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主席管立法嗎

主席管立法嗎

發布時間: 2021-11-17 22:44:32

⑴ 國家的立法權屬於人民還是國家權利機關

國家的立法權屬於立法機關,立法機關的主要職能就是制定法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一節 立法許可權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所以立法權屬於國家權利機關。

(1)主席管立法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

第十四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第十五條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⑵ 全國人大隻負責立法工作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修改憲法;
監督憲法的實施;
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國家基本法律;
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下列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
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8]
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審查中央和地方預算及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批准中央預算和中央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置;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⑶ 中國的立法執法機構分別是什麼,各機構間什麼關系

首先,請把黨、政分開。黨代會及政協會議作為政黨機構,與國家法律的制訂和執行是沒有聯系的。政協起到的作用只是參政議政,可以提出政策建議但沒有執行的權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擁有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權力。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下列人員: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二)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
(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
(四)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五)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
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和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具體內容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最高司法院么?那是什麼東西?有存在過么?

⑷ 現行憲法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權是如何規定的

  • 《憲法》說得比較籠統,《立法法》才是規定立法權的專門法律。我都給你摘錄一些吧,法律條文有點多,如果你不願看,可以就某一具體事項問我。


  • 《憲法》

第六十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四)解釋法律;


  • 《立法法》

第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第十一條授權立法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及時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後,相應立法事項的授權終止。


第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決定就行政管理等領域的特定事項授權在一定期限內在部分地方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的部分規定。


第二十六條委員長會議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如果委員長會議認為法律案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可以建議提案人修改完善後再向常務委員會提出。


第二十七條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十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應當向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或者向提案人說明。

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二十八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除特殊情況外,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七日前將法律草案發給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法律案時,應當邀請有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列席會議。


第二十九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一般應當經三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再交付表決。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一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的說明,由分組會議進行初步審議。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二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律委員會關於法律草案修改情況和主要問題的匯報,由分組會議進一步審議。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三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律委員會關於法律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由分組會議對法律草案修改稿進行審議。

常務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根據需要,可以召開聯組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對法律草案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


第三十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各方面意見比較一致的,可以經兩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交付表決;調整事項較為單一或者部分修改的法律案,各方面的意見比較一致的,也可以經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即交付表決。


第三十一條常務委員會分組會議審議法律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常務委員會分組會議審議法律案時,根據小組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三十二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可以邀請其他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三十三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提出修改情況的匯報或者審議結果報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匯報或者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對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沒有採納的,應當向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反饋。

法律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應當邀請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三十四條專門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應當召開全體會議審議,根據需要,可以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派有關負責人說明情況。


第三十五條專門委員會之間對法律草案的重要問題意見不一致時,應當向委員長會議報告。


第三十六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法律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法律案有關問題專業性較強,需要進行可行性評價的,應當召開論證會,聽取有關專家、部門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方面的意見。論證情況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

法律案有關問題存在重大意見分歧或者涉及利益關系重大調整,需要進行聽證的,應當召開聽證會,聽取有關基層和群體代表、部門、人民團體、專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聽證情況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

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將法律草案發送相關領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及有關部門、組織和專家徵求意見。


第三十七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後將法律草案及其起草、修改的說明等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委員長會議決定不公布的除外。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的時間一般不少於三十日。徵求意見的情況應當向社會通報。


第三十八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收集整理分組審議的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分送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並根據需要,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三十九條擬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的法律案,在法律委員會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前,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可以對法律草案中主要制度規范的可行性、法律出台時機、法律實施的社會效果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等進行評估。評估情況由法律委員會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四十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委員長會議同意,並向常務委員會報告,對該法律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四十一條法律草案修改稿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法律草案表決稿交付常務委員會會議表決前,委員長會議根據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情況,可以決定將個別意見分歧較大的重要條款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單獨表決。

單獨表決的條款經常務委員會會議表決後,委員長會議根據單獨表決的情況,可以決定將法律草案表決稿交付表決,也可以決定暫不付表決,交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一步審議。


第四十二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因各方面對制定該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問題存在較大意見分歧擱置審議滿兩年的,或者因暫不付表決經過兩年沒有再次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審議的,由委員長會議向常務委員會報告,該法律案終止審議。


第四十三條對多部法律中涉及同類事項的個別條款進行修改,一並提出法律案的,經委員長會議決定,可以合並表決,也可以分別表決。


第四十四條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第四節 法律解釋

第四十五條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第四十六條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第四十七條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研究擬訂法律解釋草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


第四十八條法律解釋草案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審議、修改,提出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


第四十九條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五十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⑸ 全國人大主席是不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簡稱「全國人大常委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大常委會由委員長(不稱呼主席),副委員長若幹人,秘書長,委員若幹人組成。

⑹ 每部法律都需要主席令嗎

並不是每部法律都需要主席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和常務委員會通過版的法律才需要主席令。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二十五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第四十四條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6)主席管立法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規定:

第五十九條法律的修改和廢止程序,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

法律被廢止的,除由其他法律規定廢止該法律的以外,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第六十二條法律規定明確要求有關國家機關對專門事項作出配套的具體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應當自法律施行之日起一年內作出規定,法律對配套的具體規定製定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有關國家機關未能在期限內作出配套的具體規定的,應當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說明情況。

⑺ 管理條例和立法有什麼區別

立法是來社會應用,是用來維護自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生活和工作安寧,經人大、政協討論通過的法令程序。而管理條例是指某單位或集體制訂的管理制度,沒經過法令程序,在社會上沒得到認可和實施與執行。總之;立法和管理都是制度,但應用范圍不一樣,我的理解大概是這樣的吧。

⑻ 國務院有立法權嗎為什麼謝謝!

立法權是由國家立法機關負責行使的,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及認可法律的活動,是將一定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體現。我國《憲法》第58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社會主義國家行使立法權的國家機關,被稱為國家權力機關,是由其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它的常設機關行使立法權。在我國,立法機關就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即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

2000年7月1日我國頒布了《立法法》,該法表述了我國立法領域的八個立法層次:第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第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三,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第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第五,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特區法規;第六,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第七,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第八,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制定規章

可見,理解立法權的行使時,關鍵在於理解立法權中立的法是什麼法。一般來說,如果立法權中的法指的是制定憲法和其他的基本法律,那麼只有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擁有真正意義上的立法權,並且這些法律享有崇高的權威性,其他法律都以此為依據而產生,接受其審議通過,且不能與之相抵觸。在現實生活中,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不可能對社會方方面面都親自進行立法。在法律層面上,除了憲法和基本法律外,還有一些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規章等等需要被制定,而這些,在我國,一般都由立法機關對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以及一些行政直屬機構等非立法機關授權立法或者委託立法,而這些機關和職能部門,它們並不享有獨立的完整的立法權,不享有憲法規定的真正意義上的立法權。

⑼ 單獨說全國人大常委會擁有立法權嗎,是立法機關嗎

根據《憲法》第六十七條第(二)項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擁有立法權的,是立法機關。
第六十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四)解釋法律;

(五)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

(六)監督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七)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八)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

(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部長、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十)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十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

(十二)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並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

(十三)決定駐外全權代表的任免;

(十四)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

(十五)規定軍人和外交人員的銜級制度和其他專門銜級制度;

(十六)規定和決定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

(十七)決定特赦;

(十八)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遇到國家遭受武裝侵犯或者必須履行國際間共同防止侵略的條約的情況,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

(十九)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

(二十)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進入緊急狀態;

(二十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⑽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公布法律( )

選B、D

熱點內容
學校衛生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26 09:10:58 瀏覽:931
法院執法現狀 發布:2025-09-26 08:45:48 瀏覽:725
新民事訴訟法第124條解讀 發布:2025-09-26 08:14:31 瀏覽:298
如何回復法院 發布:2025-09-26 08:14:23 瀏覽:569
空拍法規 發布:2025-09-26 08:12:55 瀏覽:456
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的異同 發布:2025-09-26 08:12:39 瀏覽:873
勞動法癌症治癒後 發布:2025-09-26 08:11:28 瀏覽:767
學生傷害事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6 08:05:30 瀏覽:907
勞動合同法責 發布:2025-09-26 08:03:30 瀏覽:276
2014二級法規真題 發布:2025-09-26 08:00:20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