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是啥成語

道德是啥成語

發布時間: 2021-12-04 00:00:32

① 有關道德的成語

德高望重
dégāowàngzhòng
[釋義] 道德好;聲望大。多形容老年人為人好;有名望。
[語出] 《晉書·司馬元顯傳》:「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己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群僚皆應盡敬。」
[正音] 重;不能讀作「重復」的「chónɡ」。
[辨形] 重;不能寫作「童」。
[近義] 德隆望重 年高德劭
[反義] 無名鼠輩
[用法] 用作褒義;多用來稱頌老人。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同學們都喜歡這位~的老校長。

② 關於道德的成語有哪些

一視同仁
一清二白
大義滅親
大公無私
義無反顧
正氣凜然
正直無私
執法如山
剛正不阿
冰清玉潔
克己奉公
嚴於律己
兩袖清風
忍辱負重
奉公守法
表裡如一
斬釘截鐵
忠心耿耿
忠貞不渝
貧賤不移
高風亮節
涓滴歸公
虛懷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義
童叟無欺
謙虛謹慎
廉潔奉公
毅然決然
豁達大度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襟懷坦白
舍己為人
捨生忘死
捨生取義

③ 形容道德敗壞的成語有什麼

  1. 敗德辱行

  • 【拼音】:bài dé rǔ xíng

  • 【解釋】:敗壞道德和操守。

  • 【示例】:從古到今,人們總是唾棄那些~的人。

  •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責備人

2.傷風敗俗

  • 【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 【解釋】:傷、敗:敗壞。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

  • 【出處】:唐·韓愈《論佛骨表》:「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 【示例】:紂王以為妲己好意,豈知內藏~之情,大壞綱常禮義之防。★明·許仲琳《封神演義》

3.傷風敗化

  • 【拼音】:shāng fēng bài huà

  • 【解釋】: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同「傷風敗俗」。

  •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慾之事當作『情』字,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還自謂風月多情,無關緊要。」

  • 【示例】:清·無名氏《劉公案》第59回:「分明是~弄謠言!」

  • 【近義詞】:傷風敗俗、毀風敗俗

  •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道德敗壞的行為

4.道貌岸然

  • 【拼音】:dào mào àn rán

  • 【解釋】:道貌:正經;嚴肅的外貌;岸然:高傲;嚴肅的樣子。形容神態莊重;外貌嚴肅正經,一本正經的樣子。現在常用來形容故作正經,表裡不一之狀的偽君子。

  •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黃巾氅服,岸然道貌。」

  • 【示例】:因看見端甫~,不敢造次。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四回

5.惡貫滿盈

  • 【讀音】:è guàn mǎn yíng

  • 【解釋】:貫:穿錢的繩子;盈:滿。罪惡之多,猶如穿線一般已穿滿一根繩子。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

  • 【出處】:《尚書·泰誓》:「商罪貫盈,天命誅之。」

  • 【用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很壞。

  • 【示例】:

1 這個壞事做盡、~的歹徒,終於受到法律的制裁。

2 你今日~,有何理說。(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

④ 描寫道德的成語

愛民如子 舊時稱贊某些統治者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
出處:《禮記·中庸》:「子,庶民也。」漢·劉向《新序·雜事一》:「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
愛人以德 愛人:愛護別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標准去愛護人。泛指對人不偏私偏愛,不姑息遷就。
出處:《禮記·檀弓上》:「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敗德辱行 敗壞道德和操守。
敗化傷風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出處:參見「敗俗傷化」。
敗俗傷風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出處:參見「敗俗傷化」。
敗俗傷化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出處:《漢書·敘傳下》:「侯服玉食,敗俗傷化。」
秉節持重 保持節操,謹慎穩重。
出處:《後漢書·伏湛傳》:「[伏湛]遭時反覆,不離兵凶,秉節持重,有不可奪之志。」
不撓不折 不彎曲,不屈服。形容節操剛正,意志堅強。
出處:宋·劉炎《邇言》:「夫觀錢塘江潮,猶猛士之肝膽決裂,義士之怒發沖冠。觀仙都天柱,猶直臣之氣,不撓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才高行潔 才智高超,操行純潔。
出處:漢·王充《論衡·逢遇》「才高行潔,不可保必尊貴,能薄操濁,不可保必卑賤。」
蒼松翠柏 蒼:青色。翠:青綠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貴品質、堅定節操的人。
出處:清·蕭執中《勉縣定軍山武侯墓楹聯》:「古石幽香名士骨;蒼松翠柏老臣心。」
草靡風行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風行草偃」。
草偃風從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風行草偃」。
草偃風行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風行草偃」。
出塵不染 比喻身處污濁的環境而能保持純潔的節操。
出處:宋·周敦頤《周濂溪集·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大節不奪 大節:臨難不苟的節操;奪:喪失。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出處:《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大逆不道 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漢書·楊惲傳》:「為妖惡言,大逆不道,請逮捕治。」
導德齊禮 指用道德誘導,用禮教整頓,讓百姓歸服。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蹈節死義 蹈:履行,實行。堅守節操,以身殉義。
出處:《晉書·元帝紀》:「惟有蹈節死義,以雪天下之恥,庶贖斧鉞之誅。」
道存目擊 一個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人們只需一接觸便能感受得到。
出處:《莊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學識學問。
出處:宋·辛棄疾《漁家傲·為余伯熙察院壽》:「道德文章傳幾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道高德重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出處:艾蕪《回家》:「水元伯伯打發人來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講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為水元伯伯是這村裡道高德重的人,沒法子違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著頭皮去了。」
道義之交 交:交情,友誼。有道德有正義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三十八回:「道義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為介介。」
德薄才鮮 自謙道德修養不足,才能薄弱。
德高望重 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處:《晉書·簡文三子傳》:「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已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群僚皆應盡敬。」

⑤ 形容道德 成語

[ 德高望重 ] dé-gāo-wàng-zhòng
釋義: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處:《晉書·簡文三子傳》:「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已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群僚皆應盡敬。」

⑥ 關於道德的成語有哪些

舍己為人、解衣衣人、拔毛濟世、俠肝義膽、樂於助人、急公好義、好善樂施、救苦救難、一臂之力、成人之美、解衣推食、樂善好施、先人後己。

一、助人為樂

釋義:幫助人就是快樂。

出處:近代·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里,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二、舍己為人

釋義: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出處:孔子·春秋《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註:「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譯文:孔子長嘆一聲說:我和點的。朱熹注釋: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為人的意思,而他胸中悠然,直接與天地萬物上下一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三、先人後己

釋義:首先考慮別人,然後想到自己。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坊記》:「子雲:『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譯文:孔子說:君子貴族而輕視自己,首先人然後自己。

四、拔毛濟世

釋義:指受輕微損失而能有利於世人。

出處:《列子·楊朱》:「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汝為之乎?』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為之乎?』楊子弗應。」

譯文:禽滑釐問楊朱道:「拔去你身上的一根毫毛來救助世道,你願干嗎?」楊朱回答:「世道本來就不是一根毫毛所能救助得了的。」禽滑釐說:「假設可以救助,你願干嗎?」楊朱不理睬他。

五、樂善好施

釋義: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譯文:聽到徵聲,會使人樂於行善,喜歡施捨;聽到羽聲,使人端敬好禮。

⑦ 形容道德的成語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重恩弘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廣大。形容普施恩德。
厚德載物舊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重大任務。道高德重

⑧ 關於道德的成語100個

德高望重*100,100遍

⑨ 形容道德的成語有哪些

1、愛人以德【ài rén yǐ dé】

愛人:愛護別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標准去愛護人。泛指對人不偏私偏愛,不姑息遷就。

2、敗德辱行【bài dé rǔ háng】

敗壞道德和操守。

3、敗化傷風【bài huà shāng fēng】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4、敗俗傷風【bài sú shāng fēng】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5、敗俗傷化【bài sú shāng huà】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6、抱德煬和【bào dé yáng hé】

抱:懷抱,引申為堅持;煬:熔化,引申為蘊育。堅持道德實質,蘊育和平氣息。 指行仁政,搞團結。

7、草靡風行【cǎo mí fēng háng】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8、草偃風行【cǎo yǎn fēng háng】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9、超絕非凡【chāo jué fēi fán】

智力或精神道德狀況或力量超群或超過常人。

10、摧志屈道【cuī zhì qū dào】

摧:摧折,放棄;道:道德。拋棄理想追求,失去道義節操。形容身處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熱點內容
規范性文件對應行政法規 發布:2025-09-22 18:38:33 瀏覽:677
規章制度員工接受書 發布:2025-09-22 18:38:27 瀏覽:610
免費下載廚房熱菜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2 18:37:48 瀏覽:674
律師賣保險 發布:2025-09-22 18:36:24 瀏覽:428
徐州市城市房屋權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2 18:34:34 瀏覽:919
臨沂法律咨詢服務熱線 發布:2025-09-22 18:18:14 瀏覽:616
社會與法天網下載 發布:2025-09-22 18:09:29 瀏覽:529
2018刑事訴訟法修改關於證據 發布:2025-09-22 17:41:41 瀏覽:601
民法總論體系 發布:2025-09-22 17:29:34 瀏覽:15
刑事訴訟法解釋543條 發布:2025-09-22 17:29:28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