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必須堅持實現
1. 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包括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內的堅持什麼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2. 為什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我國,黨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全面依法治國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長期執政的大黨,其政治地位決定了堅持黨的領導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意義。作為執政黨,我們黨要領導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黨的領導必然體現在法治國家建設的各個方面。
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把億萬人民動員和組織起來,積極投身於依照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的偉大事業中,才能充分實現人民民主,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和法治化。
(2)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必須堅持實現擴展閱讀:
堅持黨的領導不是一句空話,必須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各方面。
加強和改進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領導,應做到「三統一」,即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
做到「四善於」,即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3. 論述「為什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4. 為什麼說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開宗明義。
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正確認識和處理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關系,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大課題。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辯證關系的重要論述,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
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作出的決定性選擇。1840年以來,無數志士仁人探索中國走向獨立富強的道路,做過許多嘗試和探索。而近代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的;解決13億人民溫飽問題和初步建成小康社會,也是在黨的領導下實現的。無數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同時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決定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必須有一個主軸,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和文明,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這個領導核心無可替代,就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四中全會再次明確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之間的關系,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破解權大於法、人治大於法治提供了治病良方。中國的發展正處於關鍵期,各種社會矛盾紛繁復雜,只有一個強有力的核心來領導法治建設,才能保證社會穩定有序,經濟繁榮發展。
依法治國是堅持黨的領導的必然要求。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之一,法治建設的進程彰顯著政治文明的進程。中國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進入了深水區,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見。面對深水區的利益藩籬、攻堅期的復雜難題,如何用法治的方式化解改革風險,用法治理性培塑規范人性品行,確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樣,穩扎穩打,行穩致遠,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只有加強黨的領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領導核心,在黨的領導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全面實現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目標。
長期以來存在的人治思維慣性,尤其是少數領導幹部迷戀「權力至上」、「個人說了算」,對推進法治的嚴重製約和負面影響值得警惕。個別黨員領導幹部甚至帶頭破壞法治,以個人意志代替黨紀國法。對此,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明確指出,「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依法治國,黨的領導處於核心地位,各級黨政機關和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必須率先垂範。要把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結合起來,打造法律和黨紀兩個「籠子」,繼續保持黨的十八大以來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黨規黨紀嚴於國家法律,要把依規治黨作為依法治國的一個「窗口」和「樣板」,使黨員幹部成為遵紀守法的模範,從而帶動全社會尊法、守法、用法,實現法治國家的最終目標。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最根本的保證在黨。
5. 如何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版導貫徹到依法治權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6. 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什麼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五個原則」,其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我們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於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二者共同發揮作用是國家和社會治理的需要;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
(6)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必須堅持實現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7.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既是我國法治的特色,也是我國法治的特有優勢。沒有黨的堅強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落空,全面依法治國也難以實現;不充分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不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就會失去政治和社會基礎;不推進依法治國,黨就難以對國家實現有效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失去基本保障。
2、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規范公權力與促使公權力機關積極有效履職有機統一
我國法治強調公權力執掌者必須合法、積極、有效履職盡責,確保人民所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福祉,不得消極無為。同時,又強化制約和監督,合理分解權力,科學配置權力,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做到控權和促進積極履職雙管齊下,防止權力濫用與預防庸政、懶政、怠政同時發力,從而將尊重和保障人權落到實處。
3、堅持平等、自由、秩序等法治基本價值有機統一
我國法治強調自由與平等、秩序的有機統一。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和遵守憲法法律,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黨和政府不斷創造物質條件和制度條件,充分保障憲法法律所賦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各種權利和自由的實現。
4、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有機統一
我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從而實現執政黨依法執政、公權力機關依法行權、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依法辦事三者的有機統一。
(7)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必須堅持實現擴展閱讀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效路徑。法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涵和基本載體,已經成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徑。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必須依靠法治,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基礎上由成熟而定型,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不斷完善發展。
8. 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堅持什麼原則
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明確這一根本性問題,有利於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和歷史任務,有利於統一思想、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識,排除和澄清各種模糊認識,保障依法治國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8)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必須堅持實現擴展閱讀
隨著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我們黨對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十年動亂」結束後,鄧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適應這一要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民主法制建設的新征程。
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黨的十六大、十七大重申了這一方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將依法執政確立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建設法治中國。
在這些歷史性成就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根據新的實踐和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地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總目標的提出,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提出,不僅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獨創性,是黨的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創新,標志著我們黨對法治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9. 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哪些原則
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明確這一根本性問題,有利於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和歷史任務,有利於統一思想、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識,排除和澄清各種模糊認識,保障依法治國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9)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必須堅持實現擴展閱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切實解決好制度模式的選擇問題。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國體政體、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功實踐雄辯地證明,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這一核心要義的提出,彰顯了我們黨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指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從根本上劃清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本質區別。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沿著這條正確道路前進。
10. 全面依法治國的「十個堅持」是什麼
1、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全面依法治國決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必須堅持實現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確保全面依法治國正確方向。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法治建設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3、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能走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
4、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必須抓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總抓手,努力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不斷開創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
5、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一個有機整體,關鍵在於黨要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主體,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要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6、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
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
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必須以憲法法律為行為准則,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7、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要緊緊抓住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完善立法體制,提高立法質量。
要推進嚴格執法,理順執法體制,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要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8、堅持處理好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要發揮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互補性作用,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
9、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10、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領導幹部具體行使黨的執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司法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
領導幹部必須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厲行法治、依法辦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