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道德
1. 人口與計劃生育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敬業愛崗、忠於職守;愛護群眾、服務群眾;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尊重科學、鑽研業務;遵紀守法、廉潔奉公。
2. 為什麼代孕算違背倫理道德的非法行為
因為代孕在我國現行要求中就是違法的,並且還違反人倫道德。在人們的觀念中,「借腹生子」一直是違背人倫道德的行為。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父母身份的確認。
因為孩子是「代孕媽媽」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其已經把孩子當成了自己親生的,盡管一些代孕協議中明確規定「代孕媽媽」將與孩子永不見面,這無疑為今後的道德倫理糾紛埋下了禍根。就目前來看,一些代孕糾紛頻發,不僅讓當事人陷入道德困境,而且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2)生育道德擴展閱讀: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第三條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應當在醫療機構中進行,以醫療為目的,並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倫理原則和有關法律規定。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配子、合子、胚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
第四條衛生部主管全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日常監督管理。
3. 性道德的核心有哪些內容
核心內容有:性道德標准、愛情觀、貞操觀、生育觀。
1、愛情觀
愛情是男女之間發自內心的相互愛慕並渴望對方成為終身伴侶的感情。性的吸引是愛情產生的自然前提。但愛情和性慾又有質的區別,愛情是人的一種社會感情,單純的性慾只是動物的本能。
現代的性愛同古代的愛有著根本的不同:
第一,它以互愛為前提,婦女處於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古代的愛情則不一定都要徵得婦女同意。
第二,情愛常常達到強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結合而彼此分離,對雙方都是難於接受的不幸。
愛情的特徵表現為:
①對等性。雙方以互愛為前提,情投意合,互相給予。
②專一性和排他性。愛情是一個男子與一個女子的愛慕關系,不允許第三者介入,因而是排他的。
③持久性。愛情是持久的感情生活,要求雙方忠貞不渝,經得起人生道路上種種磨難的考驗。
對待愛情的態度,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質。
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應當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①事業高於愛情。沒有事業的愛情是空虛的。事業和愛情並不矛盾,處理得當可以相得益彰。愛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目的,人生最崇高、最重要的是事業。因此,必須堅持事業高於愛情,自覺做到愛情服從事業,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也會促進愛情。
②尊重對方自願選擇的權利。男女雙方在從戀愛到結婚組成家庭的過程中,要通過合乎道德的方式求得相互了解,必須尊重對方自願選擇的權利,任何強迫、威脅、欺騙的手段都是不道德的。
③堅貞專一。這是愛情生活最重要的原則。戀愛雙方要互相忠誠,互相信守,不可見異思遷。
④負責與自重。戀愛過程中,應該用符合道德要求的方式表達互相愛慕的感情,理智地駕馭自己的行為。戀愛期間,雙方都應保持貞操,自尊自重,也應互相尊重對方。
2、性道德標准
雙方自願原則。自願是以不違反社會公德為前提。
無傷原則。不傷自己,不傷對方,不傷後代,不造成精神污染。
愛的原則。軀體感受與心理感受有機融合。
婚姻締約原則。聖經上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結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科學計劃生育原則。
性禁忌原則。某些遺傳病及家庭倫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
制約性道德的手段除法律手段之外,最主要的是依靠傳統美德教育,包括:羞恥感,義務感,責任感,良心感,公德感及貞潔感。
道德約束下的性與愛,追求人類高層次需求的性與愛,才會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迷人的畫,一首醉人的歌,一杯甘美的瓊漿,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段美好時光。
人類調整兩性性行為的社會規范的總和。為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需要用這種規范來約束人們的性行為。
作為一種道德現象,性道德不僅表現為一定的觀念、情感、思想,而且體現在具體行為和各種活動之中。
因此,通常可以把性道德的內容概括為:一個核心——性道德規范,三個性道德范疇——愛情觀、貞操觀和生育觀,三種性道德關系——婚前性關系、夫妻性關系和婚外性關系,一個外部條件——性環境道德。
3、貞操觀
指男女雙方對愛情堅貞不渝的節操。是人類生存發展需要的歷史性產物,也是對男女雙方共同要求的一種美德。現代貞操觀不反對愛人死後再娶或再嫁,不認為這是對以前愛情的不忠,恰恰相反,應該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貞操觀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婚姻的締結必須以愛情為基礎,確認彼此具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志趣,具有共同生活的人格特徵;確認婚後能自覺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能給雙方帶來精神上的愉快和生活上的美滿。婚姻雙方自覺維護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婚姻便是貞潔和合乎道德的。
如果缺乏愛情基礎,而僅僅是基於金錢、地位、美貌而結合,則是不貞潔的,缺乏生命力的。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才有肉體接近的權力。
②貞操是雙方對等的,並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現代貞操觀結束了古代對女性的片面約束,成為對男女雙方的共同要求,彼此要以正確的人生觀對待兩性關系,珍視和保持各自的貞潔,提倡兩性關系的嚴肅性和對愛情的忠貞不二。
婚後不見異思遷,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是互尊互愛,互諒互讓,互相體貼,保持婚姻美滿的基礎。貞操觀對維護家庭的幸福、培育子女、凈化社會風氣、保持社會安定,建設健康文明的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4、生育觀
指對於人類生殖和養育問題的總的觀念。
生育觀,一方面是經濟基礎的反映,另一方面又表明了人類自身生產是社會生產的一部分,對於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當代中國生育觀要求把生育的權利與義務統一起來,把生育的意願同對社會、後代的責任統一起來。
具體包括:
①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樹立「生育為公」的道德觀念,要求生育者以社會的利益和要求作為生育動機,避免把生育單純當做實現個人或家庭目的的手段。「生育為公」的道德觀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
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人口再生產,從形式上看,生育活動是在每個家庭內部進行;從內容上說,所生育的子女絕不是個人的私有財產,而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個人的生育應從國家的需要出發,要服從國家利益。
「生育為公」的道德觀是通過生育目的、生育動機和生育的結果反映出來的。
②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是生育道德的行為規范。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使人口的發展同物質資料的生產相適應。計劃生育是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控制生育的時間和密度,以達到有計劃地生育子女。
具體內容包括:提倡和鼓勵晚婚和節育;要求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子女。優生優育是採取人為措施,使出生的兒童具有優良的遺傳素質,同時進行科學養育,以提高人口質量。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的道德規范對夫妻的性生活提出了相應要求:
首先,要求人們接受避孕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其次,為了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需要夫妻間性生活文明、科學與和諧。
③堅持晚婚晚育,是中國當代生育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醫學研究表明,青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一般在23~25歲之間。如果過早結婚和生育,由於生理發育尚未成熟,不僅影響個人的身體發育和健康,同時也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農村早婚早育、「早生兒子早得福」是生育為己的封建道德觀念。要從科學道理上認清,早婚早育不僅有害於身體發育和健康,不利於後代的優生優育,而且還會導致人口增長過快,影響國家現代化進程,這是當代中國生育道德所不允許的。
(3)生育道德擴展閱讀:
特點
多樣性
不同社會文化、民族和地域的不同,道德評價可能相差甚遠。為此,性道德更表現出他的多樣性。
人類歷史上的性文化分為三大類:反性慾文化、親性慾文化和中間性文化。反性慾文化將性行為看作是罪惡,親性慾文化放縱性行為,對風流事加以鼓勵,中間性文化是選擇地制止不良性行為。
一致性
人類的大多數群體,是把人的性行為限制在婚姻范圍之內,這一點在全人類具有共同性。顯然,這不但有利於種族延續,而且有利於財產的繼承。
繼承性
人類在進化的進程中,總是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風格一代代保留下來,性的道德繼承就是這一性質的繼承。隨著時代的發展,以人類自身發展的利益為參照系,決定保留和剔除哪些習俗行為。
雙重性
理想期待與現實行為的脫節:理想化的性行為的控制和期待,提出有利於社會和人群的性行為標准,告訴人們怎麼做。而在現實中,人們的行為並不是總是那麼進行,人們有自己的參照系,參照點是怎樣方便自己。
男女性道德評判不一致,不管是在舊時代文化還是主流文化,即使在現代社會,也依然存在。
4. 講幾個計劃生育道德方面上是好的,只要好的方面
要做辯論?給你一些資料,希望幫到你。 計劃生育主要內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 正面評價 計劃生育政策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熱點,評價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應有這幾個立足點: 其 一,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成就巨大,有效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統計顯示,我國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2年的4.9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婦女總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下降到2012年的 1.5至1.6,達到了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1970年我國出生人口2739萬人,凈增2321萬人,2012年出生人口1635萬人,凈增669萬人。 其 二,有效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 其 三,計劃生育並不單兵突進,還與優生優育齊頭並進。 此外,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使世界70億人口日推遲了5年,為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人口與發展問題作出了表率,樹立了負責任人口大國的良好形象。這一點不容忽視。 有人口學家認為,放開「單獨」家庭生二胎,是中國生育政策調整的「一小步」,對中國人口增長的影響並不大,但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從根本上說,還是要還「計劃生育」的本來面目,讓它真正變成「家庭的計劃」,讓家庭和個人享有生育決定權。不管怎麼調整,其落點都應該是尊重和保障國民權益,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其他的好處: 1、有利於國家加速資金積累。實行計劃生育,使國家用於新增人口的消費減少,從而加速資金積累。 2、有利於勞動就業。實行計劃生育,可以使每年進入勞動適齡人口減少,減輕就業壓力從而有利於勞動就業。 3、有利於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質量。實行計劃生育,國家可以把積累下來的資金用於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和技術訓練,從而達到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質量的目的。 4、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人均資源水平。實行計劃生育,可以緩解人地矛盾,提高人均佔有耕地面積、人均佔有糧食的水平。 5、有利於農民少生快富。實行計劃生育使每個家庭的人口減少,不僅可以增加家庭消費,而且使家庭主要成員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發展家庭經濟和健康娛樂中,從而保證家庭幸福、社會穩定。
5. 計劃生育是否倫理道德 辯論
要站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回答這個問題。想當初為什麼要提出計劃生育這個國策,你到網上搜一下就知道。從小的方面講,有一個理論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談到「殺生」,殺日本人是給中國人放生,你贊同嗎?這就是因為站的高度不同。撒謊是喪失道德的,但假如你為了達到一個好的目的撒個謊不算違反道德吧?有誰保證永遠不說謊呢?是一樣的道理。
6. 計劃生育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
先進性.滲透性.實踐性.
7. 為什麼一定要生孩子可以生育但不生育是不道德的嗎
你可以不生啊!你可以找一個患有不孕症的老公,想生都不可能了,你也如願了,也不用覺得對不起誰了。
8. 光明日報原副總編陶鎧在婚外生育,道德敗壞,依據黨章,應該如何處理
有證據,可以判重婚罪,關起來了。。。
9. 計劃生育違不違反道德
農村老百姓說,現在我們可以大膽大量生孩子了,小學初中不要錢了,高中大學有城市人民捐款。因為城市人民只能養一個孩子,他們錢多,沒地方用,只有捐給我們。將來城市人民的後代逐步減少,有的甚至斷子絕孫,還需要我們農村人民去補充。
10. 未婚生育世界各國道德上和法律上有啥處罰
除了阿拉伯國家,沒有處罰。中國的婚姻法也是保護非婚生子女利益的,只有在阿拉伯國家,婦女與他人通姦才會被判處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