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一詞

法學一詞

發布時間: 2021-11-28 18:18:18

❶ 什麼是法學

法學(又稱法律學或法律科學)是研究法、法的現象以及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是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法學思想最早淵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哲學思想。法學一詞,在中國先秦時被稱為「刑名之學」,自漢代開始有「律學」的名稱。在西方,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Ulpianus)對「法學」(古代拉丁語中的Jurisprudentia)一詞的定義是:人和神的事務的概念,正義和非正義之學。現代的法學,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學。但是關於法學與科學的關系有不同的看法,這主要涉及價值論的研究是不是科學的問題。
1、法學(英文:law,science of law)
2、法學的研究對象(object of law)
2.1 法學的研究對象首先是法。
這里的「法」包括通常所說各種意義的法。
從法的形式角度說,包括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成文法(statute law)和不成文法unwrietten law,common law);
從法的體系角度說,包括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程序法以及其他各種部門法;
從時間角度說,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現代法和當代法;
從空間角度說,包括該國法、外國法、本地法、外地法;
從歷史類型角度說,包括奴隸製法、封建製法、資本主義法、社會主義法;
從一般分類角度說,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別法、實體法和程序法;
從表現形態角度說,包括動態法和靜態法、具體法和抽象法、紙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現實法(如實際生效的法)等等。
法學只有將所有這些不同意義上的法盡收眼底,加以研究,才算是名副其實的法學。
2.2法學還要研究各種「法的現象」。
即基於法產生的各種現象,如立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法的起源、發展、移植、繼承、現代化;法律秩序、利益、正義;法律觀念、思想、制度、事實、規律等等。
2.3法學還要研究「與法相關的問題」。
法和法的現象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和發展同其他事物特別是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系。研究這些相關問題可以更好地研究法學的主要問題。
3、法學詞源
1.「法學」這一用語的拉丁文Jurisprudentia ,至少在公元前3世紀末羅馬共和國時代就已經出現,該詞表示有系統、有組織的法律知識、法律學問。古羅馬法學家曾給「法學」下過一個經典性的定義:「法學是關於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識;是關於正義和非正義的科學。」德文、法文、英文以及西班牙文等西語語種,都是在Jurisprudentia的基礎上,發展出各自指稱「法學」的詞彙,並且其內容不斷豐富,含義日漸深刻。
2.關於法律問題的學問,在中國先秦時期被稱為「刑名法術之學」,或者「刑名之學」。據考證,雖然「律學」一詞的正式出現,是在魏明帝時國家設立「律博士」以後,但是,自漢代開始就有了「律學」這門學問,主要是對現行律例進行注釋。中國古代「法學」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代,然而,那時所用的「法學」一詞,其含義仍接近於「律學」。中國古代的「法學」一詞與來自近現代西方的「法學」概念有著很大區別。
3.現代意義上的漢語「法學」一詞,最早由日本輸入。日本法學家津田真道於1868年首次用來對應翻譯英文Jurisprudence,Science of Law以及德文 Rechtswissenschaft等詞彙並對之作了詳細說明,該詞於「戊戌變法」運動前後傳入中國。
法學與科學
近代德國人把人文、社會科學提高到與自然科學對等的地位的,柏林洪堡大學以來的現代大學推動了社會科學的發展。法學被理解為科學與這一背景有關。 法學以價值論為主要核心內容,實質上,法學的核心僅僅是思維上的中心,而不是說法學的本體是價值的,法學最大的特點是要論證實踐中如何體現價值(或者說怎麼證實價值已經實現),這一論證形成了所有的法學部門分支。法學價值是否實現或者怎麼實現的論證,是經驗性的,可驗證的,因而是科學的。 在價值推導方面,法律也要公理理論。
在訴訟研究方面,法學需要認知心理學這樣最微觀的支持,譬如,對抗制為什麼在認識論上是合理的 ,認知心理學會揭示所有的人都有可怕的人類弱點 法學是不是科學,最容易提出疑問的是法理學,法理學是處在價值核心部位,但這也只是某種法理學。法理學的形而上,可以藐視科學,但是法理學的形而下(解答部門法)必須訴諸綜合分析,價值只是要素之一。
科學的傳統意義,是指經驗科學。什麼是科學,在傳統意義上,並不難確定。其基本特徵是,訴諸實驗,可觀察和可驗證,卡爾·波普爾則說是可證偽。按照波普的觀點,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不是科學。
法學在本體上是科學,在核心問題上,不是科學。或者說,法學的本源精神論證,不是嚴格的科學,但是法學的應用性論證是科學。
在法學被理解為科學的那些領域,經驗可以證偽理論。譬如,對抗制必然是現代流行的訴訟制度,不這樣做,司法獨裁就是隨處可見。
特徵
階級社會中,法學有階級性和實踐性兩個特徵
歷史上 ,出現過4種為不同階級利益服務的 、體現不同意識形態的法學,即奴隸主的、封建主的、資產階級的和無產階級的。 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則。以法作為研究對象的法學 ,必然具有實踐性的特徵,即它來源於社會實踐,又轉過來為社會實踐服務。
法學特徵的另一類表述(根據高教法理教材)
2.1法學是歷史和國情的范疇 不同的時空條件下的法學,總是印有特定的痕跡,其內涵和外延、內容和體系是有差別的。 2.2法學是經世致用的學問 首先,法學可以對社會發生直接和間接和影響。第二,法學的對象、分科、方法都是實在性的。第三,法學是在實踐中產生,其發展也是為了指導實踐。
編輯本段分科
法學劃分分支學科的應堅持的標准
1.1對象和方法的結合 1.2類別和層級的結合 1.3現實和理想的結合
法學體系中的四大類分支學科
2.1理論法學 即:從總的方面探求法學研究對象的各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則和基本規律的法學分支學科的總稱。 註:理論法學主要不是從認識論的角度劃分出來的結果,而是依據法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劃分出來的。那些研究對象比較抽象、研究方法偏重於理論分析的分支學科基本都可列為理論法學,其主要代表是法理學。如果一國法學體系中不設綜合法學這個大的部類,那諸如立法學、法社會學、法解釋學、比較法學等也可視為理論法學。法學邊緣學科中側重於理論研究的也可列為理論法學。 2.2應用法學 即:旨在直接服務法律實際生活、幫助解決法律實際問題的法學分支學科的總稱。 註:應用法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法律實際生活中的經驗材料,其比之理論法學更具有實踐性,它是理論法學的具體化,也是理論法學的資料淵源。但應用法學並非沒有理論,其產生的理論不是用來起跨學科的普遍指導作用,而是為解決本應用學科的實際問題服務的。應用法學的代表性學科是各種部門法學,如憲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程序法學等等,有關法律實務的分支學科,法學邊緣學科中側重於解決實踐問題的分支學科也可列入應用法學。 2.3歷史法學 即:專門研究法、法的現象以及與法相關問題中的歷史問題的法學分支學科的總稱。 註:歷史法學之所以作為法學體系中的一個專門的類別,主要因為它既包括理論內容(即論從史出),也包括應用內容(即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歷史法學主要研究歷史上不同國家、不同歷史類型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研究研究這些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實質、內容、形式、特點及其產生、發展、消亡的規律等。它主要包括中外法律制度史學、中外法律思想史學、法學史學。 2.4綜合法學 即:具有相當大的跨越性的法學分支學科的總稱。 註:綜合法學有兩個顯著特徵:其一,它的研究對象跨越多種甚至各種法學分支學科;其二,理論、應用和歷史不是各有側重,而是三者兼容並包。法學總論或概論之類是典型的綜合法學。同時也包括立法學、法社會學、法解釋學、比較法學、國際法學等。
法學的具體分支學科
法學可以分為很多分支學科,主要有: ①理論法學,又稱基礎法學。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中國法律院系為這個學科開設的課程稱為法學基礎理論(簡稱法理學)。 ②法律史學。可分為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 ③國內法學。指一國各部門法學,包括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經濟法學、勞動法學、環境法學、刑法學、訴訟程序法學以及軍事法學等。憲法是一國的根本法,因此,在國內法學體系中,憲法學佔有主導地位。 ④國際法學。包括國際公法學、國際私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等。 ⑤立法學。研究立法原則、規劃、立法體制、立法風格、立法程序、立法技術以及法律匯編、立法評價等問題。 ⑥法律解釋學。對法律條文的內容和文字進行闡釋,相當於中外歷史上所稱的注釋法學。 ⑦法社會學。通常指通過社會現實問題研究法律的社會功能、實行和效果等問題。 ⑧比較法學和外國法學。比較法學是對不同國家(或特定地區)法律(包括該國法和外國法之間,外國法之間)的比較研究。因此,比較法學和外國法學密切聯系。 ⑨法學和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或其他社會科學之間的一些邊緣學科。如科技法學 、 法醫學、司法鑒定學、司法精神病學、法律統計學等。 在每一獨立的分科中,又可再劃分為不同層次的較低的分科。而在各分科中,每個國家的法學都總是以研究該國現行法為重點的。
附註:中國學科分類國家標准/820
理論法學 法理學 法哲學 法律邏輯學 法律社會學 立法學 法律心理學 法律教育學 法律史學 法制史 法律思想史 法律解釋學 比較法學 外國法學 部門法學:六法全書 憲法學 行政法學 民事法學 民法學 經濟法學 勞動法學 環境法學 婚姻法學 知識產權法學 金融法學 訴訟法學 民事訴訟法學 行政訴訟法學 刑事訴訟法學 刑事法學 刑法學 司法鑒定學 刑事偵察學 軍事法學 安全法學 國際法學 國際公法學 國際私法學 國際經濟法學 國際刑法學 國際環境法學 國際知識產權法學 國內法學 訴訟程序法學 邊緣學科 法律信息學 法經濟學 科技法學 法醫學 司法精神病學 法律統計學 犯罪偵查學 證據學 刑事證據學 民事證據學 行政證據學 法律系統工程學 交叉學科 網路法學 新聞法學 交叉法學科專題

❷ 「法學」一詞源自於

.「法學」這一用語的拉丁文Jurisprudentia ,至少在公元前3世紀末羅馬共和國時代就已經出現,該詞表示有系統、有組織的法律知識、法律學問。古羅馬法學家曾給「法學」下過一個經典性的定義:「法學是關於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識;是關於正義和非正義的科學。」德文、法文、英文以及西班牙文等西語語種,都是在Jurisprudentia的基礎上,發展出各自指稱「法學」的詞彙,並且其內容不斷豐富,含義日漸深刻。
2.關於法律問題的學問,在我國先秦時期被稱為「刑名法術之學」,或者「刑名之學」。 據考證,雖然「律學」一詞的正式出現,是在魏明帝時國家設立「律博士」以後,但是,自漢代開始就有了「律學」這門學問,主要是對現行律例進行注釋。我國古代「法學」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代,然而,那時所用的「法學」一詞,其含義仍接近於「律學」。中國古代的「法學」一詞與來自近現代西方的「法學」概念有著很大區別。
3.現代意義上的漢語「法學」一詞,最早由日本輸入。日本法學家津田真道於1868年首次用來對應翻譯英文Jurisprudence , Science of Law以及德文 Rechtswissenschaft等詞彙並對之作了詳細說明,該詞於「戊戌變法」運動前後傳入我國。

❸ 法律名詞有哪些

法律名詞,根據法律部門不同可以分化出N多的法律名詞,不能列舉。
如:1、 法: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
2、 法的歷史類型:法的歷史類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賴以建立的生產關系類型及其反映額階級以及的性質,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度進行的基本分類。
3、 法系:「法系」是根據法律的結構、形式和法律實踐的歷史傳統等外部特徵,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度進行的分類。
4、 法律制定:法律制定,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法律制定泛指有關國家機關在其法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修改、補充、廢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狹義的法律制定,又稱立法,專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或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修改、補充、廢止法律的活動。
5、 法律規范:法律規范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
6、 法律部門:法律部門是按照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的領域和調整方法作為主要標准,對現行法律規范進行的分類。
7、 法的實施: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使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的要求在社會生活中得到貫徹和實現的活動,是法作用於社會關系的特殊形式。
………………………………

❹ "法律"一詞的具體涵義。(廣義還是狹義

廣義的法律:是指法的整體,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及其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規章
狹義的法律:專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法律解釋是指對法律的內容和含義所作的說明。

1、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正式解釋有時也稱有權解釋。根據解釋的國家機關的不同;法定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種解釋。
2、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解釋。
3、法律解釋指由一定的國家機關、組織或個人,為適用和遵守法律,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政策、公平正義觀念、法學理論和慣例對現行的法律規范、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概念、術語以及適用的條件等所做的說明。
4、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其實施的,反映著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系統,這一意志的內容是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它通過規定人們在相互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5、法律體系也稱法的體系,是指有已過現行的全部法律規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門分類組合而形成的一個呈體系化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❺ "法律"一詞是外來詞嗎

應該不是外來語匯,而是漢語自身的發展結果。
中國古代就有「刑名法學之術」的說法,法制變革的進程中也有「一條鞭法」、「大清律」之類的詞彙。
再如,「監獄」一詞。「監」指限制人身自由的監所,「獄」指案件。隨著語言本身的改良,監獄也就應運而生了。

❻ 法學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法學,又稱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法學,是關於法律的科學。法律作為社會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法學是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的大類,也是中國大學的十大學科體系之一,包括法學、政治學、公安學、社會學四個主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法學思想最早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哲學思想,法學在中國先秦時代被稱為「刑名之學」,從漢代開始有「律學」的名稱。在西方,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Ulpianus)對「法學」(古代拉丁語中的Jurisprudentia)一詞的定義是:人和神的事務的概念,正義和非正義之學。

(6)法學一詞擴展閱讀:

法學——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該專業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能力要求:

(1)具備獨立自主地獲取和更新本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力。

(2)具備將所學的專業理論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地綜合應用於專業實務之中的基本技能。

(3)具備利用創造性思維方法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和創新創業實踐的能力;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外語能力。

❼ 法律一詞的含義

法律 [fǎ lǜ]
英文名稱:Law
法文名稱:Dénomination
「法」
拉丁文jus,
法文droit,
德文,
俄文праhuy
都兼有「公平」、「正義」的含義。從「法」的詞源看,都喻意公平和正義,
簡述:法律,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其實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於社會和諧。法一般限於憲法、法律。法屬於上層基礎范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法律將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法律的概念法律:
古時----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
現代詞典----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階級專政的工具之一。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
這里----是指狹義的法律,即由我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法律分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基本法律:
一般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它的實際作用與憲法實際上相同。「基本法」所味意是不永久並權宜之針,在沒有實施憲法下達到有法維持憲政秩序之效果。
這里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法律,內容涉及國家和社會生活某一方面的最基本的問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屬於「基本法律」的層次。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也叫「一般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的「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憲法》第67條)。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出的決議和決定,如果其內容屬於規范性規定,而不是一般宣言或委任令之類的文件,也視為狹義的法律。它一般包括--憲法,民事法,行政法,經濟法等。
廣義的法律:是指法的整體,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及其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規章)
狹義的法律:專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在三權分立的國家,由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行政命令僅對該行政機關之公務員有拘束力,除法規命令外,原則上行政機關所制訂之行政規則對於人民均不發生拘束力。而限制人民自由權利之法律必須由人民所選舉之立法機關制定之(即後者)。
法律體系
通常,法律體系可以分成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另外還有第三種法律體系(依然存在於某些國家的部份或整個地區)-宗教法,是一種以經籍和其解譯為基本的法律。一個國家所使用的體系通常和其歷史、其和外國間的關連、以及其對國際標準的依附等有關。司法體系認同應遵行的法源為其法律體系的明確特徵。所以不同體系的差別多在於模式的不同,而不在於其內容,且每個司法體系通常都可以找到相類似的法條。
法律制度
在發達國家裡,主要的法律制度有獨立的法院、代議議會、責任內閣、軍隊和警力、官僚系統、法律專業和公民社會本身。約翰·洛克在其《政府論》里,以及其後的孟德斯鳩在其《論法的精神》內都主張制度內所有的政治影響力-行政、立法和司法的權力必須要分立。[103]他們的原則是不應該有任何人可以掌握到國家的所有權力,和托馬斯·霍布斯《利維坦》內的獨裁理論相對。[104]更近代,有馬克斯·韋伯等人重塑有關在行政控制下的國家的模型。現代軍事、政治與官僚的力量對一般人民的日常生活顯現出了許多特別的問題,這些是早期如洛克和虛德斯鴆等作家所不可預見的。法律專業的慣例和實例是讓人民接觸公平正義的重要部份;而公民社會則是一個用來指形成法律的政治基礎的社會組織、社群和夥伴等。

❽ 中國古代關於法學一詞也稱

法學思想最早淵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哲學思想。法學一詞,在中國先秦時被稱為「刑名之學」,自漢代開始有「律學」的名稱。

❾ 形容 法律 的詞彙

1、形容法律嚴肅

剛健中正,違法必究,依法治國,執法必嚴,疑罪從無,執法不阿,有法可依。匡扶正義,明理誠信,誠實守法,公平正義,法不責眾 , 法不容情,執法如山, 法網恢恢 疏而不漏,法不阿貴

2、描繪法律的詩詞

秋懷

[宋] 陸游

少時本願守墳墓,讀書射獵畢此生。

斷蓬遇風不自覺,偶入戎幙從西征。

朝看十萬閱武罷,暮馳三百巡邊行。

馬蹄度隴雹聲急,士甲照日波光明。

興懷徒寄廣武嘆,薄福不掛雲台名。

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

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

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傾稀餳。

平生養氣頗自許,雖老尚可吞司並。

何時擁馬橫戈去,聊為君王護北平。

3、形容法律公正

法不責眾 無法無天 法不容情 執法如山 法網恢恢 疏而不漏 知法犯法 橫行不法 斯公罔法 舞文弄法 以身試法 法外開恩 法外施仁 徇私枉法

(9)法學一詞擴展閱讀:

關於法律的名言

1、法者,治之端也。――荀況

2、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管子

3、法律是最保險的頭盔。——愛·科克

4、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沒有發言權的。——西塞羅

5、守一而制萬物者,法也。——冠子《冠子·度一》

6、國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貴。――日蓮

7、綱紀廢棄之日,便是暴政興起之時。——威·皮物特

8、法寬則刑者少,刑者少則民為恥矣。――崔敦禮

9、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古羅馬法諺

10、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羅·伯頓

11、榮耀所禁止的法律卻往往應允。——威·索林

12、與其責罵罪惡,不如伸張正義。——丁尼生

13、法律是為了保護無辜而制定的。——愛略特

14、規外求圓,無圓矣;法外求平,無平矣。――宋祁

15、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礎。——英國政治家伯克E

16、像房子一樣,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7、人類法律,事物有規律,這是不容忽視的。——愛獻生

18、人類受制於法律,法律受制於情理。——托·富勒

19、法律應該是鐵的,像鐵鎖那樣。――高爾基

20、在一千磅法律里,沒有一盎司仁愛。——英國

❿ 關於法學

經濟和行政

熱點內容
商法聽誰的課 發布:2025-05-24 02:11:38 瀏覽:367
法院違法舉報中心 發布:2025-05-24 02:11:28 瀏覽:417
刑法自首條 發布:2025-05-24 02:10:57 瀏覽:482
規章制度的落款 發布:2025-05-24 02:10:57 瀏覽:28
勞動法試用期員工薪資發放條款 發布:2025-05-24 01:56:40 瀏覽:468
歌舞團規章制度擬定 發布:2025-05-24 01:56:39 瀏覽:943
中級法院黨組 發布:2025-05-24 01:56:37 瀏覽:103
行政法是否是擔保法 發布:2025-05-24 01:51:54 瀏覽:95
一天十二小時不休息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5-24 01:45:21 瀏覽:819
保定法院高潔 發布:2025-05-24 01:18:10 瀏覽: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