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4性道德

4性道德

發布時間: 2021-12-04 02:36:52

1. 性道德的內容

性道德是指調節人類性行為的道德規范。異性相吸,性愛、性沖動和性行為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但因為涉及第二者,並產生生物學、社會學後果,為了協調雙方及與周圍人的關系,必須有性道德。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的家族和社會文化氛圍,性道德是不同的。

人,能夠同禽獸區別開,成為真正的人,其中的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道德。人們的各種行為都有各自的道德准則,人們的性行為必須遵守性道德,否則要受到法律制裁和道德譴責。道德是約束人們行為的內在力量。法律是約束人們行為的外在力量。

人類的社會生活可分為三大領域,即家庭生活、職業生活和公共生活。與此相對應的,用以調整和指導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的整個社會道德規范也分為三大部分,即婚姻家庭道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人類的性關系是婚姻家庭關系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性道德也是婚姻家庭道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性道德是社會道德滲透在兩性生活方面的行為規范,調節人們生理機能與社會文明之間的矛盾,是人們性行為的標准,也是衡量人類兩性關系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性道德是一種社會形態,它和其它社會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態一樣,有著各自的特點,發揮各自的作用。

其主要特徵如下:

(1)性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規范:首先性道德所制約的對象比較特殊,制約著人們的兩性關系,是指導自己性生活的行為准則。而兩性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具有感情色彩、最隱蔽、最動人心弦的一部份。其次表現在性道德的制約作用十分敏感,一旦有人越軌,很快就會引起輿論嘩然,人們就會議論、譴責,連親友都感到有失臉面。在輿論的壓力下,個人也易於產生良心上的責備。同時性道德規范與法律法規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違反性道德,進而走上性違法犯罪。

(2)性道德具有比較特殊的層次性: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性道德的形成有著民族自身的不同特點。如有的民族至今允許一妻多夫的性關系,不認為是不道德。有的民族曾流行抱婚,有的民族仍有掩婚等等,都不認為是不道德行為。對現代文明的正當的異性間的某些交往方式,在某些地區則可能會遭到非議。人類社會本身的多層次性,反映在性道德方面也出現了多層次的要求。

(3)性道德具有相當大的穩定性:整個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來說都具有穩定性特點,既使經濟基礎改變以後,原來的上層建築還將穩定地保留一定時期。性道德規范比其他上層建築變化的速度更慢,有著更大的穩定性。因為改變舊的觀念,需要人們的思想文化、社會風尚和心理結構有一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比較緩慢的。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封建的道德觀念仍然在有形無形地對人們發生影響的原因所在。

(4)性道德具有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性:從縱向來看,性道德貫穿於人類社會的始終,是與社會共存的。從橫向來看,性道德涉及到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到了生長發育期,都要受到性道德的約束,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都很大。

姦情是一種違背社會性道德的現象。主要包括:自願的婚外性行為(通常是指私通、通姦),未婚同居,婚外同居等。

2. 性道德的八個原則是什麼

1.雙方自願原則。自願是以不違反社會公德為前提。
2.無傷原則。不傷自己版,不傷對方,不傷後代權,不造成精神污染。
3.愛的原則。軀體感受與心理感受有機融合。
4.婚姻締約原則。聖經上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結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5.科學計劃生育原則。
6.性禁忌原則。某些遺傳病及家庭倫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2]

3. 性道德 真的是這樣 的嗎

他們要在孤島上生活一輩子么?為什麼不一起想辦法回去呢。這樣就誰都不會為難了。都說共產主意社會是按需分配的,這個性是否也是如此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是這樣,那麼那男的還真的挺為難的呢,如果她們同時需要,那該怎麼分配啊

4. 什麼為性道德

《性道德概論》
性道德標准:

1.雙方自願原則。自願是以不違反社會公德為前提。

2.無傷原則。不傷自己,不傷對方,不傷後代,不造成精神污染。

3.愛的原則。軀體感受與心理感受有機融合。

4.婚姻締約原則。聖經上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結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5.科學計劃生育原則。

6.性禁忌原則。某些遺傳病及家庭倫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
全文查看網路
http://ke..com/view/155008.htm

5. 什麼是性道德

性道德(與性行為密切相關聯的行為約束)其標准:
1.雙方自願原則。自願是以不違反專社會公德為前提屬。
2.無傷原則。不傷自己,不傷對方,不傷後代,不造成精神污染。
3.愛的原則。軀體感受與心理感受有機融合。
4.婚姻締約原則。聖經上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結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5.科學計劃生育原則。
6.性禁忌原則。某些遺傳病及家庭倫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

6. 從性道德的方面如何看待婚前性行為

理解...順其自然

7. 性道德的核心有哪些內容

核心內容有:性道德標准、愛情觀、貞操觀、生育觀。

1、愛情觀

愛情是男女之間發自內心的相互愛慕並渴望對方成為終身伴侶的感情。性的吸引是愛情產生的自然前提。但愛情和性慾又有質的區別,愛情是人的一種社會感情,單純的性慾只是動物的本能。

現代的性愛同古代的愛有著根本的不同:

第一,它以互愛為前提,婦女處於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古代的愛情則不一定都要徵得婦女同意。

第二,情愛常常達到強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結合而彼此分離,對雙方都是難於接受的不幸。

愛情的特徵表現為:

①對等性。雙方以互愛為前提,情投意合,互相給予。

②專一性和排他性。愛情是一個男子與一個女子的愛慕關系,不允許第三者介入,因而是排他的。

③持久性。愛情是持久的感情生活,要求雙方忠貞不渝,經得起人生道路上種種磨難的考驗。

對待愛情的態度,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質。

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應當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①事業高於愛情。沒有事業的愛情是空虛的。事業和愛情並不矛盾,處理得當可以相得益彰。愛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目的,人生最崇高、最重要的是事業。因此,必須堅持事業高於愛情,自覺做到愛情服從事業,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也會促進愛情。

②尊重對方自願選擇的權利。男女雙方在從戀愛到結婚組成家庭的過程中,要通過合乎道德的方式求得相互了解,必須尊重對方自願選擇的權利,任何強迫、威脅、欺騙的手段都是不道德的。

③堅貞專一。這是愛情生活最重要的原則。戀愛雙方要互相忠誠,互相信守,不可見異思遷。

④負責與自重。戀愛過程中,應該用符合道德要求的方式表達互相愛慕的感情,理智地駕馭自己的行為。戀愛期間,雙方都應保持貞操,自尊自重,也應互相尊重對方。

2、性道德標准

雙方自願原則。自願是以不違反社會公德為前提。

無傷原則。不傷自己,不傷對方,不傷後代,不造成精神污染。

愛的原則。軀體感受與心理感受有機融合。

婚姻締約原則。聖經上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結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科學計劃生育原則。

性禁忌原則。某些遺傳病及家庭倫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

制約性道德的手段除法律手段之外,最主要的是依靠傳統美德教育,包括:羞恥感,義務感,責任感,良心感,公德感及貞潔感。

道德約束下的性與愛,追求人類高層次需求的性與愛,才會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迷人的畫,一首醉人的歌,一杯甘美的瓊漿,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段美好時光。

人類調整兩性性行為的社會規范的總和。為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需要用這種規范來約束人們的性行為。

作為一種道德現象,性道德不僅表現為一定的觀念、情感、思想,而且體現在具體行為和各種活動之中。

因此,通常可以把性道德的內容概括為:一個核心——性道德規范,三個性道德范疇——愛情觀、貞操觀和生育觀,三種性道德關系——婚前性關系、夫妻性關系和婚外性關系,一個外部條件——性環境道德。

3、貞操觀

指男女雙方對愛情堅貞不渝的節操。是人類生存發展需要的歷史性產物,也是對男女雙方共同要求的一種美德。現代貞操觀不反對愛人死後再娶或再嫁,不認為這是對以前愛情的不忠,恰恰相反,應該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貞操觀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婚姻的締結必須以愛情為基礎,確認彼此具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志趣,具有共同生活的人格特徵;確認婚後能自覺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能給雙方帶來精神上的愉快和生活上的美滿。婚姻雙方自覺維護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婚姻便是貞潔和合乎道德的。

如果缺乏愛情基礎,而僅僅是基於金錢、地位、美貌而結合,則是不貞潔的,缺乏生命力的。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才有肉體接近的權力。

②貞操是雙方對等的,並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現代貞操觀結束了古代對女性的片面約束,成為對男女雙方的共同要求,彼此要以正確的人生觀對待兩性關系,珍視和保持各自的貞潔,提倡兩性關系的嚴肅性和對愛情的忠貞不二。

婚後不見異思遷,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是互尊互愛,互諒互讓,互相體貼,保持婚姻美滿的基礎。貞操觀對維護家庭的幸福、培育子女、凈化社會風氣、保持社會安定,建設健康文明的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4、生育觀

指對於人類生殖和養育問題的總的觀念。

生育觀,一方面是經濟基礎的反映,另一方面又表明了人類自身生產是社會生產的一部分,對於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當代中國生育觀要求把生育的權利與義務統一起來,把生育的意願同對社會、後代的責任統一起來。

具體包括:

①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樹立「生育為公」的道德觀念,要求生育者以社會的利益和要求作為生育動機,避免把生育單純當做實現個人或家庭目的的手段。「生育為公」的道德觀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

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人口再生產,從形式上看,生育活動是在每個家庭內部進行;從內容上說,所生育的子女絕不是個人的私有財產,而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個人的生育應從國家的需要出發,要服從國家利益。

「生育為公」的道德觀是通過生育目的、生育動機和生育的結果反映出來的。

②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是生育道德的行為規范。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使人口的發展同物質資料的生產相適應。計劃生育是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控制生育的時間和密度,以達到有計劃地生育子女。

具體內容包括:提倡和鼓勵晚婚和節育;要求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子女。優生優育是採取人為措施,使出生的兒童具有優良的遺傳素質,同時進行科學養育,以提高人口質量。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的道德規范對夫妻的性生活提出了相應要求:

首先,要求人們接受避孕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其次,為了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需要夫妻間性生活文明、科學與和諧。

③堅持晚婚晚育,是中國當代生育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醫學研究表明,青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一般在23~25歲之間。如果過早結婚和生育,由於生理發育尚未成熟,不僅影響個人的身體發育和健康,同時也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農村早婚早育、「早生兒子早得福」是生育為己的封建道德觀念。要從科學道理上認清,早婚早育不僅有害於身體發育和健康,不利於後代的優生優育,而且還會導致人口增長過快,影響國家現代化進程,這是當代中國生育道德所不允許的。

(7)4性道德擴展閱讀:

特點


多樣性

不同社會文化、民族和地域的不同,道德評價可能相差甚遠。為此,性道德更表現出他的多樣性。

人類歷史上的性文化分為三大類:反性慾文化、親性慾文化和中間性文化。反性慾文化將性行為看作是罪惡,親性慾文化放縱性行為,對風流事加以鼓勵,中間性文化是選擇地制止不良性行為。


一致性

人類的大多數群體,是把人的性行為限制在婚姻范圍之內,這一點在全人類具有共同性。顯然,這不但有利於種族延續,而且有利於財產的繼承。


繼承性

人類在進化的進程中,總是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風格一代代保留下來,性的道德繼承就是這一性質的繼承。隨著時代的發展,以人類自身發展的利益為參照系,決定保留和剔除哪些習俗行為。


雙重性

理想期待與現實行為的脫節:理想化的性行為的控制和期待,提出有利於社會和人群的性行為標准,告訴人們怎麼做。而在現實中,人們的行為並不是總是那麼進行,人們有自己的參照系,參照點是怎樣方便自己。

男女性道德評判不一致,不管是在舊時代文化還是主流文化,即使在現代社會,也依然存在。

8. 性道德的特徵有哪些

性道德是社會道德滲透在兩性生活方面的行為規范,調節人們生理機能與社會文明之間的矛盾,是人們性行為的標准,也是衡量人類兩性關系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性道德是一種社會形態,它和其他社會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態一樣,有著各自的特點,發揮各自的作用,主要特徵如下:(1)是特殊的規范

性道德所制約的對象比較特殊,制約著人們的兩性關系,是指導自己性生活的行為准則。而兩性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具有感情色彩、最隱蔽、最動人心弦的一部分。其次表現在性道德的制約作用十分敏感,一旦有人越軌,很快就會引起輿論嘩然,人們就會議論、譴責,連親友都感到有失臉面。

在輿論的壓力下,個人也易於產生良心上的責備。同時性道德規范與法律法規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違反性道德,進而走上性違法犯罪。

(2)有特殊層次性

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性道德的形成有著民族自身的不同特點。如有的民族至今允許一妻多夫的性關系,不認為是不道德。有的民族曾流行抱婚,有的民族仍有掩婚等,都不認為是不道德行為。

對現代文明的正當的異性間的某些交往方式,在某些地區則可能會遭到非議。人類社會本身的多層次性,反映在性道德方面也出現了多層次的要求。

(3)有一定穩定性

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來說都具有穩定性特點,既使經濟基礎改變以後,原來的上層建築還將穩定地保留一定時期。性道德規范比其他上層建築變化的速度更慢,有著更大的穩定性。

因為改變舊的觀念,需要人們的思想文化、社會風尚和心理結構有一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比較緩慢的。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封建的道德觀念仍然在有形無形地對人們發生影響的原因所在。

(4)有廣泛社會性

性道德貫穿於人類社會的始終,是與社會共存的。從橫向來看,性道德涉及到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到了生長發育期,都要受到性道德的約束,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都很大。

9. 每個人性行為的道德規范有那四個

●自願原則 性道德的標准之一,就應該是建立在自願原則上,即雙方自願的原則上。 在實際性活動中,所謂「自願」,主要指女方自願。無論從生物性性質或社會性性質上看,在性交過程中,一般說男性多是處在主動和進攻的地位。所以,在性行為中,做為男方,不僅要滿足自己生理和心理上性的需要,也應顧及到女方的意願。如違反自願原則,就構成了強奸行為;自願的原則也應有一定的范疇,就目前來說,有些青年男女受「性解放」、「性自由」思潮影響,未婚即隨便進行性交,雖是「自願」,卻違反了大的性道德原則。
●無傷原則 「無傷」主要指兩人之間的性行為不會傷害其他人的幸福,不會傷害後代的健康,不會傷害社會的安定發展。另外也有講究性衛生,使性交行為不會損害於自己或對方的身心健康。
●愛的原則 人類具有超乎於動物界的思想與情感,因之在性活動中具有對異性的、尤其對特定的「某一個」異性的愛情,就成為人類性道德的重要原則。性愛不是單指性交,它是性行為中軀體的感受與心理的感覺有機的融合。為求單純肉體上的一夜之歡的性交,很難說是存在著什麼性愛的,只是為了滿足性慾而已。
●婚姻締約的原則 婚姻締約,就是道德規范在法律上的表現。兩個異性之間產生愛情,而這愛情又是自願與無傷的,也必須經過法律的程序予以認可,才是符合道德原則的。 「性交只有在結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10. 性道德的基本原則

性是人的本能,但性行為是人發起進行的,應該受到道德的約束。以下是傳統的性道德的7個原則:
自願原則
性行為自主權是人的基本權利之一,非自願下的性行為,是對他人的粗暴侵犯,會給被害者造成肉體和心靈上的巨大創傷。
相愛原則
男女之間發生性行為,必須具有愛情。它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沖動,更主要是復雜的情感交流活動,是對對方相貌、體魄、氣質、思想、品質、才華等許多方面愛慕的表現。
因此,男女之間只有在相互產生愛情的基礎上發生的性行為,才是高尚的、道德的。

合法原則
男女之間發生性行為,必須建立在依法締結的婚約基礎上。
必須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履行結婚登記手續,才是合法婚姻。
隱秘原則
性生活都具有較強的隱秘性:
一是指對他人的性生活不應窺看,更不能拍照、錄像加以傳播(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除外)。
二是指性生活的雙方,應注意隱蔽保密,在易被人發現的地方發生性行為,或者在公共場所表現性感極強的動作,都是不道德的。
常規原則
就是男女之間發生性行為,應採用常規模式。

不傷原則
性行為具有明顯的社會性,盡管只是男女之間的事情,也會給社會帶來種種後果。
如:導致生育、引起疾病傳播等等。
因此,嚴重的傳染病、精神病、性病患者,以及有遺傳病的人,隱瞞其病,與健康人發生性行為是不道德的。
對後代的撫養、教育不承擔義務的非婚性行為,是不道德的。
不潔性行為,往往會給對方帶來肉體上的疾病,因此,也是不道德的。

勿仇原則
夫妻離婚以後,雖然不能共同生活,但是可以一起共事;不是夫妻,還是朋友;沒有愛情,還有友誼。
建立這種離婚後的新型人際關系,既有利於自身的工作,又有利於撫育幼者,關照長者,這才是高尚的性道德。

熱點內容
立法應該應 發布:2025-05-21 09:10:16 瀏覽:307
司法解散之訴 發布:2025-05-21 09:09:29 瀏覽:462
法官你好 發布:2025-05-21 08:59:04 瀏覽:224
市民法概念 發布:2025-05-21 08:54:58 瀏覽:230
法官偽造事實是否違法 發布:2025-05-21 08:54:12 瀏覽:774
生產車間員工守則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1 08:49:45 瀏覽:716
企業物業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1 08:49:37 瀏覽:746
行政法民法刑法的區別 發布:2025-05-21 08:49:35 瀏覽:450
殺枉法法官 發布:2025-05-21 08:37:44 瀏覽:179
高校法學教師 發布:2025-05-21 08:22:05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