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居於藝

道德居於藝

發布時間: 2021-11-24 20:01:41

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居於主要地位的是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特殊形態對於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居於主要地位的是()

A.教育功能和導向功能

B.激勵功能和評價功能

C.調節功能和認識功能

D.溝通功能和辯護功能

解析答案:C

❷ 道德與藝術之間的關系

1、何為藝術?藝術就是人們生活的升華,是人生命的延續。最初的藝術都是來源於人們的生產生活的。例如西班牙原始洞穴壁畫,中國最早的詩歌《詩經》,都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也許有一句話國內藝人很愛說「藝術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然也!梵高有一句名言:「只要活著的人還活著,我就不會死。」這不是對他自己的贊美,而是對偉大藝術的贊美,是藝術完美了生命。

中西文化藝術的分別就更難說了。圍繞這個話題可以寫一部書、可以講一堂課, 甚至可以開一門學科、辦一所大學!我實在無法回答你了,因為中西文化有根本性的差別,從形式到內容完全不一樣,當然也可以找到共性。我只能很不負責任地、極概括地說一句中國文化較之西方更含蓄更內斂。

2、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規范自己行為的一種思想意識。當然,並沒有這么簡單,它的形成受社會文化、歷史、宗教背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並且是長期積淀下來的。

我認為中西道德的差別沒有文化之間的差別那麼大。從目前的一些社會現象來看,彷彿西方國家比我們要開放一點,某些地方人們受道德約束少一些。其實並不代表道德規范的差別有多大。更多的社會現象的發生是受國家體制和社會制度影響的,而人性的本質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我們厭惡的東西他們也厭惡,我們喜歡的東西他們也喜歡,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但是,人們的價值取向的分別更體現在他們把什麼事物看得更重要一些,對人生生命的理解。我認為這點中西道德的差異與宗教信仰有著極大的關系,你可以在這方面深入研究一下。例如中國人信佛教,相信輪回轉世;西方人信基督,希望主免去他們的罪惡。這就構成對人生理解的極大差別,從而道德區性也發生變化。

3、當然道德更重要了。實際上,我認為藝術與道德不構成絕對的矛盾,在實際生活中也是較少對立的。所以似乎不太存在「為了道德而放棄藝術,還是為了藝術而不理會道德」的問題。但我想指出這樣一個問題:在封建道德下尤為突出,某些藝術家的藝術有超前性,甚至超出了他所生活的年代,不被人們理解,不被道德接受,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然們認識到了他的價值,自然而然矛盾也就不存在了。而這種受到歷史考驗的藝術往往是人類藝術史上的精華,即所謂傳世之作。這種現象在繪畫及音樂領域尤為常見。我想在每個社會時期都有一些藝術現象與社會輿論格格不入,但過一段時間後,它消逝了,不存在了,這樣沒有經受住歷史考驗的,談不上有什麼超前性,也不是真正的上乘藝術,它與道德的矛盾也就不能算是藝術與道德的矛盾了,你說對嗎??

❸ 藝術與道德的關系

( 1 )道德與藝術的相互關系。東方美學比起西方美學來,更加重視道德與藝術的聯系。從總體上看,如果說西方美學史上大多是「哲人」對藝術的思考,那麼,中國美學史上多數則是「賢人」對藝術的要求。在先秦典籍中美即善,善即美。但在孔子看來,「善」比「美」更加重要,是更根本的東西,非常重視藝術的社會倫理道德功能。對於音樂,孔子就反對鄭聲,因為「鄭聲淫」;他認為《武》樂雖「盡美矣,未盡善也」,仍然不算上乘之作;只有《韶》樂,才達到了「盡美矣,又盡善也」的境界,堪稱上乘。
道德與藝術的緊密聯系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道德影響藝術。這種影響首先表現在,一定時代和一定社會的倫理道德思想總是要通過藝術作品的主題、題材、情節、人物、思想性、傾向性、內在意蘊等體現出來。任何藝術,不管是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還是建築、繪畫、音樂、舞蹈,總是一定時代的社會生活的反映,而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人們的道德生活,因此,藝術作品常常包含有道德的內容,通過塑造典型形象的手法來反映人們的道德面貌。著名的「托爾斯泰三部曲」,即《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幾乎都深深觸及倫理道德問題。其次,道德對藝術的影響,尤其表現在作家、藝術家的世界觀和道德觀對藝術創作有重大的影響。藝術是社會生活在作家、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因而在描寫和表現人們的道德面貌與道德生活時,必然要融入作家、藝術家自己的道德評價和道德判斷。
另一方面是藝術影響道德。主要表現在藝術作品對人民群眾的道德教育作用上。由於藝術具有生動、感人的形象和特殊的魅力,因此,它對道德觀念的評價和道德行為的選擇都具有很大的影響。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可以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藝術對道德的影響,還表現在對於社會道德意識和道德觀念的改變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是一個以思想啟蒙為中心的文化革命運動。這場運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宣傳科學與民主,反對舊道德和舊思想,提倡新道德和新思想,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它是一場徹底地反對封建文化的運動。針對當時尊孔讀經的逆流,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發表了大量文章,批駁了以三綱五常為中心的封建禮教,嚴斥儒家的所謂「仁義道德」是「吃人」的教條。文藝方面,以魯迅《狂人日記》為代表的一批藝術作品,不但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劃出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而且對社會道德意識和道德觀念的變化,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藝術與道德之間有著一種特殊的關系,但是,作為兩種不同的文化現象,它們畢竟有著本質的區別。從范圍來看,藝術不僅可以反映人們的道德關系,而且可以表現人們的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法律關系等等,所以,藝術是從更廣泛的范圍來反映人們的社會生活。從方式來看,道德是以概念、原則和規范來反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藝術卻是以形象來具體地描寫、刻畫或表現這種關系。從評價標准來看,道德評價和審美評價之間也存在著差異,前者常常以「善」為唯一標准,後者往往以「真善美」的統一作為標准,形成對藝術作品的道德評價和審美評價的歧異。
還應當看到,並非一切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道德內容,如風景攝影、花鳥畫、器樂曲等,許多都不涉及道德內容。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對於那些具有道德內容的藝術作品來說,也需要「寓教於樂」,也就是將道德內容有機地融合在藝術形象之中,使其化善為美,具有審美的教育作用,而不能夠乾巴巴地道德說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對欣賞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 2 )藝術中的道德內容。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各種倫理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那些再現社會生活的藝術種類如文學、話劇、戲曲、電影、電視等,受道德的影響然更加明顯。文學作品在這方面的例子可以說是舉不勝舉。從戲劇來看,中外也有大量這方面的作品,尤其是19世紀挪威著名戲劇家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包括《玩偶之家》、《社會支柱》、《國民公敵》等一系列作品,都是著力於再現挪威當時的現實生活,通過對愛情、婚姻、家庭、婦女地位等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的描寫,來剖析資本主義的道德墮落現象和種種社會弊病。
對於非再現藝術種類如建築、音樂、書法、實用工藝等也有道德因素的滲入。例如,雖然建築是一種實用藝術和表現藝術,但是中國建築藝術同其它藝術一樣,作為傳統文化體現出特定的倫理道德觀念。音樂作為一門表現藝術和聽覺藝術,不能直接地再現社會生活,但在音樂中也滲透著一定時代和社會倫理道德的因素,因此,中西方的歷代思想家們十分重視音樂的倫理教化作用。

❹ 道德是什麼

這個問題眾說紛紜,很難有清楚的解釋。我主要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
我們不妨把「道德」這一抽象的概念分解為幾個成分:
1、道德感
2、道德判斷
3、道德實踐
道德感:(Moral feelings)道德感是人根據道德規范來評價社會行為時所體驗到的情感。這句話說明了幾個問題。
首先,情感也許是我們道德的基礎。孟子就有過很好的論述: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顴顴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們看到小孩子掉到井裡,難免就為他難過心痛,並不是和孩子的父母有什麼交情,或是要什麼榮譽。我們只是有一種惻隱之心,否則我們就不是人了。
所謂的」惻隱之心「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就是共情(Empathy,有些人譯為同理心,哎,還不如惻隱心呢)。每個正常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別人的痛苦,常常能讓我們掩泣,別人的快樂,也能讓我們開心。正是因為我們能感受到別人的喜怒哀懼,我們才會用道德來對待別人。
其次,道德也是社會性的。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就不存在所謂道德與不道德了。而因為道德具有社會性,所以古今中外、各個民族,他們的道德就會存在區別。比如,中國古代有裹小腳的傳統,歐洲人販賣黑奴,在那個時代可以被接受,在我們現在就不行,就是因為整個社會價值發生了改變。
道德判斷:道德就是人們對社會行為來進行價值判斷,形成道德觀念。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對道德判斷及道德發展做了很好的論述。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關於道德判斷的一些分類。
科爾伯格用兩難故事發來考察各個年齡段的兒童,然後得出了他的結論。兩難故事的例子如下:

歐洲有個婦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醫生認為只有一種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個葯劑師最近發明的鐳。製造這種葯要花很多錢,葯劑師索價還要高過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製造鐳,而這點葯他竟索價2000元。病婦的丈夫海因茲到處向熟人借錢,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夠葯費的一半。海因茲不得已,只好告訴葯劑師,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請求葯劑師便宜一點賣給他,或者允許他賒欠。但葯劑師說:"不成,我發明此葯就是為了賺錢。" 海因茲走投無路竟撬開商店的門,為妻子偷來了葯。
請問海因茲應該這么做嗎?為什麼?
根據兒童的回答,科爾伯格認為道德推理存在三個層次,每個階段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1)前習俗層次,年齡在4-10歲左右
第一階段:這個時候兒童的道德完全依賴於是否受到懲罰。孩子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就是,「海因茲是不對的,因為警察會抓他。」
第二階段:這個時候兒童的道德依賴於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比如,孩子們會說,」海因茲的老婆要是對他好,就應該去偷,對他不好,就別偷。「這種道德,是互惠型的,而非有什麼原則。
(2)習俗層次,年齡在10-13歲。
第三階段:這個時候道德是一種習俗,如果行為能得到表揚,那麼就是好的。孩子們會說,」他偷葯會讓家人蒙羞,她其中也不一定要吃,他不應該去偷。「
第四階段:這個階段的道德是強調權威的,就是說看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是否遵從權威。」他偷東西是不對的,因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為他妻子的情況就變得合法。「或者,」偷東西是不對的,但是不這么做,他又沒有盡到做丈夫的義務。「
(3)後習俗層次。年齡在13歲以後
第五階段:道德是一種社會契約。規范的存在,是為了集體的利益。因此規范是可以質疑的,也可以進行理性分析、進行協商。孩子們會說,」他不應該偷葯,丈夫沒有偷葯救妻子的義務。葯劑師雖然不對,但是這畢竟是他的權利。「,」法律禁止偷竊,但是沒有考慮為了救人而偷竊的情況,這說明法律存在問題。海因茲是對的,錯的是法律不夠完善。「
第六階段:道德是基於普遍的倫理原則,比如平等、尊嚴、自由、生命等。這個時候的道德往往成為一種體系,會根據個人所選擇的某些倫理原則而形成系統的、全面的道德體系。這個時候的回答就會變成,「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該尊重其他生命,這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海因茲的偷盜即使受到懲罰,那也是值得的。」「海因茲這么做是不對的,也許城裡還有其他人得病,他們本來可以買到,但是因為他的偷竊他們卻得死去。他的偷盜是自私的表現,對別人不公平。」
科爾伯格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到達最後的道德階段,有的人一生都停留在權威階段。因為最後的階段,人的道德水平是基於他的理性認識才產生的。他必須認識到道德的相對性,然後懂得在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倫理原則是要取捨的。

❺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德是一種素養或習慣。二者合起來就構成它的定義,即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良好的選擇是它的屬差。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5)道德居於藝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

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❻ 道德包括哪幾方面

道德包括:

一、一般慾望部分

行動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魯莽,遲鈍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節制和自製,不道德有放縱和冷漠,病態和變態等。

二、特殊慾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節儉,不道德有揮霍,浪費和吝嗇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嚴肅和溫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談方面的道德有風趣和誠實,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誇張和刻板等。交際方面的道德有大方和謙遜,不道德有驕傲,虛榮和虛偽等。交往方面的道德有博愛和公正,不道德有自戀和諂媚等。

三、理智部分

考慮方面的道德有周詳和謹慎,不道德有繁瑣,沖動和馬虎等。

四、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廣博,不道德有膚淺和狹隘等。

(6)道德居於藝擴展閱讀:

道德的起源為: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所以說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

❼ 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居於主要地位的是什麼

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居於主要地位的是(C)。
A.教育功能內容和導向功能
B.激勵功能和評價功能
C.調節功能和認識功能
D.溝通功能和辯護功能

----------------------------------------------------------
您好,答題不易

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❽ 簡述藝術與道德的關系

道德與藝術既不是絕對對立的,也不是完全同一的。它們既有本質區別,又相互影響。道德同宗教一樣,同是藝術發展的動力或阻力。藝術與道德的辯證統一關系主要表現在:

一、道德促進或阻礙藝術的發展

1、高尚的道德情操促進藝術的發展:當藝術作品表現進步的道德准則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時,往往產生持久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促進藝術的發展。共產主義道德是最先進的道德准則。崇高的、進步的道德准則是藝術發展的強大動力。

2、落後的、腐朽的、丑惡的道德阻礙藝術的發展:莫泊桑是十九世紀法國天才的現實主義藝術家。他的許多小說真實地反映了普法戰爭前後的法國社會生活,揭露了資產階級的怯懦無恥、偽善自私,深刻地描寫了那個時代的世態人情。

如果莫泊桑循著這條道路繼續前進,或許可以出現與巴爾扎克同樣的耀眼光輝。但是落後的道德准則成為他前進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礙,像陰雲一樣遮住了天才之星的光輝。托爾斯泰在高度評價莫泊桑某些短篇小說的同時,尖銳地指責莫泊桑「道德上的污穢」。

二、藝術反過來可以影響和改造人們的道德觀念:這種改造主要表現在藝術作品對人民群眾的道德教育作用上,同時也起到移風易俗的作用。

(8)道德居於藝擴展閱讀:

藝術的教育作用,是指藝術作品能夠對人們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優秀的藝術作品的重要性,不僅在於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豐富的,忠實的生活圖畫,而且還因為它體現了藝術家的正確觀點,具有教育作用。藝術作品在描寫社會生活的同時,體現著藝術家對生活的評價和看法。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幫助欣賞者認識生活的同時,教育著欣賞者對人,對生活採取正確的看法和態度。

熱點內容
香港結婚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6 11:18:55 瀏覽:832
涉及法律知識的文學作品 發布:2025-05-26 11:09:35 瀏覽:461
醫院法律顧問服務方案 發布:2025-05-26 11:07:26 瀏覽:231
司法思想匯報 發布:2025-05-26 11:06:37 瀏覽:286
新婚姻法房產繼承人 發布:2025-05-26 11:00:03 瀏覽:7
再審新證據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6 10:45:19 瀏覽:934
美國的法學 發布:2025-05-26 10:45:13 瀏覽:90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發布:2025-05-26 10:36:00 瀏覽:882
佛山市中立法律服務社 發布:2025-05-26 10:32:27 瀏覽:533
10年行政法真題 發布:2025-05-26 10:25:50 瀏覽: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