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政府的特徵是

法治政府的特徵是

發布時間: 2021-03-13 15:19:29

法治政府有哪些特徵

法治原則要求法律對政府權力與對人民具有普遍拘束力,要求政府權力與人民共專同尊重和遵屬守法律。因為如果不是透過民主機制所制定的法律,往往淪為政府對人民的統治和壓迫工具,不能有效拘束政府權力,這並不符合完整、正確的法治。因此民主也可說是法治的必要前提和實質內涵之一。

民主制度的具體表現之一是在人民能直接或間接(透過民選的議員、代表)制定各種法律,如果法律不被尊重或遵守(特別是不被政府所尊重或遵守),民主制度也形同虛設。因此民主制度的內涵也包含了落實法治原則。

法治對民主的保障與人權一樣是通過實質法治體現的。狹義法治並不包括民主內涵。

就民主制度而言,法治是使民主制度能發生實際效力的方法。

❷ 法治政府的主要特徵

考生您好,本題的答案是ABCDE。解析:法治政府應是政府從決策到執行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專法制化軌屬道,權利與責任緊密相聯,集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於一身,並用法律加以固定即為法制政府。故全選。
謝謝您對中公教育的厚愛,歡迎您的再次提問。

❸ 法治政府的含義和內容

法治政府應是政府從決策到執行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制化軌道,權利與責任緊密相聯,集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於一身,並用法律加以固定即為法制政府。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要特別指出的是,作為權力主體和管理者,政府部門極易主觀行事,而多年來又沒有形成對政府行為的有效制度約束。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監督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調整對政府行為的約束與監督的立法角度,即從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禁止性立法轉變為允許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只能做法律法規允許的事項,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允許的一律視為不允許。與此同時,要把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群眾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嚴格約束政府行為。

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改革,必須抓住時機,積極推進。但也要看到,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穩妥推進,重要的是堅持方向,把握原則;重要的是不淺嘗輒止,延擱拖沓。

要建設法治政府,首先必須了解法治政府的內涵。簡單的說,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則運作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權力來源、政府的運行和政府的行為都受法律規范和制約。關於法治,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就法治的一些基本原則還是形成了共識。這些原則包括:(1)法律必須公開,為公眾知曉。(2)法律必須是普遍的,法律不能是針對一些人特別制定,必須是對所有的人同等適用。(3)法律必須是可預期的,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都必須依據事先公開的、制度化的程序規則,法律不能溯及既往。(4)法律必須是明確的,必須能為公眾所認知和理解,不能模糊不清。(5)法律必須沒有內在矛盾,不僅同一法律內部不能自相矛盾,不同法律之間也不能互相矛盾。(6)法律必須合乎情理,切實可行,不能要求公民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7)法律應當保持相對的穩定,規則變更過快,公民便難以學習和遵守。(8)政府的權威置於法律之下。(9)尊重並維護司法權威。司法沒有權威,法律便沒有權威。(10)司法公正,這種公正不僅要求法律適用上的公平,還要求擁有司法資源的公平。

法治作為一個與人治相對應的概念,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通過法律遏制政府權力,政府必須受到法律的控制。這也就是法治政府與非法治政府的根本分野。非法治政府只要求人們守法,而自己不用守法;法治政府則不僅要求人們守法,更要求自己帶頭守法。法治政府最基本的特徵就是把自身的權力自覺地限制在法律的范圍內,以防止權力被濫用。

❹ 什麼是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依法治國是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依法治國專就是依照體現人民屬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4)法治政府的特徵是擴展閱讀:

歷史教訓

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

「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❺ 法治政府應該具有那六個特徵

法治政府的基抄本特徵是選舉襲民主、權力受限、政務公開、依法行政、承擔責任。責任的承擔不僅包括對於災難後果的承擔,也包括提出、採取、實施預防或避免災難措施責任的承擔,以及關注民生,保障人權,健全制度,促進社會整體進步責任的承擔。從本質上講,法治政府也是深受民眾擁戴的責任政府。

❻ 我國法治政府的六大特點是什麼

建設法治政府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維護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各地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方面採取了許多舉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一些人對法治政府的理解還比較簡單,致使法治政府建設在實踐中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我們從理論上進一步把握法治政府有哪些特徵。

建設法治政府目標的提出,在我國經歷了一個過程。上世紀90年代,國務院提出了依法行政的要求,這是我國政府治理理念的一大進步。2003年,國務院法制辦召開的全國依法行政理論研討會首次提出了法治政府的概念。在此基礎上,2004年國務院頒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從建設法治政府目標提出的過程看,法治政府中的「政府」是指狹義的政府,主要包括各級行政機關。法治政府的內涵主要是指各級行政機關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在行政理念、行政體制、行政規范、行政決策、行政執法、行政監督等各個環節貫徹法治的原則。建設法治政府,是基於行政權在我國政治架構中的重要地位和行政權易於擴張的特性,為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法治政府的內涵決定了法治政府必須是守法政府、民主政府和透明政府。

法治政府是守法政府。法治,在邏輯起點和制度目的上均在於通過法律制約公權力。因此,法治政府必然是在實體和程序上都嚴格遵守法律的守法政府。守法政府的內涵包含兩方面:一方面,它必須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的核心不在於權力的大小,而在於政府權力是受到法律嚴格限制的,其邊界是確定的、明晰的,政府行使其權力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當前,一些地方政府行使權力的邊界不夠明確和清晰,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政事不分,這些都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它應當是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強調法律權威至上,政府違反法律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實現權力與責任的統一。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在違反法律後不承擔法律責任或者以政治責任、道義責任代替法律責任,也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法治政府是民主政府。法治的重要價值在於實現民主、保障公民權利。因此,法治政府必須是民主政府,其權力的行使要充分、真實地代表民意,成為人民意志的執行者。這一方面要求行政立法和行政決策必須民主。在重要行政立法和重大行政決策過程中,應採取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或者向社會公布草案等方式,廣泛聽取有關專家、社會公眾以及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實現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良性互動。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在重要行政立法和重大行政決策過程中沒有很好地發揚民主,行政行為看似有法可依,其實並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行政執法也必須民主。行政機關在作出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不利的行政決定之前,應當告知並給予其陳述和申辯的機會,依法保障其合法權益。

法治政府應當是透明政府。只有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更好地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政府權力依法行使,成為法治政府。這就要求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事項外,政府作出什麼樣的決策以及如何決策都要向公眾公開,行政執法的依據、程序和結果都要及時公布,以方便公眾監督政府是否依法行使權力。信息公開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准確、及時。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對信息採取「選擇性公開」,對自己有利的就公開,對自己不利的就隱瞞,這也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❼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盡其能並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

一是尊重勞動,即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

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三是尊重創造,堅決破除各種障礙,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四是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即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尊重人民訴求的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表達他們的權利訴求、民主訴求、公正訴求以及政治訴求。對於這些利益訴求,黨充分尊重,並積極整合他們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們當中的有效力量。這有利於形成一種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得其所的社會。尊重人民訴求必須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們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徵是,力求保持各種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協調與平衡,使公平和正義的理念得到體現。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和諧相處的社會。只有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會成員做到和諧相處,各得其所是和諧相處的前提條件,和諧相處是各得其所的結果。

5、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共生共進的社會。「共生共進」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的落腳點。其基本特徵是形成合力,共促發展。我們的發展是追求和諧的發展。和諧,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❽ 法治政府有哪些重要特徵

建設法治政府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維護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各地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方面採取了許多舉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一些人對法治政府的理解還比較簡單,致使法治政府建設在實踐中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我們從理論上進一步把握法治政府有哪些特徵。

建設法治政府目標的提出,在我國經歷了一個過程。上世紀90年代,國務院提出了依法行政的要求,這是我國政府治理理念的一大進步。2003年,國務院法制辦召開的全國依法行政理論研討會首次提出了法治政府的概念。在此基礎上,2004年國務院頒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從建設法治政府目標提出的過程看,法治政府中的「政府」是指狹義的政府,主要包括各級行政機關。法治政府的內涵主要是指各級行政機關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在行政理念、行政體制、行政規范、行政決策、行政執法、行政監督等各個環節貫徹法治的原則。建設法治政府,是基於行政權在我國政治架構中的重要地位和行政權易於擴張的特性,為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法治政府的內涵決定了法治政府必須是守法政府、民主政府和透明政府。

法治政府是守法政府。法治,在邏輯起點和制度目的上均在於通過法律制約公權力。因此,法治政府必然是在實體和程序上都嚴格遵守法律的守法政府。守法政府的內涵包含兩方面:一方面,它必須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的核心不在於權力的大小,而在於政府權力是受到法律嚴格限制的,其邊界是確定的、明晰的,政府行使其權力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當前,一些地方政府行使權力的邊界不夠明確和清晰,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政事不分,這些都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它應當是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強調法律權威至上,政府違反法律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實現權力與責任的統一。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在違反法律後不承擔法律責任或者以政治責任、道義責任代替法律責任,也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法治政府是民主政府。法治的重要價值在於實現民主、保障公民權利。因此,法治政府必須是民主政府,其權力的行使要充分、真實地代表民意,成為人民意志的執行者。這一方面要求行政立法和行政決策必須民主。在重要行政立法和重大行政決策過程中,應採取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或者向社會公布草案等方式,廣泛聽取有關專家、社會公眾以及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實現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良性互動。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在重要行政立法和重大行政決策過程中沒有很好地發揚民主,行政行為看似有法可依,其實並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行政執法也必須民主。行政機關在作出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不利的行政決定之前,應當告知並給予其陳述和申辯的機會,依法保障其合法權益。

法治政府應當是透明政府。只有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更好地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政府權力依法行使,成為法治政府。這就要求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事項外,政府作出什麼樣的決策以及如何決策都要向公眾公開,行政執法的依據、程序和結果都要及時公布,以方便公眾監督政府是否依法行使權力。信息公開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准確、及時。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對信息採取「選擇性公開」,對自己有利的就公開,對自己不利的就隱瞞,這也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974347.html

法治政府有哪些特徵--中國共產黨新聞--人民網

❾ 法治政府應該具有哪六個特徵

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釐清了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徵,為建設法治政府明確了方向;科學的行政執法體制的構架,為建設法治政府架設起橋梁;五大體系的建立,為建設法治政府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認清現實中客觀存在的問題,為建設法治政府掃清了障礙;而找准正確的路徑,則為建設法治政府鋪平了道路。

(9)法治政府的特徵是擴展閱讀

法治政府的含義要求

依法治國作為中國基本治國方略,強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執法是關鍵。國家的法律法規都需要各級政府來實施,與群眾關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的決策與執法活動是否合法、是否適當,不僅關系人民福祉和社會穩定,也關系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實。

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如果能夠緊緊抓住這個關鍵,在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防止權力濫用方面有切實可行的制度安排,將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產生重大作用。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作為權力主體和管理者,政府部門極易主觀行事,而多年來又沒有形成對政府行為的有效制度約束。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監督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調整對政府行為的約束與監督的立法角度,即從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禁止性立法轉變為允許性立法。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只能做法律法規允許的事項,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允許的一律視為不允許。與此同時,要把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群眾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嚴格約束政府行為。

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改革,必須抓住時機,積極推進。但也要看到,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穩妥推進,重要的是堅持方向,把握原則;重要的是不淺嘗輒止,延擱拖沓。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法治政府的內在特徵及其實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法治政府

❿ 執政為民以人為本是法治政府的什麼特徵的體現

是法治政府的社會特徵的體現。

牢固樹立執政為民思想是建設法治政府的根本要求。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所決定的,也是建設法治政府的根本思想基礎。

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憲法為最高法律規范、以維護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以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為根本任務、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環節,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幸福生活的期待,實現法治政府與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高度統一。

積極推動開展為民辦實事工作,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各地的各級便民政務服務網路,加強政府對社會有效治理和對社會建設的持續投入,提供惠及民生的公共產品,使廣大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法治政府建設帶來的實效,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10)法治政府的特徵是擴展閱讀:

嚴格依法行政是建設法治政府的核心內容。堅持依法決策,建立健全依法科學民主的決策制度,嚴格執行重大決策科學論證、合法性審查、社會風險評估、公眾參與和集體決策等制度,增強行政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堅決防止和克服"決策一出台、矛盾跟著來"。

規范權力行使,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讓群眾更好了解政府權力運行、參與監督管理。

嚴格行政執法,著力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經濟社會秩序,引導人民群眾通過法定途徑反映訴求、解決問題、維護權益。

強化監督和行政問責是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每一級政府,每一個幹部都要自覺接受各專門機關監督,進一步加強審計、監察監督,支持審計、監察部門依法獨立行使監督權,著力加強重點領域專項審計。

強化執法監察,推進行政問責和績效管理監察,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和消極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進行嚴格問責。

加強公眾監督和輿論監督,通過公布權力清單等方式推進政務公開,積極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了解政府運行、更廣泛地參與政府管理、更直接地監督政府行為,組織開展行政執法承諾和群眾執法評議活動,以人民群眾的意見和感受作為評判法治政府建設績效的根本依據。

熱點內容
2015注會經濟法變化大嗎 發布:2025-09-27 23:04:04 瀏覽:350
法學主幹課程 發布:2025-09-27 22:59:27 瀏覽:285
開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9-27 22:53:37 瀏覽:246
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法治根本保證 發布:2025-09-27 22:53:02 瀏覽:490
行政訴訟法和公司法的區別 發布:2025-09-27 22:37:30 瀏覽:65
福州法治報 發布:2025-09-27 22:18:47 瀏覽:660
新加坡刑法鞭刑 發布:2025-09-27 22:17:44 瀏覽:311
沒有編號的限期拆除決定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7 22:02:22 瀏覽:700
司法體制改革情況 發布:2025-09-27 21:53:32 瀏覽:966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 發布:2025-09-27 21:50:14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