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道德
① 孫悟空形象的道德審美意蘊 只能寫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嗎
如果是老師布置的題目的話,那麼就只能寫西遊記中的孫悟空
② 孫悟空都有什麼本領
一、金鋼之軀,原著中老君說了一句:那猴吃了蟠桃,飲了御酒,又盜了仙丹。我那五壺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裡,運用三昧火,鍛成一塊,所以渾做金鋼之軀,急不能傷。
二、火眼金晴,太上老君提議,把孫悟空放入他八卦爐,將他燒成灰燼。那爐共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孫悟空將身鑽在「巽宮」位下。因為這個位置有風無火。但是只是風攪得煙來把一雙眼熏紅了弄做個老害眼病故喚作「火眼金睛」。
三、分身法,原著中,孫悟空學藝回來,第一次使用的就是這個吹毛變猴的技能。在滅法國,孫悟空也同樣使用了這個方法。原來人得仙體出神變化無方不知。這猴王自從了道之後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根根能變應物隨心孫悟空將左臂上毫毛都拔下來,吹口仙氣,一聲變後,變做小行者。
四、孫悟空還擁有七十二變、筋斗雲、金箍棒、擔山趕月、換斗移星、翻江倒海、呼風喚雨、懸絲診脈等等。
(2)孫悟空的道德擴展閱讀:
1、筋斗雲:這朵雲,捻著訣,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將身一抖,跳將起來,一翻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
2、七十二變:能夠變化出七十二種物體。
3、法天象地: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
4、元神出竅:元神離開身體去其他地方。
5、三根救命毫毛:乃觀音所贈,能協助孫悟空渡過難關。
③ 試論孫悟空的道德審美意蘊
《西遊記》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一本浪漫主義色彩較濃的小說,是我國優秀的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 ,出了戰斗性的主題,同時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了全書首要的地位。
孫悟空原是花果山上一仙石產卵見風而化成的石猴,因探尋瀑布飛泉源頭遇群猴,被推舉為「十歲大王」,稱「美猴王」,過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後來,他隻身泛海,訪師,求道,學會七十二般變化和一個跟頭可翻十萬八千里的本事。大鬧龍宮時得到一萬三千斤的「如意金箍捧」;入冥府,勾掉生死簿上猴名,不再受閻王的管轄。又大鬧天宮:見玉帝不跪,只唱大諾;偷桃、偷酒,攪亂蟠桃會;竊取老君金廟,煉成火眼金睛,使玉帝對他也無可奈何;對抗如來佛祖,提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要求。被如來以佛法鎮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他聽從觀音菩薩指示,皈依佛法,拜唐僧為師,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盡職盡責,破除各種阻力,同惡勢力斗爭;不僅善於識別妖魔鬼怪,
④ 孫悟空具有怎樣的精神,請舉例說明
不是復制的...別認為字多就是復制的..
我認為:
第一,不畏艱險,勇敢.執著,一路的妖怪,從沒有退縮.
印象比較深的是三打白骨精,因為這個妖怪沒有過硬的上層關系,被悟空獨立打敗。
第二,團隊精神,從不像豬八戒一樣想溜.他是團隊里的主力軍.
每逢師父被妖怪捉走了,八戒就想著散夥回高老莊.都被悟空制止,從而堅固了團隊氛圍.
第三,以上都是從表面上看的,從孫悟空的背後看.我更覺得孫悟空就像是一個農民起義的領袖.從最初的猴王大鬧天宮,然後做了"弼馬溫".然後又靠自己的本領封了"齊天大聖"..應該說他一直最追尋著自由,從石猴到美猴王,到長生不老,再到大鬧天宮直至五行山下,他無時無刻不在期待著自由,但這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更有統治階級的敷衍和嘲弄,五行山下的五百年煎熬,使得他對自由有了新的理解:行為上妥協,精神任然獨立.
為了獲得自由,答應護唐僧西天取經,並且為此跋涉了14個春秋.在這14個春秋了,緊箍咒念的越來越少了,每逢聽到有妖怪,主動追尋,從不倦怠,這是他改造社會,救民於水火,對自己內涵更多的理解也是最好的詮釋.
最後有一個光榮的收場."斗戰勝佛"..如果這不是收場,還有續集,我想,他還會繼續生出新的事端.繼續追尋他的自由.
以上,只是我的理解.但是一篇神話小說,能入圍中國四大名著,應該有更深的意義.
QQ:316959797
⑤ 孫悟空在<西遊記>最後一集里,告訴我們一個什麼哲理
孫悟空抱著經書說:"師傅,維納斯都殘缺美,何況經書也!回去怎麼交差,別人以為我們在舊物市場買的二手書!"
⑥ 西遊記中孫悟空是怎樣的為人
孫悟空,中國神話傳說中人物,古典小說《西遊記》描述其從奇石中迸裂而出,稱作「石猴」。孫悟空剛出生時,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後成為眾猴之王,群猴稱之為美猴王。後來拜菩提祖師為師學藝法號悟空。孫悟空第一次到天界時所封官職—弼馬溫。後因自感受騙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齊天大聖,後天庭被迫承認該封號。大鬧天宮後,被如來佛收服壓於五指山下,五百年後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故又稱孫行者。還被觀世音菩薩賜有三撮神奇的毫毛在脖子後面,可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孫悟空,唐僧西天取經時的大徒弟,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偽裝的伎倆;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從東海龍宮搶得,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綉花針或者看不到,大到頂天立地,上伸可到三十三重天,下伸可以至十八層地獄。他占花果山為王,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萬年金丹,打敗十萬天兵天將,又自不量力地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後來經觀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西遊記原著插畫孫行者 [編輯本段]身世及經歷公元前578年六月初一,出生於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乃一仙石吸收天地之氣孕育而生,之後度過光景,因為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之後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赴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師為師,學會了地煞七十二變和筋斗雲用時二百年。悟空回山後打敗混世魔王,從傲來國內得到大量兵器分發諸猴,但是沒有一樣兵器順手。為了尋一件稱手的兵器,大鬧東海龍宮,終尋得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針),龍王懷恨在心,上報天庭,要求緝拿孫悟空。
悟空在第324歲,因陽壽已盡而大鬧地府,銷毀生死簿,返回人間。閻王再復上報天庭,玉皇大帝欲捉拿悟空,太白金星建議招安。孫悟空被召上天宮,被騙封為弼馬溫,15日後知道原來這官只不過是個馬夫,大怒,打出南天門。回花果山時,凡間已經過了15年。獨角鬼王前來投奔,建議悟空自封「齊天大聖」,孫悟空在此時廣交朋友,結拜七兄弟。
玉皇大帝知道孫悟空反下天宮,大怒,命李天王派兵鎮壓,孫悟空打敗巨靈神,哪吒三太子,天宮被迫封其為齊天大聖。不料當上大聖,孫悟空反而偷吃蟠桃、偷盜仙酒,玉帝震怒,命李天王再率十萬天兵天將帶十八架天羅地網,去拿下妖猴,孫悟空打敗九曜惡星,四大天王,使分身術戰敗十萬天兵,因為此戰,孫悟空名揚天下。
觀音菩薩見孫悟空神通廣大,推薦玉帝外甥,顯聖二郎真君楊戩去拿孫悟空。二郎神與梅山六兄弟到花果山,與悟空賭斗變化,大戰三百回合不分高下。李天王趁花果山後方空虛,放火燒山,孫悟空無心戀戰,被二郎神與其兄弟圍困,被太上老君用金剛圈偷襲,另外被哮天犬咬了一下,於是被擒拿。
悟空被擒,到斬妖台問斬。因先前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變成金剛不壞之身,所以任何死刑均無效,最後被太上老君帶到兜率宮冶煉,反而練成火眼金睛,於是蹬倒火爐,開始大鬧天宮,打到靈霄寶殿,佑聖真君遣王靈官與三十六員雷將圍困孫悟空,正在爭斗時,如來佛祖出現,將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五行山,又說兩界山)下五百年(實際上不止這個數字)。
五百年後,孫悟空被唐僧所救,拜其為師,踏上西天取經之路。收服豬八戒,沙僧與白龍馬,做為師弟,一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兩番被唐僧誤會而趕走,不過最後仍然回來,終於大功告成,封為斗戰聖佛。 [編輯本段]名字由來孫悟空,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西遊記》人物,是真正的主角,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吳承恩在寫《西遊記》的時候給這些人物起名字是根據什麼呢?他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像我們很熟悉的其它天庭的官職這不肖講。那麼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這三個法名分別代表了什麼,是什麼意思呢?孫悟空名字的由來是什麼?中國西遊管理第一人馬修鵬認為,孫是因為悟空本是猴子,悟空這個名字是有很深寓意的。「悟空」就是「悟道」,「悟道」就是「悟空」,「空」就是「道」,「道」即是「空」。「悟」有著感悟、領悟、覺悟的含義,其中本身就代表著修煉、修心的意義。「悟」是一個過程,而「空」則指的是一種結果,通過多年的修煉、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要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當達到「無我」的狀態之時,也就是真正修成正果之時,此時的他真正有了「道」,而這種道是一種無我之道,就像《道德經》里說: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無法說的明白的,能說清楚的道不是大道!
⑦ 西遊記孫悟空修成正果到達了道德上的什麼狀態
成了斗戰勝佛,開悟了
⑧ 西遊記 孫悟空主要事件
1、猴王出世,孫悟空出生於娑婆世界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自開辟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但仙石並非毫無來歷,處於十洲三島的祖脈上,其高圍按二十四氣,其上竅孔對應九宮八卦。
2、拜師學藝,美猴王在花果山享樂天真,過了三四百年後,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赴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為師,得到姓名孫悟空,並學到了長生之道、地煞變化術(即七十二般變化)的變化和筋斗雲等,其用時二十年。
3、龍宮尋寶,孫悟空自學藝回山後打敗混世魔王,得一口大刀,又從傲來國內以法力得大量兵器分發諸猴,但是沒有一樣兵器順手。為了尋一件稱手的兵器,大鬧東海龍宮,終尋得如意金箍棒,又由其他三海龍王贈予鳳翅紫金冠、鎖子黃金甲、藕絲步雲履作為披掛。
4、大鬧天宮,孫悟空在第342歲時,因陽壽已盡而大鬧地府,銷毀關於他和世上的猴子猴孫的生死簿,返回人間。閻王上報天庭,玉皇大帝欲捉拿悟空,太白金星建議招安。孫悟空被召上天宮,被騙封為弼馬溫,15日後知道原來這官是在養馬,大怒,打出南天門。
5、西天取經,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被唐僧所救,拜其為師,唐僧為其取號行者,故又稱孫行者,踏上西天取經之路。
(8)孫悟空的道德擴展閱讀:
1、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難、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
2、上古燃燈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這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
3、唐三藏把佛經送回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孫悟空因功勞極大被封為斗戰勝佛,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也均受封,五聖成真,共享極樂。
⑨ 孫悟空的的美好品德是什麼
你別看孫悟空這傢伙平時神里神經,而且人品也不怎麼樣,喜歡偷偷摸摸、玩點陰的,又喜歡搞關系走後門。
但是我個人認為它身上的品質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的,比如說有借有還這種品質,在它身上就體現的淋漓盡致。這種事情做起來很簡單,也沒有什麼難理解的,借了東西當然要還的,但對於一個本來品德就不怎麼樣的人來說,確實十分難能可貴了,不然它怎麼天天都說俺老孫還定海神針去了呢?
⑩ 孫悟空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由於孫悟空在智力和武藝上遠遠超出對手,所以常常不屑於以嚴肅認真的去對待或者義正詞嚴的去聲討對方,特別是對那些妖魔。孫悟空往往以「孫外公」「老子」自居,對妖精則稱為「我兒」、賢甥。
機智勇敢且武藝高強
小說一開始便寫到他的出生:是秉承「天地精華」而生的石猴,剛一出世便身手不凡,在群猴中充分展示了不一般的智慧和膽量,為群猴找到了水簾洞這樣一個安樂窩,自己被推為美猴王。但他並沒有就此安於現狀,反而整日憂心忡忡,最終決定訪仙求道,樹立其遠大的目標。途中,他穿人衣,學人禮,說人話,一路上搖搖擺擺走過,也沒引起他人的注目,可見他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拜師後,由於他勤奮又天資聰慧,所以學會了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雲等高強的本事以及長生不老的法術。回花果山後,組建了自己的王國,還到龍宮索寶得到威力無比的如意金箍棒,更是本領大增,大鬧地府,以及到後來大鬧天宮,天神輪流出戰,都沒有辦法贏得了他,即使二郎神捉住了他,也砍不了他的頭;把他投到太上老君的丹爐裡面煉了四十九天,不但沒燒死他,還賠上了老君的丹爐,最後反而煉出他一雙火眼金睛。取經路上,更是處處表現了他的機智與勇敢。所以唐僧說:「別人膽大,還是身包膽;你的膽大,就是膽包身。」
幽默詼諧
由於孫悟空在智力和武藝上遠遠超出對手,所以常常不屑於以嚴肅認真的去對待或者義正詞嚴的去聲討對方,特別是對那些妖魔。孫悟空往往以「孫外公」「老子」自居,對妖精則稱為「我兒」、賢甥。遇到法力強的妖怪也不改其詼諧,如獅駝山老魔吧他吞到肚裡,他還調侃妖精說:「你這妖精,甚不變通,我自做和尚,十分淡薄,如今秋涼,我還穿個單直裰。這肚裡倒暖,又不透風,等我住過冬才好出來。」車遲國鬥法,虎力大仙與他賭砍頭,他拱手高呼:「國師,恕大膽,佔先了。」 角力大仙與他賭剖腹剜心,他說:「這幾日腹中作痛,想是生蟲,正欲借陛下之刀,拿出臟腑,洗凈脾胃,方好上西天見佛。」養力大仙與他賭滾油渦,他笑答: 「多承下顧,小和尚一向不曾洗澡,這兩日皮膚燥癢,好歹盪盪去。」
對待自己的師傅師弟,他也一樣幽默詼諧。如對八戒的戲弄調侃。當然這是出於善意的。
仁義忠誠
所謂仁義,是儒家的道德觀念。在孫悟空身上我們可以見到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早在剛出生時,他就能引用儒家經典讓群堠言而有信的推自己當王。唐僧救他出兩界山,他向唐僧拜了四拜,這在古代是最重的禮。後來,他也十分尊敬、孝順師傅。五庄觀偷吃人參果,鎮元大仙要鞭打唐僧,他搶先將過錯攬在自己身上,寧願自己愛打,也不願意讓師傅受罪。而且他對唐僧還十分忠誠,唐僧不辨是非,不分人妖,往往錯怪孫悟空,趕他走,他十分難過,還向師傅行禮拜別,臨走前還囑咐師弟好好保護唐僧。一旦唐僧需要他相救,孫悟空總是毫不遲疑的回來。連白龍馬都說「他是個有仁有義的猴王。」在孫悟空的身上,處處閃耀著仁義的光輝。對師傅如此,對他人也因為他具有正義感,做了許多善事。如取經途中,在比丘國救嬰兒,鳳仙郡降甘霖等。
自傲好名
因為本領高強,所以孫悟空十分自傲,有時候對傳統的禮法制度極其蔑視,不願意受到任何束縛,所以他對天上人間的帝王權貴毫不尊敬,見玉皇大帝常常是唱個諾,嘲笑如來是妖精的外甥,對太白、老君直呼老官,經常扯著土地、城隍的鬍子威脅恐嚇。又極度自尊,當聽說弼馬溫只是個不入流的小官,便感到受了莫大的愚弄和侮辱,於是推倒桌案,打下南天門。封為齊天大聖,王母娘娘的蟠桃會還沒請他,於是他攪翻了蟠桃會,又跑回花果山。
孫悟空重品節、好虛名。他曾在紫朱國對八戒說: 「老孫只要圖名,那裡圖什麼寶貝?」他的許多行為都夾雜著揚名的動機。在與妖怪打鬥時,他顧及名聲,不願意使一些「壞了名頭」的手段。即使是小的細節,也處處留意。如七十八回他到魔窟救老豬,豬八戒要從後門走,孫悟空卻認為:「後門里走,可是長進的?還打前門上去。」說著就從前門打將出去。顯示了的英雄品格。但有時候不免拘泥。如七十二回盤絲洞里的蜘蛛精們在泉水中洗浴,被孫悟空發現了。這正是消滅妖精的好機會,但他卻認為這樣做回「低了老孫的名頭。」因為不肯動手,所以引起了更大的麻煩。他的好名甚至嚴重到他對自己曾是妖怪的經歷也毫不忌諱,因為當時他太有名了,所以後來難免要沾沾自喜,「你去乾坤四海問一問,我是歷代馳名第一妖。」連妖精里的排行也要爭。對自己大鬧天宮而獲得的名聲與威望,老孫更是得意,動不動就拿來嚇唬路途中的妖精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