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國家的特徵

法治國家的特徵

發布時間: 2021-11-28 15:01:07

❶ 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特徵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法律體系優良完備、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法律適用嚴格公正、法治監督嚴密有力、公民享有廣泛自主權.優良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有法可依"所依據的法必須是"良法",必須具備民主性、科學性和道德性,這些良法必須由立法機關按照嚴格的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一經制定,任何人也不能憑自己的權威逃避法律的制裁.在自由和民主的國家中,法律應是國王,必須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法律是否具有權威性,關鍵看法律是否被人們信仰和崇拜.人們對法律信仰和崇拜的程度是一個國家法治進程的重要標志.法律適用嚴格公正不僅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還是促進法律權威實然狀態的突破口,法因其公正和權威而成為百姓的依賴,法的公正和權威很大程度上又通過法律適用的嚴格公正而體現出來.法治國家的實現,不僅靠權力主體作為主權實施者或執行者的自覺,更要靠強有力的法治監督,強化法治監督制約機制,是現代社會防止並懲治權力濫用、腐敗、專橫的需要.法治的目標在於促進人們在服從法律規則治理的前提下獲得普遍而平等的自由保障,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應保障公民享有廣泛的自主權,保障每個人都獨立而平等地存在,有自己的願望和要求,有權作出選擇且這種選擇獲得應有的尊重.作者認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主要是以上五個方面的內容,只有具備這些方面的基本特徵,才可以說是走上了法治國家的軌道.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應當始終按照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特徵的要求去努力,這樣才能使目的明確,早日實現奮斗目標.

❷ 法治的特徵和具體要求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特徵: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學性; 開放性
首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特徵和本質屬性、理論淵源和實踐基礎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由五個方面構成,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特徵: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學性; 開放性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三者統一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包括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傳統法律思想和西方資本主義法治思想。
其次,法治國家其實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體現。
第三,在社會主義法治理需要自己發揮,但前提必須是牢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知識,比如「三個至上」的精神實質和內在關系、「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內在一致性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等。
「三個至上」,即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規律的認識和總結。它既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本質特徵的高度概括,又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豐富和發展。「三個至上」所蘊涵的精神,不僅體現了執政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本理念,也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深刻內涵,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黨的事業至上是人民利益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的根本保證,人民利益至上是黨的事業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的本質要求,憲法法律至上是黨的事業至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實現方式。「三個至上」的提出,從政治體制、階級本質和法治特徵三個方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神實質,劃清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資本主義法治理念的原則界限,標志著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下面摘錄一些有關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領導人講話,增強大家答題語言的規范性。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增強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推進依法行政,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黨的十七大為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形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而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對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認真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以事關依法行政全局的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增強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設質量、規范行政權力運行、保證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為著力點,為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更大作用。要更加註重製度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有利基礎上,繼續通過完善立法加強和改進制度建設,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著力抓好促進科學發展、深化改革開放、保護資源環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政府建設等方面所急需法律法規的制定或修改工作,力求體現規律要求、適應時代需要、符合人民意願、解決實際問題。要更加註重行政執法,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政府管理方式創新,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切實把政府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註重行政監督和問責,完善監督體制機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切實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要更加註重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完善行政調解制度,提高行政調解效能,完善行政復議制度,完善信訪制度。
上面的摘錄在答題時可針對具體材料有選擇的利用。

❸ 論述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含義及基本特徵

依法治國方略的涵義,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回過各種途徑和答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❹ 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基本特性:

1、以人民民主思想為基礎。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當家作主,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掌握國家權力。我國以憲法為統帥的法律體系體現了人民性。
2、由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法律體系不同於西方,不能用西方的法律體系套中國的法律體系。外國法律體系中的成功做法,符合我國國情,我國需要,應當借鑒,特別是有利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國際社會通行的法治原則和做法,我國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吸納。
3、重視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現代法治重視人權保障。2004年憲法修正案,增加「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規定,表現了國家對人權的重視。19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1997年刑法修訂,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保障法、保護法的頒布實施,都加強了對公民特別是弱勢群體基本權利的保障。
4、強調維護法制的統一性。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憲法和立法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法律一經通過並實施,在全國具有統一效力。國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規,但不得就犯罪和刑罰、剝奪公民政治權利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作規定。地方性法規,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

❺ 什麼是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依法治國是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依法治國專就是依照體現人民屬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5)法治國家的特徵擴展閱讀:

歷史教訓

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

「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❻ 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特徵是什麼

第一,維護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法治。
第二,版維護以工人權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法治。因為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礎,法治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自己的法律和制度來保障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實現。
第三,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法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的。這就決定了它必須維護馬克思主義在國家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從而保證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四,是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法治。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特徵和優勢。

❼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盡其能並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

一是尊重勞動,即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

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三是尊重創造,堅決破除各種障礙,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四是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即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尊重人民訴求的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表達他們的權利訴求、民主訴求、公正訴求以及政治訴求。對於這些利益訴求,黨充分尊重,並積極整合他們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們當中的有效力量。這有利於形成一種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得其所的社會。尊重人民訴求必須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們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徵是,力求保持各種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協調與平衡,使公平和正義的理念得到體現。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和諧相處的社會。只有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會成員做到和諧相處,各得其所是和諧相處的前提條件,和諧相處是各得其所的結果。

5、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共生共進的社會。「共生共進」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的落腳點。其基本特徵是形成合力,共促發展。我們的發展是追求和諧的發展。和諧,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❽ 試論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含義和基本特徵。

一、積極培育發展市場經濟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先決條件 (回二)市場經濟追答求契約自由和效率優先的特點會推動法治的產生、一)市場經濟追求權利本位的特點要求依法治國。三)市場經濟具有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因素為實行法治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二、推進民主政治的進程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所在 其一,現代國家的民主,只能是一種代議制形式的民主。其二,政治是不同的政治主體(包括階級、政黨、政治團體和民族等)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實現一定利益而影響、控制或行使國家權力的活動其三,民主政治是公民平等參與的政治。三、健全法制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律保障

❾ 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和全社會經濟往來中會產生很矛盾及債務糾分,我國是法治國家依法處理各方面的問題。

熱點內容
商法聽誰的課 發布:2025-05-24 02:11:38 瀏覽:367
法院違法舉報中心 發布:2025-05-24 02:11:28 瀏覽:417
刑法自首條 發布:2025-05-24 02:10:57 瀏覽:482
規章制度的落款 發布:2025-05-24 02:10:57 瀏覽:28
勞動法試用期員工薪資發放條款 發布:2025-05-24 01:56:40 瀏覽:468
歌舞團規章制度擬定 發布:2025-05-24 01:56:39 瀏覽:943
中級法院黨組 發布:2025-05-24 01:56:37 瀏覽:103
行政法是否是擔保法 發布:2025-05-24 01:51:54 瀏覽:95
一天十二小時不休息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5-24 01:45:21 瀏覽:819
保定法院高潔 發布:2025-05-24 01:18:10 瀏覽: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