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法學
⑴ 行政法如何保護公民權利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
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例如:
《國家賠償法》第三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1)達摩法學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⑵ (法律)達摩克力斯之劍的意思是什麼是用來說明什麼道理的
摩克利斯之劍通常被用於象徵這則傳說,代表擁有強大的力量非常不安全,很容易被奪走,或者簡單來說,就是感到末日的降臨。是「達摩克利斯頭上的劍」的意譯,用來表示時刻存在的危險。
在法律上指的是對於普通公民而言要把法律作為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敬畏法律,遵守法律,才能換取自由平等。
(2)達摩法學擴展閱讀:
達摩克利斯之劍的出處
達摩克利斯是公元前4世紀義大利敘拉古的僭主狄奧尼修斯二世的朝臣,他非常喜歡奉承狄奧尼修斯。
他奉承道:作為一個擁有權力和威信的偉人,狄奧尼修斯實在很幸運。狄奧尼修斯提議與他交換一天的身份,那他就可以嘗試到首領的命運。在晚上舉行的宴會里,達摩克利斯非常享受成為國王的感覺。
當晚餐快結束的時候,他抬頭才注意到王位上方僅用一根馬鬃懸掛著的利劍。他立即失去了對美食和美女的興趣,並請求僭主放過他,他再也不想得到這樣的幸運。
(2)達摩法學擴展閱讀來源:網路-達摩克利斯之劍
⑶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還是「道德是法律的底線」
法律抄是道德的底線。法律意識與襲道德觀念具有同一屬性,相互聯系;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的調控范圍有所重疊,相互包容。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統治集團就是政黨,包括國王、君主),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是指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系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一般而言,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譴責的行為;法律所要求和鼓勵的行為,也是道德所培養和倡導的行為。但從規范作用的范圍來看,法律與道德對人們行為有著不同層次的要求。法律一般只規定最起碼的行為要求,而道德則解決人們精神生活和社會行為中更高層次的問題。
法律與道德的邊界並非靜止不變的,當某些問題已經超出道德的調控范圍,成為關乎大部分社會公眾的問題,立法者就會考慮將之上升到法律層面。
⑷ 金庸的武俠小說哪本中提起過達摩老祖
<天龍八部>.
「本派武功傳自達摩老祖。佛門子弟學武,乃在強身健體,護法伏魔。修習任何武功之間,總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學為基,則練武之時,必定傷及自身。功夫練得越深,自身受傷越重。」
《笑傲江湖》
那《易筋經》神功,乃東土禪宗初祖達摩老祖所創,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得之於老祖。慧可大師本來法名神光,是洛陽人氏,幼通孔老之學,尤精玄理。達摩老祖駐錫本寺之時,神光大師來寺請益。達摩老祖見他所學駁雜,先入之見甚深,自恃聰明,難悟禪理,當下拒不收納。神光大師苦求良久,始終未得其門而入,當即提起劍來,將自己左臂砍斷了。」令狐沖「啊」的一聲,心道:「這位神光大師求法學道,竟如此堅毅。」方證說道:「達摩老祖見他這等誠心,這才將他收為弟子,改名慧可,終得承受達摩老祖的衣缽,傳禪宗法統。二祖跟著達摩老祖所學的,乃是佛法大道,依《楞伽經》而明心見性。我宗武功之名雖然流傳天下,實則那是末學, 殊不足道。達摩老祖當年只是傳授弟子們一些強身健體的法門而已。身健則心靈,心靈則易悟。但後世門下弟子,往往迷於武學,以致捨本逐末,不體老祖當年傳授武功的宗旨,可嘆,可嘆。」說著連連搖頭。
《倚天屠龍記》
言念及此,心意已決,當下挑了鐵桶,便上武當山去,找了一個岩穴,渴飲山泉,飢餐 野果,孜孜不歇的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數年之後,便即悟到:「達摩祖師是天竺人, 就算會寫我中華文字,也必文理粗疏。這部九陽真經文字佳妙,外國人決計寫不出,定是後 世中土人士所作。多半便是少林寺中的僧侶,假託達摩祖師之名,寫在天竺文字的楞伽經夾縫之中。」這番道理,卻非拘泥不化,盡信經書中文字的覺遠所能領悟。只不過並無任何佐
證,張君寶其時年歲尚輕,也不敢斷定自己的推測必對。他得覺遠傳授甚久,於這部九陽真經已記了十之五六,十餘年間竟然內力大進,其後多讀道藏,於道家練氣之術更深有心得。 某一日在山間閑游,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 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鹿鼎記》
澄心等三僧知他是信口胡扯,澄觀卻信以為真,說道:「眾喇嘛這些刀子看來甚是鋒 利,我們的脖子是抵不住的。師叔,出家人與世無爭,逆來順受,倒是不錯。但刀來頸受,未免過分。當年達摩祖師,也沒教人只挨刀子不反抗,否則的話,大家也不用學武了。」韋小寶點頭道:「依澄觀師侄之見,刀來頸受是不行的?」澄觀道:「不行。但如拳來胸受,腳來腹受,倒還可以。」他內功深湛,對方向他拳打足踢,也可不加抵擋,只須運起內功,自可將人拳腳反彈出去。
《俠客行》
南大夫道:『向來只聽說少林派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達摩祖師一葦渡江,開創少林一派,想必是古往今來武功最高之人了。』」
⑸ 什麼東西能夠象徵著法律的公平與正義,或者與法律有關的東西比如天平。
一、正義女神
正義女神朱斯提提亞是一蒙眼女性,白袍,金冠。左手提一秤,置膝上,右手持一劍,一束棒。束棒纏一條蛇,腳下坐一隻狗,案頭放權杖一支、書籍若干及骷髏一個。
白袍,象徵道德無瑕,剛正不阿;蒙眼,因為司法純靠理智,不靠誤人的感官印象;王冠,因為正義尊貴無比,榮耀第一;秤 ,比喻裁量公平,在正義面前人人皆得其所值,不多不少;劍,表示制裁嚴厲,決不姑息,一如插著斧子得束棒,古羅馬一切刑罰得化身。
蛇與狗,分別代表仇恨與友情,兩者都不許影響裁判。權杖申威,書籍載法,骷髏指人的生命脆弱,跟正義恰好相反:正義屬於永恆
二、獬豸
獬豸又稱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
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徵。
(5)達摩法學擴展閱讀: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製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
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綉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像。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fǎ」,而「廌zhài」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為法律象徵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由「灋fǎ」到「法」,「廌 zhaì」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徵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並沒有消失。
⑹ 關於律師職業的優美句子
1、即使判決並沒有準確地判定過去發生的事實真相,爭端各方只要確信他們受到了公正的對待,他們也會自願接受法院的裁判結果。——邁克爾.D.貝勒斯
2、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歐陽修
3、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愛戴和尊重為轉移的,而這種愛戴和尊重是以內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為轉移的。——羅伯斯庇爾
4、受刑者不應被當作受辱者,而應被當作悔過者重新回歸社會。——拉德布魯赫
5、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我身上。——阿奎那
6、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貝卡利亞
7、自由是一種務必有其自我的權威紀律以及制約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8、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就應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亞里士多德
9、對於犯罪最強有力的約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因為,即便是最小的惡果,一旦成了確定的,就總令人心悸。——貝卡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