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保障道德規范

保障道德規范

發布時間: 2021-12-01 21:20:57

A. 下列哪些是道德規范中列舉的保障措施:①人力資源政策;②消費者要求;③專業標

就列舉的保質措施,有人力資源政策,消費者的要求

B. 德福一致理論的提出,是為了保障道德規范能夠更好地被推行,因此必須宗教保證。這句話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錯誤。在沒有宗教的環境里,道德規范仍然能夠很好的推行和傳承。這樣的例子極多。

C. 道德規范是什麼

道德標准亦稱「善惡標准」。是指判斷和評價人們行為是非、善惡、榮辱的尺度或根據對於道德標准問題,在倫理學史上有各種各樣的見解:
有的把「義」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標准(孔子、董仲舒、朱裹等);有的把知識和理念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標准(蘇格拉底、柏拉圖);有的把上帝的意志作為判斷善惡的標准(奧古斯丁);有的把幸福或痛苦作為判斷善惡的標准(伊壁鳩魯、斯賓諾莎等);有的把利與害作為評價善惡標准(功利主義者)。上述說法有的包含著一定的合理內容,但都沒有對道德標准作出科學的規定。
馬克思主義道德學說認為:人們總是以他們所處那個時代的社會或階級所倡導或實際奉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直接作為評價行為善惡的標准。凡是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或規范的行為,這一社會或階級的人們即認為是善,反之即為惡。由於不同時代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因此還必須解決道德評價標準的客觀規定性。馬克思主義看來,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才是判斷行為善惡的客觀的科學的標准。
中文名
道德標准
外文名
ethics
目的
人力資源要合理使用
屬於
一定社會、階級或集團的利益
快速
導航
道德標准標準定義道德准則
簡介
在一定的時間區域內,為了指導並約束這一時間區域內的人們行為規范所形成的理論是不是科學的,主要看它所表達的經濟關系和相應的利益需要,是否同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相一致,是否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
道德標準是倫理體系的定盤星是界定人為形為是非的准繩,拋開其階級和歷史成因,它當是人道主義品德的標准。
如簡單的理解成父母與子女之間、弟兄姊妹之間以及泛化的人際之間如何相處、做人的基本准則,這不是高尚的標准,如儒家的一些道德思想是適用於一夫多妻制的舊式道德標准。
新時期的道德標準是建立在人人平等這個基礎之上,以和諧為准則的,它更多的體現了個體在社會中的社會價值而不是個人價值。
道德標准
道德標准(ethics),人力資源要合理使用,就應該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則,這些道德原則:人本原則、德才兼備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和服務原則。
標準定義
人力資源作為各種社會資源中最具潛力、最具能動性的資源,已成為經濟發展,企業參與競爭的重要因素。企業競爭,從根本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為了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增強企業競爭力,我們必須對人才進行合理使用。人力資源使用並不簡單地是一個資源配置問題

D. 社會公德規范主要有哪些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有: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一、什麼叫社會公德?
1、簡單地講,就是做人做事最起碼的道德要求。
2、社會公德,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是維護社會成員之間最基本的社會關系秩序以及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的最起碼的道德要求。
3、社會公德 ,就是群體中約定俗成的應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它是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准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它對維系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4、與「私德」相對,這里的「公德」是指與國家、組織、集體、民族、社會等有關的道德;而「私德」則指個人品德、作風、習慣以及個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二、在我國現代社會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為:
1、文明禮貌
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臟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2、助人為樂
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現實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人幫助、救濟的時候。這就需要人們之間互相幫助,扶危濟困,樂善好施,以助人為樂。
3、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要愛護國家及公共財產不受侵犯。
4、保護環境
環境事關人人,事關每個人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自覺保護生活環境,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5、遵紀守法
法律是最底限度的道德要求,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人們只有遵紀守法,才不會妨礙他人的正常活動,也保障自己所要從事的某項活動;才不會紿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和傷害,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相對穩定和和諧,並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同時,要敢於並善於運用法律武器同各種違法亂紀現象作斗爭,並能正確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紀懂法,遵紀守法。
三、社會公德貴在自覺遵守。
社會公德作為生活中最起碼的行為准則,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1、遵守社會公德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條件。
2、遵守社會公德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遵守社會公德,事關每個社會成員的利益。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石和支柱,對社會公德的踐踏和破壞,可能導致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的瓦解,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自覺地以社會責任感考慮自己的行動,遵循體現社會群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規范。

E. 員工道德規范十條

員工道德規范:
(一)、認同公司企業文化,踐行公司核心經營管理理念。熱愛本職,忠於職守,熟練掌握職業技能,自覺履行職業責任,注重工作效率。保護公司的合法利益。 (二)、禁止參與可能導致與公司有利益沖突的活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公司員工要遵守公司經營業務所在地區的法律、法規。

2、公司員工不得私自佔有應當屬於公司經營活動范圍的機會;不準利用公司財產、信息或地位謀取個人利益。
3、公司員工不得在與公司有競爭關系、與公司利益有沖突或有沖突可能的公司、單位以任何身份任職,不準從事與公司有競爭的活動。
4、公司員工不得接受可能影響商務決策和有損獨立判斷的有價饋贈。也不能允許其親屬或第三人接受該類饋贈。員工在商務活動中可以交換非現金禮節性紀念品,但不能因此影響業務正常往來。公司員工代表公司購買商品應遵循公司的采購政策,在業務往來中不允許進行賄賂、收取回扣或其它違反法律法規及公司規章制度的行為。
5、公司員工必須遵守公司關於商業秘密保護的有關規定,不準泄露或擅自使用任何與公司相關的保密信息。
6、公司員工及親屬,不得違反章程規定收購公司資產、接受公司所提供的貸款或貸款擔保。
7、公司員工要忠誠於公司,誠實守信,反對出於任何目的的欺騙、作假行為。 8、公司員工在經營活動中,要公平對待公司的客戶和供應商,賦有管理領導職權的員工,還要公平公正對待所管理領導范圍內的所有員工。在履行職責和對外業務交往中,不得有損於公司公平廉潔聲譽。
9、公司員工在業務運作中,要嚴格按照有關規章、制度條款執行,保證公司的各項業務記錄准確、清晰。嚴格禁止在業務中舞弊、弄虛作假或其他不良行為。
10、公司員工在一切經營活動中,應當樹立保護公司資產並使公司資產用於合法目的的業務意識,依法保護公司資產,確保有效使用。
11、公司員工有權利和義務向公司人力資源部報告本人和他人違反國家法律、公司內部管理規定及本規范的行為,公司對報告人予以保密,任何人不得打擊報復。

F. 道德規范分哪五類

一、全國助人為樂模範
二、全國見義勇為模範
三、全國誠實守信模範
四、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五、全國孝老愛親模範

G. 什麼是道德規范

一定社會或階級用以調整人們之間利益關系的行為准則,也是評價人們行為善惡的標准。不同時代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規范。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道德規范是五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主義勞動態度、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等。 道德規范是道德意識現象的內容之一。一定社會為了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要求人們遵循的行為准則。是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普遍規律的反映,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人們行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是人們的社會關系在道德生活中的體現。 道德規范源於人們的道德生活和社會實踐,又高於人們的道德生活和社會實踐。歷史上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道德規范,都是從相應的時代要求和階級利益出發,經過概括而形成的,並用以指導人們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為。 道德規范指判斷善和惡、正當和不正當、正義和非正義、榮和辱、誠實和虛偽、權利和義務等道德准則。人們能夠按照道德規范的要求行為,就是善行;違反道德規范的行為,就是惡行。 道德規范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和社會關系所決定的,同時又是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人們自覺行為的產物。道德規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具有歷史性和繼承性。在階級社會和有階級存在的社會,道德規范的形成、發展及其在實踐中的貫徹,同現實社會的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有密切的關系。 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規范。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的行為,凡是有利於社會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就是合乎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肯定道德規范的歷史性和階級性,並不否認道德本身的繼承性。任何先進階級的道德規范總是要繼承和發展先前社會中的有積極和進步作用的道德規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規范,是從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利益和全人類的利益中引申出來的,是最先進的道德規范。 道德是一種由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人們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往往流傳較為廣泛,形成共識。 必須與法律相分別,兩者都是行為規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種心靈的契約,只能靠人們自覺遵守,所以約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輿論來實現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確立的風俗規則,法律則是有國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樣,法律一般是當權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眾在生活中的利益體現,有一定差距。 對人群來說,終極的道德應該是沒有的,因為道德不具備法律的能力。有的話就只能是在人們的道德水平與法律結合而成為最終形態——法律。那也就不是純粹的道德了。或者是個人的堅定的道德品質,也許勉強可看作最好的陣地。

H.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是什麼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8)保障道德規范擴展閱讀

關於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大舉措

1、大力加強基層的公民道德教育,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個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使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成為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的行為規范。

2、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道德建設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是道德建設的直接受惠者。要以活動為載體,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使人們在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3、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宣傳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堅決批評各種不道德的行為和觀念,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

4、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把提倡與反對、引導與約束結合起來,通過嚴格科學的管理,培養文明行為,抵制消極現象,促進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社會風氣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熱點內容
購房法律法規哪些書 發布:2025-05-22 13:58:09 瀏覽:682
最新交通安全法規大全 發布:2025-05-22 13:53:08 瀏覽:279
法院佟 發布:2025-05-22 13:51:24 瀏覽:35
常德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5-22 13:51:22 瀏覽:99
法院整改報告 發布:2025-05-22 13:48:05 瀏覽:572
地方法規的規范性 發布:2025-05-22 13:36:40 瀏覽:290
公安分局法律顧問述職 發布:2025-05-22 13:36:34 瀏覽:714
簡訊或微信記錄能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2 13:35:06 瀏覽:526
中國勞動法最新版文件編號 發布:2025-05-22 13:10:29 瀏覽:423
簽勞動合同員工只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2 13:10:28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