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建設主要特點
① 談談你對民主 法制建設的認識
② 民主法治建設的具體事例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
民主法治,不僅是一種遵循,一種追求,更已成為一種價值標准,一種行為模式,一道生活的陽光。
自從1996年我省作出依法治省決策,尤其是2005年提出「法治浙江」建設以來,民主法治就以它獨特的方式向普通百姓的生活全方位滲透,給普通百姓以勇氣、智慧、實惠,以及對生活的信心和對美好明天的嚮往。
民主法治,如此貼近公民的生活,是因為它開始變得「看得見」、「夠得著」、「用得上」——
立法可以參與。公開立法、民主立法大步前行,充分收集社情民意,集中民智,法律法規更加全面准確地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心願,充分反映普通老百姓的心聲和要求。
行政愈加公開。政務公開全面推行,權力濫用的代價越來越大,權力越來越受到制度的「剛性約束」。「合不合法」,成了更多官員的口頭禪;「官不好當」,成了更多官員的共同感受。
司法不再神秘。只要您符合條件,就有機會成為人民陪審員,和法官一起坐上庄嚴的審判席。同樣,只要您願意,也有機會成為人民監督員,直接監督檢察官的工作。
……
感受更深切的,或許還是農村群眾:村幹部選舉,只要有能力,老百姓信任你,誰都有機會當選;村裡大小決策,採用的是公開民主的方式,只要對村裡的事情有意見或建議,誰都可以說上幾句。村幹部們的普遍反映是,村務全透明,村幹部的一舉一動,村民都看在眼裡,誰還敢有非分之想?
從「民主懇談」到「村務公決」,從「海推直選」到「自薦海選」……還有許許多多原本不可想像的事,在一件又一件地迅速成為我們身邊的現實。我省民主法治建設的探索之廣、進程之快、創新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民主法治的信念潛移默化,民主法治的力量深入人心。這,給了我們信心,給了我們希望,給了我們一個值得期許的民主法治的明天:到那時,人人既懂得主張權利,又懂得尊重他人權利,人人都是民主法治的主體,人人都視民主法治為生命,為日常生活的習慣與准則,為文明與教養……
③ 談談你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認識
你好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恢復和發展,政府法制建設不斷加強,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體現在6個方面:
一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取得明顯進展。1999年3月,「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載入憲法。為了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國務院於1999年7月召開第一次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並於11月發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對推進各級政府依法行政作了專門部署。2004年3月,國務院又發布了指導各級政府依法行政的綱領性文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要求、主要任務和措施,確立了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這些年來,國務院以《綱要》的貫徹落實為主線,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依法行政,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是政府立法為基本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從1979年到2009年8月,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了231件法律議案,制定了1133件行政法規(其中現行有效的682件);從1987年到2009年8月,國務院各部門和有立法權的地方政府報送國務院備案的規章共計26200多件。
三是政府職能逐步轉變,行政管理方式不斷創新。2001年9月,國務院開始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國務院分四批取消、調整1992項行政審批,地方各級政府共取消、調整77600多項行政審批。與此同時,各地方、各部門積極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普遍建立了綜合性行政服務中心,採取「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公」等方式,簡化辦事程序,方便人民群眾;在網上開設辦事窗口,實施審批,提供服務。
四是改革行政執法體制、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行政執法行為得到嚴格規范。1997年以來,國務院相繼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綜合執法和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有效地規范了行政執法行為。
五是建立健全行政層級監督制度,對行政行為的監督不斷強化。1979年以來,國務院逐步建立完善了行政復議制度。目前,全國每年通過行政復議化解的行政爭議約8萬件,及時糾正了違法和不當的行政行為,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1987年以來,國務院逐步建立完善了法規規章備案審查制度,一些與上位法相抵觸的法規規章得到及時處理,有效地維護了法制統一。近幾年來,國務院指導地方政府探索建立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初步形成了「四級政府、三級監督」的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體制。
六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各地方、各部門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和部署,建立領導幹部定期學法制度並認真執行,舉辦依法行政報告會、專題講座,實行公務員錄用和領導幹部任職前法律知識考試,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進行依法行政培訓,利用報刊、網路媒體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有效地促進了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的提高。
希望對你有幫助!給個好評吧,謝謝你了!
④ 建設民主法治的社會,公民應有什麼樣的素質
建設民主法治的社會,公民應有什麼樣的素質?這個肯定是要有積極的面對精神狀態生活狀態。積極的配合國家的一些法制。
⑤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民主法治建設取得哪些成績多選題
沒有發出來,
仔細看看
選擇項發出來看看
⑥ 法治的特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特徵: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學性; 開放性
首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特徵和本質屬性、理論淵源和實踐基礎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由五個方面構成,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特徵: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學性; 開放性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三者統一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包括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傳統法律思想和西方資本主義法治思想。
其次,法治國家其實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體現。
第三,在社會主義法治理需要自己發揮,但前提必須是牢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知識,比如「三個至上」的精神實質和內在關系、「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內在一致性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等。
「三個至上」,即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規律的認識和總結。它既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本質特徵的高度概括,又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豐富和發展。「三個至上」所蘊涵的精神,不僅體現了執政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本理念,也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深刻內涵,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黨的事業至上是人民利益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的根本保證,人民利益至上是黨的事業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的本質要求,憲法法律至上是黨的事業至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實現方式。「三個至上」的提出,從政治體制、階級本質和法治特徵三個方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神實質,劃清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資本主義法治理念的原則界限,標志著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⑦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根本特徵和內在要求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根本特徵,就是人人平等,人民當家做主。
⑧ 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何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是鄧小平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貫強調民主和法制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民主是本質,是基礎,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法制是保障,並明確告誡:「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可見,法治的概念,是民主和法制相結合,而同人治相對立。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證,民主政治的建設不能離開法治。無論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保證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與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都離不開社會主義法治。
同時,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有法律制度的保障。崇高的思想道德的樹立,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全民教育的振興,文學藝術的繁榮,文化市場的治理,都需要政府依照法律給予支持和保護。而法律和制度的建設,人民學法守法程度如何,又取決於人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
而且,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安定團結,是我 各項事業順利發展的前提。要保持穩定,就必須保證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權利,各種破壞、犯罪活動能受到有力打擊和有效控制,各種人民內部矛盾能得到正確處理,等等。
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民主法制建設。
⑨ 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三者的聯系和區別
額。來這個說實話我是自不知道,但你誠心誠意的發問了,我也就大發慈悲的告訴你。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民主建設,比如選個國家總理什麼的讓你投票,這就是民主。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就是以社會主義為中心按照法律來治理國家,至於民不民主我就不知道了。但是可以明確的說,中華上下五千年,並沒有實際的民主,即使是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