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文明在我心

道德文明在我心

發布時間: 2021-11-30 01:57:40

A. 文明在我心中 怎麼寫

文明是一個人的靈魂,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因這個靈魂的輾轉而改變;文明也是一個民族的根,民族的興衰在這個根的牽引下徘徊,發展。

我們的祖先是充滿智慧的,也許他們並不真正了解文明的意義,可是,他們一定知道文明的價值,因而倡導了文明,發展了文明。

文明在哪裡呢?小朋友說:「文明在學校的宣傳櫥窗里。」爸爸媽媽說:「文明在圖書館的每一頁紙上。」歷史學家說:「文明在幾千年前的希臘羅馬。」而我――一個朝氣勃發,自信自強的小學生要說:「文明在我心中!」

文明在我心中。因為有了文明,所以便有了道德;因為有了文明,所以便有了高尚;因為有了文明,所以便有了奉獻。有了道德的傳遞,於是我們知道,在侵略者的堅船利炮前,除了俯首稱臣,還可以有一種選擇,叫做「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有了高尚的傳承,於是我們知道,面對傷心絕望,除了一死了之,還可以有一種選擇,叫做「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有了奉獻的傳遞,於是我們知道,在集體的建設發展中,除了個人利益,還可以有一種選擇,叫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因為文明的傳播,年輕的我們終於了解——「嚴」的紀律,「勤」的雙手,「活」的思維,「實」的品格,這「四字學風」是怎樣激勵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艱難,乘風破浪!因為文明的傳播,稚嫩的我們終於認識到——「團結」的真情,「守紀」的態度,「務實」的德行,「創新」的個性,這「八字校風」在學海中指引了多少悻悻學子永不迷航!而今天,我們又唱著《東方之歌》,踏著時代的節拍,用火一樣的熱情,去實現我們金色的理想!

文明在我心中:它使愚人變得睿智,教弱者變得勇敢,讓惡者學會向善!

文明在我心中:它讓人懂得真情,明白事理,渴望知識,笑對挫折!

讓我們舍棄自私,選擇高尚;舍棄奸詐,選擇誠信;舍棄小我而完成大我。讓我們眾志成城,去創造新的光榮!讓陽光傳遞每一個人的名字!讓我們做文明的實踐者和傳播者!讓文明之花盛開在我們的身邊!

B. 關於文明道德伴我成長的作文500字左右,不要太深。謝謝

文明道德伴我成長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

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小到家庭、企事業單位、社區,大到城市、國家),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系。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就北京而言,最現實的是迎接2008年奧運會。怎樣體現北京人以及中國人的有禮、有節,體現禮儀之邦的文明、友好,無疑成了北京這幾年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

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往往是怎麼就近就怎麼走路,管他有沒有紅燈,管他有沒有人行道,討厭那些沒按規章開車的人;當我們開車的時候,總是搶車道、夾塞兒、占非機動車道,討厭那些在馬路上亂闖的行人。

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把個人的怨氣往服務人員身上撒,還總說他們態度不好;當我們是服務人員的時候,又總是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上來,卻總怨顧客太挑刺。

當我們和同事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事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當我們作為子女的時候,總是不願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總是大方地花著父母的血汗錢,總是大聲地把父母的問話送上天,對於父母的生日,天才曉得;當我們身為父母的時候,從沒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做心靈上的交流,總是忙於自己的工作,還說已經給他們的關愛太多,就是他們自己不爭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裡,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社會氛圍中!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

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C. 求一篇演講稿——— 文明在我心 禮儀伴我行

文明禮儀伴我行
社會,正在進步,時代,正在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我們作為現代社會的公民,就必須講禮儀,有著高素質才能跨進新世紀的門檻,成為一個合格的新時代公民。
古人雲:「自修齊,至治平」。是的,要干大事,就必須先學好文明禮儀。羅曼 羅蘭也說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正在接受著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提高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合格中學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像普列漢若夫所說的「道德的基礎並不是對個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體的幸福,即對部落、民族、階級、人類的幸福的追求。」
一個有高素質、有道德,講文明、懂禮儀的人,必定會引來旁人的贊許和祝福。即使你再怎麼不出眾,但是你那處處為人民著想,毫無怨恨、純真的神情,足以讓人記住你的名字、記住你這個人。在一個窮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錢給他,他就會在心中默默的為你祝福。在一個已經失去勇氣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許只要給他一個對生活充滿快樂的微笑,說一句激勵他的話,那麼就會令他充滿對生的希望。在這一瞬間,你的面容也將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很多不經意發生的小事,卻足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禮儀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個很小很小的動作。
記得在我去楠溪江旅遊的時候,聽見有個外國遊客很驚異的問中國導游:「我們那兒都說中國是個文明古國,中國人都很文明,怎麼到了這里,他們都不講文明,不禮貌呢?」
對於那位外國遊客的質問,我們應該坦承的承認,我們當中的少數人正在做著種種不文明的行為:眾目睽睽之下摘花折草,急闖紅燈;公共場地隨地吐痰,出口成「臟」。在我們的校園里,有的同學把果殼紙屑隨手就扔在地上,有的同學為了方便就隨意踩踏草地……那麼你們有沒有想過,在你們做不文明的舉動時,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呢?
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身為一個中學生,我們已經不在是一個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斷多了,甚至已超過了一些成人。當然,我們就更應該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所以,生活處處有文明、有禮儀。我們不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禮儀,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禮儀。在校園,在家中,在各種公共場所,都不要忘記文明。文明不是靠一個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們大家,一個集體,只要人人都遵守文明禮儀,講道德,那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而一個不講文明禮儀的人,也將跟不上潮流,被社會所淘汰。在學校,我們應該做到尊敬師長,認真聽講,和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回到家應該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場所應該講秩序、舉止文明、輕聲細語。我們還要愛護花草樹木,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生命。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余之不足。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流傳到遙遠的後世。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把文明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爭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成為一個新世紀的公民。利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創建一個美好的社會!
望採納

D. 作文《文明在我心中》600字

文明在我心中

我們小時侯常常說:「我要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長大後,我們說:「要常把文明放在心中。」那麼,我們常說的文明是什麼呢?
文明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就像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喝水一樣。早晨來到學校,我們會自然而然地向老師同學問好;下課時,我們文明用語、做適當的活動;傍晚回家,我們也會和老師同學親切地道聲「再見」。這一切不都是那麼的「普通」嗎?因為文明的意識早已在我們的心裡扎了根,這些看似平常卻能折射出我們修養的事,早已和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根本不用我們去特意想起它並且刻意去做。
文明是一種修養,他透露的是我們的純潔、謙遜、有文化底蘊。如果一個粗魯、野蠻的人站在你面前,你一定會感到很不快吧!那是因為你感到他是個沒有修養、不講文明的人。相反,如果一個文質彬彬、朝氣蓬勃的人站在你的面前,你難道還會覺得不快嗎?因為那是個有修養、有氣質的人,是個講文明的人。
文明是一種氣質。它讓別人看到了你「高雅脫俗」的一面 ,可能你做的一切是微不足道的、平平常常的,但是,你良好的習慣、講文明的行為,往往會使人稱贊:「這人真有氣質!」其實做個有氣質的人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養成習慣,你一定會讓人看到你文明的一面。
講文明並不難,難的是你不知道什麼是文明,什麼叫講文明。文明就在你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中,只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文明就會悄悄在你心裡紮根、開花、結果了!

E. 文明道德伴我成長的作文 800字!!! 急急急急急!!!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我認為,謙讓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認為只是表面上談談「紙上談兵」,實際也不用去做的,但他們錯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卻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車先讓老人先上,看見老人要讓座……
謙讓這個詞語對人們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們的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學會謙讓,隨著時間的流失,在我們的記憶里謙讓這個詞已漸漸淡忘了……記得有一次,我站在104路車上,人很多,座位都做滿了人。到了宛平南路這一站時,上來了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還帶著一位年幼的小孫子,居然沒有人讓座。那位老奶奶領著孫子從車門口一直走到車尾,可滿車的人卻毫不在乎,視若無睹。坐著的人心安理得,連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們。沒有幾個人像我這樣看著這一老一少。每次到一個站點,都會播放「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您……」我想,這是在浪費電。我聽了幾百遍了,想必經常做車的人聽了不止100遍,而今天,滿座的人,面對他們卻不加理睬。
最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哈爾濱市一家企業公開招聘人員,一位前來應聘的女大學生,各方面素質相當不錯,就因為她多次主動給別人讓座,被招聘單位說成是「缺乏競爭意識」而拒絕聘用。我認為,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讓座只是我們應盡的一種義務。現在,人們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誰也不願意吃個虧——正如讓座這個簡單的動作。此刻的讓座已成了那變質的麵包,像個足球似的被人們踢來踢去。
我們大家在學校里也會有一些事發生。但同學與同學之間,也是應該要互相謙讓的,我們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人與人之間也將變得更加美好。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中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 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F. 文明禮儀在我心資料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G. 求一篇以 文明在我心,功德伴我行 為主題的演講稿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演講的主題是「文明在我心,公德伴我行」
曾有這樣一段廣告,一位青年早上晨跑,沿路有許多礦泉水瓶被扔在地上,他一路跑,一路撿,將許多瓶子送回了垃圾桶。另一個鏡頭,老爺爺騎三輪車上坡費勁,身後的小夥子推了一把,然後兩人相顧一笑;公園里,一個孩子要去取樹上的羽毛球,她拿了一張紙墊在公園的長椅上,然後才站上去。他們並不想,這樣做會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回報,只因他們懷揣一顆社會公德心...
朋友,這些瑣碎微小的鏡頭是否也讓你為之一動,看到了人性的美好、社會的和諧呢,我們可以發現,這些雖然是一個個微小的行動,但卻折射出一個人心中的公德。社會公德心從來就無所謂大小,只要是誠摯的為了社會的興隆而做實事的,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社會公德像是一個桶,有長的板,也有短的板。我們要學會做長板也只有人人如此,方能構建和諧社會。
公德離不開社會,所以社會公德便是公德的主要內容,社會公德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我們要做到以下這些:
首先,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身在禮儀之邦的我們應當時刻牢記這個大背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帶上」國人」的字眼。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准則,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是打開心扉的鑰匙。

H. 急急急!!!公德在我心,文明伴我行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已經進入了迎世博的600天倒計時的活動,在這里我想請問你們,你們對世博有多少了解:世博的吉祥物是什麼?世博在哪裡召開,什麼時候召開?世博的宣傳的口號是什麼?這些問題是我們每一個市民必須知道的知識,2010年的世博會將要在我們上海舉行 ,世博的吉祥物是海寶,宣傳口號是: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上海這次是東道主,要辦好這次世博要靠大家的努力、力量的,而我們身邊存在著一些問題,身邊也存在著陋習!在馬路上到處存在著垃圾,樹木隨便砍伐、亂徘放有害的大氣,在我們子女身上也有浪費食物、穿衣要追求名牌、玩具要勝人一籌、就連理發也要去高貴氣派的場所等等!在家長身上同樣有著對子女的學習有時不管不問的時候、縱容子女、對國家重要或特殊的日子也不了解、不為子女做個好榜樣等等!家長應該多與子女溝通,多去了解子女!市民因該遵守《七不規范》,保護大自然,愛護綠化,以自己最小的力量去加入大家的力量,去把這些陋習消除掉,這樣會使城市變的更美好!我們子女應該以禮儀知識和世博基礎知識為主要內容,以公共禮儀風采為重點,只在充分展示校園的禮儀風采和廣大的師生迎接世博會的高漲熱情!讓我們對美好的生活的憧憬和追求,進一步促進學習文明禮儀知識,弘揚文明禮儀傳統,為迎接世博會營造濃厚的氛圍!讓我們動起來,一起改掉陋習,以最熱情的態度去迎接世博的到來!

祝你們:
工作順利 身體健康!

你們的女兒 2008年10月16日

親愛的媽媽:
很久沒有以書信的形式與您交談了。最近的工作還可以吧!
你知道嗎?番禺雖然是廣州的一個新城區。但隨著廣州的快速發展,令番禺也受益其中。廣州在發展的同時,也不忘精神文明的創建。我們作為廣州人,更要發揚我們廣東的傳統文明,以文明、禮貌去接待每一個人。 媽,我還記得那天你興高采烈地告訴我,2010年的亞運會將在廣州舉辦。那時候,從你得意的神情中我看到了每一位廣州人應有的驕傲和自豪。當得知亞運村就在我們鎮里落成這個消息後,我已在想像出石樓鎮以後車水馬龍,人們絡繹不絕的繁華景象。 可是,媽你也提醒我了,現在的廣州還有許多的地方需要改進。有一次,我和你上街的時候,有一群外地人在小食店門口即將離開之時,手中的包裝袋被他們隨意扔在街上。你看到後,搖搖頭說:「唉!真沒公德心啊!」我走過時,鮮綠色的垃圾桶就在不遠的街角。為什麼他們就不能多走幾步,來保護大街的清潔呢? 所以,我覺得,要想使廣州成為一個文明城市,一個居全國文明榜首的城市,首要的任務就要著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深入開展「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的全民行動,引導廣大市民從小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民的公共秩序,樹立廣州人現代文明新形象。 在申報全國文明城市的這一、兩年內,政府為改善文明環境付出了很多的工作:街道兩旁換上了鮮艷的新裝,在人群中特別搶眼,似乎在微笑地歡迎廣大市民在逛街時不忘將手中的垃圾扔進它的口裡;提醒市民要講文明,懂禮貌的各種標語,時刻伴隨市民出行,城管人員對流動小販的以禮相待,令流動小販也不好意思再違章…… 媽媽,我們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推動者,我覺得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不僅要自己講文明,還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帶動他人講文明,帶動全社會講文明。「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只要我們積極參與,齊心協力,全國文明城市的桂冠一定會在我們的頭上閃閃發光。媽,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祝:身體健康,工作愉快!
女兒:寶儀

親愛的爸爸媽媽:
最近,我們一家人經常漫步在公園的綠蔭道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恬美,一邊還討論一個話題——文明與和諧。春天的傍晚,山邊的斜陽,泛起了點點紅暈,與天際互相映襯,讓我體會到了自然的和諧。 我曾經很努力地尋找和諧的腳印,可是漸漸地,我發現它處處存在——清晨,從朦朧的睡意中醒過來,推開窗戶,傳來悅耳的「嘰喳」聲,那是小鳥在享受清晨的愉悅。背上書包踏上上學的路途,看見同學們騎著自行車開心地上學,時常聽到甜甜的一句「早上好!」;看見道旁的清潔工揮動掃帚的身影,伴隨著是清脆的「沙沙」聲……在這些每天重復上演的情景中,我體會到平凡的和諧。 而和諧的社會中,有著「文明」一詞存在。「有時候文明是多一些耐心的等待,有時候文明……」這段公益廣告使我懂得:文明,它與我們的距離很近。通過課堂學習、宣傳展覽等學習文明伴我行的活動後,我知道文明它有很多形式,有時它會是一句「對不起,請原諒!」犯了錯誤,或許多一句「對不起,請原諒!」會拉近自己與他人的距離;有時它是一種無聲的尊重,不取笑和歧視有缺陷的人,給予他們幫助,會使雙方多一份親近和理解;有時它是一個手勢,一個簡單有禮的指路手勢,會讓自己多一份文明…… 還記得那天,在森林公園里散步,看見了這樣的一幕——一個穿著時尚端莊的中年婦女隨手把喝完的礦泉水瓶扔在碧綠的草坪上,顯得格外「耀眼」。一位穿著隨便、滿頭白發的老人吃力地俯下身子撿起了瓶子。她們的行為發生時間只隔了短短10來秒,但她們的心靈距離卻如此遙遠。年邁老人的微妙行為,帶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如今社會大力號召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而其中,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內在美。 參加了這次的創建活動,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我愛我們和諧、文明的城市!爸爸媽媽,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創建文明城市的活動。讓我們用心去關注社會的變化,用激情去播撒文明的種子,用切實的行動肩負創造和諧文明城市的任務!這樣我們的生活會被演奏成優美動聽的和諧、文明旋律,我們會共同擁有更美好、燦爛的明天!
祝: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女兒:陳嘉雯 2008月4月13日

親愛的爸爸:
您好!最近身體好些了嗎?一切還順利吧!您很關心我,也請您保重自己的身體。 您常對我說:「文明做人,做文明人。」我一直不以為然,可今天發生的事卻讓我深感懊悔。天空碧藍如洗,戶外風和日麗,小區綠樹成蔭,微風中彩蝶輕舞。原來一切是如此美好,卻因我擲出的飲料瓶而改變。 瓶子彈起又落下,翻滾著,最終停在她腳邊。她看了我一眼,隨手拾起我扔的飲料瓶走前兩步,放進了垃圾桶里。霎時間,我感覺她那天真無邪,充滿童真的目光,如針尖一樣扎在我的臉上。我為自己的舉動感到深深的自責,她用行動向我詮釋了我從來沒有認真實踐過的一句話: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爸爸,從這件事中我懂得了:講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那樣,我們的家園才會更加美好。記得以前我最怕陪媽媽到市場買菜,因為市場外車子亂停放,市場內污水橫流,菜葉滿地,蚊蠅亂飛。但隨著創建衛生文明城市活動的開展,政府對市場進行了升級改造以及加強了管理,經營者的文明意識也逐漸增強。現在市場給人的感覺是耳目一新,再也沒有亂擺亂賣的現象了。車輛擺放得井然有序,道路寬闊平整,處處都清清爽爽的。這就是創衛的成果。而且,創衛改變的不只是番禺外在的環境,隨之改變的是番禺人的文明意識。現在,走在番禺每一個角落,我們都能看到花園式的小區,寬闊通暢的馬路,一道道綠化帶形成的亮麗風景…… 是呀!想讓番禺變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氣更爽,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呀!因此,我會和同學們一起努力,同扶綠葉紅花,共創碧水藍天!爸爸,請您見證,您的女兒我一定會變成一個文明的人!
祝:身體健康!
女兒:舒婷

I. 文明禮儀在我心中的演講稿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時間、場合、節慶不同,採用不同的問候。
(1)早起後問爸爸、媽媽早上好。(Good morning,Dad/Mum.)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Good night,Dad/Mum.)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媽媽回來啦。(Hello,Dad/Mum.)
(4)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Happy birthday to you!)(Wish you good
health!)
(5)過新年:祝爸爸、媽媽新年愉快。(Happy New Year!)
(6)當爸爸、媽媽外出時說: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辦事順利。(Wish you a good journey!)
(7)當爸爸、媽媽外出歸來時說:爸爸、媽媽回來啦,辛苦了。(Welcome home!)
(8)自己告別家人時:您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離家時間較長,寫信或打電話問候家人。
三、 尊師禮儀
(1)見老師主動問好,少先隊員敬隊禮,分別時說「老師再見」。
(2)進出校及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要讓行。
(3)進辦公室要喊「報告」,聽到「請進」後方可進入;問老師要用「請問」,老師答後要道謝,說「再見」後再離開;不隨便翻閱老師辦公室的東西;不私自打開教師電腦。
(4)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接受師長的教育。
(5)對老師說實話、真話,不欺騙老師。
(6)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
(7)服從老師管理,不頂撞老師。
(8)在校道上遇見老師主動停下,微微鞠躬問好。遇見兩個以上的老師,問「老師們好」;排隊在行進中遇見老師,由領隊帶領全體同學問「老師好」。(Hello,teachers.)
(9)與老師交談時,要起立並主動給老師讓坐。(Have a seat,please,teacher.)
(10)老師在辦事或與別人在交談時,不可隨意打擾老師,躬身站立一側,等老師辦完事或談完話後再找老師。
四、同學禮儀
(1)同學間要互相問候「你早」、「你好」可點頭、招手。
(2)與同學說話態度誠懇、謙虛,語調要平和,聽同學說話要專心,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3)同學間的交往應使用禮貌用語。問同學問題,問前要用謙語「請問」、「對不起」、「打擾你一下」、「向你請教個問題」等,問後要道謝; (Excuse me,…)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
(4)尊重同學,不給同學取綽號,或叫同學的綽號,不說使別人感到傷心羞愧的話。
(5)同學之間互助互愛,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6)尊重和照顧女同學,不欺侮女同學。
(7)向同學借東西,要先徵得同學的同意。對同學的東西要特別愛護,且按時歸還。
(8)不在同學面前說長論短、搬弄是非,注重團結。
(9)不斤斤計較,對同學的過失或冒犯要寬宏大量。
(10)講究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辦到。
五、升旗禮儀
(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禮。
(3)認真聽國旗下講話。
(4)唱國歌時要嚴肅,聲音要洪亮。
六、穿著禮儀
(1)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不穿奇裝異服,少先隊員要佩帶紅領巾。
(2)著裝整齊,樸素大方,不穿背心、拖鞋在校園行走和進入教室。
(3)課堂上不敞衣、脫鞋。不追求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以球鞋或平底鞋為好。
(4)不佩戴項鏈、耳環(針)、戒指、手鏈、手鐲等飾物。
(5)不塗脂抹粉,不畫眉,不紋身,不留長指甲,不塗指甲油。
(6)按要求修剪頭發,不染發,不燙發。
七、行走禮儀
(1)走路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樓、過樓道靠右行,出入教室、辦公室,會場等按指定線路走,不擁擠,出入各功能室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需要交談,應靠路邊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
(4)在放學路隊中,兩人以上自覺成隊,拒絕任何路邊發放的宣傳單,不買路邊小攤小販的物品。
(5)行人互相禮讓,主動給長者讓路,主動給殘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讓路。
(6)向別人打聽道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年輕人問路應選適當稱呼,如「老爺爺」、「阿姨」、「叔叔」等,然後再問路;聽完回答之後,一定要說:「謝謝您!」如果被陌生人問路,則應認真、仔細回答,自己不清楚,應說:「很抱歉,我不知道,請再問問別人。」
八、集會禮儀
(1)集合時,提前到達,准時進入會場,列隊快、靜、齊,並在指定位置坐好。
(2)聽報告聚精會神,保持肅靜,不亂議論,不亂走動。
(3)不在會場吃零食,不亂扔果皮紙屑。
(4)報告或演出結束,要鼓掌致謝;精彩之處適度鼓掌,不大聲喧嘩。
(5)學生上台發言要向主席台領導和場內同學鞠躬行禮,少先隊員行隊禮。發言結束後道謝。
(6)會議、演出進行中不擅自離場;演出結束後再有秩序地退場。
(7)確實有特殊情況需要離開會場,先徵求老師的同意才能離開。
九、賽場禮儀
(1)文明觀看。有秩序地進場和退場,比賽精彩處要熱烈鼓掌,不喝倒彩,離場時主動清理自己使用過的物品,不亂扔垃圾。
(2)文明參賽。遵守比賽規則,不弄虛作假,騙取榮譽。尊重競爭對手,不故意傷害對方,對對方的冒犯要剋制。如果認為裁判有問題,要按照程序向有關人員提出。
(3)文明裁判。要公平、公正。
十、 餐桌禮儀
A、在家時:
(1)請長輩先入座。(Sit down/Have a seat/Take a seat,please.)
(2)等長輩先拿碗筷後,自己再拿碗筷。
(3)吃東西或喝湯時要小口吞咽,閉嘴咀嚼,盡量不發出響聲。
(4)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Thank you.)
(5)主動給長輩添飯加菜。
(6)先吃完飯要說「大家慢慢吃」。(Enjoy your Breakfast/lunch/supper!)
B、在學校:
(1)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秩序地進入餐廳。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兩腳自然並攏,雙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靜、文明進餐。
(4)飯、菜、湯要吃凈;不偏食、不挑食。
(5)碗、碟輕拿輕放,擺放整齊。
十一、待客禮儀
(1)客人來訪,要事先有準備,把房間收拾整潔。要熱情接待,幫助父母排座、遞茶後可告辭離開,待父母送客時應與客人說「再見」。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學、朋友來訪,應熱情迎接。初次來訪,應給父母逐個介紹,然後把最佳座位讓給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圖書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帶小孩子來訪,應同小孩一同玩,或給他講故事,和他們一起聽音樂、看電視。
(4)吃飯時,同學、朋友來訪,應主動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過,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書報或雜志給他看後再接著吃飯。
(5)接待老師應象接待長輩一樣熱情莊重。
(6)送客要送到門外,並歡迎客人下次再來。
十二、做客禮儀
(1)去親友家做客要儀表整潔,盡可能帶些小禮品,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
(2)在親友家,不能大聲大氣說話,要談吐文明。
(3)不經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裡的東西,即便是至親好友也應先打招呼,徵得主人同意後才能動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禮儀,不能搶先入座,不能先動食物;
(5)告別時,要說感謝的話,如「今天真高興」、「歡迎到我家去」。(Thank you very much. / We
really had a good time.) (I』ll/We』ll be expecting your visit.)
十三、假日旅遊禮儀
(1)文明行路。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聽從交通民警和交通信號指揮。要走人行道,不跨越交通隔離護欄,不搶行機動車道,不三五成群並排行走,在行人擁擠的路段,不追跑打鬧,橫沖直撞。
(2)文明乘坐。主動配合乘務人員維護公共秩序,要按順序、慢步輕聲地登車、登機或上船,扶老攜幼,不搶佔座位,不大聲喧嘩。
(3)文明觀光。在旅遊景區,要講究社會公德,不亂丟垃圾,要舉止文明,要使用禮貌語言,要愛護公物,特別要注意保護文物古跡,不亂刻亂畫。

熱點內容
民法寶典方誌平 發布:2025-05-23 05:04:30 瀏覽:68
古典自然法學派的特點 發布:2025-05-23 05:02:57 瀏覽:4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送達 發布:2025-05-23 04:42:38 瀏覽:506
勞動法病假哺乳期保險 發布:2025-05-23 04:41:21 瀏覽:324
貧困戶法律援助聯系卡 發布:2025-05-23 04:41:14 瀏覽:689
公司法律工作考核表 發布:2025-05-23 04:35:26 瀏覽:195
常用法律法規手冊2016 發布:2025-05-23 04:32:44 瀏覽:326
被委託人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3 04:32:44 瀏覽:349
最新降職降薪勞動法 發布:2025-05-23 04:13:31 瀏覽:583
涉港國安立法通過內容 發布:2025-05-23 04:00:48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