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扶不扶老人是道德問題

扶不扶老人是道德問題

發布時間: 2021-12-05 09:25:21

⑴ 老人跌倒扶不扶 不只是道德問題

還有法律問題
1,扶,①他感謝你②訛你③認為你應該
2,不扶是你道德問題
不過,大多數人採用了視而不見法
我認為,該扶還是扶吧,沒那麼多碰瓷的

⑵ 扶不起的老人是法律還是道德問題

我個人認為先是道德范疇,然後是法律范疇,正義有時是需要法律來保證的,當法律被權力所左右時,就無法保證正義的實現,所以人們就只能無視自己的道德。在現階段,我認為中華民族最缺的就是契約精神及普世價值觀。

⑶ 老人跌倒扶不扶 不只是道德問題 閱讀答案

於「扶不扶」的話題,隔三差五地會熱一回,幾乎成了檢驗公眾道德指數的「試紙」。不過,最近的一些「測試」似乎有些離譜。
近日,有媒體派記者到不同地點進行現場測試,用「摔倒街頭」的體驗式采訪,看看危難之時到底有多少人、在多長時間里施以援手。無獨有偶,某單位主辦的大型社會公益活動走上街頭,以 「假摔」來觀察市民面對此情況的反應,還對第一個施以援手的人現場送汽車大禮。
此類「假摔」測試,初衷可能是好的,希望鼓勵更多人行善舉,希望能對社會道德生態作一回實證研究。但是,用「假」來測試道德和愛心,終究不妥,還會帶來副作用—今後,人們在面對「扶不扶」的問題時,既要糾結會不會好心反遭訛,還會懷疑「這是不是一個測試」。這樣,無疑給道德生態加了一瓢「渾水」。見路人摔倒,有些好心人想扶,卻怕成為「試驗品」;有些人本不想扶,頭腦中卻閃過「可能會幸運得大獎」的念頭而去扶了。這樣的情況下,又該如何為路人的道德水準來打分呢?
「扶?還是不扶?」近年來,人們不斷討論這個話題,每次有新的相關事件發生,這個「經典之問」就會熱上一回。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現在的輿論往往就是兩極:不扶,你就是見死不救;扶了,你就是道德高尚。一些「假摔測試」也是這樣非黑即白的結論。事實並非如此。不扶,有可能是因為不懂急救知識而不敢扶。有人摔倒受傷,遭圍觀,不能簡單加上一句「圍觀人群無人施以援手」的評注。多數情況下,圍觀者並不是看熱鬧,有人在焦急地商量應該怎樣施救,有人拿出手機呼叫120救護車,有人自動在傷者周圍設立 「警戒線」,以免倒地者受到其他傷害。社會道德生態包含了人們的多種想法、規則、行為,凡此種種,不是一兩場測試、不是「扶不扶」的簡單選擇題可以測試出的。
與其做一些所謂的 「愛心測試」,不如更好地為愛心護航。今年全國兩會上,「扶不扶」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有委員提出,「扶不扶」與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 「誠信」、「友善」、「公正」、「法治」等相關聯,要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崇德向善的力量,要把誠信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原則,推動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代表委員還呼籲,大眾輿論不要跟風炒作事件過程,而應更多地關注結果。如果每次結果都敘述得明朗,是非曲直都講清,讓人們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懲罰,就能給社會建立信心。有人大代表從法律的角度去評價 「扶不扶」,指出法律要引導善、遏制惡。按照民法的精神,不扶,你不是罪犯;扶,是道德高尚的表現,法律保護你。如果你說扶你的人撞了你,你要舉證,而扶的那個人不需要舉證。有了這樣的鼓勵,就會打消人們的擔心。
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鼓勵人們做好事、行善舉,要堅守某種「不變」,那就是懷著一顆純凈的心靈去幫助他人,從中得到快樂。但也應該看到,社會環境變了,思想多元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廓清一些觀念,健全法律和制度,呵護愛心,保護善舉。

⑷ 老人扶不扶的道德思考

文章摘編如下:
跌倒老人扶不扶?這是個爭論經年的話題。今年5月發生在四川達州的「三名兒童扶老人後被索賠」事件,終在5個多月後經警方調查確認,老人系自行
摔倒。老人也因涉嫌敲詐被處以行拘。而還在近期,廣東汕頭高中生也因扶老人反被索賠,終在報警找到目擊證人後,還己清白,老人上門道歉。

在大陸的社會道德問題屢被討論之時,不少道德缺失事件中的主角老年人群體也進入公眾視野。在西安,一位老人索座不成,坐在少女腿上;還有在樓道里亂堆東西、在公共花園開菜圃等不文明現象,似乎給人一種印象:一些老人道德水準偏低。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展示出的特徵為:法制觀念淡漠,對個人權利的邊界沒有清醒的認識,進而導致公共意識的缺乏。正如已故社會學者費孝通所指出,
在個人權利伸張的社會,是有如一捆捆筷子組成的,整齊有序而人人平等,有著個人權利還有對等的公共義務。而當個人對自身權益缺乏約束,就只剩下人性中的自
私,不顧他者。再在各種運動驅使之下,法制觀念的缺失,社會的無序,又使得人們的惡性缺乏約束,敲詐、好佔便宜、以怨報德,等等。

個人道德與體制機制不是相互隔絕的,人類發展史證明,從生態系統到社會系統,每一個要素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是互生共生的關系。以一些老年人為例,缺乏法紀約束導致了非理性,乃至社會失范。而司法執行機構的判斷失誤,又誤導了社會心理和行為。

今日大陸一些人的法律意識欠缺,加上某些地方法律機構的判處失當,給社會道德投下陰影。「跌倒老人扶不扶」這不是簡單的道德問題,更是社會治理的綜合問題。(鍾海之)

⑸ 扶不扶老人成為一道難題,所反應的社會道德與法律問題

報警在扶

⑹ 老人摔倒扶不扶,是道德問題,還是法律問題

這是道德問題,還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道德滑坡的結果呀

⑺ 扶不起的老人是道德問題還是法律問題四個法律觀點

兩者缺一不可!

⑻ 老人摔倒扶與不扶的道德思考650字

近日,有媒體派記者到不同地點進行現場測試,用「摔倒街頭」的體驗式采訪,看看危難之時到底有多少人、在多長時間里施以援手。無獨有偶,某單位主辦的大型社會公益活動走上街頭,以 「假摔」來觀察市民面對此情況的反應,還對第一個施以援手的人現場送汽車大禮。

此類「假摔」測試,初衷可能是好的,希望鼓勵更多人行善舉,希望能對社會道德生態作一回實證研究。但是,用「假」來測試道德和愛心,終究不妥,還會帶來副作用—今後,人們在面對「扶不扶」的問題時,既要糾結會不會好心反遭訛,還會懷疑「這是不是一個測試」。這樣,無疑給道德生態加了一瓢「渾水」。見路人摔倒,有些好心人想扶,卻怕成為「試驗品」;有些人本不想扶,頭腦中卻閃過「可能會幸運得大獎」的念頭而去扶了。這樣的情況下,又該如何為路人的道德水準來打分呢?

「扶?還是不扶?」近年來,人們不斷討論這個話題,每次有新的相關事件發生,這個「經典之問」就會熱上一回。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現在的輿論往往就是兩極:不扶,你就是見死不救;扶了,你就是道德高尚。一些「假摔測試」也是這樣非黑即白的結論。事實並非如此。不扶,有可能是因為不懂急救知識而不敢扶。有人摔倒受傷,遭圍觀,不能簡單加上一句「圍觀人群無人施以援手」的評注。多數情況下,圍觀者並不是看熱鬧,有人在焦急地商量應該怎樣施救,有人拿出手機呼叫120救護車,有人自動在傷者周圍設立 「警戒線」,以免倒地者受到其他傷害。社會道德生態包含了人們的多種想法、規則、行為,凡此種種,不是一兩場測試、不是「扶不扶」的簡單選擇題可以測試出的。

與其做一些所謂的 「愛心測試」,不如更好地為愛心護航。今年全國兩會上,「扶不扶」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有委員提出,「扶不扶」與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 「誠信」、「友善」、「公正」、「法治」等相關聯,要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崇德向善的力量,要把誠信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原則,推動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代表委員還呼籲,大眾輿論不要跟風炒作事件過程,而應更多地關注結果。如果每次結果都敘述得明朗,是非曲直都講清,讓人們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懲罰,就能給社會建立信心。有人大代表從法律的角度去評價 「扶不扶」,指出法律要引導善、遏制惡。按照民法的精神,不扶,你不是罪犯;扶,是道德高尚的表現,法律保護你。如果你說扶你的人撞了你,你要舉證,而扶的那個人不需要舉證。有了這樣的鼓勵,就會打消人們的擔心。

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鼓勵人們做好事、行善舉,要堅守某種「不變」,那就是懷著一顆純凈的心靈去幫助他人,從中得到快樂。但也應該看到,社會環境變了,思想多元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廓清一些觀念,健全法律和制度,呵護愛心,保護善舉。

⑼ 老人摔倒扶還 是不扶的問題是道德的問題還是社會的問題

社會問題與道德問題同在。
一方面,社會的法律不健全,維權途徑的不完善。另一方面,部分老人及其家屬道德的缺失。
我覺得,老人摔倒一定要扶。
首先先聚集部分群眾並報警。然後在簡單救助的同時請人拿出手機拍攝,找人證明你的"清白"。一舉兩得,既幫助了別人,也樹立了你的道德。

⑽ 老人摔倒扶不扶反應了什麼道德問題

反應的更深層抄次的問題是社會保險襲體系不完善。不是每個人生來都這么冷漠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老年人老無所依,很多老年人喪失勞動能力,而沒有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遇到摔倒可能去醫院治療的事情老年人負擔不起高昂的醫療費用而出現

熱點內容
理解法治建設與中國發展 發布:2025-09-22 11:50:38 瀏覽:73
領導幹部善法治思維 發布:2025-09-22 11:47:02 瀏覽:798
建設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制定 發布:2025-09-22 11:43:20 瀏覽:401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檢察機關有權對 發布:2025-09-22 11:40:23 瀏覽:891
吸入法治肺 發布:2025-09-22 11:36:10 瀏覽:955
五鳳司法所 發布:2025-09-22 11:34:19 瀏覽:669
民族區域自治立法 發布:2025-09-22 11:24:31 瀏覽:79
法院壁紙 發布:2025-09-22 11:24:21 瀏覽:190
下列不屬於行政法規的制度程序的是 發布:2025-09-22 11:12:50 瀏覽:917
哺乳期懷孕勞動法 發布:2025-09-22 11:11:21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