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國家安全立法爭議

國家安全立法爭議

發布時間: 2021-03-13 20:59:28

Ⅰ 《國家安全法》的立法依據是刑法還是憲法

《國家抄安全法》的立法依據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於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過四個憲法,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並歷經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訂。

(1)國家安全立法爭議擴展閱讀

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且通過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49年頒布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憲法,卻為憲法的訂立奠定了基礎。

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4章106條。被稱為五四憲法。五四憲法是一部較為完善的憲法。

Ⅱ 國家安全法的立法依據是那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的法規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8號公布 施行過一部國家安全法,主要是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履行的職責特別是反間諜工作方面的職責。但隨著國家安全形勢的發展變化,這部法律已難以適應全面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的需要。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9號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國家安全立法爭議擴展閱讀

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第三條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Ⅲ 「國家安全法將作為國家安全一系列法律的核心」這一句話對嗎

對。

《國家安全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中央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地位,明確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各項任務,建立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各項制度,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要任務和措施保障作出了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安排,為構建和完善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提供了完整的框架,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法律和制度支撐。

Ⅳ 國家安全法的修訂要與哪部法律為依據為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一條規定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保衛中華人民共內和國人容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國家安全法也是根據憲法為依據進行修訂的

Ⅳ 國家安全法》將作為國家安全一系列法律的核心這個問題對嗎

是。

Ⅵ 國家安全法將作為國家安全一系列法律的核心嗎

是的。

Ⅶ 你如何看待國家安全立法

合法!合理!就是有點晚!
其他國家早就有各種名義的國安法!
早一點實施就不會發生去年的事情吧!

Ⅷ 國家安全法實施細則立法的直接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六條 《國家安全法》第四條所稱"資助"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是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的下列行為:

(一)向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境內組織、個人提供經費、場所和物資的;

(二)向境內組織、個人提供用於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經費、場所和物資的。

第七條 《國家安全法》第四條所稱"勾結"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是指境內組織、個人的下列行為:

(一)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共同策劃或者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

(二)接受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的資助或者指使,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

(三)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建立聯系,取得支持、幫助,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

(8)國家安全立法爭議擴展閱讀

第十八條 下列情形屬於《國家安全法》第五條所稱的"重大貢獻":

(一)為國家安全機關提供重要線索,發現、破壞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案件的;

(二)為國家安全機關提供重要情況,防範、制止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發生的;

(三)密切配合國家安全機關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表現突出的;

(四)為維護國家安全,與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進行斗爭,表現突出的;

(五)在教育、動員、組織本單位的人員防範、制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工作中,成績顯著的。

第十九條 《國家安全法》第二十條所稱"非法持有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是指:

(一)不應知悉某項國家秘密的人員攜帶、存放屬於該項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的;

(二)可以知悉某項國家秘密的人員,未經辦理手續,私自攜帶、留存屬於該項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的。

熱點內容
2015注會經濟法變化大嗎 發布:2025-09-27 23:04:04 瀏覽:350
法學主幹課程 發布:2025-09-27 22:59:27 瀏覽:285
開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9-27 22:53:37 瀏覽:246
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法治根本保證 發布:2025-09-27 22:53:02 瀏覽:490
行政訴訟法和公司法的區別 發布:2025-09-27 22:37:30 瀏覽:65
福州法治報 發布:2025-09-27 22:18:47 瀏覽:660
新加坡刑法鞭刑 發布:2025-09-27 22:17:44 瀏覽:311
沒有編號的限期拆除決定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7 22:02:22 瀏覽:700
司法體制改革情況 發布:2025-09-27 21:53:32 瀏覽:966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 發布:2025-09-27 21:50:14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