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發展層級

道德發展層級

發布時間: 2021-11-26 12:49:50

『壹』 皮亞傑道德發展的四個階段是什麼

皮亞傑道德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我中心階段」或前道德階段(2-5歲),該階段兒童缺乏按規則來規范行為的自覺性,在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

第二階段為「權威階段」或他律道德階段(6-7、8歲),該階段兒童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絕對尊重和順從,把權威確定的規則看作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完全以權威的態度為依據。

第三階段為「可逆性階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階段(8-10歲),該階段兒童的思維具有了守恆性和可逆性,他們已經不把規則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逐漸從他律轉入自律。

第四階段為「公正階段」或自律道德階段(10-12歲),該階段的兒童繼可逆性之後,公正觀念或正義感得到發展,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

人物貢獻

促進了科學認識論的豐富與深化

皮亞傑採取系統的歷史法,並吸收神經生理學、生物學、人類學、邏輯學、數理邏輯、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的基礎上,特別是把認識論和心理學緊密結合起來,創造了發生認識論。

皮亞傑將心理學成果引進認識論之中,提出活動中介論,主客體相互作用論和認識活動中的雙向建構論,這些都揭示了認知形成的辯證運動規律,豐富原有認識論的內容,改變整個認識論的結構和體系,促進了科學認識論的發展。

引導了認識論發展方向

皮亞傑藉助反省抽象和自我調節闡明認識無限發展的內在根據,這是關於認知微觀運行機制的一種有益的探索。

它突破近代認識論僅僅研究認識結構和認識內容的共時性轉換的缺陷,把傳統認識論對認識的靜態分析拓深為動態研究,使具體認識活動中認知結構-功能的共時性轉換,被納入到認知結構-功能演進的歷時性建構框架,從而抓住系統思維的立體網路特徵,實現對認識發展過程的多維度的審察,使認識發展規律獲得更加全面的闡釋。

這些研究成果的意義是重大的。可以說,當今沒有一個關於認知發展研究不以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為理論基礎或參考框架的。

『貳』 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道德發展四階段

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我中心階段」專或前道德階段(2-5歲屬),
該階段兒童缺乏按規則來規范行為的自覺性,在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
第二階段為「權威階段」或他律道德階段(6-7、8歲),該階段兒童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絕對尊重和順從,把權威確定的規則看作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完全以權威的態度為依據;
第三階段為「可逆性階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階段(8-10歲),該階段兒童的思維具有了守恆性和可逆性,他們已經不把規則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逐漸從他律轉入自律;
第四階段為「公正階段」或自律道德階段(10-12歲),
該階段的兒童繼可逆性之後,公正觀念或正義感得到發展,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

『叄』 簡述個人道德發展階段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前道德階段(出生~3歲)。

第二階段:他律道德階段或道德實在論階段(3~7歲)。

第三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7~12歲)

第四階段:公正階段(11~12歲以後)。

科爾伯格的道德階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徵。

1、道德發展的各階段都是一個「結構化了的統一體」,一個有組織的思想系統。

2、每一階段的核心特徵標志著階段與階段之間的質的差異。

3、這些階段形成一個自然的連續順序,在發展過程中,新的階段從前一階段中發展出來,因而是舊與新的綜合體。

4、每一個體都是為建立他自己的綜合體積極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個社會文化所規定的現成模式。

(3)道德發展層級擴展閱讀:

帶有沖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於促進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兒童通過對假設性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能夠理解和同化高於自己一介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於自己道德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小組討論是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

德育也象智育一樣,應該以促進兒童對道德問題和道德決策的積極的思維為基礎。兒童的品德是一個發展過程,兒童是從道德判斷和道德推理中逐漸理解道德的。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促進兒童道德推理的發展。

兒童道德成熟的標志就是能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則的能力,而不是服從周圍成人的道德判斷。

基於這一道德教育觀點,科爾伯格認為,在學校道德教育中應該經常給兒童提供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引起他們的討論,激發他們向更高的道德階段不斷前進的願望和動機。

『肆』 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分為哪幾個階段

科爾伯格提出的二通道的發展的三個水平、六個階段(是按照個體道德判斷結果的性質分類的)如下:
1.前習俗水平(出現在幼兒園及小學低中年級)這以水平的兒童的道德判斷著眼於人物行為的具體結果和自身的利害關系,包括兩個階段:
(1)、服從於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 (懲罰和服從的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以懲罰與服從為導向,由於害怕懲罰而盲目服從成人或權威。道德判斷的根據是是否受到懲罰,認為凡是免受懲罰的行為都是好的,遭到批評、指責的行為都是壞的,缺乏是非善惡的觀念。
(2)、相對的功利主義的道德定向階段(工具性的相對主義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對行為的好壞的評價首先是看能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有時也包括是否符合別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把這種關系看成類似買賣的關系,認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習俗水平(小學中年級以上)

這一水平的兒童的特點是:能了解、認識社會行為規范,意識到人的行為要符合社會輿論的希望和規范的要求,並遵守、執行這些規范。包括一下兩個階段:
(3)、人際和諧(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兒童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對道德行為的平價標準是看是否被人喜歡,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是否會受到贊揚。為了贏得別人的贊同,當個好孩子,就應當遵守規則。
(4)、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兒童以服從權威為導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守法。

3.後習俗水平

該水平的特點是:道德判斷超出世俗的法律與權威的標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則和良心為行為的基本依據。包括以下兩個階段:
(5)、社會契約的道德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認識到法律、社會道德准則僅僅是一種社會契約,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變的,一般他們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准則,但不用單一的規則去評價人的行為,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
(6)、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個體判斷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規則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帶有普遍意義的道德原則:如正義、公平、平等、個人的尊嚴、良心、良知、生命的價值、自由等為依據。

『伍』 道德發展6個階段的理論

柯爾伯格的理論認為道德判斷作為道德行為的基礎,可以區分出6個發展階段,這6個階段屬於3種水平:前習俗水平(1. 服從與懲罰定向;2. 利己主義定向 )、習俗水平(3. 人際和諧與一致 ,即好孩子定向;4. 維護權威與社會秩序定向即法律與秩序定向)和後習俗水平(5. 社會契約定向;6. 普遍倫理原則 即 原則與良心定向)。 ,每一個階段都比前一個階段對倫理困境的回應更為適當。 也宣稱邏輯與道德發展貫穿各建構的階段。 柯爾伯格認為道德經驗重於道德環境。
下面是具體資料網址,這里因為字數有限就簡略了。
希望能幫助到你ˆ_ˆ

『陸』 管理者道德發展要經歷哪些階段

一個人的管理道德發展存在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稱為前慣例階段,表現為只有當與個人相關的獎懲捲入時,才對正確或錯誤的概念做出反應;
第二個階段稱為慣例階段,表現為道德價值在於維護傳統秩序和受他人期望影響;
第三個階段稱為原則階段,表現為個人做出明確的努力,擺脫其所屬團體或社會權威,確定自己的道德原則。

『柒』 人類道德發展經歷了那些階段

階段一:懲罰與服從階段

本階段兒童採納的是自我中心的觀點,不考慮他人利益或認識行為者與他人利益之間的區別,更不能把這兩者聯系起來。依據物質後果來裁判其行動。把自己觀點和權威者觀點相混同。

階段二:個人的工具主義目的與交易階段

本階段的人採納的是一種具體的個人主義觀點。他能把自己、權威者和其他人的利益和觀點相區別。認識到規則是可變的,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利益來行事。所以對是相對的,個人只有通過等量的公平交換來滿足各自需要,整合各種沖突。

階段三:相互性的人際期望、人際關系、人際協調階段

本階段的人採納的是與他人發生關系中的個人觀。他意識到人所共同享有的情感、協議和期望高於一般的利益、按"金箴"即從動機和感情來評定行為,希望維持和諧的關系,但沒有普遍性的"制度"。

階段四:社會制度與良心維系階段

本階段的人的人際關系已與社會觀點相分化。它採納制度觀,根據自身在制度中的地位來確定角色、規則和人際關系,強調尊重權威,維護普遍的社會秩序,否則就內疚。

階段五:至上的權利、社會契約或權利階段

本階段的人採納了一種超前的社會觀,認為如法律不適社會,可以通過協商來改造,往往從人類價值上判斷是非,但又力圖通過契約來整合各種觀點,因此處於遵守法律同維護自由和生命價值的矛盾沖突之中。

階段六:普遍性倫理原則階段

本階段的人建立了一種用於社會治理的道德觀。這是任何懂得德性本質、懂得尊重人是作為目的而不是手段這一基本道德前提的理性者所採納的觀點。

『捌』 管理道德發展的三個層次六個階段是什麼意思

三個層次:

1、前習俗水平

2、習俗水平

3、後習俗水平

六個階段:

1、服從於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

2、相對的功利主義的道德定向階段

3、人際和諧(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階段

4、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5、社會契約的道德定向階段

6、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

『玖』 皮亞傑道德發展四階段及特點有哪些

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我中心階段」或前道德階段(2-5歲),該階段兒童缺乏按規則來規范行為的自覺性,在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

第二階段為「權威階段」或他律道德階段(6-7、8歲),該階段兒童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絕對尊重和順從,把權威確定的規則看作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完全以權威的態度為依據。

第三階段為「可逆性階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階段(8-10歲),該階段兒童的思維具有了守恆性和可逆性,他們已經不把規則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逐漸從他律轉入自律。

第四階段為「公正階段」或自律道德階段(10-12歲),該階段的兒童繼可逆性之後,公正觀念或正義感得到發展,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

讓·皮亞傑(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的認知發展理論成為了這個學科的典範,一生留給後人60多本專著、500多篇論文,他曾到過許多國家講學,獲得幾十個名譽博士、榮譽教授和榮譽科學院士的稱號。

皮亞傑對心理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種隨意、缺乏系統性的臨床觀察,變為更為科學化和系統化,使日後臨床心理學上有長足的發展。

熱點內容
劉校逢刑法怎麼樣 發布:2025-05-25 18:04:17 瀏覽:495
新勞動法合同到期不續簽 發布:2025-05-25 18:02:59 瀏覽:594
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5 17:52:24 瀏覽:358
山西省律師收費標准 發布:2025-05-25 17:50:54 瀏覽:450
白雲區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25 17:50:54 瀏覽:426
司法所得制服 發布:2025-05-25 17:45:52 瀏覽:785
亨通人事規章 發布:2025-05-25 17:33:48 瀏覽:965
貴陽最厲害最知名律師 發布:2025-05-25 17:31:24 瀏覽:67
司法人民警察證 發布:2025-05-25 17:30:38 瀏覽:411
花溪司法局 發布:2025-05-25 17:29:04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