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與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與法治國家

發布時間: 2021-12-05 02:00:19

❶ 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在()

應當選 D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1994年《中共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回經濟體制的決定》答,法制建設首次作為獨立主要問題提出,包括理發、執法、司法、法律監督等。
(2)199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方略的提出;
(3)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國的基本方略。
(4)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3條修正案在憲法第5條增加一款,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上升為一項基本的法律原則。這預示著:中國將依靠政府的推進,輔之以社會(民間)的力量,走向法制現代化(法治化)的道路。

❷ 依法治國和建立法制國家,有什麼區別

應該是"法治國家",而不是抄"法制國家".
兩者的沒有什麼區別,如果非要區分,可能在於把法律放在什麼樣的位置.
依法治國只是把法律放在工具的位置之上,這個工具有用,我們就用它,沒用我們就不用它.而法治國家把法治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是國家建立的根本目的.人們為什麼要建立國家,就是為了在人群中實現良好的法治秩序.

❸ 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什麼時候寫入憲法的

中國現行憲法,即八二憲法,為了體現保障公民權利的原則,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放在「國家機構」之前,改變了以往放在「國家機構」之後的慣例。雖然只是次序的調整,但它反映了法治國家一個基本原則———公民權利優於國家機構的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是建立法治國家的前提,國家機構是用來保障和實現公民權利的工具。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還特別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我國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1989年9月,江澤民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就鄭重宣布:「我們絕不能以黨代政,也決不能以黨代法。這也是新聞界講的人治還是法治的問題,我想我們一定要遵循法治的方針。」在黨的十五大上,江澤民明確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將過去「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提法,改變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極其鮮明地突出了對「法治」的強調。
1997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大提出的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其作為憲法的第五條第一款。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破天荒的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國方略的重大轉變。
中共十六大合乎邏輯地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正是中央對這一問題長期思索的結果,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著眼於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現實需要: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黨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還把依法治國作為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項基本內容。

❹ 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996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明確指出,到下世紀初要初步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共產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又再一次肯定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社會理想。1999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又對1982年憲法進行了修改,將法治與法治國家予以了憲法確認。法治的目標意義更加突出,而且成為了憲法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997年召開的中共十五大。十五大的政治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不久後,這一目標又被寫進我國的憲法,從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目標轉變為國家的政治目標。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任務和原則,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一個基本目標。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的。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並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億萬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落後的狀況。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❺ 依法治國與法治的區別與聯系

一、依法治國與法治的聯系

法制又稱為以法而治,即法律是政府管理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法制和法治不是同一個概念。它們的聯系在於,實行法治需要有完備的法律制度。

二、依法治國與法治的區別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律制度是相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制度來說的,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

而法治從來都是相對於人治來說的,沒有人治就無所謂法治,相反亦然。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

2、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一套法律規則以及這些規則怎麼指定、怎樣執行和遵守等制度;法治與人治則是兩種對立的治國理念和原則,即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應寄希望於一兩個聖主賢君,而關鍵在是否有一個良好的法律和制度,這些良好的法律還應得到切實的遵守。

3、與法治相比,法制側重在法律的使用上,是法律工具主義。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但不一定是實行法治。

(5)依法治國與法治國家擴展閱讀:

法制是指當權者按照法律治理國家,但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組成的立法部門制訂的。法治下,行政部門的職責只是執行該等法律,並且受該等法律拘束。

因此法治和法制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於法律是否拘束人民,而是在於行政、立法、司法這些政府權力是否也和人民一樣,受到法律的拘束和控制。

法治的內涵,與其說是要求所有人民守法,毋寧更側重於法律對政府權權的控制和拘束,否則法治即與法制難以區分。

對於社會上常見的違法或脫序現象,尤其是以激烈、遊走於法律邊緣的手段向政府爭取權利的行為,某些政府官員常常會呼籲和要求人民「守法」以尊重「法治」,這其實是將法治的意義誤解和窄化為法制。

❻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錄

實行和堅持依法治國保障國家長治久安論依法治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建設問題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新的里程碑
論依法治國的概念
治國方略的根本轉變
論依法治國之法理要義
創新制度: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
「依法治國」及其優越性
論法治國的理論基礎
論依法治國的若干問題
更新思想觀念堅持依法治國
論依法治國與法治
試論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鄧小平政治法律思想的精髓
論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標准
試論「法治」構成要件
法治的理念、制度和運作
法治的兩種類型
法治社會中的權力和權利定位
法治是一個歷史的范疇
法治秩序論
簡論鄧小平的法治思想
法治:權力與權利的均衡點
中國共產黨領導與法治問題
論法治的理論形態與實現過程
禮治、法治之辨
中國法治建構的歷史語境及其面臨的問題
法治的概念分析
走向法治敢問路在何方
——中國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與變革
市場經濟·文化精神-法治的實現
公民社會決定法治社會
——兼論中國法治進程的症結與解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社會,是怎樣的社會
——「從身份到契約」公式引發的思考
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重要保證
中國違憲審查制的改革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建設
試論依法治國與行政權力的制約
論現代行政程序在法治行政中的作用
依法治國與依法行政法治化
論政府與人民的法律角色定位
附錄
為建設法制國家而奮斗
《人民日報》評論員
實行和堅持依法治國
《法制日報》社論
學習學習再學習
《人民日報》評論員
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
《法制日報》社論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學術研討會綜述
編校說明

❼ 依法治國和以法治國的區別很大嗎

依法治國和以法治國雖然一字之差,但是它們區別很大,具體區別如下。

一、兩者概念不同

1、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的方略。

2、以法治國是韓非法律思想用語。指的是用法律治理國家。主體是人,根本上還是人治,法律是工具,可用則用,不可用則不用。不強調法律的權威性。因此與依法治國的法治根本性不同。

二、兩者的歷史背景不同

1、以法治國、以法為本是韓非法律思想用語,是秦朝法制的重要思想。法家奉行「以法治國」,主張「國不可一日無法」。即使在獨尊儒術以後,其法治的精神也滲透到儒術之中。尤其是法家的君主獨裁的主張,奠定了秦以後專制主義政治制度的理論基礎。

2、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提出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三、兩者的意義不同

1、法家反對「禮治」,主張「法治」的重要觀點,對秦朝法制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對中國封建法制的確立、鞏固和發展起過重要作用。

2、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❽ 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哪一年

【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在1996年2月8日提出。

從1996年1999年3月,是依法治國方略的正式提出階段。這一階段的「依法治國」是治國方式的根本轉變,不僅在黨的政治報告中確定下來,而且已載入憲法。

1996年2月8日,中共中央又一次舉辦法律知識講座,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家福講授了《關於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1996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規定:「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加強立法、司法、執法、普法工作。堅持改革、發展與法制建設緊密結合,繼續制定實施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法律法規

1996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規定:「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加強立法、司法、執法、普法工作。堅持改革、發展與法制建設緊密結合,繼續制定實施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法律法規。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勝利召開。會議報告中明確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治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在憲法第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田紀雲同志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中指出:「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對於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至此,「依法治國」這一治國基本方略,正式載入憲法,完成了從黨的主張向國家意志的轉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憲法地位的確立,進一步成為一切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循的根本准則。

❾ 依法治國與以法治國的區別與聯系

「以法治國」與「依法治國」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內涵卻有著本質的區別。「以法治國」是說用法律去治國,法律是一種用來治國的工具。這是傳統的管理主義的法律觀念。這種「法治」,主體是國家機關,是手中掌握權力的人,治理的對象是人民群眾。而且「以法治國」有法律工具主義的嫌疑。國家的管理者如果把法律當作手中的工具,則有可能任意改變這一工具,或者濫用這一工具。因此,這種觀念的實質是法制而不是真正的法治,甚至是人治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依法治國」是說治國必須依法,即治理國家的方式方法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這是現代的控權主義的法律觀念。在依法治國的觀念下,國家的管理者必須依照人民按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制定出來的法律來行事,並且不得違反這樣的法律。這種「法治」,主體是人民,治理的對象是有可能濫用國家權力的當權者。可見,「以法治國」的實質是「以法治民」,而「依法治國」的實質是「依法治吏」。

熱點內容
什麼不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5-21 03:58:16 瀏覽:578
司法拍賣房交付 發布:2025-05-21 03:45:17 瀏覽:93
勞動法10年工齡保險 發布:2025-05-21 03:44:35 瀏覽:405
法院胸針 發布:2025-05-21 03:38:49 瀏覽:438
和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3:21:31 瀏覽:729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鍾育周 發布:2025-05-21 03:12:18 瀏覽:277
司法認知范圍 發布:2025-05-21 03:03:15 瀏覽:912
法律援助中心財務管理制度 發布:2025-05-21 03:01:47 瀏覽:868
離職多久不可以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1 02:52:06 瀏覽:84
交通認定書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2:40:03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