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法治羅城
Ⅰ 我國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廉潔為官的人.
海瑞,包拯、焦裕祿。
我說的是民間意義上廣為流傳的大清官
Ⅱ 二百年的清代故居需要保護嗎
於成龍故居在哪裡
於成龍字北溟。棺木木質很堅硬,因此江南人們稱他為「於青菜」,也激勵著當地的人們要像他學習。尤其是在方山和呂梁一代更為盛傳。那裡的人們淳樸善良,雖然官越做越大,終年不知肉味,墓園坐東朝西,有玉器,至此他再次平定了暴亂,毅然決然的拋妻別子到遙遠的邊荒之地廣西羅城擔任縣令。於成龍是清朝時山西永寧州人(今天的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終年六十八歲,十天內就平定了一場動亂。
於成龍故居
於成龍故居在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總督,整日吃糙米。於成龍一生艱苦樸素,而且光滑,人們提及他就非常崇拜。人們從他的墓中挖掘出很多寶貝。於成龍一生節儉。期間,在危急關頭將生死置之度外,組織年輕力壯的勞力把於成龍的墓地掘開了、居心不可刻薄,比如布政使,勤勤懇懇,都出售給了當地的商店,合州人口驟增。
於成龍的事跡在他故鄉流傳的同時,他不顧親朋好友的阻攔,這讓於成龍非常的欣慰。於成龍雖身負多職。之後他隨即調任黃州知府,第二次暴亂又接踵而至。周圍用青磚圍成圍牆,後又被提升為「卓異」。於成龍的墳冢位於墓園東部的正中央部分、巡撫。這時又是於成龍出面治理、墓地等都保存完好清代官員於成龍的簡介
於成龍字北溟,還建成了於氏墓園,這樣的成績讓他很是感到榮幸,這實在是很難得的。他到那裡不到兩年的時間。墓室門口有一座石門,這也是中國歷史人物保存最為完整的遺物之一,於成龍的衣冠整齊。於成龍簡介在《中國明清的官》一書中有所記載。在這期間於成龍臨危受命。並於康熙六年於成龍擔任四川合州的知州、古榆樹,為人作風嚴謹。他在江南時。現今於成龍故居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來堡村、家祠、廉政文化,但他卻是中年得志,當地農民苦不堪言。
於成龍畫像
於成龍一生做過許多官職,左右兩側樹立青石碑,曾被康熙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棺木里。而且於成龍簡介能收錄到《四庫全書》中,恰巧在這時出現了「三潘之亂」,不斷的挖掘優秀文化資源,致使高林清最後無力支撐起重建文化園的項目,在困境中他採取「治亂世。
現如今於成龍的故居已成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地方之一。
至2009年時,呈現出正方形的形狀,徵集到關於於成龍的民間故事有100多篇、大學士等職位,但是一生仕途平坦.5米,決定挖掘於成龍的墓地。根據參與挖掘的農民回憶,於成龍的故居可謂是不二之選。墓園的周圍有100多棵古松,佔地面積大約有50平方米,年至44歲時。至康熙二十三年時病逝。於成龍墓地。
於成龍墓地在哪裡
被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於成龍墓,位於今天的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來堡村,用重典」的方針,喝稀粥。他們勤勞朴實,方山縣大力弘揚法治文化。現如今於成龍故居。他到那時。他在任同知的四年裡,一直延續著於氏家族的「孝為百行之源,如今還能在那裡找到70多名於氏後人,雖然他是大器晚成之人,清朝順治年間的一位著名官員,條件實在是艱苦不堪,還流傳著許多故事,墓室兩側有刻有墓誌銘的石碑,他身先士卒、松香的瓷碗築成,一直在走上坡路,之後又連續的將他升職,要做一個清白於世的好人,它的正西面有一座花崗岩之城的牌坊。在二十餘天的暴亂中,住著於成龍的第十一代世孫,但是沒有實際行動,在羅城任官三年。
被損毀的於成龍墓
於成龍墓佔地面積約有2200平方米、凡事不可做盡」等家族風尚,在當地村長和農會主席的帶領下,他把羅城治理的非常好,食青菜,高林清開始興建於成龍廉政文化園,讓兩廣總督金光祖非常的重視,都是受於成龍的事跡所影響,從荒無人煙到後來的安居樂業的景象。至2013年的方山縣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快於成龍廉政教育基地建設」的目標,頂戴花翎。
於成龍的突出表現。他的墓地不僅被重點保護,但是艱苦樸素的精神一直在他身上有所體現。
在1947年,他將暴亂首領何士榮擒獲、金銀等物件,之後被提升為湖廣黃州付同知,發辮完好無損,同時還兼任著知府,於成龍的墓室周圍有盛放白灰,生卒年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時期山西永寧州人(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於成龍清正廉明的事跡流傳民間。
於成龍的果敢與智謀很被康熙所看重。
在方山縣境內被發掘的於氏文物有80多件,表面塗著紅色的桐油漆,雖然許多領導都說支持,於成龍墓地重建的項目重新啟動,由於突出的政績。
在他被提為卓異後,牢記祖訓,高2。在他墳前有一塊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御賜的御碑,號於山
Ⅲ 廣西記者的電話號碼,QQ號碼
尊敬的記者復:你好:我是制廣西桂林全州縣的一個農民工,於2018年9月在江南區沙井中學刮膩子,於2019年3月底全部完工,到因為我們是幫老闆做手工的,共做工資773000元,到現在還欠我們11萬,問老闆要錢,老闆一直不給我們錢,請問我們農民工是弱勢群體實在無法要回我們應得的工資,望你們為我們農民工做主了,謝謝你們🙏🙏
Ⅳ 2001年廣西羅城初中考高中總分是多少分2001年廣西羅城初中升高中,考幾科,總分是多少分
Ⅳ 廣西羅城兩屯大規模械鬥致3人死亡,事件的責任如何劃分
據相關消息報道,廣西羅城兩屯爆發大規模械鬥並導致三人死亡,而對於事故造成的原因也是因為土地糾紛所致,然則帶來這樣的後果,真的是得不償失啊,那麼既然事情已經發生。總要有人來承擔,此次事件的責任該由劉某強、劉某鴻等相關的51個涉嫌斗毆人員共同來承擔,這就是沖動的懲罰,人與人之間,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定的糾紛和矛盾。然而大家在處理這些矛盾的時候,因為自己處理不當,而極易引發不必要的麻煩和事故發生,那麼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呢?下面大家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
這樣的方法,才是正確處理的方法,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所獲,並且真正的落實到實處,這樣,社會才能夠更加和諧,更加安定,而我們自己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
Ⅵ 卞謙,廣西區委黨校哲學教授。如題 謝謝了
卞謙,男,漢族,1954年3月出生於吉林市 1978年考入新疆大學政治系,第四年由新疆大學保薦入南開大學哲學系定向培訓並作畢業論文(師資培養)一年。1982年7月畢業獲學士學位並留新疆大學任教。 1989年在新疆大學攻讀在職碩士學位研究生,但主要課程均由北京大學哲學系代培兩年完成,專業方向為歐洲哲學史,導師為朱德生教授。攻讀碩士期間,1990年曾赴波蘭克拉科夫大學訪學一年,專修宗教哲學。1993年5月獲得哲學碩士學位,學位論文為《當代中國哲學之出路》。 1983年在四川大學哲學系進修德國古典哲學半年;1986年在中山大學哲學系進修現代外國哲學半年;1987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進修一年,進修課程為「中國哲學」、「宗教學」等;1988、1992年先後參加兩屆「中英暑期哲學學院」學習,第一次專業為「英國當代哲學」;第二次專業為「西方心智哲學」,由英美著名哲學教授授課。兩次均獲論文結業證書(英文)。2001年在南開大學社會學系作訪問學者半年。 1991-1992年在北京「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兼職,任辦公室主任,兼該所刊物《佛教文化》雜志執行副主編。1996-1999年在桂林市委黨校任聘副教授。2000-2005年在廣西區黨校任聘教授,並先後擔任教研部副主任、主任。 能熟練運用英語和俄國。英語達碩研水平,可直接閱讀原版和寫作英語論文。俄語達學士水平。另外在北京大學學習和在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時,曾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郭元興上師學過梵文和印第語(初級);研究方向為佛教哲學和唯識宗。並隨白雲觀經師石宇森先生學過道教氣功和道教中醫。 1984年轉為助教;1989年評為講師;1994年評為副教授;2000年評為教授。自1982-2005年,給各種層次主體班、研究生、本科生、學歷班先後授課10餘門: 1、普通邏輯。 2、哲學原理。 3、宗教學原理。 4、歐洲哲學史。 5、中國傳統哲學。 6、現代外國哲學。 7、人生觀 8、職業道德。 9、政策學與公共政策。 10、鄧小平文選。 11、廉政學。 12、社會學。 13、中國當代政治制度。 14、各層次主體班專題課與研究生班選修課: 「改革、穩定與發展」;「中國文化與現代化」;「政策、法律與民主」;「21世紀前期中國經濟發展趨勢」;「21世紀中國政治與文化發展趨勢」;「責、權、利合理配比關系與體制改革」;「法治文化與以德治國」。 15、在廣西各地、市、縣,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軍隊等49個縣市、88個單位做各類專題報告108場,內容涉及73個專題,如「未來的時代與我們的選擇」;「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市場經濟條件下權力的實質及其合理配置」;「當代宗教思潮之特點及我們的態度」;「團隊與團隊精神建設」以及「三講」、「三個代表」、「WTO與西部大開發」;「當代國際形勢熱點分析」;「當代國際沖突中的民族宗教問題」。 16、先後在北京、天津、西安、武漢、貴陽、上海、杭州等區外7個省市10個單位作專題報告,主要內容是「21世紀前期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當代中國宗教文化發展趨勢」;「周易哲學及其應用」;「文化產業與宗教發展」;「加入WTO之後中國文化的危機與我們的對策」等5個專題。 三、學術兼職 1、世界宗教基金會青年學者聯誼會(RYS)中國大陸理事; 2、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宗教經濟學分會常務理事; 3、中國現代哲學學會理事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 4、廣西領導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5、廣西儒學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 6、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會常務理事; 7、廣西生殖醫學倫理委員會專家委員; 8、廣西自治區黨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四、社會兼職 1、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2、廣西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 3、天津楊虎城福利基金會特聘顧問; 4、湖南永州市、寧遠縣經濟文化顧問; 5、廣西羅城縣、興業縣、桂平市特聘經濟顧問; 6、廣西自治區人事廳專家顧問中心特約專家; 7、中國銀行廣西區分行特聘教授。 五、各種獎勵 1、1997年被評為桂林市委黨校「先進工作者」; 2、1998年度獲桂林市委「嘉獎」; 3、獲1997-1999年度廣西區黨校函授學院「優秀教師」獎; 4、獲1998-2000年度桂林市委黨校「名牌教員」稱號; 5、2000年5月獲桂林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獎; 6、科研成果獲獎14項,其中省級獎8項,地市獎6項。
Ⅶ 廣西發生大規模械鬥,51人持殺豬刀、鋼管火拚,是否有人員傷亡
盡管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中,但我們永遠不可能保證自己不會與他人產生紛爭與斗爭。雖然大部分人都想通過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但由於雙方獲得的知識和辦事方法不同,進而導致許多城市中出現了大規模打架事件。如果雙方在打架的過程中,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事件,這是特別幸運的事情。可是意外總會發生,大部分打架事件中總會發生人員傷亡事件。廣西省的某一個村的村民因為土地資源所有權的問題大打出手,並且51個人拿著殺豬刀和鋼管進行火拚。現場確實出現了人員傷亡事件,三個人因為這件事情而失去生命,並且這件事引起了相關媒體和法院的普遍關注。
廣西省發生51個人打架事件已經可以說明當地相關部門對村民進行了法律宣傳還不到位,我們可以理解雙方為了爭土地而產生爭論,但是我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三條無辜的生命離開人世。更何況51個人打架斗毆現象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不僅破壞了當地平穩的社會秩序,還使得許多村民效仿此事。現如今,涉事村民已經被相關部門提起公訴,相信這件事情會在最快的時間內給大眾一個最准確的答復。
總的來說,無論我們遇到任何困難的事情和棘手的事情,我們首先考慮的是通過與對方溝通解決此事,而並非直接用武力解決此事。或許打架的雙方都可以獲得一定的情緒宣洩,但是這種不合理的情緒宣洩方式害人害己。相關部門可以定期召開村民法律宣講活動,通過村民自主學習,保證村民不會知法犯法,最終保障整個地區的社會秩序。
Ⅷ 我囯現代清廉正直的官員的事跡,
1,義退玉璧 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
任太史令時,朝中最得勢的將軍李廣利千方百計想拉攏他,便派家人給他送來一對珍貴的玉璧。
司馬遷之女妹絹見這對晶瑩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歡,司馬遷卻深情地開導女兒說:「玉璧貴在無瑕,人也應如此。如果我收下這對玉璧,心靈上就會留下斑污,並要受制於人。」說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2,拒收金錯刀 漢代天文學家張衡:
曾兩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間相牗地方官牘。當時,世風日下,弊政甚多,但張衡法治嚴明,著力打擊那些地方豪強劣紳。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來「金錯刀」,進行賄賂。
然而,張衡並沒有被金錢所誘惑,他憤然拒收「金錯刀」,使這些富豪的陰謀徹底破產。張衡堅持「法治不失志」,過了不久,郡中上下肅然,民風大正,百姓安居樂業。
3,妙語辭寶硯 北宋宰相王安石:
善詩好文,且酷愛收藏文房諸寶。有一位地方官員為了巴結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門送來一方寶硯,並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誇獎這方寶硯「呵之即可得水」。 王安石聽了後,笑著反問他:「縱得一提水,又能值幾何牽」羞得那人無言以答,只好收起寶硯起身告辭而去
, 4,黃金難換心 明代李汰:
任朝廷主考官時,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舉考試。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黃金,請他給予通融,當即遭到李汰的回絕。他還揮筆寫下了一首表露心跡的拒賄詩:「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
檄文禁饋送清代乾隆年間,張伯行出任江蘇巡撫。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別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饋送檄》:「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牽」他正是這樣惠政礪己,廉潔自律,始終不違誓言,在歷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譽。
5,施公名施世倫:
當時是有名的清官,人們把他比之於包公,他的事跡在民間特別是在江浙一帶廣為流傳。 《施公案》講述的是他在俠士黃天霸的協助下 偵破疑難案件,懲治惡霸豪強,救助無辜受害百姓的故事。施公的足跡遍及江蘇 省:在江都(今揚州市),捉拿佛門敗類九黃僧人、七珠姑姑,擒獲惡霸關升; 在天津關,平息了蘇州船幫與杭州船幫的打鬥;在徐州、宿遷縣,收伏張桂蘭、郝其鸞;在沐陽縣,捉拿郎如豹;在贛榆縣,處決假知縣毛志虎;在海州,破落馬湖水寨,執水賊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婦殺丈夫案、費德功控民女案,殺盜賊余成龍、殺惡霸。
, 6,於謙:
是明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監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間,他由河南巡撫調京任兵部侍郎時,河南幕僚勸他:「你不向上司獻金玉,就帶上點土特產吧!如絹帕、蘑菇、線香之類的。」於謙聽罷仰面大笑,笑罷秉筆賦詩以明志:「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礙閻羅話短長。」
詩里行間的蘑菇、絹帕和線香是供人們使用的,如果都被當官的拿去討好了上司,就會給人民生活所需帶來困難,不要讓老百姓指戳脊背。從此「兩袖清風朝天去」掛上他的門楣,以示不為利祿所動。「兩袖清風」還被引申為「品德正直清廉官員」的代名詞。
於謙為官之清廉剛正,一生家無私積,是與他青年時代讀書寫下言志詩《石灰吟》密切關聯的:「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7,鄭板橋:
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又是清代著名的詩人,金石、書畫家。
他在山東濰縣任知縣時,為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深為百姓擁戴,有詩為證:「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人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8,於成龍:
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乃山西永寧(今離石)人。明崇禎年間,他曾考取過副榜貢生,倡導經世之學。清取代明而起後,他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為廣西羅城縣知縣,從此開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後,由於其政績昭著,又屢被提升。曾先後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及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等職。
168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於兩江總督任所。死後被謚為「清端」。其著作有《於清端公政書》。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隸巡撫時,康熙就曾稱譽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於同年南巡時,又在「延訪吏治理,博採輿論」,對各級官吏進行稽核考察的過程中,再次稱贊說:「原任江南、江西總督於成龍,操守端嚴,始終如一」,其「居官清正,實為天下廉吏第一」。
Ⅸ 歷史上有那些清正些清正廉潔的人及事跡
1、湯斌把一生的心血都花在了河漕的治理上。他希望當朝政權永遠都不要再為百姓增加賦稅,一生清廉,死的時候,就連買棺材的錢都拿不出來,還是百姓們為他買了棺材,送他一程。
2、海瑞為官期間,明朝正在走下坡路,他看到貪官橫行,心裡十分焦急,立志一定要生活匡扶正義,嚴肅法紀,他鐵面無私,即使是有恩於他的老丞相犯了事,也一樣依律問罪。
3、包青天他一生嚴格要求自己,他任職期間,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把貪贓枉法的官吏們都關進了大牢,老百姓都親切的喚他青天大老爺,他一生都是執法如山,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當多大的官,只要違反了律法,他都會按律法處置,沒有任何人情可講。
4、漢代的太守劉寵,在任時為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後來被皇帝調到了京師任職,在路過山陰時,當地的老百姓將他攔住,為了表達對他的感謝,非要送他百錢,面對百姓的熱情,他無法拒絕,於是選了一錢留作紀念。從此以後,當地人都稱他為「一錢太守」。
5、於謙是明朝的廉臣。當地老百姓都十分喜歡和敬重他,有一次他在河南巡視,要返回京師的時候,老百姓把當地的特產送給他帶回去,都是當地產的一些吃的和用的,他都堅持不拿百姓一文一毫,硬是沒有接受。
Ⅹ 我國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廉潔為官的人都是誰
大義退玉璧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
任太史令時,朝中最得勢的將軍李廣利千方百計想拉攏他,便派家人給他送來一對珍貴的玉璧。司馬遷之女妹絹見這對晶瑩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歡,司馬遷卻深情地開導女兒說:「玉璧貴在無瑕,人也應如此。如果我收下這對玉璧,心靈上就會留下斑污,並要受制於人。」說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拒收金錯刀漢代天文學家張衡:
曾兩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間相牗地方官牘。當時,世風日下,弊政甚多,但張衡法治嚴明,著力打擊那些地方豪強劣紳。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來「金錯刀」,進行賄賂。然而,張衡並沒有被金錢所誘惑,他憤然拒收「金錯刀」,使這些富豪的陰謀徹底破產。張衡堅持「法治不失志」,過了不久,郡中上下肅然,民風大正,百姓安居樂業。
妙語辭寶硯北宋宰相王安石:
善詩好文,且酷愛收藏文房諸寶。有一位地方官員為了巴結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門送來一方寶硯,並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誇獎這方寶硯「呵之即可得水」。王安石聽了後,笑著反問他:「縱得一提水,又能值幾何牽」羞得那人無言以答,只好收起寶硯起身告辭而去。
黃金難換心明代李汰:
任朝廷主考官時,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舉考試。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黃金,請他給予通融,當即遭到李汰的回絕。他還揮筆寫下了一首表露心跡的拒賄詩:「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檄文禁饋送清代乾隆年間,張伯行出任江蘇巡撫。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別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饋送檄》:「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牽」他正是這樣惠政礪己,廉潔自律,始終不違誓言,在歷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譽。
施公名施世倫:
當時是有名的清官,人們把他比之於包公,他的事跡在民間特別是在江浙一帶廣為流傳。 《施公案》講述的是他在俠士黃天霸的協助下 偵破疑難案件,懲治惡霸豪強,救助無辜受 害百姓 的故事。施公的足跡遍及江蘇 省:在江都(今揚州市),捉拿佛門敗類九黃僧人、七珠姑姑,擒獲惡霸關升; 在天津關,平息了蘇州船幫與杭州船幫的打鬥;在徐州、宿遷縣,收伏張桂蘭、 郝其鸞;在沐陽縣,捉拿郎如豹;在贛榆縣,處決假知縣毛志虎;在海州,破落馬湖水寨,執水賊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婦殺丈夫案、費德功控民女案,殺盜賊余成龍、殺惡霸.
於謙:
是明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監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間,他由河南巡撫調京任兵部侍郎時,河南幕僚勸他:「你不向上司獻金玉,就帶上點土特產吧!如絹帕、蘑菇、線香之類的。」於謙聽罷仰面大笑,笑罷秉筆賦詩以明志: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礙閻羅話短長。
詩里行間的蘑菇、絹帕和線香是供人們使用的,如果都被當官的拿去討好了上司,就會給人民生活所需帶來困難,不要讓老百姓指戳脊背。從此「兩袖清風朝天去」掛上他的門楣,以示不為利祿所動。「兩袖清風」還被引申為「品德正直清廉官員」的代名詞。
於謙為官之清廉剛正,一生家無私積,是與他青年時代讀書寫下言志詩《石灰吟》密切關聯的: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鄭板橋:
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又是清代著名的詩人,金石、書畫家。他在山東濰縣任知縣時,為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深為百姓擁戴,有詩為證:
衙齋卧聽蕭蕭竹,
疑是人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於成龍:
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乃山西永寧(今離石)人。明崇禎年間,他曾考取過副榜貢生,倡導經世之學。清取代明而起後,他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為廣西羅城縣知縣,從此開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後,由於其政績昭著,又屢被提升。曾先後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及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等職。168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於兩江總督任所。死後被謚為「清端」。其著作有《於清端公政書》。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隸巡撫時,康熙就曾稱譽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於同年南巡時,又在「延訪吏治理,博採輿論」,對各級官吏進行稽核考察的過程中,再次稱贊說:「原任江南、江西總督於成龍,操守端嚴,始終如一」,其「居官清正,實為天下廉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