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寫字
⑴ 道德經 里的無為是什麼意思
「無為」是一個哲學概念,不能從字面去理解。
無,在哲學上表示無形、無名、虛無等,或指物版質的隱微狀態,意思是一種不顯形、不著痕跡的東西。如《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意思是,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可見,「無」不等於「沒有」。
為,指行為、作為。
無為,指一種「順應自然」的作為。經過有為的思考,以時勢、趨勢的判斷做出順勢而為的行為,即順應自然的變化規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為做作,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以書法藝術舉例。書法家畢生苦練,是「有為」。當他掌握了規律、藝術水準足以駕馭書法的時候,寫字時不再在「技法」上人為地刻意地「作為」,一切順乎「筆意」,其作品才算得上「自然天成」。
人們在改造自然、改變社會的「作為」中,同樣要順乎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主觀妄為、不該為而為之就會失敗。無權為是有為的否定,也是更高層次的有為。
無為與有為是對立統一關系,假如一味地強調無為,就會陷入虛無主義的消極泥坑。
⑵ 道德經的翻譯
孫長同初步悟解道德經道德經是一部偉大的藝術精品,正因為他的藝術性特別強,所以人們只能欣賞,他像海市蜃樓一樣好看,但模模糊糊卻看不清它的真面目。它又像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尊藝術精品,人們卻從根本上弄不懂它的實質。所以只覺得它很好,很高貴,卻終因不懂這么高貴的藝術,也就無法利用其價值,難以為人類利用了。甚至有些人把它看成裝扮作美女的毒蛇,當做毒品而大加殺伐也情有可原了。對於這迷一樣的藝術品,如果不能解透它,又怎能利用其價值呢?也更談不上充分利用了。我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了。我就是想把這座海市蜃樓搬到陸地上來,變成有牢固根基的高樓大廈!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座美麗的高樓大廈,只是因為我們的無知,才使得它好象沒有了根基。我現在就是想把它的根基挖出來。讓人們看清它的實質。以解人們只能對它進行程度不同的猜想之惑。而使看不清它實實在在的真面目的情況得以扭轉。我們知道要想得到它的實質,就必須把它還原,還原以後我們才能看清它的實質。只有弄清了它的實質,我們才能知曉它到底是否毒品。到底有用沒用。到底有多大用處。也就是我要把這尊雕刻的完美無瑕的玉石雕塑品,還原為玉石。好象是還沒有進行雕刻的石頭。毛糙的石頭。等人們看明白後,再讓現在的雕塑大師們重新用現代語言,雕塑成現代的人們大部分能看得懂的藝術品。由於我只是個好刨根掘底的實在人,但終因才疏學淺,自知不能勝任此項雕塑工作,只有依賴於各位雕塑大師了!象易中天,李零,南懷瑾,黎鳴,李銀河,於丹等學術超男超女們式的大師們,拜託你們了!也可以說被褐懷玉。誠尋雕師了。誠然由於我學識有限,認知短淺,要想還原到原貌也是絕對辦不到的,也只能做到大體上還原。還因為沒有全部還原的必要,還原到一般能比較好懂也就行了。 通過還原以後我們會看清: 道是宇宙的本源也好,道是自然規律也罷。但是道無形無體,它又無所不在,無論何時何地都有道。但它終久是抽象的,因此道要在宇宙中有所表現,讓人們認識它,那就必須藉助一定的載體,把抽象還原為具體。才能使人得到具體的滿意的答案。否則從抽象到抽象的那種空空如也,是很難說明問題讓人正確認識的。因為道的普適性,所以它又是任何物質都可以作為它的載體的。大到星球星系等、中有人與動物等,小到原子質子細胞等都是道的載體。這就給了我們很大的方便。所以我們人類要想認識道,要想懂道,藉助人自身這個道之載體最好認識,最直接,最現實。所以道德經就是用人作載體而闡明了物質的運動轉化過程,從而使人們認識物質變化規律的。尤其道德經用陰陽三合中產生的德,道斷而生德,德生而失道。道德有別的抽象概念,把宇宙中物質變化的總規律作了科學的嚴格的邏輯說明。西方哲學只是兩點論,還不得不人為的用辯證法把這兩點聯系起來。而道德經是三點論,直接用德就把兩點聯系了起來,並且用德就合理地把事物的區別和矛盾解決了。那種用斗爭,戰爭的解決方法,是因兩點論的認知影響而不得不取的一條道走到黑的,不可變通的,道性而無德性的殘酷方法。所以:哲學只是道德學問的一個分支。它並不能函蓋道德的所有問題。但是道德是能函蓋哲學的。因此: 道德是一切學問的基礎!道德既是哲學的基礎,它函蓋哲學;又是科學的基礎,它的分科學習方法最正確。他既是政治的基礎,又是經濟的基礎,他既是法律制度的基礎,又是自由民主人文 的基礎,他既是物理化學的基礎,又是數學天文地理學的基礎;他既是歷史學的基礎,又是未來學的基礎,更是當下現實學的基礎。大到宇宙空域,小到原子光子力子都離不開道德這個基礎。這也可稱之為道德基礎論!它是從物質運動的現象里總結出來的物質運動的規律。並且證明人類社會也要遵循這規律才能行的通,走得正。 所以任何一家講壇的原則都不要以個人的主觀臆斷為原則,而應該真正的是百家的觀點,不要只搞一家的觀點,擁護的,反對的,中立的等各種學說,尤其要創新學說,象我對老子道德經的解讀現在來說絕對是獨樹一幟的解讀。自道德經問世二千多年來沒有人象我一樣解讀過道德經的原有旨意。其他解讀者都是以社會學角度解讀。而我則是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聯系在一起進行全面地詳細解讀。我認為這絕對是自成一家的解讀。並且是科學地解讀哲學!並且我認為我這才是正確的解讀,因此我不怕跟任何人理論,辯解。 我們大家看過屈原的[天問] 吧,里邊有【陰陽三合,何本何化】?一句。還有柳宗元的[天對] 答曰:【合焉者三,一以統同,吁炎吹冷,交錯之功】。裡面都有陰陽三合的問題。我所說的陰陽三合是說:精子和卵子結合在一起的那一瞬間,變成了那個受精卵,它己經在那一瞬間既不是精子了,就算是還有精子,也不是原來意義上的精子了;卵子也一樣,也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卵子了;它產生了一個笫三者,這個笫三者也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道的載體,只是一個受精卵。這個受精卵就是陰陽三合之物。【一以統同】。就是用一個【以】字。把陰陽之遺留物統一在了同一個物品【以】之上。【以】這個沒有剪斷臍帶前的人的狀況。它還需要在德的孕育之下到剪斷臍帶才能成為一個新的道之載體,勿論男女。這個就是陰陽三合的問題,在我沒有解讀之前,自屈原提出二千多年來,除柳宗元外,還沒有人正確回答。這也是基於柳宗元懂得【以】這一字是【沒有剪斷臍帶時的人的狀況】這種答案為依據。如果柳宗元對此答案不懂的話。他也就是用社會學解答的人雲亦雲而己。如今尤其用現代白話解讀,可以說我是笫一個解答者。並且我是比柳宗元進行了更加詳細的解答。並旦我也承認正確的社會學解答。就是自然與社會不可割離的解讀。 因為孔儒的理論是割離這兩者關系的理論。人為的偽理論。所以尊孔就是割裂人的自然屬性與人的社會屬性的關系。你說能有什麼好結果,無非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惡性循環老路。絕不會有長治久安的好事。要想長治久安,只有走道德治國。按道德經設計的道德治國的道路。所以關楗是正確解讀道德經。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圓滿結合。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相銜接。政治與經濟圓滿結合。物質與精神圓滿結合。所以我希望中央領導能象當年毛主席寫實踐論一樣。寫出指導性很強的文章來。論道德治國,和諧治國。愛民治國。民主治國。不要光搞幾句囗號指導。要搞詳細的理論指導。這樣才能使人民群眾的行為有明確的理論宗旨作指導。法律才能有正確的理論依據。自由才能正確地約束,民主才能正規地實行,長治久安才有可能實現。 道生一的道是什麼?在這里說的是規律。什麼的規律呀?自然的規律。那麼什麼又是自然呢?自然就是說在我們居住的宇宙空間,水自流,火自燃,萬物自生,自己運動,自滅,自己滅亡。沒有人去支配它,管理它,也沒有神去支配它,管理它。它就只是自自然然地運行著的萬事萬物。這自然運行的萬事萬物就是自然。這自然運行的萬事萬物又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並不是散亂地運行,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有規則的律動。那麼這個規律是就是道。道生一是說道一開始只生一,比如說一個太陽,一個地球,一個月亮。或者是一個系類別,比如一個銀河系,一個幻影星系,一個太陽系;一個植物類,一個動物類,一個人類,一個魚類等。這個就是道生一。說的是系類別,一類,每一種動物,植物和其他的物別都是一類。有區別的一類,按人來說就是人類。但在這每一類中仍然要分兩種不同性別的一陰或一陽。一生二,就是說這時生的一陰一陽,按陰陽來命名這兩種性別就是二。比如在銀河系中,銀河系就是陽,太陽就是陰。在太陽系中,太陽就是陽,地球就是陰。地球系中,地球就是陽,月亮就是陰。那麼二生三就是說這一陰一陽的二經過結合,就生出個三來。這個三就是第三代,這個笫三代里邊既會有陰也有陽。這個笫三代里邊的陰陽若再進行結合,就也會生出第四代。三生萬物就是說陰陽結合的這種循環往復的生法,就是三生萬物了。是怎麼生的呢?就是因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是說在陰陽二氣的相互激盪下形成新的和諧體。這個新的和諧體就是三。一個新的道的載體。這就是屈原問的陰陽三合。先有蛋,先有雞在老子這里是不成立的假命題。為什麼?先有蛋,是陰蛋還是陽蛋啊?先有雞是公雞還是母雞啊?所以是假命題!再者,蛋與雞是上下兩代。不屬於負陰而抱陽的范疇。道生一,萬物都是道自然規律生的,這個一無論是陽一還是陰一,道仍然會生出另一個陰一或者陽一來。致使萬物能夠負陰而抱陽,繼續二生三。使自然規律循環往復地運轉起來。以至生生不息。 道生一,道曰一,大道惟一。我們就把道說成是自然規律,但這道也只都是說的單方的自然規律,自然屬性,稱之為道。道無論如何大,也只是一方,也就只能是整體的一半。也就是說無論男方之道和女方之道,都只是人類世界的自然規律的一半。而不是完整的自然規律。而德則不然,而德是雙方,德是整個世界,整個人類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組成的。是這兩個道組成的。道生之,德畜之。就是這兩個道都生之物,由德畜之養之。從而孕育一個新的一。就是無論相對應的任何一方所生之後都要與另一方所生去相結合,把雙方之所生和諧融洽的結合在一起,再共生出一個新的一。也就是兩個道相交,相結合產生新的一的過程,稱之為德。這就是厚德載物。也就是陽陰三合。你看這個漢字的德字是兩個人,雙立人。十字是兩個一[豎一和橫一]相交。下邊是兩顆心變成了一顆心。怎樣變得呢?十與一中間這個字代表著血,血液和精液,我們都知道兒女身上流著父母的血.就是這個事. 男女雙方的血液精液溶解在了一起。男道之精液與女道之經[卵],兩種精經變成了一種精即人精。新的生命之產生的過程這才是德。這才是道生之,德畜之。任何的單方都不能稱之為德,而只能稱之為道。德來畜養這個新的一。德性就是母性。一般女性不是母性,女性對於男性來說都只是單方的道。只有男女徼合後,雙方的精經華和諧地融溶在一起,母性是在這個孕育新的一的過程開始以後,也就是新生命的孕育過程開始以後,這個女性並盡到了一個母性應盡得自然義務,才稱得上有了母性。不是任何女性都可以稱為母性的。再者無論男女,當他她孕育和撫養後代孩子的時候,才稱得上具有父性的父親和具有母性的母親。而在其他時侯只能稱之為具有男性的男人和具有女性的女人。所謂道學家僅僅是單方的理論家,比如道士,就是專門研學研習男性之道的學問家。男性怎樣通過研究固精術,而又要能享受到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達到益壽延年,甚或是長生不老的境界。而道姑尼姑則是專門研學研習女性之道的學問家。女性通過研究閉經術,來達到延年益壽,甚或者是長生不老的境界。無論道士和尼姑都沒有健全的人性,也就是人的自然屬性道士和道姑都不健全。因為他們都不承擔人類的正常的傳種接代的義務,而只想自己單方或單人享受那些快樂之事,並且妄想長生不老,自己在世界上長久永存下去而萬壽無疆。這又都是研究道德經的人們因不真正懂道德經走了歪門邪道的緣故。我發現在我之前,所有研究道德經的人,甚至一些大學問家,也只是一知半解的學問家,只懂得一半,而不懂全部的道德經的意義。有些懂得的人,卻往往說不清楚,講不明白.主要是不敢言性.不敢談及男女之道,不敢明說性徼之事.所以就說不清楚.好象是這些事是只可意會,不可言談,言傳一樣.而德則可稱之為比較完整的自然規律.因為它是一個從無到有所發生發展的一個過程. 人們所厭惡的唯有孤,寡或不穀,而王公們卻用這些字來稱呼自已。所以事物往往是損失了反而有益處,有好處。要想有益處,有好處就要去損失了才行。人們都這樣教導我,我也就這樣教別人吧。 強梁者不得其死。是說要強的人,逞強好勝的人,他要想得到的,如果不得到,得不到,他就會去死。以死明志非得到不可。實際上這種性質,這就是道的性質。道所要想得到的它是無論如何也要得到的。它要想利用的它是無論如何也要利用的。這就是道性。 因為道的要強的性質,所以道是強梁者,因此【弱者道之用】。它要利用弱者。第四十段里的這句。我認為應該移過來,這兩句應該在一段里才順理成章。恐怕是竹簽亂了的緣故。 吾將以為教父。意思是說我將用這些道理作為道德教化的宗旨。這宗旨無疑就是:強梁者利用懦弱者。這應該是千古不變的規律或說教。雖然當強梁者利用懦弱者之後,強梁者要給予懦弱者相應的好處益處,以充盈弱者使之得到滿足。 自然規律就總是這樣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循環進行。任何事物永遠逃不脫這個循環率。要想逃脫也只是暫時的一些表面現象。而其本質實質還是要去進行這種循環。所以一切反對和腌割這種循環率的。都是徒勞的。因為誰也不能使月亮不圍著地球轉,誰也沒有能力讓地球不帶著月亮一起,不圍著太陽轉了。只有自然規律才起作用。自然規律道說了才算。自然界里的自然規律永遠是強者說了算。要想做強者,更必須依循自然規律才行。而割裂自然規律的社會習俗和法則都是背道而馳的。都不會有好結果的。 所以禮之用是割裂人的自然屬性的人為法則。禮就是背道而馳的。由禮之用造成的一些社會現象的後果是很不協調的。禮是造成虛華忽悠和假冒偽劣的禍之首,罪魁禍首。所以人們應該要道德仁義,而不要禮。把物質性的禮規范為稅。所以規范灰色收入的提法是正確的。是糾正禮之用這種社會現象的明智之舉措。是糾正周公制禮以來所造成的社會風俗的良好措施。是使社會回歸道德仁義社會的正確措施。所以我們應該支持規范灰色收入的政策。對於任何一方,對於任何人,這都是一個人性化,道德化的,仁至義盡的政策。 道:在道德經里,道的意思我悟出的是:本來應該是這樣的,自然而然的,就該如此。就是在自然界里,我們現在講的自然規律就是道,在我國古代雖然沒有此說。但是用道一字代表了。又因為那時候是用木簽竹簽刻字記錄,很費勁費時,不像今天用筆寫字和用電腦打字省勁省時。所以古人都惜字如金。道不是實物,但它需要實物來表現。能表現道的實物稱之為道的載體。也就是能體現自然規律的實物就是自然規律的載體。自然規律無處不在,到處都有。那麼自然規律的載體也比比皆是。 比如道路就是:本來應該是這樣的路。走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踩出來的路。道理就是:本來應該是這樣的理。自然而然的理。在現在外國人的哲學里說成是:應然之是。「道 」,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下邊看一下道的字形結構。 道:首,人的頭是首,下邊加一走之,就像一個人昂首闊步走在路上。這就是道。道是動態的走在路上這個過程的現象,並不是腳下靜態的路,所以有時很難說明。因此使道德經成文以後,很多人對道眾說紛紜。道是自然規律,無確定的位置和形象,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德:兩個道的和諧結合從而產生另一個新的道,這個和諧結合產生新道的地方的功能和過程可以稱之為德。你看這個漢字的德字是兩個人,雙立人。十字是兩個一[豎一和橫一]相交。陰【女】陽【男】二道相交。下邊是兩顆心變成了一顆心。怎樣變得呢?十與一中間這個字代表著血,為了好寫把那一撇省去了。於是男女雙方的血液溶解在了一起。俗話說兒女都流著父母的血,就是此意。也可理解為器皿的皿。德是在德器里實現的,無有德器難以施德。子宮就是德器。德所用的器皿。新的生命所產生的過程和產生新生命的地方功能這就是德。德的功能就是幫助道的延續和傳承。道在傳道過程中的助手就是德。這才是道生之,德畜之。任何道的單方都不能稱之為德,而只能稱之為道。德來畜養這個新的一道。由兩道的圓滿結合到使之圓滿誕生。德性就是陰陽之道,經由德配之後的屬性。比如父性和母性,只因有了孩子才得以命名稱之父親和母親,這已經就不是沒有經過德配的男性和女性了。也可以說德是輔助道得以傳承的工具。弱者道之用。德是被道利用的柔弱者。也就是在陰陽三合,道傳道的這個中間環節,這個中間過程的主導者作用者就是德。德在幫道完成傳道的工作。 以上我們先把道和德兩字作一下簡單的描述是很有必要的。 我悟【道德經】第一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所徼。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首先說明為什麼如此標點很有必要。因為從前那種標點正是把人們引入岐途的主要原因,是使人們弄不清道德經原旨釋義,使它變成一部難以破解的天書的關楗所在。所以必須予以糾正。我認為與其說這是一篇深奧的哲學論文,天書。倒真不如說這是一篇深入淺出的哲學論文。作者為了要想讓人看懂,就用最常見的事例作引子,讓人最好理解,並最現實的應用。但這些事例又必須能夠充分說明那些深奧的問題。要用易經上的陰陽理論說明人間的道德理論,直接拿一些司空見慣得自然現象,尤其拿人說事最現實。所以作者就把人身上的能說明問題的器官首先拿來做例子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看這不就是首先拿性器官做例子嗎? 可指男性生殖器,道可就是男性生殖器之道,非指女性生殖器,道非就是女性生殖器之道,常道就是已經習以為常,習慣啦。常也視為自然,自然而然的規律。名可就是把男性生殖器起可這個名字。名非就是把女性生殖器起非這個名字。常名就是已經習以為常,習慣啦。這都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規律所形成的。可是個象形字,這第一筆橫一代表人的身體,豎勾就代表陽具的形狀,勾就是龜頭,龜頭上有一孔,就用口來代表,這不就是可字嗎!後來哥哥的哥字是兩個可字羅疊在一起,是男性弟弟對兄長的稱呼。所以可在初始造字時是對男性生殖器外露部分的命名。非在古代也是象形字,是女性生殖器外露部分的形象描述和命名。有一民間諺迷語【半虛空中一條河,兩邊長滿茅草窩,勾引青龍來喝水,吸走不如留下多】,前此兩句迷底就很形象的把非字代表女性生殖器的象形意義表現出來了。 這樣解讀就會把道德經更加通俗的解透了.解通了.因為在我們中國歷來是道德觀念主要指稱就是性觀念。要想學透道德經,理解道德經的真實含義,就不能不談性,不談性就無法談道德。性是道德觀念的基礎。性具性器官是說明性的關鍵部件。老子作者是做到了,我們很多人就因為避忌諱性觀念,而不去揭示性問題,所以就解不透道德經。再就是語境和文境的變化,使人們對古人造字時的觀念有誤解或者不懂,不了解古人思想心情,嚴重的代溝。還有就是必須考慮到作者在作道德經時是什麼身份。曾經做過那些事,經歷過那些事,他的知識層次如何。所以我們討論道德經,就要充分了解老子當年曾做過周朝的典藏史官,就象現在國家圖書館館長這一職務。他肯定不只是管理那些竹木簽的圖書,他還會讀,記憶和思考。因此他對於文字形成的初始意義一定是很內行的。所以連孔子也去求教於他。在語境文境變化了的情況下,他仍能把握理解並正確使用造字之初的原始意義。那麼我們要想解讀道德經就更應當去鑽研文字的原始意義了。所以讓我們回到老祖宗造字的思維中去求得對道德經的解讀吧。 無名,天地之始。開天劈地,天地一開始的時候,是什麼名字也沒有的。有名,萬物之母故。為什麼後來萬物都有了名字了呢?是因為萬物之母的緣故。就象我們的母親給我們起了個名字一樣。於是我們就有了名字。在這里我們應該找到萬物之母:天地之始,就是萬物之母。天是乾,地是坤。坤本來就是母。天地之始就是父親母親的始,就是萬物之母。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我們看看這個【始】字:一個女字邊,一個台字。這組合在一起就是父母的始。父母阿的屎。這個屎和這個始卻不是在一個門里阿出來的。並且它們所起的作用的確不一樣。這個始是父母傳承後代的一個平台,這個平台就是【以包】,【以】字的去了人後的那一爿邊就是始。人一生下來剪斷臍帶後扔到廁所里的那個【以包】,現在捨不得丟棄了就叫胎盤。這就是父母的始,天地之始。任何人都是從這里開始有生命的。又都是因為可與非的婚姻緣故才形成的這個始。所以可與非這兩個名字,都是我們人們為了去區別男女之界線分別給它們起的名字。莊子說的道在始【屎】尿中,應該是這個始字。而尿字是動詞,尿出來。始與屎同音,但排泄的門道不同而已。在人體內時都有用,排泄出體外後都一樣沒用了。始現在說是胎盤。古代就叫作始。以是胎盤始和人沒有剪斷臍帶時叫作以,胎盤始民間也叫[以包] 。 常,無欲,以觀其妙,平常里在人們沒有性慾望的時候,你觀察可與非這兩個物的時候,你會感到很奇妙,尤其是他們在同一個位置上的互補性。常,有欲,以觀其所徼。再在平常人們有性慾望的時候觀察它們進行徼合的情況。你更會感到很美妙。你可以想像到這兩個不同的物件,同出在人的同一個地方,顯然是因為性別不一樣,人們給起了不同的名稱。這個徼字,一個雙人旁,一個繁體邊字去了走之,一個文飾的文字。一開始造字時這是人類兩性徼合的專用字。兩個人徼合地抱在一起文飾起來,入了洞房不讓別人看見。就是插入了也只是兩人的皮邊接觸。這是多麼形象的意境啊! 同謂之玄,在這里這個同,如果認為是洞字就更好理解了。因為這個玄字是黑的意思,或者是黑洞洞的意思。因為這兩個物上各有一個洞,那時候沒有解剖學,又無法再使人鑽到母親子宮里邊去看看自己是怎樣在里邊長大出來的,人們都總覺著這是很玄妙的地方。因為無法定義這種現象,所以作者只得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了。大家都感到是一個很美妙的地方了。大家都認為非常玄的,因為自己長大成人後也要利用這兩個非常美妙的門,創造自己的下一代。因為事實正是每個人甚或是動物在性相徼時,都有這樣一種非常美妙的感覺,無論雌雄都會感到非常美妙的。其實這還是沒有弄懂這個玄字。下邊再說吧。 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性高潮。這是任何生物為了代代相傳,需要而固有的自然現象和必然規律,是物種傳承,傳播的自然規律決定的。樂與餌,過客止。老子把這種美妙的快樂感覺,說成是道,自然規律為了傳承而給於他的載體過客的一種誘餌。老子在一開頭就把自然規律擺在了這里,把物種傳承之道擺在了開篇。尤其讓人好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順應利用。象大禹治水一樣順理。使大自然對人的利益發揮的更好,對人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而不是像鯀治水一樣,只對自己有利的堵截圍囤治理,對別人有害的切割治理。 《說文》:「玄,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漢代揚雄說:「玄者幽攤萬類,而不見形者也。」張衡說:「玄者無形之尖,自然之根,作於太始,莫之能先;包含道德,構掩乾坤;橐龠元氣,稟受無形。」 結合古人的解法,在此我按我的解讀,把玄字的解讀補充一下、一點一橫表示掩飾,文飾,掩蔽,掩蓋之意。幺字,老人們管小孩叫小幺。而實際上在造字時他代表的是現在所說的小孩的最初形態受精卵。厶字代表精子或卵子,那麼玄字就代表了把受精卵掩蔽起來。完全意義就是用德把受精卵掩蔽起來進行育養。張衡說的最形象,玄者無形之尖,受精卵的形成就是在陰陽三合的那一瞬間,這一瞬間的確可以稱之為無形之尖。也就是那個無中生有的那個無處,就是無形之尖。自然之根。自然界一切萬物都是無中生有,所以無處就是根,最根本的根。作於太始,始就是胎盤,就是生長作為於那個胎盤上。莫之能先,這是一個人的最先開始的地方,沒有其他地方可以代替。包含道德,這是因為兩種道具相徼合而形成,失道後由德在此來育養新生的道體受精卵小幺。構掩乾坤;乾坤代表男女,就是掩蔽著再生產新的男女道之載體。橐龠元氣,循環往復地積聚元氣。稟受無形。接受無影無形的自然規律的造化。「玄者幽攤萬類,而不見形者也。這個幽字也是由兩個小幺加一個彐字豎起來造的字。彐字和己字同音近義。都是代表陰陽三合的一個字。兩囗子,夫妻倆對接。幽字在此就呈現著是道理的意思。道理能推演萬類。所以幽就是代表陰陽三合的道理。陰陽三合的道理是很深奧的。 實際上我們中國人一直都是以道德為理論基礎的。無論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都是以道德為基礎的,因為道在我們的日常術語中司空見慣,已經溶入我們民族的整體意識中了。你知道,我知道.....這個道就是口頭語言。德也一樣。我們習以為常了。就溶解在了整體的氛圍中了!
⑶ 老子的《道德經》是用什麼字體書寫的
不會是蝌蚪文,那是傳說中大禹刻石時所用的字體,也不會是金文,那是個在青銅器上的內,不是用來手寫的,我容覺得應為
理由:
石鼓文處於承前啟後的時期,承秦國書風,為小篆先聲。石鼓文比金文規范、嚴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徵,它是從金文向小篆發展的一種過渡性書體。傳說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經對金文進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稱「籀文」。起於西周晚年
注意其與西周晚年,時間上大致一樣,有為太史所創,且老子作過王官,應用官方字體。
⑷ 王羲之寫字的故事
一、墨池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
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
二、入木三分
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形容書法筆力蒼勁有力。比喻分析問題見解很深刻。
出自唐·張懷《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三、寫字換鵝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捨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黃庭經》。」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四、東床快婿
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鑒是好朋友,稀鑒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一日,稀鑒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王導當即表示同意,並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
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著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羲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床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後,回去向稀鑒回票說:」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麼。」
郡鑒聽後,高興地說:「東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於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床快婿」,從此 "東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⑸ 道德經與真草千字文分別是趙孟頫何時書寫
應該是元代,具體哪一年就不好說了。趙孟頫(fǔ)(1254—1322),字子昂,號松回雪,松雪道人,又答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作孟俯。漢族,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詩人、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1]
⑹ 書寫道德經每章是否另起行
每一段都需另起一行。
⑺ 「上善若水」為什麼在書法家寫字中出現頻率這么高
關於書法字我們見到的最多的莫過於天道酬勤、上善若水,紫氣東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厚德載物,家和萬事興,道法自然這些。
而「上善若水」出現的頻率在我平時見到的書法家中出現的更多!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
「上善若水」是其中的經典語句,書法功夫講究內外兼修,用來表明自己的追求嚮往。
上善若水
具體原因覺得有以下八點:
一、不是書法家愛寫上善若水,是你平時見到的書法家比較愛寫,其次,句子意思深遠並且廣為人知。
道法自然
二、上善若水,這些詞句確實美,意境非常好。
三、書法家對「上善若水」感受深切,作為格言,提醒自己用。
天道酬勤
四、水乃萬物之源,不驕不燥,不僅不張揚,反而哪兒低往哪兒流,哪裡窪在哪裡聚。在浮躁的環境中,有一顆淡定的心。
志存高遠
五、水具有超強的凝聚力。一但融為一體,聚成小溪或江河,便朝著共同的方向義無返顧地前進。
大展宏圖
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具有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
家和萬事興
七、水的原形實際上是透明的,無顏無色,光明磊落。其上善的根本還是在於:水利萬物而不爭。上善若水,從善如流。
室雅人和
以上所有書法作品,來自於大咖免費送畫,均免費贈送。
八、簡單的四個字里包含著深刻的哲理,甚至包含著人生哲學的行為准則。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將中國書法《上善若水》作為生日禮物贈予美國總統奧巴馬。
奧巴馬54歲生日,潘基文贈親筆書法《上善若水》!
「攜手大咖,免費送畫」大型字畫展系列活動,由大咖送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攜手藝術大咖胡桂忠先生等傾力打造。
本活動旨於以中華文化為紐帶,以免費回饋為契機,著力推出字畫佳作免費贈送大型活動。
大咖送畫:
當代大家范揚題名
參與活動形式:通過「大咖字畫微商城」雅贈佳作,衷心期待您的到來!
本文編輯:孟孟
⑻ 誰有歐體的《道德經》或《論語》書法,跪求
道德經,論語,大多數都用小楷抄寫。有些人的小楷也許歐書特點很強。即便如此,完全以歐書的感覺小楷抄寫道德經,論語,也許很吃力吧。
如果你是為了練習歐書,同時,想寫道德經,論語的話,你只能自己集字了。
⑼ 老闆的辦公室里寫老子的道德經寫哪一部分的內容好
老闆的辦公室里寫老道經,哪一部內容挺好的,我覺得都可以吧。
⑽ 抄一篇道德經需要多久
道德經全文5000多個字,一共81 章,分為道經和德經,你寫字速度多少呢?給你算3秒一個字,一共15000秒,4小時多可以抄完,半天不玩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