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港澳辦立法會

港澳辦立法會

發布時間: 2021-12-02 22:13:04

❶ 香港立法會反對派議員都有誰

香港立法會反對派議員有許銳宇、朱凱廸等。


(1)許銳宇曾出現在香港暴力示威現場。據香港《文匯報》此前報道,在7月11日尖沙咀沖突期間,有網友發現許銳宇涉嫌扮記者潛伏現場,還作出襲警行為,在警方清場時協助暴徒逃脫。

(2)朱凱廸為香港反對派組織「議會陣線」成員,曾表態提倡所謂的「民主自決」,其後又矢口否認主張「港獨」或「自決」。自香港「修例風波」以來,有暴徒在今年7月1日沖入立法會大樓,朱凱廸亦曾參與其中。

(1)港澳辦立法會擴展閱讀

2019年08月30日,反對派沙田區議員許銳宇被捕,被捕原因暫時未知。港媒報道稱,丘文俊透露,在他發文前半小時,許銳宇致電他透露被捕消息。

許銳宇被曝被捕之前,「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香港眾志」成員周庭等人已先後被警方拘捕。

2019年12月13日上午,香港民間團體「保衛香港運動」成員遊行至立法會,向立法會議員遞交請願信,要求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2019至2020年度公務員薪酬調整時,盡快通過香港警隊加薪程序,以示全港市民對香港警察的感激和贊賞。

❷ 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的條件是什麼

第二節 資格抄的符合
第九條 定義襲
不論選任或委任的議員,經就職宣誓後,即視為符合議員資格,但不妨礙第四十七條的規定。

第十條 就職、宣誓
一、議員就職時,應按照《基本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宣誓效忠。
二、立法會主席還應按照《基本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宣誓效忠。
三、就職的形式和宣誓效忠的內容,應遵從第4/1999號法律的規定。

第十一條 就職宣誓的時間
一、議員在第三條所規定的日期,於立法會首次會議前就職宣誓。
二、倘為填補空缺的情況,則由主席決定日期,在新議員獲委任或選任的文件公布後十個工作日內進行就職宣誓。

第十二條 財產及收益的申報
一、議員就職時,應根據六月二十九日第3/98/M號法律規定提交一份收益及財產利益的聲明。
二、不遵守上款規定者,即被視為不符合議員資格的規定,並可構成第十九條所規定的資格喪失的原因。

第十三條 資格的不存在
如不遵守第十條的規定,有關資格在法律上視為不存在。

第十四條 議員的代替
如出現上條所指情況,則按需要進行補選或重新委任,第八條第三款至第五款規定經必要配合後適用。

❸ 香港選舉制度的立法會選舉

立法會(主權移交前稱「立法局」)是香港的立法機關,現時共有70個議席,根據《香專港基本法》第68條由選屬舉產生,每屆任期4年。2010年6月下旬,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了關於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修訂議案。修改內容包括:立法會議席總數由60席增至70席,其中功能組別和分區直選議席各為35席。《基本法》附件二規定了首三屆立法會的組成方式,並逐屆減少選舉委員會選出的議席。
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於2012年9月9日舉行,地方選區為5個,分別是:香港島、九龍西、九龍東、新界西、新界東,共有216名候選人競逐35個議席。功能界別方面,傳統功能界別為28個,共選舉產生30個議席。此外,本屆立法會選舉新增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的5個議席,採用由直選區議員提名、再由全港范圍內原來不具有功能界別投票權的已登記選民選舉產生。

❹ 港澳特首由港澳民眾選出.再由中央政府任命那要是中央不任命怎麼辦

香港立法會正式通過《行政長官選舉(修訂)(行政長官的任期)條例草案》,訂明即將選出來新特首的任期為兩年,而不是五年。香港特首補選工作隨即拉開帷幕。如果國家不同意的話,那這就無效。特首依法選舉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領導特別行政區事務。

此職位成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上代替香港總督、澳門總督的職務。每屆任期5年,可連任一次。根據《基本法》規定,特首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當地選舉後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當選者必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必須效忠特別行政區和中央人民政府。



(4)港澳辦立法會擴展閱讀:

產生辦法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第一屆特首是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產生,其後屆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選舉產生。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第一屆特首是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產生辦法的決定》產生,其後屆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選舉產生。

❺ 港澳特別行政區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港澳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行使的權力不同於普通地方機關和民族自治地內方的自治機關,實容行高度自治,依照法律的規定享有立法權、行政管理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具體如下:



1、在立法權方面,特別行政區可以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制定法律,既不受家法律和行政法規的限制,也不受刑法民法范圍的限制。

2、在行政權方面,享有其他行政區所沒有的財政、經濟貿易、貨幣金融、海運、航空、文化教育和治安等方面的管理權。

3、在司法權方面,享有司法終審權,無須上訴到國家最高法院解決。

(5)港澳辦立法會擴展閱讀:

特別行政區相關權利:

1、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干涉。

2、終審權屬於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3、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在行使審判權時,應繼續保持港澳原有法律制度和原則對法院審判權所作的限制。

4、它們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無管轄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中遇到有涉及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的事實問題,應取得行政長官就該等問題發出的證明文件,上述文件對法院有約束力。行政長官在發出證明文件前,須取得中央人民政府的證明書。

❻ 香港的立法會有權罷免特首嗎

有罷免程序,不過最終決定權在大陸,同學們想要換個班長,去找班主任聊聊

❼ 澳門與香港的立法會選舉有什麼分別

香港立法會人數比澳門的多,所以偽民主派的議員也多一些。

❽ 澳門立法會的介紹

澳門立法會,是澳葡政府的立法機關,實行與總督分享立法權的雙軌立法版體制。根據《中華人權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除第一屆另有規定外,每屆任期四年。二零零九年以後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如需修改,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大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立法會設主席、副主席各一人,由全體議員互選產生。根據立法會議事規則,目前立法會設有一個「章程及任期委員會」及三個常設工作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全體議員互選產生。此外,經至少三名議員提議,全體會議通過,立法會可就某一專題成立臨時委員會。每個委員會設主席及秘書各一人,由委員會成員互選產生。

❾ 香港立法會任期幾年,有多少議員

雖然是復制粘帖來的,而且是繁體。但希望能幫助你 立法會大樓香港自1841年1月26日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是英國的殖民地,其首份憲法是由維多利亞女皇以《英皇制誥》形式頒布,名為《香港殖民地憲章》,並於1843年6月26日在總督府公佈。該憲章訂定成立立法局,授權「在任的總督……在取得立法局的意見後……制定及通過為維持香港的和平、秩序及良好管治……而不時需要的所有法律及條例。」。於1917年頒布取代1843年憲章的《英皇制誥》,其文本於「的意見」之後加入「及同意」等重要字眼。 立法會成立初期稱定例局,後改稱立法局。立法局早期由政府三司的當然議員、政府官員出任的官守議員及民間人士出任的非官守議員組成。除了當然議員以外,其餘成員皆由港督委任。 1843年8月,砵甸乍總督宣佈委任官守議員加入立法機關。三名官守議員(即正在擔任某種官職之意)分別為莊士敦(前護理總督)、摩理臣(商務總監中文秘書兼傳譯員)及金尼(首席裁判司)。 1844年1月11日,立法局舉行首次會議。1844年2月26日,通過首條香港法例。1845年3月7日,立法會跟據《1843年皇室訓令》第6條,制定並通過首份《香港立法機關會議規則及常規》。 1850年,委任兩位太平紳士代表大衛·渣甸及約瑟·艾德格為首兩名非官方議員。1857年,增委兩名官方議員及一名非官方議員。1884年,擴大立法局的成員人數至七名官方議員及五名非官方議員,其中包括一名華人伍才(又名伍廷芳)。1896年,進一步擴大立法局的成員人數至八名官方議員及六名非官方議員。1929年,立法局共有10名官方議員及八名非官方議員,其中包括三名華人及一名葡籍人士。 主權移交以前,立法局主席之坐席。1960年代,香港經歷文革引發的六七暴動,政府一方面推出香港節等文化活動安撫民心,另一方面也籌備代議政制,令市民有參與政制的機會。1967年,立法局成員人數增至26名,官守和非官守議員各佔13名。1973年,人數增至46名。1980年,增至50名。於1984年政府推出《代議政制綠皮書》,詳列立法會民主化的過程,正式就立法局引入民選議席諮詢公眾。 1985年起,立法局搬到位於中環的舊最高法院大樓,並首次推行間接選舉。由於立法局的間接選舉以及當時主要由民選議員組成的市政局都甚為成功,不少泛民主派成員都要求政府在1988年引入直接選舉議席,當時被稱作「八八直選」。但最後政府推出的代議政制白皮書,卻把首次直選的時間推遲至1991年,使泛民主派頗為失望。1985年,通過《立法局(權力與特權)條例》,使立法會的權力大大提高。1991年,成員人數增至60名。 1991年立法局第一次直接選舉舉行,香港首個政黨香港民主同盟成立。由於聯票效應,使泛民主派大獲全勝。立法局內非官守議員為對抗泛民主派,以免議會被控制,成立了今日自由黨前身的「啟聯資源中心」。 [編輯] 彭定康政改方案 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1992年上任,首份施政報告推出政改方案,建議1995年的最後一屆立法局選舉中,大幅增加直選議席,又新增九個功能組別(即所謂「新九組」)。中國對此非常不滿,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魯平斥責彭定康是「香港歷史上的『千古罪人』」,並宣佈放棄「直通車」(即原來中英雙方協議,最後一屆立法局議員可全數過渡成為特區第一屆立法會議員);又決定「另起爐竈」,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之下成立預備工作委員會,同時成立香港臨時立法會(簡稱臨立會),在第一屆特區立法會成立前運作,以通過特區成立時「必不可少」的法律。 由1996年臨立會成立至香港主權移交前,因為港府不承認臨立會,視之為非法組織,在香港舉行會議可被控非法集會[來源請求],所以主權移交前,臨立會在深圳開會,不少立法局議員身兼臨立會議員,故需要深、港兩邊走。 [編輯] 特區時期 [編輯] 九七政權移交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立法局改名為立法會。最後一屆殖民地時期立法局議員全部「落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臨時立法會。 [編輯] 政權移交後 1998年,舉行首屆正式立法會選舉。2000年,舉行第二屆立法會選舉。2004年,舉行第三屆立法會選舉。 2005年,香港為2008年立法會是否實行全面普選爭論不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進行解釋,指出香港要改變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選舉制度,除要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三份之二立法會議員同意外,還要得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間接否決了2008年普選的可能。 [編輯] 組織 香港立法會標誌1998年的第一屆立法會選舉中,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10席由選舉委員會選出,20席由地方分區直選產生。2000年的第二屆立法會選舉,增加由地方分區直選議席,減少選舉委員會選出的議席,其中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6席由選舉委員會選出,24席由地方分區直選產生。2004年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廢除由選舉委員會選出議席的制度,將6席轉由地方直選產生。其中30席經地方分區直選產生,其餘30位經功能組別選舉產生。《香港基本法》第68條指明最終目標是全部議席由普選產生。 [編輯] 主席 立法會主席由立法會議員互選一人出任。第一屆至第三屆主席均為範徐麗泰。 [編輯] 委員會 立法會轄下有3個常設委員會,分別是財務委員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及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此外,還設有18個事務委員會,定期聽取政府官員的簡報,並監察政府執行政策及措施,議員可視需要加入一個或是數個事務委員會。 [編輯] 行政管理委員會 行政管理委員會是為立法會提供行政支援及服務,委員會下設有議會事務部、資料研究及圖書館服務部、翻譯及傳譯部、公共資訊部、申訴部、總務部及法律事務部。 [編輯] 職責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七十三條,立法會主要職責有: 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 控制公共開支 監察政府工作 審核、通過政府的財政預算 接受香港居民申訴 同意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 如立法會全體議員四分之一聯合動議,指控行政長官有嚴重違法或瀆職行為而不辭職的話,立法會可通過進行調查,並委託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組成獨立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調查委員會會進行調查並向立法會提交報告。如調查委員會調查後認為有足夠證據構成對行政長官的指控,立法會會對是否提出彈劾案進行表決。如果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通過的話,立法會可提出彈劾行政長官案,並將結果知會中央人民政府,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中央人民政府接獲報告後會決定是否免去行政長官的職務。 [編輯] 選舉組別 選舉組別大致可分為地區組別、功能組別及選舉委員會。 [編輯] 地區組別 全港分為五個選區,議員由普選產生。選舉制度是比例代表制。登記選民約有3百多萬。自1998年起地區直選議席逐漸增加。 地方分區 議席 1998 2000 2004 香港島: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4 5 6 九龍東:黃大仙區、觀塘區 3 4 5 九龍西: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 3 4 4 新界東:北區、大埔區、沙田區、西貢區 5 5 7 新界西:荃灣區、屯門區、元朗區、葵青區、離島區 5 6 8 共有20 24 30 [編輯] 功能界別 主條目:功能界別 2000年的選舉有28個功能界別,分別代表香港社區各界別。每一界別有1至3名議員,共有30名議員。各界別為: 鄉議局 漁農界 保險界 航運交通界 教育界 法律界 會計界 醫學界 衛生服務界 工程界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 勞工界(3個議席) 社會福利界 地產及建造界 旅遊界 商界(第一) 商界(第二) 工業界(第一) 工業界(第二) 金融界 金融服務界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 進出口界 紡織及製衣界 批發及零售界 資訊科技界 飲食界 區議會 23個功能界別採用「最多票數當選法」(First Past the Post),合資格的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代表。餘下的有不同的辦法。勞工界每人可投三票;鄉議局、漁農、保險、運輸則採用「選擇消去法」(preferential elimination system)。 [編輯] 選舉委員會 主條目:選舉委員會 2000年,由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6名立法會議員,比1998年少4名;2004年起,再沒有立法會議席由選舉委員會選出。選舉委員會成員來自四個界別(各200人): 工業、商業、財經界 專業人士 勞工、社會服務、宗教及其他界別 原政界: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大部分委員由本身的界別中選出。2000年,立法會候選名單為選舉委員會的800人,每名委員可選擇的候選人以議席數目為限,得最多票的6名委員當選立法會議員。 [編輯] 福利及待遇 立法會議員每月均有薪酬,約為五萬多港元,以支持議員的工作。 立法會有專用的車牌,以「LC」開首,是英語「Legislative Council」的縮寫。立法會主席的專車即為「LC 1」。 參考文獻: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7%AB%8B%E6%

❿ 香港回歸後香港立法會與全國人大是什麼關系

根據我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它根據基本法和全國人大有關決定產生,與港英立法局作為港督立法咨詢機構的性質有著本質的不同。特區立法會是名符其實的立法機關,可依法制定、修改及廢除法律;根據政府提案,審核、通過財政預算;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聽取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並進行辯論;對政府的工作提出質詢;同意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以及對行政長官提出彈劾案,報中央人民政府決定;等等。
根據基本法,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備案不影響該法律的生效。全國人大不能單方面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內部管理事務直接立法。因為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立法權,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按基本法規定的立法程序立法。對於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制定、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的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征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如認為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的條款,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該法律的失效,除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另有規定外,無溯及力。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法律部門嗎 發布:2025-05-22 01:16:10 瀏覽:291
經濟法教材練習答案 發布:2025-05-22 01:14:42 瀏覽:460
證據法和訴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5-22 01:13:15 瀏覽:917
現代行政法基本理論章劍生 發布:2025-05-22 01:13:11 瀏覽:114
北京大學法律碩士法學和非法學有什麼區別 發布:2025-05-22 01:13:08 瀏覽:440
經濟法基礎2019第一章總論 發布:2025-05-22 00:34:42 瀏覽:691
2017法律碩士講課視頻 發布:2025-05-22 00:24:05 瀏覽:619
當前法治建設存在問題 發布:2025-05-22 00:24:03 瀏覽:26
全國道德模範庄仕華 發布:2025-05-22 00:16:36 瀏覽:344
司法最黑 發布:2025-05-22 00:16:34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