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解釋名詞解釋

立法解釋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1-12-04 01:56:08

立法解釋名詞解釋

等電池靜止電壓小於12.4v時,表示電池有輕度虧電就需要補充電了 。

❷ 「法律解釋」的名詞解釋是什麼意思

法律解釋是指對法律的內容和含義所作的說明。

❸ 立法體系名詞解釋

立法體系是國家制定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性文件的系統。如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構成的系統。

❹ 名詞解釋法律解釋

法律解釋:一定的人或組織對法律規定涵義的說明。
法律解釋,是有關國家機關、組織或個人,根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標准和原則,對法律、法規或法律條文的內容、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等所作的說明、理解的活動。即進一步明確法律法規的具體含義和補充法律依據以適用法律制定後出現的新情況。其目的是使人們准確理解法律規范的精神實質和內容,以保證法律規范的正確實施,達到立法者所預期的效果。
一、法律解釋的特點
1、法律解釋的對象是法律規定和它的附隨情況。其任務是通過研究法律規定及其附隨情況,探求它們所表現出的法律意旨。
2、法律的解釋往往是由待處理的案件引起的,並確需要將條文與案件事實結合起來進行解釋,與具體案件密切相關。。
3、法律解釋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性。法律解釋是一個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的過程。
4、法律解釋受解釋學循環的制約。解釋學循環是解釋學中的一個中心問題,它是指整體只有通過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對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過對整體的理解。
二、法律解釋的種類
1、按效力分類
法律解釋由於解釋主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兩種。
(1)正式解釋
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根據解釋的國家機關的不同;法定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種解釋。
(2)非正式解釋
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解釋。
2、按尺度分類
(1)限制解釋。這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廣時,作出比字面含義窄的解釋。
(2)擴充解釋。這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窄時,作出比字面含義廣的解釋。
(3)字面解釋。這是指嚴格按照法律條文字面的通常含義解釋法律,既不縮小,也不擴大。
三、法律解釋的意義
1、通過法律解釋,普及法律知識,開展法律教育。
2、通過法律解釋,普及法律知識,開展法律教育。
3、由於法律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點,需要通過法律解釋,化抽象為具體,變概括為特定。
4、由於人們的認識能力、認識水平、利益和動機的差異,需要通過法律解釋,說明法律規定的具體含義。
5、由於立法的缺憾,需要通過法律解釋,改正、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使其更加完善。
四、我國法律正式解釋現狀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我國法律正式解釋分為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
1、立法解釋
立法解釋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區別在於對於立法解釋的主體即立法機關和立法解釋的對象即法律的不同理解。
在我國立法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大各部門委員會以及省級人大常委會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2、行政解釋
行政解釋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3、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對司法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做的解釋。司法解釋分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解釋和這兩個機關聯合作出的解釋。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有原則性分歧時,應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4、地方法規
凡屬地方性法規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地方人大的常委會進行解釋或作出規定。凡屬地方性法規規章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解釋。

❺ 教育立法名詞解釋

教育立法指的是國家機關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有關教育的法規。 教育的法規包括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憲法中的有關教育的條款和有關教育的法律,國家地方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地方性教育法規,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制定和頒布的教育命令、章程、條例、決議等規范性文件。 一般教育法規由教育行政部門執行,對教育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主要由司法部門負責。

❻ 立法名詞解釋

你好, 大律師網小編為你整理出關於立法:有廣狹二義。廣義上指的是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各種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的活動。狹義上僅指國家立法機關制定和頒布相應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❼ 行政立法的名詞解釋

行政立法是抄指立法機關通過襲法定形式將某些立法權授予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得依據授權法(含憲法)創制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行為。它通常具有兩方面的內容:①國家行政機關接受國家立法機關的委託,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的活動。②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有關行政管理規范性文件的活動。亦稱"准立法"。

❽ 立法主體名詞解釋

立法主體是指具有憲法或法律賦予的法定立法權力的國家機關。根據《憲法》和《立法法》,可以列表表示中國的立法主體以及所制定的法律形式。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央軍事委員會各總部、軍兵種、軍區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
中國立法體制主要是這樣安排的。第一,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繫上,中國實行以中央立法為主導的立法體制。中央立法權力高於地方立法權力,地方國家機關沒有獨立的立法權力,其立法權力受中央的規制。第二,在中央國家機關之間以及地方同級國家機關之間的關繫上,中國實行以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為主導的立法體制。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國家權力統一於人民代表大會,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職權上有所分工,但是都向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國家立法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執行和適用法律,國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權解釋法律,但是這種解釋活動不被認為是制定法律的活動。地方同級國家機關之間的立法體制也作類似的安排。

❾ 立法體制名詞解釋

立法體制是指對立法許可權進行劃分的制度,意指在一個國家中哪些國家機關有權制定法律,它們的立法權力之間的關系如何。

❿ 立法原則名詞解釋

立法原則是指復立法主體據以制進行立法活動的重要准繩,是立法指導思想在立法實踐中的重要體現。反映立法主體在把立法指導思想與立法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特別注重什麼,是執政者立法意識和立法制度的重要反映。立法原則是立法主體據以進行立法活動的重要准繩,是立法的內在精神品格之所在。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列舉的事由 發布:2025-09-22 17:17:31 瀏覽:961
百度拼音輸入法官方 發布:2025-09-22 17:12:43 瀏覽:294
汽車銷售公司簡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2 17:12:41 瀏覽:234
關於安全規章制度考試題庫 發布:2025-09-22 17:11:56 瀏覽:907
飯店規章制度五性 發布:2025-09-22 17:00:54 瀏覽:782
民事法院調解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2 17:00:53 瀏覽:210
法治園林小品 發布:2025-09-22 16:59:58 瀏覽:837
現代人民司法 發布:2025-09-22 16:59:20 瀏覽:449
民事訴訟法拘傳 發布:2025-09-22 16:50:14 瀏覽:273
道德經伊尹 發布:2025-09-22 16:50:11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