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心中的法治國演講稿

我心中的法治國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1-11-28 08:17:06

『壹』 依法治國400字演講稿

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高的感覺。事實上,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
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
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
在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
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 結伙滋事,打仗斗毆, 向低年級的學生勒索財物等。
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一名17歲學生,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 . 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 .
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捍衛它!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由此可見,遵紀是基矗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現在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那就請你趕快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在將來會釀成一次大的失足,何必要等受到法律制裁的時候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在平時,我們不僅可以通過同學老師的提醒還可以用下面的歌謠來互相勉勵。

『貳』 法制在我心中演講稿,跪求

清朝詩人鄭板橋曾有詩雲: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葉一枝總關情。這句反映封建時代官員愛民、為民的詩句流傳甚廣,因其言之殷切至今仍常被人們引用,把這句話運用到我們司法行政工作中,就是「執法為民」。「執法為民」在不同的行業應有不同的註解,作為我們司法部門,公平和正義是永恆的主題,我們的工作,就是准確地詮釋法律的含義,使法律的規定在人們的生活中得以實現。眾所周知,公證是國家公證機構依法證明法律行為和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活動,公證機構作為基層法律服務單位,與人們群眾的日常生活關系非常密切,清朝詩人鄭板橋曾有詩雲: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葉一枝總關情。這句反映封建時代官員愛民、為民的詩句流傳甚廣,因其言之殷切至今仍常被人們引用,把這句話運用到我們司法行政工作中,就是「執法為民」。「執法為民」在不同的行業應有不同的註解,作為我們司法部門,公平和正義是永恆的主題,我們的工作,就是准確地詮釋法律的含義,使法律的規定在人們的生活中得以實現。眾所周知,公證是國家公證機構依法證明法律行為和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活動,公證機構作為基層法律服務單位,與人們群眾的日常生活關系非常密切。
中國不是有句古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這規矩是什麼呢?這規矩就是規章制度,這規矩就是法律、法規。未來的社會必然是法制的社會,而法制社會就要求人們必須知法、守法,正如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的「守法精神比法律本身重要得多」。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要教育、引導學生,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制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所以,將「法」根植於我們的內心,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理性的守法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對輔導員工作的基本要求。
增強法制觀念,是必要的。鄧小平同志在1986年就曾經指出,要在全體人民中樹立法制觀念,並且強調「加強法制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擔負著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增強自身的法制觀念,同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嚴峻的課題。
《今日說法》有一期欄目題目是「冰凍的花季」,講的是因為一名體育老師的疏忽大意,將花季的少女介紹給一位自稱是某某知名中學挑選「體育特長生」的老師,讓這位冒牌老師帶走了多名女學生,案發後,這名體育老師才明白,冒牌老師是打著招生的旗號從事引誘介紹賣淫的違法犯罪活動,同樣的事情在當地三所中學發生,時間長達1年之久。這個案例中,犯罪人當然受到了法律的嚴懲,對於這名體育老師,從表面上看,她是疏忽大意,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由於她的法制觀念淡薄,心中無法,面對外校的招生人員,未核實對方身份,就將學生介紹出去,學生基於對老師的信任,陷入了罪惡的泥潭。而且從案例中看,三所中學都發生這種不幸的事情,可見,法制觀念淡薄的現象,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所以,育人者法制觀念淡薄,是可怕的,加強法制觀念,要從教育抓起。
楊柳隨春發新綠,法治春風遍神州。要將「法」根植於我們的內心,就要有法律的信仰。人一生下來就開始受法律的保護,享受法律給予的權利。法律好比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在船上任何行動是自由的。但超過這個船的底線,就要落入水中——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是慈祥的,他公平公正,使受害者恢復名譽,使我們受到關懷和愛護;法律是嚴厲的,超過他的范圍所作的事是不允許的,凡是社會主義道德所譴責的行為,他絲毫不留情的予以嚴厲的懲罰。法律無處不在,只有增強法制觀念,學法、守法,才能有效地預防違法犯罪,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育人者具備了這樣的信仰,才能將這種信仰貫穿在教育中,將「法」根植於廣大的青少年心中。
有規矩才成方圓,有法律的保障才會有和諧的校園。法律是無情的,但學校仍會以「教育為目的」,懲罰只是手段。如果在學校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內,僅僅以無情的法律生硬地對待誤入迷途的學生,也不能達到教育為主的目的。在增強法制觀念的同時,還要用育人者的愛去引導學生。有這樣一件事情,前不久,我的一個學生領取1200元的助學金後存入銀行卡,後銀行卡被盜、卡內1500多元分三次被取出,被盜學生與我聯系後,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偷盜的學生很可能會因一時的貪欲而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案情簡單,嫌疑人明顯,我立即有針對性地對相關學生進行了相關法制教育,給出一定的時間,給予悔過自新的機會,錢很快就回到了被盜學生手裡。事後,又對與此事相關的學生進行了深刻的教育工作。這件事情也讓我對「法」的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校園里,還有很多典型的案例,可以說,法無處不在,要將法作為生活的准則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把這樣的法制意識傳遞給學生。用「法」來約束行為,用愛來感染學生;「以人為本」創建和諧校園 ,只要法在心中,行在法中,以愛為橋梁,用心溝通,讓法,與愛同行,我堅信:
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溫馨和諧; 我們的師生一定會更加團結向上; 我們的事業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法律在我心中」讓我們共同譜寫一曲和諧校園之歌!

『叄』 關於法治的演講稿

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需要,為避免類似文革中決策的失誤而給國家帶來更大災難的發生,鄧小平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總結了挫折中經驗教訓,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陸續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提上了黨和國家工作的議事日程,黨的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寫入了黨章。厲行法治,依法治國是黨領導方式的轉變,而不是黨領導地位的改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黨是我國政治生活的核心。深刻理解黨在依法治國具體實踐中的重要作用對依法治國的順利進行有著重要意義。
一、法制思想在中國的建立
(一)法治思想的起源
法治思想最早出現於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一書中,「法治應包含兩個重要意義:以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普遍服從的法律本身又應該是良好的法律。」這里亞里士多德強調了實現法治的標志是服從法律,又強調法律也是正義的法律,否則即使有法律的統治,也非實質意義上的法治。從這個原始的法治概念出發來給法治尋求定義可得:法治是指存在於法律是正義的前提下的一種「法律至上」「法律主治」的社會狀態。
1700年後的今天,經歷了人類史上的數次思想革命,政治領域中的民主觀念、人權觀念開始為普通人所關注,並逐漸根深蒂固。保障人權,尊重民主,維護公平,體現文明的觀念也不斷為大多數文明國家所接受,基於這種變化,亞里士多德所定義的法治思想中的「法律至上」主義在近代有了新的意義。各國政治團體,政黨派別更傾向於把法的至上性作為抑制民主被過分濫用的一個有效的武器來保障其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性,因為法制對民主的保障所具有的兩面性:一方面保證其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又防止被人濫用,所以政治家們更關注法治的實施,學者們討論的熱點也集中在「法治」的標准究竟是什麼是其具體內容有哪些。
英國學者戴西認為,法治的標准有三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憲法賦予個人權利與自由,而是個人的權利產生憲法。美國學者富勒也曾提出法治的八項原則,它們是法律的一般性,法律要公布,法不溯及既往,法律要明確,避免法律中的矛盾,法律不應要求不可能實現的事,法律要有穩定性,官方行動要與法律一致。1959年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國際法學家會議專門以法治為議題形成的《德里宣言》把法治歸納為如下四個方面:①立法機關的職能是創造和維持個人尊嚴得到維護的各項條件。②法治原則不僅要求規范行政權力的濫用,也需要一個有效的政府來維護法律。但賦予行政機關以委任立法權要有限度,不能取消基本人權。③要求有正當的刑事程序,充分保障被告辯護權,受公開審判全,取消不人道和過度處罰。④司法獨立和律師自由等。
如上學者關於法治標準的論述雖然說法各異,但卻都突出了法治最基本的方面:尊重法的權威,保障個人人權的實現,嚴格依法辦事。這些對我國全面而又有重點地理解法治提供了重要啟示。
(二)我國對法治思想的認識與接受
中國學界對法治思想的討論明顯晚於西方國家,從20世紀80年代上溯100多年,我國歷經了無數次社會變革,遭致在中國大地上,從未有過一場真正意義上嚴肅的關於法治的討論,雖然建國後,出現了短暫的民主與法制建設時期,但卻最終還是淹沒在了混亂的中國政局之中。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個轉折,這次大會前後在思想界引發的一場關於中國歷史經驗教訓和現狀的深刻反思與總結的討論,打破了人們思想上的僵局,使法治思想的重生提供了可能。
當代中國人開始接受近代法治思想之初就不把它當作純學理來看待。而是借鑒各國關於法治近代研究成果把其與政黨、國家制度、及其周圍環境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我國學者姚建宗在其著書《法治的生態環境》中對法治的生活立場、生存土壤、制度基調、人文情懷;時空領域,法律環境以及法治意義的現實載體多方面作了系統而又形象的闡述,提出了許多新的法治觀點。法學理論界名宿張文顯教授對法治意義也從「法治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理性、文明、秩序、效益與合法性的完美結合」的基本認識出發,作了全面而又富有特色的歸納,並提出了法治社會六大基本標志:①社會生活的基本方面和主要社會關系均應納入法律軌道,接受法律的治理,而法律是建築在尊重民主、人權和潛能、保護和促進經濟增長、社會公平、社會秩序和社會進步基礎上。②凝結著人民公意的憲法和法律高於任何個人、群體和政黨的意志,有至上的效力和最高的權威。③國家一切權利根源於法律且要依法行使。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因性別、種族、膚色、語言和信仰等特殊情況而有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差別,非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差別只能與職位相連,而職位對一切人開放。⑤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都是合法的或准許的,每個人只要其行為不侵犯別人的自由和公認的公共利益,就有權利按自己的意志活動。⑥公民的權利、自由和利益機會非經正當秩序和充分理由不受剝奪,一切非法侵害(不管使來自於個人或國家)都能得到公正、及時、合理的補償。①
《憲政的中國之道》一書作者王人博也總結了法治八條原則:第一,法律必須使公開的、一般性的、明晰的;第二,法律應當使相對穩定的;第三,特別法(包括法律、命令和行政指令等)必須依據一般性的、公開的、普遍的和相對穩定的規則制定;第四,司法獨立必須給予保證;第五,必須遵守自然正義原則;第六,法院應當享有審查權利以判斷是否合乎法律;第七,到法院打官司應當容易、第八,不允許執法機構利用自由裁量權委曲法律。②
綜合各家對法治標準的認識,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中國的法治化」:首先指依法治國方略的落實過程,是建立社會服從法律的秩序的過程;其次是指實現一種社會民主、法律至上、法律主治的社會狀態。
二、「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
(一)「依法治國」的概念意義
「依法治國」確立的含義究竟是什麼?法治與法制有沒有區別?主張「依法治國」有沒有片面性,或者是否是一個超階級的觀點?所有這些問題從最初的理論探討到實踐中正式將其作為基本方略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從理論界到廣大幹部中都存在著廣泛的意見分歧,存在著不同看法甚至疑慮。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較為統一的看法。
( From: 兩全其美網校城(http://www.lqqm.net) Url:http://www.lqqm.net/article-95763-1.html

『肆』 依法治國演講稿800字左右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領導,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非常榮幸能有機會站在這個舞台上,今天我在這里的演講題目是:法律就是秩序。
有人說,每個人從搖籃到墳墓,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法律。的確,法律和我們每個人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從個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到企業的生產運營、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都離不開法律。法律約束著人們的行為,似乎它給遵守者帶來諸多的「不便」,但從長遠和整體的角度來講,卻給整個社會包括遵守者本人帶來毋庸置疑的益處。正如交通公益廣告中說的那樣:「沒有紅燈的制約,便沒有綠燈的暢通。」
有人說「法律」是黑色的,因為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著判決、處罰;「法律」亦可以說是紅色的,因為它在無辜者面前,代表著正義,公平。當某人被證據確鑿地證明有罪或無罪的時候,法律就得到了體現,正義就得到了伸張。
法律在這個社會中是一種權威,人們需要參照它來生活;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溫暖的家,他們的利益在這里得到了保障,他們權利在這里得到了自由;法律更是一條粗大的鐵鏈,它緊緊地綁住犯罪分子,讓他們無法在這個社會中胡作非為。我認為,作為一個普通的公民,唯有知法才能守法,唯有讓守法成為一種習慣,社會才能更和諧,人生才能更平安!所以,即使為了追求良好的目的,即使位高權重,也不能違反法律。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是守法的典範。有一次,總理去開會,在路上,司機違反了交通規則,交警批評司機卻耽誤了總理開會的時間。同車去的幹部想和交警交涉,總理嚴厲制止說:「這怎麼行?交通規則是政府頒布的,政府總理應該帶頭遵守。總理不遵守,就是帶頭破壞制度」。直到交警放行,總理一行才離開。
守法必先嚴於自律,這是一種行為操守,更是一種道德修養。
我們國家多年的普法教育取得了累累碩果,原來很多對法律一無所知的人,如今都能運用法律來尋求一個說法,就像電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樣,普通人的法律意識正在不斷增強。但讓守法成為一種習慣,確實還有相當漫長的道路要走。
在現實生活中,像成克傑、胡長清等腐敗分子無視黨紀國法,恣意踐踏法律,給整個社會造成極壞影響的案例,在這里我們暫且不說。就讓我們反思一下自己,每次過馬路,我們是否都走斑馬線?每次開車,我們是否都能做到不超速、不搶行?在我們很多人的思想中,遵守不遵守交通法規彷彿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或許正是我國許多城市交通違法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我們生活在法制國家,處處需有法,處處需遵法,而作為一個普通的公民,我們應讓法律在心間長駐。遵守法律和憲法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俗語有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律的制定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根本途徑,所以為了社會的安定,更是為了我們自身,我們必須自覺守法。而且法律所規定的內容,必定是著眼於公民的利益,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反對,沒有理由不遵循,更沒有理由背道而馳。雖然我們有追求個性的自由,但這並不意味我們能標新立異,無視法律的存在。與法律抗衡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自毀前程。在我們身邊,知法犯法的例子不勝枚舉,而為了燦爛的明天,我們能不守法嗎?

『伍』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我心中演講稿

這份文章可以參考一下:http://www.yisk.cn/Article/Class2/Class18/200607/13682.asp

『陸』 求法治社會500字的演講稿,最少10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夢·法治路》。
記得《中國合夥人》里一句台詞讓我記憶深刻,「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黨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奮斗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既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保障。
眼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中國夢的一個重要內容,而民主法治,正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首要內容,它既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其重要保障。
法治與和諧社會的內在有機聯系,表明了法治對於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會和諧的產物,和諧社會的性質就包含著對於法治的要求。法治既是和諧社會的必備要素,又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它包含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維護,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觀念以及把憲法和法律作為治理國家最高權威的價值取向。
在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兩大歷史任務的今天,作為監獄人民警察不僅要充分認識法制宣傳教育在推進依法治國,為實現偉大中國夢提供法制保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還要深入學習與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相關法律法規,促進平安新疆,法制新疆建設,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監獄作為國家刑罰執行機關,擔負著執行刑罰,懲罰和改造罪犯的重任,在鞏固國家政權,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重要作用,確保監獄持續安全穩定是我們每一位監獄人民警察神聖而義不容辭的責任,每一名有責任感,有職業理想和崇高價值追求的監獄警察都在為實現心中美好的職業願景努力奮斗者,為此,我們還要不斷提高自身法律素質和履行法定職責的能力,真正做到「學法知責」,「依法盡責」。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推動人人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還要求我們監獄人民警察要有堅定的信念和立場,必須要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障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威嚴服務,要不斷加強自身理論修養,使自己具有更加豐富的知識,只有通過學習,才能不斷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反對各類突發事件的防範處置能力。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民主法制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實施,我們監獄人民警察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託,為了實現「法德結合,文明改造」的新理念,讓更多的失足囚子早獲新生;為了讓共和國多一份祥和與安寧,讓更多的家庭盡享天倫之樂,我們願將青春與熱血毫無保留地奉獻給監獄,將其變成放飛希望的綠洲;把昔日的浪子,改造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用博大無私的愛,去完成黨和政府賦予我們的化腐朽為神奇的光榮使命!

『柒』 求一篇「我心中的法治國家」的作文

今天我們放眼看去我們的社會有正常的秩序,我們有若乾的法律法規,保護我們幸福快樂的生活。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說要學文化,要遵紀守法,那時不知什麼是紀什麼是法,後來上學了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法律法規的很多知識,知道了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它的法律,那麼就會亂做一團,矛盾和戰爭不斷。媽媽告訴我,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是《漢穆拉比法典》,因為有了這部法典,希臘成為最早的文明古國。許多的國家參照了這部法典制定了他們自家的法律。法律應該是約束我們行為的一種規矩吧,我想就是因為有了法律,我們的社會才能得以和平吧,經過我一直的觀察,我的結論是正確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習法律,了解法律,尊重法律。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要遵守我們國家制定的法律,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國家的法律是越來越健全了,我們兒童有《未成年人保護法》,他們老師有《教師法》,還有保護每個公民的各種法規,只有法制健全的國家,才是文明、發達的國家,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它就是有健全的法律法規,讓人民的生活得以保護。因為有《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們小孩的生活更加自由和快樂,現在就是爸爸、媽媽也不能隨意體罰我們的,要是傷害我們,我們就去告他們,他們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們要學習法律,好讓自己的人生權利得到保護。但是,我們有很多的人,卻不願遵守法律,做違反法律的事情,使自己和親人難過。在我們家裡,我的舅舅就是不尊重法律,沒有把法律放在心上,走上了吸毒的路,他不但違反了法律,而且自己的身體遭到了巨大的傷害,我們全家因為他吸食毒品,經常提心吊膽的,我的外公和外婆因為他也氣壞了身體,他自己因為無視法律,被毒品折磨得不不成人樣了,十年的青春都被那可惡的毒品吞食了,我從小看著他走上這條路,讓我吸取了深刻的教訓,因此我深深的知道我們要遵守法律,不要讓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法律是我們行為的約束,也是我們自由的保障,這句話是我的媽媽給我說的,媽媽說,如果我舅舅受法律的約束,他今天就不會在勞教所里受獄,所以我們要尊重法制,心藏法制。
法制在我心中,我們就會擁有愛,當我們心藏法制,我們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就不會感情用事,我們就不會做違反國家利益,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我們會維護國家和人民以至社會,當我們的行為都很好,很規范了,我們的國家就會和平,我們就能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環境里,快樂和幸福就會伴隨著我們。
法制在我心中,我們就不會刀光劍影,仇恨交加了,我們會依照法律解決一切需要解決的矛盾,化矛盾為友誼。法制在我心中,我們就能自主的生活,大家都深藏法律在心中,就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那麼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端正的,沒有摩擦,就沒有戰爭,我們就有了自由,有了和諧。我們小孩就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做我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法制在我心中,爸爸、媽媽就不再擔心我們放學的路上遇到壞人;我們的美麗的家裡就可以不再象金絲鳥住的鳥籠,四處都安有防盜窗;我們就可以廣交朋友,不再害怕上當受騙。
法制在我心中,快樂就在身邊
望採納!~

熱點內容
勞動法試用期員工薪資發放條款 發布:2025-05-24 01:56:40 瀏覽:468
歌舞團規章制度擬定 發布:2025-05-24 01:56:39 瀏覽:943
中級法院黨組 發布:2025-05-24 01:56:37 瀏覽:103
行政法是否是擔保法 發布:2025-05-24 01:51:54 瀏覽:95
一天十二小時不休息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5-24 01:45:21 瀏覽:819
保定法院高潔 發布:2025-05-24 01:18:10 瀏覽:790
語言承諾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4 01:17:23 瀏覽:731
離婚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4 01:12:35 瀏覽:411
法具有社會契約 發布:2025-05-24 01:07:35 瀏覽:212
江蘇省義務教育條例 發布:2025-05-24 01:07:32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