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道德滑坡

社會道德滑坡

發布時間: 2021-11-27 04:21:44

1. 如何阻止社會道德滑坡

近些年,我國社會道德出現滑坡是一個無法否認的現實,但滑坡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如何重建道德,卻人言人殊。有的人認為道德的衰敗是因為丟掉了傳統文化,要想重建道德,非把孔夫子請回來不可。這種看法很值得懷疑。社會道德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它牽涉到社會財富的豐富程度和分配是否合理、社會資源的佔有是否公平公正,以及法制是否完善等等,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單打一能解決問題的,更不是僅靠弘揚儒學所能奏效的。

在兩千多年的漫長時間里,儒學作為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對漢民族的凝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對於封建社會秩序的建立和穩定也功不可沒;對於人們的道德修養也產生過積極作用,培養了范仲淹這樣道德高尚、出將入相的傑出人物。近代有一個梁漱溟,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位教授稱作「最後的儒家」。此人也是按照儒家的道德訓條修養的一位高人。在條件允許的時候他為國奔走,在條件惡劣時守身如玉,堅持「獨立思考,表裡如一」的做人原則,實踐了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道德原則。

但是,對儒學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歷史作用不可估計過高,在解決現代社會的道德危機方面的作用也不可期望過高。其最大的缺陷是過分強調個人的自我修養而輕視制度建設。它既沒有宗教的精神約束,也沒有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那樣的配套法律。因此,它不僅不能約束帝王的行為,也不能約束官員的行為,否則不能解釋為何歷史上出了這么多的昏君和貪官。如果社會沒有公正和公平可言,就不能指望公眾能有多麼高的道德水平。儒學對大眾的最大影響也僅限於忠孝之類,與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公共道德幾乎沒有關系。

儒學的道德訓條與社會現實嚴重脫節的現象,我們自己也許已經看慣了,見慣不怪了,而來自不同文化環境的西方人觀察中國的目光卻比我們敏銳。19世紀德國傳教士花之安在《儒學思想體系匯編》中就指出儒學的這個缺陷:「儒教對罪惡行徑持否定態度,但態度不夠強硬,除了在道德上予以譴責外,沒有提出任何懲罰措施。」對中國抱同情態度的美國傳教士亞瑟·史密斯長期生活在山東農村,對儒學也頗有研究,他根據自己的觀察寫了一本《中國人的德行》。和花之安一樣,史密斯也發現儒學道德觀與社會的實際道德水平之間的巨大差距。他寫道:「儒家學說具有極高的道德品性。筆者相信,在儒家學說下能造就許多品德高尚的人。這也正是人們對這一道德體系的企盼。可是,儒家學說如何使大部分人變得高尚起來呢?」他發現,中國人最大的道德缺陷是對人缺乏誠信和關懷,缺乏公共意識和法律意識。他寫道:「我們把那些熟讀『四書五經』的人的所作所為,與那些經典的教誨對比後就會發現:這些教誨注重在道理上把社會帶向一個高標準的理想境界,在社會實際中並沒有看得到的作用。」19世紀在中國的西方人都對當時中國人的不誠實印象深刻。史密斯引用英國《泰晤士報》駐華記者庫克的話說:「西方人最討厭被人稱為『說謊者』,但如果你對中國人說同樣的話,他一點都不會氣惱,也不會感到受了傷害。他不會否認這是事實,只是這樣回答:『我可不敢對閣下說謊。』對一個中國人說『你謊話連篇,現在就在說謊』,就像對英國人說,『你這傢伙,張口就是俏皮話,看你一腦子的稀奇古怪的念頭』。」而儒學明明強調「民無信不立」的,「仁義禮智信」的教條人們也念了兩千年,喊了兩千年,產生的效果竟然是如此,不能不使人失望。

在人際交往中,缺乏愛心和誠信的確是我們民族性格中的兩大缺點。關於對人要有同情心,要關愛,儒學是當作要點強調的,如人們津津樂道的「仁」,在「仁義禮智信」五大道德中居首位。而實際情況又如何呢?我們不妨拿出一個具體的例子來。1910年到1911年,東北和華北曾流行肺鼠疫,據記載,死亡人數高達6萬人,哈爾濱傅家甸最為嚴重。1911年1月8日《盛京時報》有一則新聞,說12名俄國人應邀到傅家甸一個輪船管帶家中作客,「入街處,見有華人屍身7具,圍觀之華人約40名,又見溝內倒斃華人兩名,甚至見有賣瓜子華人1名,隨地倒斃。最奇者,行路之人尚奪其瓜子分食」,旁有一巡警站崗,問為何不管,該巡警說:「雖倒斃二三日亦與我無干」。當時乘車之俄國婦女嚇得「幾乎不省人事」。流風所及,今天依然可以見到對他人缺乏關懷,缺乏愛,甚至對他人的生死漠然處之的事。其實,人們說道德滑坡,主要是與計劃經濟的年代相比較,而幾乎沒有人將其與歷史作比較。將古代社會想像為君子之國是沒有根據的,把現在的道德滑坡說成是因為傳統儒學的被遺忘也是沒有根據的。

2. 當今社會道德是「滑坡」還是「爬坡」

目前中國的道德現狀既非在「滑坡」(十年動亂之後),亦非在「爬坡」(大張旗鼓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包括道德建設時期),而是處於一個新的正常發展階段。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對應,目前中國處於「道德發展的新常態」。
對於社會中出現的不道德現象(事件)不必大驚小怪、憂心忡忡,不要否定主流、否定發展;可以進行必要的譴責,不必連篇累牘地報道。
各類媒體要多宣傳道德楷模和身邊好人,推動道德進步。

3. 當今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等現象

1.我們現在社會的道德狀況是怎麼樣的?
面對以「小悅悅事件」為代表的敗德現象,有人認為是「道德滑坡」了,甚至「中華民族到了道德危機的地步」。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危言聳聽」,我們道德的主流還是積極進步的。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看待我國目前的道德狀況呢?
事實最有說服力。
積極方面我們看到,以任長霞、沈浩、楊善洲為代表的優秀領導幹部,還有以「當代雷鋒」郭明義、「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最美教師」張麗莉為代表的「平民英雄」,這些時代楷模、道德典範不斷涌現。他們以關愛他人、感人至深的善行義舉,以無私無畏、勇於奉獻的責任擔當,向我們詮釋著道德良知,彰顯著人間大愛,影響著文明風尚。
關鍵時刻,特別是大災大難面前,都會出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動人場面。每逢重大活動,從北京奧運會的「鳥巢一代」到上海世博會的「小白菜」??成千上萬志願者匯成了一股強勁的力量,他們服務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令西方媒體也不吝贊美、艷羨。
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人們的遵法守規意識、敬業進取精神大大增強,公共秩序明顯改善,文明禮儀廣泛普及,志願服務蓬勃開展,這些都反映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悄然提升,人民群眾日益煥發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另一方面,社會上也還存在許多傷風敗德的現象。
一些官員腐敗案件屢屢發生。王益、黃瑤、許宗衡、張春江、劉志軍等腐敗分子,以權謀私、貪污腐化,情節嚴重,性質惡劣。
一些無良企業被頻頻曝光。黑心棉、毒奶粉、毒膠囊??商業欺詐現象屢禁不止,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喪失起碼的道德底線。
一些見危不扶、見死不救的事件時常見諸報端。老人跌倒路邊無人相助,救人之前先提出高額費用,公交車上面對歹徒行凶乘客袖手旁觀??令人倍感世態炎涼人情淡漠。

由此可見,我們正經歷著道德的進步,也承受著道德的陣痛;我們身邊處處演繹著濃情大愛的「最美」事跡,也不時出現令人寒心的失德行為。正如有人所說,中國的道德狀況是一幅「感動與疼痛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主流進步與問題突出並存」的復雜圖景。因而,要全面、客觀地認識社會道德的「全貌」,對存在的問題不能視而不見、粉飾太平,也不能從一些失德敗德現象簡單推定出「道德滑坡」的結論。
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告訴我們,社會道德進步從來都不是平坦的、直線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在戰勝各種挑戰中不斷前行的。種種失德敗德現象,是道德前進途中必須跨越的荊棘,是文明發展路上必須經歷的磨練。我們既要增強道德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斷推進社會風氣的改善,也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對中華美德的傳承光大充滿信心和希望。

4. 怎樣看待當今社會道德滑坡現象

不同意上述現象。
認同道德滑坡,也就要認同原先的社會道德水平曾經很高。
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歷史上、改革前,中國整體社會道德水平很高。
文獻資料中,所提及到的社會道德水平程度高,恐怕只局限於文化圈中。
鄉野村夫,各朝各代,都有社會丑惡現象的描述與記載。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呼喚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道德規范。傳統道德規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不適應,不能理解為道德滑坡。
在傳統社會中,見利忘義、坑蒙拐騙、爾虞我詐一樣存在,只不過沒有市場經濟土壤生長與誘發。

5. 現在社會是否出現道德滑坡

大多數人看道德問題從來都停留在表面,根本沒有思考為什麼,看了幾個回復也只是觸及表面,我嘗試著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釐清什麼是道德,道德也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行為標准,道德作為法律的輔助所存在,其功能在補充法律所無法管限的范圍,因此道德是一個時代價值觀的主要體現。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幾千年前孔子就喊出了「禮崩樂壞」的結論,但到現在我們的社會一樣照常運轉,所謂人倫立法並沒有消失,這就意味著道德是依附時代而存在的,說的簡單些舉例說明,楚人伍子胥當年引吳兵打楚,在現在看來就是漢奸行徑,引狼入室,但在當時來說,不但不被人民所唾棄反而得到人民的稱贊,這就跟當時的社會價值有關,當時的社會價值國家這個概念並不強,個人的自由和尊嚴反而比較獨立,因此人們能接受這個行為。在看近代,一夫一妻已經成為了文明的象徵,如果找個2奶,或者跟別個女人曖昧一點,一定會被貼上標簽,但是在古代一夫多妻很正常,不但法律允許道德也允許甚至鼓勵(嚴格的說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我們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見,道德尺度與時代的主流價值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時代在變,道德的標准也在變,當我們現在覺得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之時,其實說明了,時代在變但我們的舊道德觀並沒有跟從著時代在變或則變得慢些。
因此我們看這個問題,不要片面,道德也許出現的滑坡,現在社會諸多現象我們也不理解,但不能成為道德下滑的衡量標准,道德的標准一項落於時代的進步,其實我們這個時代道德標准不能說是下滑,只能說是在改變,改變的更適合現代社會的價值觀,當我們認為無從理解的時候,也許是道德下滑,也也許是我們老了。
其實現在大多數人在取笑90後,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如此的奚落和不理解一直在出現,當改革剛開放時,燙發、喇叭褲、蹦迪都成為了家長里的離經叛道無法理解,甚至有些老人定言這一代沒救了,但是我們可以看見,現在的中流砥柱,恰是這批在老人眼裡的離經叛道之輩。而這些60後跟隨著改革開放成長的一輩,也一樣奚落著70後,而70後也一樣孜孜不倦的笑著80後,現在80後出頭了,開始笑90後,其實這只能說明,當你不在年輕,就無法理解年輕人的心態,而這些都不需擔心,因為一旦成長,不論什麼人,起碼是大部分人都會回歸社會主流,回歸承認世界的標准,話說當年柯林頓也玩過頹廢和磕過大麻,做過垮掉的一代。
道德不如50~76年,其實這個年代在高壓的政治之下,人民的個性和追求都被標注化,所以很多人沒有找到自己,全中國幾十億人都只有一個面孔,況且高壓政治之下,道德雖然被管束的很好,但人性被無情的泯滅。

6. 當今社會道德滑坡的原因有哪些

我國的道德問題是由全面權力尋租的示範作用造成的.

7. 社會道德滑坡

社會道德沒有滑坡,在國家、地區甚至世界出現危難的時候,民眾、團體、社會各界每一次都義不容辭的伸出援助之手。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類似於小悅悅的情形,人們會袖手旁觀呢?那是因為社會誠信受到質疑,民眾懷著一顆高度戒備的心,來應對難辨事實真相的事件。

8. 為什麼社會道德在滑坡

因為網路的出現

9. 為什麼現在社會道德滑坡嚴重

是因為現在大多國人忘本啦,什麼古聖先賢?什麼忠言逆耳?全都。。。思想品德歸副科,沒有品德還能救國???難啊!!!所以我奉勸更多的有悟性慧根的善男信女皈依佛門吧,中國的未來只有佛祖才能挽救!!!南無阿彌陀佛!!!1

熱點內容
行政法2017左寧 發布:2025-09-24 01:58:44 瀏覽:333
道德與法治2017年7月 發布:2025-09-24 01:36:00 瀏覽:435
法治創建工作 發布:2025-09-24 01:28:31 瀏覽:21
南京市社會信用條例從其實施 發布:2025-09-24 01:28:30 瀏覽:585
道德講堂誦讀 發布:2025-09-24 01:19:57 瀏覽:768
婚姻法解釋一和解釋二 發布:2025-09-24 01:19:06 瀏覽:198
夕陽紅社會與法主持人 發布:2025-09-24 01:10:25 瀏覽:910
法治臨泉 發布:2025-09-24 00:57:55 瀏覽:834
代理詞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4 00:56:27 瀏覽:841
守法規演講稿 發布:2025-09-24 00:56:23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