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實現途徑
A. 依法治國是堅持黨的領導的根本實現途徑對嗎
錯了,說反了,黨的領導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根本。
B. 依法治國保證憲法的貫徹實施途徑有哪些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就是要求國家生活、社會生活的基本方面都納入法律的軌道,接受法律的調控和處理。法治國家的形成過程,其實就是法律功能日益擴展,並且大規模地向社會結構的各個方面和層次滲透的過程。具體說來,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立法工作,完備法律體系。
1、法律體系尚不完備,許多重要的,基本的法律如《政黨法》、《監督法》、《新聞法》等尚未制定出來。
2、已有法律普遍存在著嚴重「老化」情況,急需修改完善。
3、有些法律的質量低,漏洞多,缺乏超前性,修改頻繁,法律壽命短。
4、同一層次不同層次的法律法規之間還存在相互沖突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一戰略目標,就必須切實轉變立法思想,大力加強立法工作。
二、嚴格依法執政,樹立法律權威。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關鍵就在於樹立憲法和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我國,
共產黨處於長期執政的地位,其執政地位幾乎不受任何外來的挑戰和影響。黨作為我國政治生活的核心,直接領導立法、行政、司法等各項工作。
黨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就能夠極大地推動依法治國方略的落實。反之,黨不遵守憲法和法律,就不能保證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和司法機關的司法公正,依法治國最終不能實現。
因此,在現實政治生活中,制約權力的有效方式就是尊重法律、落實法律,樹立起法律在國家和生活中至上的權威性。
三、加強依法行政,以法律為准繩。
建立法治國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規范和限制政府權力。法治首先是指和專斷權力的影響相反的正規法律的絕對的無上的或超越一切的權力,它防止政府方面的專斷權、特權甚至廣泛的自由裁量權。依法行政具體而言:
1、行政機關應當嚴格依照法定的許可權來從事行政行為,「無法律即無行政」,嚴禁超越法律行使職權;
2、行政機關在行使法定職權,從事行政活動時,必須嚴格依法辦事。這里的
「依法」,既包括依實體法,也包括依程序法。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廢。鑒於長期以來「重實體、輕程序」的傾向,強調行政行為應當遵守法定程序在今天乃至今後顯得尤為重要;
3、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
四、嚴格公正司法,實現法治目標。
通常司法公正是由司法實體公正和司法程序公正組成,是法治最重要的內容。法治意味著法律的普遍適用和至高無上。在現代社會,法治的實踐狀態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司法上。立法只不過是將紛繁復雜的人類行為歸納抽象為一般的、普遍的、非人格化的規范,而司法則是將這些抽象的規范運用於具體的案件中,賦予具體的案件真正實體化的規范效果。因此,司法對法律的適用是最為有效的,也是最為關鍵的。
惟有司法公正,國家法制才有權威,社會才能安寧穩定,人民才有最後的依靠;司法不公,則必然導致冤無處伸,理無處訴的情況,社會將完全喪失對法律的信任,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將成為一句空話。
五、增強法律意識,確立法治觀念。
公民應該具備的法律意識包括:
1、人權意識;
2、權力屬於人民的意識;
3、民主監督意識;
4、守法意識;
5、訴訟意識。
增強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總之,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傳統,這種傳統又植根於一種深切而熱烈的信念之中,如果沒有現代法律觀念,沒有公民對法律的普遍信仰,公民的守法精神和良好的法治氛圍就不能形成,法治就不可能實現。而要增強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就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法制教育和法律宣傳,使人人知法,懂法,樹立正確的法律價值觀,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來越多的人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
C. 如何實現依法治國
國家方面:1.科學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通過科學立法,做到有良法可依。2.嚴格之法是依法治國的關鍵,行政機關是執法的主力軍,行政機關應該嚴格執法,依法行政。3.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國的生命線,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權利,樹立司法權威。同時需要強化司法公開,提高司法的公信力。4.重視德治,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個人方面: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公民應該:1.自覺學習法律2.遵守法律,自覺履行法定義務,依法辦事3.依法維權4.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提高道德情操
D. 結合當前形勢,闡述依法治國的途徑與意義
1、重構法治的人文精神基礎。
2、重構法治的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基礎
3、深入持久地開展普法教育,建立社會主義法律文化。
1. 依法治國同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完全一致。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憲法和各種法律,把黨的主張變為國家意志,實現黨的主張、國家法律與人民意志的統一。這樣就把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中國共產黨治國方式的重大發展,也是黨更加成熟的表現。
2. 實行依法治國,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保證。
社會主義法制將人民的民主權利以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結構、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統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來,並確保其實施。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不受破壞和損害,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實現,保證全國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企事業的權利,享有各項公民權利。實行依法治國,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於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又有利於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有序進行。
3. 實現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主體的活動,市場體系的維系,市場對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的發揮,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都需要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和保障。在對外經濟交往中,也需要按國與國之間約定的法則和國際慣例辦事。實行依法治國,就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這種內在要求,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
4. 實現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從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看,從封建專制國家,到資產階級民主法制國家,體現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吸收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保障,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體現。實現依法治國,是中國邁向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
5. 實現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會穩定、人民安定團結是各項事業順利發展的前提。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需要幾代人艱苦奮斗才能實現的偉大事業,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前進的道路上也必然還有不少矛盾和困難。要保持一個穩定的局面,就必須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權利,各種破壞、犯罪活動能受到有力打擊和有效控制,各種人民內部矛盾能得到正確有效地處理。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最靠得住的辦法就是實行依法治國。
E. 如何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實現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F. 在國家治理中有哪些途徑能夠實現依法治國
有法可依:立法,它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必依:是法制建設的中心環節。一切國家機關,政黨,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武裝力量和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公民,都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嚴格遵守法律,而不得違背法律。執法必嚴: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在執行法律時,必須嚴格,嚴肅,做到認真准確,不枉不從。違法必究:要求對一切違法行為都必須追究法律責任,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G. 試述怎樣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制定比較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大力宣傳法律,提高人們的法制意識,依法辦事;
3、提高執法者的執法素質和水平,做到執法必嚴;
4、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做到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