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天尊形象
① 老子如何成為——道德天尊
東漢末年張陵創立了早期道教。為與佛教抗衡,並抬高道教的身價,如果張陵自命為祖師的話,則自然處於劣勢,名氣不夠大,且輩份比釋迦低了許多。於是張陵採取了聰明酌作法一抬出一位古代聖賢作為教門祖師,老聃遂中選。道教選中老聃作為自己的祖師爺,也是事出有因。首先老聃名氣大,是道家創始人;修養高,即如儒家創始人孔聖人,也曾向老聃請教禮法,老聃的學問修養使孔聖人也不得不佩服。再者,老聃輩份大,與佛祖釋迦牟尼同代,在論資排輩.上,決不會低於佛祖,再不濟也可勢均力敵。後來道徒們編造了「老子出函谷化胡」之說,硬是把如來老祖當成道門的晚輩了。第三,老予傳記中的一些含糊說法,如他的高壽,他的不知所終等,都是道士們穿鑿附會的極好材料。第四,道家主張清靜無為和養生之道,這種道家宗旨與理論,是道教神仙方士們各種方術的極好裝飾。第五,老子《五千言》(即《道德經》)中的神秘上義成分,尤其是關於「道」的觀念,與宗教思想十分接近.道徒們利用和解釋起來,十分得心應手,所以,道教選中老子作為教主,是有其客觀原因與內在原因的,
張陵創立五斗米道,依據《太平經>造道書,自稱出於太上老君(老子尊稱)傳授,「初居陽平山,感太上(老君)授以經錄之法」,「居鶴鳴山煉丹修道,感老君授以秘錄」。後來一些道書更誇大其辭,《歷代神仙通鑒》卷九稱,張陵七歲時遇一仙人叫河上公,授《道德真經》,捧歸誦之,即通曉其義」。《列仙全傳》甚至說他7歲競通曉《道德經》。此時張陵已被神化,祖師爺不用說更被改造得「神」氣十足了。
老子的誕生被說得「玄而又玄」。《雲笈七簽》卷一百二<混元皇帝聖紀》說:「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於無始,起於無因,為萬道之先,元氣之祖也。」經過數個八十一萬億八十一萬歲。「蘭氣混沌凝結,變化五色玄黃大如彈丸,入玄妙(玉女)門中,玄妙因吞之。八十一年乃從左肋而生,行而自首,故號為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
在道經編撰家的口中,老子的血肉之軀已不復存在,他是由遙遠的不可想像的年代(按現代科學,那時我們的太陽系還遠沒有誕生),宇宙中的「氣丹而化生,其實連他名義.E的「母親」玄妙玉女,也是「氣」的產物。
「太上老君」是道教對老子的尊稱,此稱最早見於《魏書·釋老忐》,而「老君」之稱則早見於《後漢書·孔融傳》。所謂「太上」以示尊崇。
老子的形象也發生很大變化,《酋陽雜俎·前集》卷二說,老子高九尺,或日二丈九尺,耳三門而無廓,綠眉毛中有紫毛長達五十,綠眼珠有紫光,鼻予雙住,渾身綠毛白血,頂有紫氣。晉代葛洪在《抱朴子-雜應篇》中所描繪的老君形象最為著名,神仙的味道已經很濃了:
身長九尺,黃色,鳥啄,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卦,以神龜為床,金樓玉堂,白銀為階,五色雲為衣,重疊之冠,鋒鋌之劍,從黃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窮奇,後從三十六辟邪,雷電在上,晃晃昱昱。
這里的太上老君威風凜凜,十分氣派,堪為道祖,可與佛祖釋迦相伯仲矣。
② 太上老君的人物理論
道教宇宙起源說
《清微三品大乘度劫真經》:現今宇宙生成之前,虛無之里寂寞無表。無晶無光無經無維。虛無的本源是道,道產生了物質的基本,道貫通物質的內外,本身就具有無限的創造力,在無限里永恆存在,他是道的基礎,絕對的真實,生命之本,自然的靈魂。是一切物質的主宰和本源。在穆斯林的心中,他就是真主安拉。在舊約聖經里,他就是上帝耶和華。在印度教里,他就是梵天,在中國文化主流的思維里,他的形象就是元始天尊。在薩滿教里,他就是長生天。 元始造物立心,先天始兆。於空瀚之中,玄虛之處,消息化機,氤蘊融熔,陰陽五行造化其形,萬神開始生於無極之中,時玄景未分,在空洞之際,天光冥遠。浩漫太虛中,物化盈虧相生相剋,若浮若況,五行分更,倘恍渺忽,汨沒紛紜,先天神祇飄盪無憑。萬物銷鑠咸滅。時無極聖眾、真神仙佛、祖玄高真,一切不壞法身,遇此劫會,被混沌銷鑠,漸喪其神。 如果神形互化,就會永失無存,拔盡本根。萬眾只有仰靠元始祖尊開創新宇,託付真身。 道教宇宙形成論
道的實現者-元始祖尊憐憫萬世苦行,累劫良因的無極聖眾,於是現運神通,攝眾聖道,藏於萬氣祖根里,納於粟米之中,於無極的收束之中,六電之氣翼其真,祖氣護養潤其神,積七千餘劫,太極經咸應度,新的宇宙形成,無極聖眾始布滿太極。 道教造物主論
《易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元始祖尊在宇宙萬物產生以前就已經存在,他的本體是永恆的,不滅不壞的。即使現今宇宙毀滅,也絲毫不受到影響。元始祖尊宏威微妙,化虛無成萬象,慈愛有情,運陰陽養萬物。萬物繁盛,始有盛衰的過程,推陳出新。因為他的演化,宇宙星空方能形成。六合之內,五行(金木水火土)元素相輔相成,萬千世界千姿百態,我們這些生物,全靠他在天天牧養。他就是道,就是我們的根,億萬靈性最終的目標,就是回到元始祖尊的源,參與萬千世界的共循環。 現今宇宙是從無極中收縮後爆炸膨脹中來。光陰如梭,膨脹經過八表之外,漸漸始分。各種物質相斥相吸,逐漸成為奧瀚微妙的太極世界。 道教宇宙論
現今的宇宙在大爆炸以後以臨界速度膨脹,經過變化,宇宙內形成了無數的星系,在無窮維度的空間。現今的宇宙仍在膨脹,無極聖眾領悟無限深奧的演化,成為宇宙中時空和物質的主宰,而他(她)們的力量已經能夠滲透無窮的時空,隨意構造變化任何物質,於是幻化成完美的神人形象,形成以玉皇至尊為主的團體,服從元始祖尊的意志,在浩瀚廣漠的宇宙中創造生命,播種智慧,陶均萬品 。 大羅天形成論
形成元始祖尊與不同時空的諸聖天尊,游歷於洪荒宇宙,創造神祇最佳的生存環境「大羅天境」六合三十六天三界樂園,元始祖尊與混沌宇宙的祖母,宇宙最奧妙美善的無極聖祖太元聖母用了約一百劫的時間,開辟了新的時空,營建了玄都玉京聖界,以便氤氳智慧,度化天地精華。道教謂玄都玉京由十二個過程建成。 是時無天無地,幽幽冥冥,靈文暗睦,運推自來,為萬氣之根,空 洞結真,氣清高澄,成天廣覆,倏剎自玄。 是時二象分儀,開張厚載,一時成型。 是時三千六百日月,一時同明,照耀諸天,無幽不砌。 是時上聖大神妙行天真,無鞅數眾,朝禮玉庭,玄行太空,贊詠靈文。 天發自然妙樂,百千萬種,一時同作,激朗玄宮,上慶神真。 百詠空生,十方宮商相和,皆成洞張。 璇璣停關,星宿不行,天無晝夜,四運齊晨。 紫雲吐琿,流麗諸天,一切萬物,普受光明。 春夏秋冬,不暑不冰。氣流柔和,神奇興盛。 五鎮安立,玄教無窮。 是時玄下七寶神奇,以散諸地,資生兆民。 七寶奇林,一時空生,光明垂蔭,彌覆十天。(見《無上秘要》 卷二十四《天瑞品》引《洞玄赤書經》) 玄景始分,化為九氣,成為九真皇,居於三清境,三清境各置八帝,成為三天二十四帝。後來,東王公、西王母從氣而化生,各置宮第,於是又有了營衛職官。 生命起源混元之時,元始祖尊於虛無之中,基七耀三恆,秉天然之胤,結成未回之霞,運混沌合鴻蒙溟熔。博覽執臻,過數劫,終成圓體天球。經三萬度,由子入丑,大氣初凝。玄風漸鼓,最初的地球大氣層中充滿塵埃,天水地火不相容。元宰陶鈞,凝結渾灝,環轉周旋,如是輪轉,經三萬度,無所停息,轉轉不已,漸次陶鈞,陰陽初判,混沌始清。大氣層中塵埃累落漸結為地。維重為濁,綱維八極,粗者為峙,清者為流。靡終靡極,或載或成,無疆之化,天地成能。
在開天闢地的過程中,天地的運行瞬息萬變,撲朔迷離,元始祖尊與玉皇、斗母、東王公、西王母等祖尊顯示出無窮的法威,無所不在的主宰力量,運驅陰陽二氣,造就江河湖海。地球的磁力場、大氣層、電離層也在眾神尊的衡制下,擋阻了宇宙射線的絕大部分,地球兩極開始定位,自轉穩定。有利於產生和保護地球將有的生命。 元始天尊於是在大羅天境玄都玉京里籌劃生命存活的綱領。
古時,元始祖尊在大羅天境,玄都玉京中。放無極光明。照無極界,聚集無極聖眾,誥示無極聖靈:「將於太極世界成就真善美樂的智慧,孕育以眾神為模體的生靈」。眾神無比歡喜,都以無比崇敬的心情頌詠天尊:「天地玄宗,宇宙本根,包羅天地,養育群生。萬神朝禮,誓忠精誠。堅決擁護」。於是元始祖尊在太易大紀中於本體里分化大道根源,大道靈魂的九慶紫元,分化成靈寶天尊。 生命形成
在太易大紀里,靈寶天尊御衡萬物之生機,鈞調配製,於萬千無機分子內和成了有機分子。一切生物都起源於最初的有機分子。這種有機分子太小了,肉眼看不見,幾乎沒有,所以取名為幾。幾這種有機物飄進水中,得水而活,膨脹變長,然後斷裂繁殖,所以起名為斷。斷是最初的微生物,經過幾億年的演變,形成了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生命發展
生命要進步就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諸多古紀的生命形態因難以適應地板運動和氣候的變遷而滅亡。直到晚三紀哺乳動物動物時代,五百萬年前靈長目動物古猿出現。他們的大腦雖比猩猩大不了多少,但已是用後腿行走。古猿為適應生存而使用工具,最後發展到製造工具的猿人,語言的溝通使猿人從條件反射、本能生存進化到產生思維。思想使猿人進化成智人。根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聰明的動物有更多的機會活得長久,將他們的基因和生存本領傳給下一代。到距今十萬年時,人類大腦質層增加厚度,成為發揮天賦本能超越一切動物的半神。《靈寶經》:「天上混無分,天氣歸一身,善成自然人。」這都源於一點道的自然靈性。 生命意義
道德天尊是大道在世間傳播的始祖,他的慈愛化被萬方,促進天地生機勃勃,他的本體就是元始祖尊。他的意志就是大自然變化的法則,規律。天地的秩序。大至宇宙天地,日月山河,小至花草樹木,昆蟲泥沙。無有不受他的恩澤的。他的恩惠網羅萬象,無窮無盡,世間文明都是由他派生並發展演變而來。
《南華經》言:自然全體彌漫著生命,這種從盎然生意化為創造神力向前推進,即能巧運不窮,一體具化,恰如優雅的舞蹈,勃力內轉而秀勢外舒。自然是一個生生不已的創作歷程,而人則是這一歷程中參贊化育的共同創造者。所以自然與人可以二合為一,生命全體更能交融互攝,形成廣大和諧(流沙河所著《現代版莊子》)。 在道德世界中,古猿從自然世界進入人類世界。人類世界是思想和組織的世界,是儲存起來的知識。肉體凡胎內寄託著魂魄。魄是氣質、精力、體魄,動物屬性,靠食物轉化能量增強,產生慾望。魂是天宇大地靈氣的結合,是父母精血,是人體內五行相生,相互運動產生之精華,情義屬性,最終目的是茁壯升華,回歸宇宙大一統的物質屬性,魂魄相互影響制約。大自然造了人,人就是小自然。人體秉承魂魄運動生命,魂魄與大自然互相感應,同步循環(《智圓行方》)。當人的精神把靈魂引向無限美好的時候,我們的精神回歸宇宙的整體,我們的靈魂與宇宙在一起運動。我的分子在宇宙的和諧中,我變成了千千萬萬的宇宙分子,這些分子有我的基因,我的存在,與廣闊無限的宇宙結合,我的分子成了永恆的。凝聚時又成回舒適快樂的精神。依聚在宇宙的根源,大道的光明裡。道的根源是無窮無盡的,他的本體智慧形象就是元始天尊。 天地秩序論
太極界秩序的開端,人為萬物之靈的半神,累劫經生,靈魂不知何去何從,無由解脫。靈寶天尊憫咸憂測,於是五行聚精,化五方五老梵氣天君建宰五方。闡演靈章運化乾坤,以拔度天人利濟群品。燮理陰陽,化形十方救苦天尊傳玄文心印,廣布閻浮流傳濁界,建築冥剎,以挽救幽魂。設九獄護衛人道。九獄分別是:酆泉獄主攝天魔、衙泉獄主攝不職典祠、黃泉獄主攝山魈精魅、寒泉獄主攝江湖水怪、陰泉獄主攝血食邪神、幽泉獄主攝山林毒惡、下泉獄主攝古伏屍、苦泉獄主攝師巫逆鬼、溟泉獄主攝刑亡橫死(《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
開上清境益證神仙,以衍無疆,廣被遐裔(《太上洞玄救苦拔罪經》)。
這偉大事物的存在全賴靈寶祖尊的開啟。在這其間,靈寶祖尊幾歷堅辛,慈善有情,無怨無悔地關懷護愛著人類。這時,元始天尊考慮到人類要生存發展,必需正確運用智慧,有秩序系統地生存,以使生存環境不會枯竭, 使人的靈魂最終可以快樂、安詳、輕松、舒適、完善地回歸時空之源,參與宇宙共循環。成為幫助玉皇天尊平衡六合的神明。於是元始天尊在太初大紀里分化,成為道德天尊。 也就是說,靈寶天尊是太極秩序的創造者。 人類秩序論
人的行為自己決定,並為其後果負責。當慾望影響思想去實施丑惡時,就會在靈魂中形成惡執,使靈魂污穢暗濁,當肉體機能停止時,靈魂就會分解,在異時真空的壓強里被滲透挫磨。直到靈魂濁壞因子消磨除盡。作惡越深所受挫磨越重,時間越長久,靈魂越痛苦。靈魂濁壞因子消磨除盡後,才可回到冥府繼續修行上升三界的知識。靈魂從父母精血,母親孕育,環境培養造就,代代相傳。因此優生優育,善待孩子,正己復禮,孩子的未來才有光榮與幸福。自己的基因延續才有價值。 道德祖尊揭開了文明的篇章,他使人類從個體生存轉向社會生存,並使人類的動物原始性規范於社會倫理化。引導人類走向光明。他是宇宙三界的奠基者。但是在社會群體里,人與人的動物慾望在交織、碰撞甚至廝殺著。弱肉強食,幸福與痛苦並存,人在慾望斗爭中走完人生。在這令人眩目的過程中,團體慾望的高度沖突隨時可能毀滅社會。為了防止可怕的暴欲產生引發災難,道德天尊與玉皇攜手不同時空,玉皇成立太極界六合八表,三界十方,四生六道最高政權,管理三界的運行,神仙佛聖,精靈神仙的走向。道德祖尊和祖尊聖者則在世間流傳下道德倫理,使人的性情慾望在道德的旗幟下逐漸聚集起來,將人的慾望進行社會善惡標準的劃分。對哪些有害社會的思想與行為採取不同形式的壓抑和監控。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穩定結構在社會上樹立了起來,這就是天理、國法、人情(四川人民出版社《我能得到什麼》《人是什麼》《我想要什麼》)。 在中華文明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在國外被最為廣為翻譯和閱讀的一本書要算是《道德經》。《道德經》中所說的中心思想是:「道」,而「道」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的意思雖然比較難明白,但我們可以說「道」的意思是「自然」。
道家認為,個人不應該反對「道」,而是要順從於「道」,按「道」行事。爭權奪利是荒唐的,也是非常不道德的。「道」是不敗的,人應該順其道而行。道家認為水是非常柔弱的,心甘請願地向低處流去,即使遇上最弱的力量,也不表示反抗,然而水卻是不可摧毀的。反之,最堅硬的石頭也有被水擊破的那一天。對於個人,樸素和自然是值得贊揚的。暴力應該被避免,人應當清心寡慾。人不應該改變世界,而是要尊重世界。
對於政府,無為而治政策是最聰明的方針。通過更繁復的法制或是強制實行法制,通常是使事情便得更糟。高稅賦和戰爭都和道家的哲學精神相違背。《道德經》的影響巨大。這本書的篇幅很短,中文不到6000字,但其思想的內涵卻是極其豐富。在中國,雖然儒家思想是中國歷代哲學的主流,不過儒家的哲學中吸收了道家的很多思想,儒家還是很尊重道家思想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多元的動態的體系,學派紛呈,內外互動,多姿多彩。而在諸子百家之中,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兩位思想家,無疑是孔子和老子;滲透最深、流傳最久的學派,無疑是儒家學派和道家學派。儒道兩家相比,儒顯道隱。儒家名聲顯赫,在兩千多年中居於社會思想文化的正宗和主導地位,是政治、教育和道德領域的指導思想;道家崇尚自然無為,與社會現實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具有隱士派和浪漫派的風格,在大部分歷史時期處於在野的地位,但它形成一股強大的潛流,擴散到社會文化生活各個層面,凡有儒家的地方便有道家與之對待和互補。我們可以說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是陽儒陰道,外儒內道,道中有儒,儒中有道,自為而相因。假如只有儒家而沒有道家,中國的傳統思想就會失去一半光彩。林語堂說:「道家及儒家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儒道互補。
太上老君是道教尊敬的宇宙至尊之神。老君的信仰,始於東漢。東漢的祖天師張陵(後來的張天師)設天師道,尊為老子為太上老君,後稱「太上道德天尊」。謂其生於無始之時,無因而起,是萬物之先,元氣之先。
③ 太上老君為什麼又叫做道德天尊
什麼鬼?一大篇大篇 老子創立道家思想 他本身隨道而去 萬不曾想後世會有個道教版 道德天尊 就因為道德經唄權 哪有那麼多瑣碎的東西 道德經本就分為道經與德經 一講何為道 是為世界觀 二為如何實踐道 是為方法論 大道至簡 何必那麼繁瑣
④ 西遊記中神仙具體形象分析(名字、描寫語句、形象特徵)
1.觀音菩薩
梵文 Avalokiteśvara,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詳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根據《法華經》,"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南無觀世音 師子無畏音 大慈柔軟音 大梵清凈音
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 能施眾生樂 濟度生死岸
聖觀音小名妙善,盤古外甥女,媽祖首女,先在西藏建立國度,後承祖志渡世,創一卷經(心經),釋佛降世時以菩薩位助佛。後天界以玄龍大帝為首下界渡盤古部屬成功,願成得佛位。觀音為九宮之一,中華之祖。
2.太上老君
道教天神、教主。為三清之第三位。又稱「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宮觀「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執扇子。 相傳其原形為老子。
北魏前稱: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即老子。約自北魏起,又稱太上老君。東晉葛洪的《神仙傳》匯集群書所見之老子傳記,或稱老子先天地生,或稱其母懷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發,故稱老子。亦有稱其母於李樹下生,生而能言,指樹而姓「李」。據東漢延熹八年陳相邊韶的《老子銘》,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道成化身,蟬蛻度世」。齊梁高道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定太清太上老君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極宮,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魏書》的《釋老志》稱太上老君「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號。唐高宗尊太上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號,稱「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3.文殊菩薩
梵文 Mañjuśrī ,音譯文殊師利。意譯:妙德,妙吉祥。又譯:妙首,普首,濡首,敬首。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是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我國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之一。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
⑤ 常念,太清道德天尊有那些好處
修行天尊法門好處
第一,天尊加持,所在之地土地城隍皆護佑此人
第二,智慧明凈,所做所行皆是天意,行天之意,無所畏懼
第三,平安相隨,常年奔波之人受得四海大龍王護佑,舟車平安
第四,財源廣進,正財,偏財,祿神常伴
第五,廣傳道音,功德無量,常庇福蔭,災禍遠離
第六,漸生氣力,皆受天星照耀,氣力漸增
第七,壽命長久,陰司眾等,聞聽天尊尊號,皆嵇首而禮
第八,死者超度,死者聞生時親屬能夠常年天尊尊號,生出諸端妙處
第九,地域安寧,尊號聲起,五路瘟神皆遠離,地域安寧福無量
第十,死時超脫,常念天尊尊號,死時一念生起救苦救難太乙天尊,即能前往東方極樂界
福生無量天尊,尊號響起,萬邪避忌,諸病離身。
轉天尊
因為考慮到大家的工作學習都很緊張,所以避開繁瑣的修持儀軌,也不需要誦經。大道至簡,修者惟專。接下來介紹的法門就是道教非常方便的「轉天尊」法。
第一,持誦雷祖寶號: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此聖號出自《玉樞經》,經雲,持誦天尊聖號,能得以下十種利益:
1、疾病者痊癒。2、消除種種不順。
3、化解口舌官非。4、常得如意。
5、安鎮神煞。6、保佑孕婦胎產。
7、驅逐精怪邪魔。8、消除瘟疫之氣。
9、禳解災難。10、祈晴消旱。
第二,持誦太乙寶號: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此聖號出自《太乙救苦護身妙經》,經雲,持誦天尊聖號,能得以下十二種利益:
1、消除疾病,2、加祿陞官,
3、保佑舟船不遇風浪困阻
4、安定心神,消除恐怖,
5、消除家庭、工作、社交中的不和因素,增加人緣,
6、保佑國泰民安,人安物阜。
7、消除妖怪邪精,虎狼蟲蛇之害。
8、求子遂願。9、使求仙者學道有成。
10、解脫牢獄之災。
11、超度過世親人生天
12、消除詛咒,解冤釋結。
第三、持誦玉皇寶號: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此聖號出自《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經雲,持誦天尊聖號,能得以下三十種利益:
1、諸仙贊重,2、先亡天在,3、宿殃解脫,4、所往通達,5、無盜賊事,
6、所求遂心,7、除水火厄,8、橫事潛消,9、夜夢吉祥,10、疾病不臨,
11、智慧聰明,12、人見歡喜,13、衣食豐盛,14、子孫榮貴,15、六親見喜,
16、門族和睦,17、除三惡報,18、轉女成男,19、形容端嚴,20、為國大臣,
21、生為帝王,22、鬼神欽仰,23、得宿命通,24、諸神護念,25、九族受蔭,
26、處世長年,27、有情賴善,28、魔王保迎,29、決超三界,30、白日上升。
那麼轉天尊的方法是什麼呢?一般要先洗手、漱口(吃過葷酒之後尤其注意),找一個安靜,清潔的地方。心裡默默想著所念誦的天尊的形象,想天尊放大光明,照在自己的身上,這時默默地持念相應的聖號。念誦的遍數根據自己的時間來訂,少則十分鍾,多則半小時都可以。如果想要記數的話【念珠就行,也起源於道教。但是道教是流珠,沒有頭尾】,念一句記一句,正統道教轉天尊的修持是以十萬遍為限。
念完之後,再念一個迴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心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無上道。
這時候可以把自己的願望以默默祝禱的形式向天尊說出來,冥冥之中自有感應!
簡便的《早、午、晚持誦「三大天尊」聖號》修持方法
早上持誦「玉皇赦罪天尊」聖號:
贊曰:玉皇修證在香嚴,普放神通十七光,為教眾生除罪障,法門真一廣宣揚。
註:扣齒三通,觀想聖容,(有時間念贊,然後持聖號,沒時間僅)持誦「玉皇赦罪天尊」名號,7聲、9聲,乃至千百聲,多多益善。
中午持誦「雷聲普化天尊」聖號
贊曰:廣宣帝德起群生,三界英靈側耳聽,莫道上天無一語,須知司令有雷鳴。
註:扣齒三通,觀想聖容,(有時間念贊,然後持聖號,沒時間僅)持誦「雷聲普化天尊」名號,7聲、9聲,乃至千百聲,多多益善。
晚上持誦「太乙救苦天尊」聖號
贊曰:救苦天尊妙難求,身披霞衣累劫修,五色祥雲生足下,九頭獅子導前游。盂中甘露時常灑,手執楊柳不計秋,千處請師千處降,苦海常作渡人舟。
太清寶誥⑴
至心皈命禮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⑵。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⑶。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⑷。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⑸。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⑹。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⑺。大悲大願,大聖大慈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⑼。
[注釋]
⑴太清:原指三清境之太清仙境,為太上老君所治之處。。此引指太上老君。
⑵隨方設教,歷劫度人:隨方,隨便在什麼地方。此指到處。設教,即開壇傳教。道教奉太上老君為至高神之一,尊為教主。認為老君應感隨方變化,無世不在。因此,老君自然會處處開壇傳教。歷劫,天地一成一敗為一劫。此指無數此劫。度人,度化世人。因老君為代代化生,故言歷劫度人。
⑶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皇,黃帝。《太上老君開天經》稱:「黃帝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廣成子。」故言「為皇者師」。《猶龍傳》說:自三皇五帝以來,老子改名換號,成為歷代皇帝的老師。神農時的太成子,軒轅時的廣成子,帝堯時的務成子,秦漢時的河上公,都是老子的化生。唐代帝王尊崇道教,奉老子為先祖,立廟祭祀。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封太上老君為「大聖玄元皇帝」。故又稱之為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道經稱老子雖降生子殷代。但老子之號則始子無數劫,甚杳杳冥冥,渺邈久遠。開辟之前,復下為帝師,代代不絕,後又化生降世,為王者師。老君為代代化生,無世不在,只不過其名不同,故稱假名易號。
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立,建樹、成就。天之道,即天道。指宇宙萬物化生之本源。地之道,指自然界的一切規律。人之道,指人類社會的道德規范。隱聖顯凡,指老君隱聖降凡,成就天道、地道和人道,從而造化社會和世人。
⑸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總,聚積。官君,官員及君王。老君代代化生,為歷代帝王師,眾多達官貴族皆宗奉於他。包,包容。梵炁,大梵之氣。指構建太清聖境之氣。
⑹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老子銘》稱老君「道成仙化,蟬蛻渡世。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故言其化行今古。道德,即《道德經》,全文約五千字,或又稱《老子五千言》,為道教之祖經。《呂覽·不二篇》謂老子去國西遊,函谷關尹喜請為著「上下經」五千言,即此書。該書分上下兩卷,八十一章。為韻文哲理詩體,上卷三十七章言「道」,下卷四十四章言「德」。故稱「道德凡五千言」。
⑺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主握,主持和掌握。陰陽,指化生天地萬物的原質之氣,雷霆,指疾雷。九五數,即九五之道。指雷法中的修持修煉養方法。認為,金長生在已,旺於酉五數也,墓於丑九數也;水土長生在申,旺於子五數也,墓於辰九數也;木長生在亥,旺於卯五數也,墓於未九數也;火長生在寅,旺於午五數也,墓子戌九數也。壬子為東方之根,丙子為北方之源,甲為雷,庚為霆,甲庚為雷霆之號令,壬為雷霆之局,丙為雷霆之令,子為雷霆之宗。即施用雷霆須依時令而發。
⑻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大悲,指悲憫世人。大願,濟度眾生的宏願。大聖,智慧超凡、通真達靈。大慈,慈祥呵護眾生。此贊靈寶天尊之盛德。
⑼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對老子的尊稱。《老子聖母碑》將老子等同於「道」,稱其「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為先於天地的神靈。東漢時,張陵創立道教後,著《老子想爾注》謂「一(道)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把老子尊奉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為老子的神名。道教最高神「三清」的第三位神。
⑥ 太上老君的形象是怎樣的太上老君是道德天尊嗎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
"道"無始無終,無形無名,無邊無際,無師無上。"道"者,虛無自然,難名之神,強名曰道,尊稱太上。
太上為道之祖,體於自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
太上者,萬物之所尊,在聖為眾聖之尊,在真為萬真之先,在地為萬國帝王之師,在法界為無上法王,在教為萬教之祖。
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變,誰能識真?"老子是老君爺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著有震古爍今的萬經之王《道德經》
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為道祖老君的聖誕日,為國際道教節。
一氣含三混沌初,太清立教自虛無。誰將周禮東傳孔,誰入函關化胡夷。八十一章明道德,百千萬億鎮玄都。
⑦ 太上老君的性格特點
太上老君的性格特點介紹
姓李名耳,字長庚,道教創始人,因而稱為太上老君。他住在兜率宮練金丹,常騎青牛。他有個法寶叫金鋼琢,非常厲害,在捉拿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時立下功勞,卻又被他的青牛偷去,在金?洞多次斗敗孫悟空、托塔天王、十八羅漢等神仙,最後老君寶扇一扇,收走了金鋼琢,降服了青牛精。他是一個息事寧人,輕易不與人爭斗的老好人。
太上老君是個怎樣的人
太上老君作為三清之一,本來地位崇高,只是《西遊記》裡面卻很尷尬,被孫悟空大鬧天宮,完全無何奈何,逼得玉皇大帝去請了西天如來佛祖,才把孫悟空的事情給擺平。太上老君作為天庭常駐的看場子的,結果還得如來佛祖這樣的外援來幫忙平事,說起來還是很丟面子的。不過事實上太上老君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得多,完全可以說是深不可測,如來都不得不服太上老君。
⑧ 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誰的地位最高衣服的顏色代表什麼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歷代神仙通鑒》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並無「元始天尊」的說法,《太平經》《想爾注》等均無記載。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也無來歷可尋。
靈寶天尊名經寶,居三清的第二位,又稱上清大帝或靈寶道君,由元始天王的赤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手捧玉如意。由太元聖母體內降生以後,暫住在三十五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真境內的蕊珠闕七映紫霞房中。日夜吸納玉晨精氣、慶雲紫煙,凝神集氣,幻化成型,然後轉世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胎於洪氏,育形為人的肉體。其母懷胎三千七百年,方才將他誕生於西那天郁察山浮羅峰下。到年長之後,開始參悟道真,一心追求至道。他坐在七寶篤林下,苦思百日,而後遇到元始天尊降臨,授予他靈寶大乘之法妙經十部,靈寶天尊遂修成得道。
道德天尊
道教的創始人,也稱:老子、太上道祖、道德天尊。坐騎為青牛。在庄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師」。站在三清大殿大門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間、上清靈寶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從此三氣各生,」據《雲簋七籖》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靈寶天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元始天尊〕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靈寶天尊〕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寶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雲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雲:「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雲簋七籖》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雲『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
⑨ 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都是道的化身,他們是如何誕生的
無論道教、神話傳說如何,「不朽」世界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這里不僅有許多「神仙」,而且等級森嚴。三清和四帝是「不朽」世界的最高領袖,三清高於「四帝」,太清道德天堂是三清的第三大道德天堂。第二個叫「上清靈寶天尊」,第一個叫「余慶玉里天尊」。「三清」是神仙世界中的第一個,而「餘力天尊」是「三清」中的第一個,可以說是神仙世界中第一個也是最高的領袖。在神話傳說中,只有「盤古創造了世界」,世界上才能有一切,像太陽和月亮。
根據歷代《神仙通鑒》的記載,元朝初年的皇帝是掌管天空的始祖。這是一本關於道教名人的書,結合了元代第一位天王,分類在第四階段。「Yuhany」一詞最初是道家的一個哲學術語,沒有具體的意象。在吸收了盤古在古典神話中的著名形象來豐富他的身體之後,他創造了最偉大的神,稱為元初天王或元初天尊,其地位高於最高領主老君。於哈尼天尊是封聖史上一位積極的神。
⑩ 太上老君的人物形象
太上老君的人物形象主要是《西遊記》裡面和孫悟空交流,屬於一個與世無爭的人物,符合道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