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道德經洗腦
A. 傳銷有用道德經的嗎
南校呢,他會用到一個道德經,因為這個人會刷新人們的觀念,使人們呢,有更大的那個道德感
B. 每天晚上隔壁放道德經 我要被洗腦了
道德經博大精深,你沒花錢就受到傳統精典文化的洗禮,可喜可賀!
C. 被篡改的《道德經》,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隱藏著篡改《道德經》的人,順應世事,想要討好眾人的用心。我們也都知道,《道德經》是道家學說的經典作品,是老子親手所書。但是你敢想像,我們現在所看見的這版《道德經》並不是老子所寫的原版的《道德經》。更可怕的是,他們不是簡單的改動,雖然只是改變了幾個字詞,但是卻與老子的意思相去甚遠,直接篡改了老子原本要傳達的意思。
被修改的版本,是為了順應“主流思想”說要遵循古法來治理現世,要遵循“祖宗之法”,所以要推崇周禮,古代治理的方式不能改。但是老子的意思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他的意思是,要活學活用,用現代的方式來治理現世。因為古代制定出那一套理論的人,已經去世了,他並不了解現世,所以用他的那一套並不可行。總而言之,修改過的《道德經》似乎是更加適合那個時代主流思想的,而老子本身所寫的《道德經》,所傳達的思想是要比修改後的高明、先進很多的。
D. 老子的《道德經》被篡改了700處,原版是什麼樣的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道德經》便是其中之一。
E. 國學經典《道德經》真的被蓄意篡改過嗎
個人認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道德經》肯定不是原版,至於是否被蓄意篡改,我內認為有一定的可能性。容
《道德經》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老子當時留下《道德經》的時候,肯定不是以現今的簡體字留下的吧?在當時,老子書寫《道德經》的時候肯定使用古文,無論是用石鼓文,金文,戰國文字,還是別的古文,我們肯定是不認識的,並且,在那個時代,也沒有斷句一說,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道德經》是王弼所翻譯注釋的,不說別的,大家在翻譯文言文的時候都知道,有時候一個單字在不同的文章里都會有不同的意義,何況在春秋戰國時期,一個文字所代表的意義跟後世理解的可能大不相同,如果一個字理解錯了,可能整篇就理解錯了,再加上斷句,就有不同的寓意。
就像道可道,非常道,如果說是道可,道非,常道。是不是也可以說的通?
至於是否出現過蓄意篡改的現象,也許會有那種為了私心而篡改的吧。畢竟《道德經》包含的內容太多。
F. 我今年20周歲。我喜歡讀老子道德經好不好。我新上班同事說我被洗腦了。不知道道德經是什麼。。。
為何不可以?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現在的文明就是這樣來的。只能說說你的人他們的素質 人生觀太過迂腐,沒有正確對待人生觀的理念,你大可不必管他們,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
G. 被篡改的道德經,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道德經》不是被人們刻意篡改,而是人們一直很難理解,這就導致一些人通過篡改(或回稱之為重新答排序)來解讀。目前,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道德經,直擊管理核心》一書,基於普遍公認的《道德經》原本,發現《道德經》從簽到後有著嚴謹的邏輯順序,其中《道經》部分論述了體道悟道的四重境界,《德經》部分論述了效法宇宙大道做事的四大程序。這個邏輯結構有助於我們快速讀懂《道德經》。
H. 這么多老人讀道德經,還要開會道德經的會,開道德經是不是洗腦的那樣
道德經里嚇人的解釋
任何一門學說,都有對有錯,有積極的一面,也有狹隘的一面,比如道德經、比如孔子、比如朱元璋等,他們說的話,做的事,難道都是對的嗎?
但奇怪的是,如今很多人喜歡迷信自己崇拜的偶像,不許別人指出這些人的斑點不是,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道德經里說:「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車舟,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些話,是不是消極的?是不是和孔子一樣,也是為……之家服務的呢?而當時,無論是孔子還是老子,真實的想法又是什麼呢?
而對後人的各種解釋,各種歪曲,各種利用,如果被老子、孔子看到後,又會如何呢?
將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死不相往來解釋為積極向上的很多。問題是,這些話怎麼看也不像有積極的意思。
而我國古人為什麼不能像西方人一樣,好好說話,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非要讓後人去猜呢?
我們今天對論語,對道德經的解釋,就真的是作者創作時所想的嗎?還是我們強加到他們身上的?
而道德經不說有一千個版本,也有八百。這些不同的版本,都是後人一次次加工出來的。古人為何那麼喜歡藉助別人的嘴,塞進去自己的思想呢?其目的又是什麼?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到底啥意思
除了上善若水,我本人最喜歡道德經里這句話了。不是因為這句話高深莫測,而是讀起來帶勁,感覺很霸氣,很順嘴,這就是我的膚淺之處。
說實話,我沒有從道德經里讀出解釋宇宙萬物的規律,也沒有從中讀出悟道修行的法寶,更沒有從中讀出能通曉萬物,大徹大悟的結果。所以,我才說我很膚淺。
在我眼裡,這就是一本書,而且很難讀。道德經我讀了不下於300遍,在各大論壇上也看了各種對道德經的解釋和討論。
最後,反而被道友們彼此間的謾罵和爭論弄得越來越迷糊了,直到今天我乾脆就放棄了。
很多道友將這本書吹捧為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法寶,什麼自然科學、軍事、治國、修身、齊家、安天下,這本書里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如果真的這樣,我想每個科學家和政治家也許都讀過道德經吧,特別是西方那些科學家。
這就是一本書,過分解讀和神化,反而會使原來寶貴的東西令人敬而遠之。
對於道德經,我只能如此膚淺的認識了,不知道看過並喜歡道德經的您,對道德經又有什麼不同的理解呢?
I. 《道德經》為什麼會被一些專家學者解讀成陰謀論
老子被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名人學者在內,看成一個陰謀家,他們認為《道德經》是一部陰謀論著作。在他們看來,老子的後其身,不過是為了讓自己身先;老子的外其身,不過是為了讓自己身存;老子的謙和對人,不過是為了讓人為自己所用。
按照他們的說法,《道德經》越看越讓人毛骨悚然,自然無為的面具下,原來竟隱藏著極度自私自利的目的;慈眉善目的老子,原來不過是一個陰險到了極點的卑鄙小人。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諸葛亮不過一介平民百姓而已,不求聞達於諸侯,卻能在民間擁有偌大的名聲;只想保全性命於亂世,卻能引來劉備三顧茅廬而請,出任軍師位高權重。這的確很難讓那些一門心思投機鑽營之輩想得通。
按照他們的理解:這些人太奸詐、太能裝了。他們沒有辦法接受不求財而財自來、不求名而名滿天下、不求權而眾人擁戴這種成功模式。因為在他們的思維定式里,求仁得仁,求義得義,什麼也不求,就是不仁不義。
J. 國學經典老子《道德經》真的被蓄意篡改過嗎
《道德經》真的是老子所寫嗎,到底有沒有被蓄意篡改呢?
老子的《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傳播度和影響力。曾經古老神秘的一本書,真正讀進去,你會感覺奧妙無窮。
《道德經》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揭示了自然界的規律和法則,可貴的是,這樣一本上古奇書,並沒有多少生僻晦澀的古文字,整本書行文流暢,文字簡練易懂,實屬難得。
在《道德經》通行本風靡於世的同時,一種質疑的聲音也出現了。那就是,有些人認為:現在通行本的《道德經》並非老子的原著,而是經過儒家蓄意篡改過的,甚至有人直接說現在通行的《道德經》就是一部偽經。
事實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果說《道德經》通行本確實存在篡改,那麼老子的原著又是什麼樣的呢?
要揭開事實真相,首先要從《道德經》的作者——老子說起。
老子,春秋時期楚國,也就是今河南鹿邑人。
很多人認為老子的身份是一個謎,因為曾經有三個被稱為老子的人:老聃,老萊子,周朝的太史儋。
其實這三個是同一人。先說老聃,聃就是大耳朵的意思,老和李上古時期發音相同,所以,老聃有個別名就是李耳。
至於老萊子,筆者認為他就是老聃。《史記·老子列傳》記載:老萊子者,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修道家之用,修道而養壽也。並且孔子也曾經專門請教過老萊子,從這些資料看,很可能老萊子就是老聃,而郭店簡本的《道德經》,就是老子這一時期所寫。因為是老子在楚國時期寫的,當時民風淳樸,仁愛之風盛行,所以當時的老子是並不反對仁義的,這就是為什麼郭店簡本沒有通行本對於仁義的激烈反對的言辭。
而周朝太史儋,就是出函谷關,寫五千言的那個老子。
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斷,因為所有的史料,對老子生平記載很少,而且大多是《神仙傳》一類神乎其神的傳說。唯一靠譜一點的《史記》,也是寥寥數語,語焉不詳,並沒有對老子的身份給個最終的說法。而且,當時老子出函谷關所寫的五千言,是沒有名字的,《道德經》這個名字是後人給起的。
所以,事實的真相很可能就是:郭店簡本是老子也就是老萊子所寫,五千言是老子也就是太史儋出函谷關所寫。《道德經》並不是五千言,而是在五千言的基礎上,後代道家學者整理而成,經馬王堆的帛書本,發展到現在的通行本。
結論:《道德經》不存在蓄意篡改,它只是逐步完善。
《道德經》也不是偽經,無所謂篡改。《道德經》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包括很多的世界名人,政要,都對通行本《道德經》推崇備至,如果質疑通行本《道德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甚至是假經,真當那些風雲人物是傻子?
有人會說,我要的就是老子原著,怎麼可以修改呢?
老子原著是介於甲骨文和大篆的文字,像蟲子一樣形態各異,有的字體已經缺失,如果不修訂,你確定看的懂?既然修訂過,肯定就已經和原著有所不同,這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才會有版本的變化,可以說,現在的通行本就是最完美的,因為挑不出大毛病,而郭店簡本,馬王堆帛書,或多或少都有解釋不通的地方。
既然《道德經》經過修改,那麼是否是儒家所為,又是否蓄意呢?
肯定不是蓄意,因為動機不成立。說是儒家所為,郭店簡本並沒有針對儒家思想的言辭,而通行本是反對儒家仁義的,說儒家篡改,難道儒家神志不清,自己打自己?這顯然說不通。
所以,有志於修道。或者對《道德經》以及道家文化感興趣的朋友,不要再糾結於版本的不同和差異,也不要再疑心重重,不管哪一個版本,都是在闡述道法自然這個核心,核心沒有變,也就不要糾結於只言片語的差異。
很多事,因為年代久遠,已經無從考證,變成謎一樣的存在。如果我們在已經變成謎的事情上繼續分辨執著,那就難免應了「夫人神好靜而心擾之」,應該放下執念,內觀其心,心無其心,這就是道,有道之人,看什麼都是道,又豈是些許文字的改變所能左右的呢?
《道德經》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對那些義憤填膺,火冒三丈的指責《道德經》被蓄意篡改的朋友,我想送給你一句話:
其實《道德經》它就是一本書,不要把它看成神一樣的存在,道可道非常道,即便是老子本人,一說出來就已經不是道,寫出來更不是,被很多人傳抄更改過就更加不是,《道德經》的意義就是給你一點啟示,讓你轉變思想,轉換思維,讓你醒悟,學會變通,僅此而已。如果不能澄其心,遣其欲,學道又有什麼意義呢?即便老子原話原文寫給你,又有什麼意義呢?
怎麼學習《道德經》?怎樣修道,悟道,證道?
很多人學習《道德經》,迷惑於眾多的版本,不知道該從哪一個版本下手,我的建議是,以通行本為主,適當的可以參考下郭店簡本和帛書本。
至於各家註解,可以參考,但不必盲從,包括那些大師級的人物,註解的也就那麼回事,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都是一家之言。學《道德經》重要的還是要有自己的體會和領悟,並結合自身,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我在上面已經說過,《道德經》不是道,它只是給你指明方向,那麼道究竟在哪裡?
不用找了,道就在你自己身上,換言之,你自己就是道。
為什麼這么說?很簡單,道法自然。
道是恆常的主宰,周行不殆。道生萬物,道法自然,就是說,道雖然化生萬物,長養萬物,但同時也藏於萬物,一花一草,一塵一土皆有道。道的規律就是效法它自己,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是有道之人,但是並不能得道,為什麼?被後天的慾望雜念淫滅了自性。
如果可以放空慾望,放空雜念,「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這樣就可以明心,明心就可以體會到「觀空亦空,空無所空」的真空境界,真空生妙有,妙有就是見性,也就是道的境界。
那麼在日常生活裡面怎麼修道呢?
很簡單,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給出了方法: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什麼意思呢?
為道日損,就是要你放下。放下什麼?
放下慾望重重,放下自私猶豫,放下急功近利,從此不再瞻前顧後,行事不再顛三倒四,錯誤百出。
只要是妄念,你就放下。一樣一樣的放下,一天一天的放下。這就是損之又損。
損之又損的結果會怎麼樣呢——以至於無為。無為就是道。
有人會說,我無為了,是不是就一無所有了?當然不是,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
憑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你做到了無為,你的狀態就是最正確的,你的行為就符合天道,符合本質規律,符合根本法則。你就能成事,你事成之後,應該得到的自然也就一樣都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