器。
法對社會的調整,首先是通過調和社會各種沖突的利益,進而保證社會秩序得以確立和維護。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對社會的調整手段主要有三種:即法律、道德和宗教。
當然,法律不是萬能的。
首先,在某些社會關系領域,法律的控制不是唯一的手段,或者說不是最佳的手段。
其次,我們還應當看到:徒善不足以為 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所以,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其意義絕不僅僅在於號召民眾守法,更重要的還在於教育民眾用法。只有人人都善於使用法律,法律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二、法與社會和諧
【當代中國法律在建構和諧社會中的地位】
黨中央提出了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 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和諧社會不可能自發地實現,有關和諧社會的價值理想需要一系列方針和措施來體現,其具體要求也 必須通過有效手段來實施和保障。
和諧社會的構建都必須藉助於法律制度的推動和保障。
首先,和諧社會的原則精神與基本目標和要求不僅涉及個人與社會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復雜的利益關系,而且還關繫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們必須上升為國家意志,轉化為法律,通過法律來體現,以獲得全體社會成員的共識。
其次,由於涉及上述復雜關系,和諧社會的原則、目標和要求在實現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來自各個方面的干擾甚至破壞,這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總之,和諧社會離不開法,法也離不開和諧社會的建設。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第一,法對於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和基礎,社會 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
第二,法通過確認並保障正義標準的實現,協調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
第三,法可以為誠信友愛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第四,法為激發主體的活力創造制度條件
Ⅱ 什麼是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來根植於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自、文化等諸方面必然性要求之中,它是法治的靈魂,體現了法治的精神實質和價值追求,所要解決的是為什麼實行法治以及如何實現法治的問題。
具體而言,法治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法律的權威性是法治賴以實現的根本保障
2.限制公權力是法治的基本精神
3.公正是法治最普遍的價值表述
4.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現代法治的價值實質
Ⅲ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靈魂,人們沒有法治精神丶社會沒有法治風風尚,法對嗎
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是法治的靈魂,人們缺乏法治精神、沒有法治信仰,社會版也就不會有權法治風尚,法治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有當遵紀守法成為一種自覺、依法辦事成為一種習慣、恪守法律規則成為一種自然,才能使法治釋放更多的規則正能量真正的法律,從來都不是銘刻在銅表上,更不是印刷於華美的書卷中,而是駐守在每個公民的靈魂深處。
建設法治中國,不僅體現在公正高效權威法律制度的表面,而且彰顯於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已經滲入每個公民的內心。只有當全體社會成員都把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理所當然的作為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的時候,法治中國也就悄然而至。執政黨依法治國、政府依法行政、民眾自覺守法,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也就會被自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之中,紓解矛盾靠法、解決問題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圍也就水到渠成。
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是建成法治中國的硬指標,而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是建成法治中國的真內涵。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建設法治中國的嘹亮號角已經吹響。 建設法治中國絕對不會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們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努力樹立法治信仰,建成法治中國將不再遙遠。
Ⅳ 法治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法治的基本內涵為:
1、法治作為一個動態的或能動的社會范疇,其基本的意義是依法辦事。
2、現代法治的精髓是依法辦事。
3、人人平等地依法辦事是法治的要求和標志。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法治)四個缺一不可的要素.這四個要素的實質是依法辦事。
5、法治不是單純的法律秩序。
6、不是任何一種法律秩序都稱得上法治狀態,法治是有特定價值基礎和價值目標的法律秩序,即是有價值規定性的社會生活方式。
(4)法治生命靈魂擴展閱讀:
在中國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長治久安,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法治建設推進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會成倍放大。
政法機關是黨領導下的執法司法力量,行使的是國家權力,服務的是人民群眾,在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進程中發揮著特殊重要作用。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動搖,緊緊圍繞建設法治中國的總目標,以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重點。
切實將加強法治建設貫穿於政法工作全過程,帶頭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重任。
要把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作為基本要求,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
要把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作為靈魂,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訴訟法律制度,規范執法司法行為,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重要目標,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
Ⅳ 道德與法治 罪惡靈魂之"是毒葯還是解葯
欣賞瓦魯瓦爾的一句話:「人無德行必為舉世所輕,即使他聰慧敏銳,亦形同草木。」道德是身為公民應自覺履行的准則,是一個人靈魂的力量。同時道德的存亡亦關系著一個民族的興盛與衰敗。對發展中的中國來說,更是如此。只是很可惜,在中國,還存在著一些不講道德的人。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毒奶粉」「問題雞蛋」的事,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奶粉、雞蛋、牛奶,這些生活中最常見的食品,在某天忽然變成了致命的毒葯時,著實令人毛骨悚然。但似乎在這件事的背後,還隱藏了不為人知的秘密,於是我開始了搜尋之路。三鹿是最先被曝光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企業。一石激起千層浪,接著,的企業被曝光,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業,如蒙牛、伊利等。但這似乎也還只是冰山一角。緊接著,大白兔奶糖、巧克力,甚至連每天都在吃的雞蛋里都被檢測出蛋白質含量超標。這聽起來足以讓人膽戰心驚,於是許多人都在質問:「我們每天都在吃什麼?「到底能吃什麼?」這不由又牽扯到了食品安全的問題。三鹿,中國五百強企業,國內銷量最高的奶粉企業,國家免檢產品,這樣的品牌中竟被檢查出了工業用的三聚氰胺,實在令人費解。我不禁想問,這樣的奶粉是如何經過生產,通過檢驗,最後被呈現到消費者面前的?這中間的原因,自己想想也該知道,只是不敢相信罷了。輕描淡寫地說,不過是其中的某一環節或某幾個環節出了一點點的「小問題」或是「疏漏」。具有諷刺性的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我們的有關部門與企業還在口口聲聲說著「食品安全」、「合格產品」。更諷刺的是,去年三鹿企業還被授予了「國家科技進步獎——蛋白質重構技術」的榮譽。原來所謂蛋白質重構技術就是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呀,我算是長見識了。再觀近幾年來的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僅從 年 月金華火腿被檢出添加農葯敵敵畏事件算起,至今僅短短五年時間,就發生了十五起類似事件。這數字一列出來,意味著什麼,我想大家都明白。我也不想在此多費筆墨去呼籲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生產者不要唯利是圖,說得再多也只是我們這些受害的老百姓在議論,政府不行動,還是句空話。接著再進一步地思考,為什麼生產者不顧消費者的生命安全亂加添加劑?為什麼有關部門會出現如此大的監管漏洞?很簡單,利益所驅。為了利益,可以使生產者置消費者的生命安全於不顧;為了利益,可以使執法機關對這樣的不合格產品大開「綠燈」。對於利益的盲目渴求,早已使他們道德淪喪,而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卻要為他們的過錯全盤買單。這是何等的不公平!在這樣不公平的環境下,總會有人與他們同流合污。這樣下去,中國的未來難以想像。我相信,這樣道德淪喪的人一定是聰慧敏銳的,但他們亦形同草木,因為他們失掉了道德,失掉了人的靈魂中最寶貴的力量,那是金錢所換不回的珍寶。我也相信中國還不是一個道德淪喪的可怕社會。盡管外國報紙都評論「中國失去了道德」,但我知道那隻是一部分的中國人,並不是全部。即使是一小部分,它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視的。在這次的事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人們社會道德意識的缺乏。縱觀歷史,從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到去年評選的道德模範,事實證明,我們的身邊從不缺乏道德的楷模。但為什麼人們卻還是在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就像這次的由「毒奶粉」而引發的一系列事件,抓住犯罪嫌疑人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從源頭上抓起,而不是有關部門、三鹿集團、石家莊政府之間的相互推卸責任。面對這樣的事件,我們是痛心疾首的,但我們不應只膚淺地感嘆這社會的黑暗,作為個人,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讓道德常委一種生活方式,因為我相信道德是可以被感染的。同時,我也希望這不僅僅只是一句空話。作為國家,他所面對的壓力一定比我們每個人都大,但有些事情是在反思過後必須予以完善的。是不是該全面整治一下「官風官德」呢?是不是該加快公民道德建設呢?……剩下的該留給國家去思考了,我寫得再多也只是一篇文章而不是一項政策的出台。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國始終還只是個發展中國家,要想使中國完成偉大的復興,經濟建設和道德建設是一條必經之路,而道德建設相對於經濟建設而言,是一條更為漫長而崎嶇的道路。面對新的形勢,怎樣建立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念,如何區分是非、善惡、美醜,確立正確的道德價值標准,向整個社會,向每一個公民提出了新的挑戰。道德,需要人人擁有。中國的未來,掌握在每一個人手中。
Ⅵ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靈魂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靈魂是以人為本。
Ⅶ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
一、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二、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
四、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五、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7)法治生命靈魂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
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Ⅷ 什麼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核心和靈魂
進一步維護"憲法至上"的權威,這是全面落實依 法治國方略的核心.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憲法是國家根本大 法,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和靈魂.
Ⅸ 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基礎、靈魂是
社會主義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