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法治信念
A. 法制教育 的內容
法制教育是新時來期思想政治教育源的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法治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重要位置。首先從穩定局勢看,需要深入普法,進行法治教育。當前,我們全國各地政治形勢、經濟形勢是穩定的,社會治安也是基本穩定的,這是主流,是必須充分肯定的。
B. 法制教育(格言)
多行不義必自斃。
木受繩則直,人學法則慎。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法律的調整對象是行為,而所謂社會關系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或交互行為,沒有人們之間的交互行為,就沒有社會關系。法律是通過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
——張文顯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拉倫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黑格爾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並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薩維尼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強森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哈耶克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伯爾曼
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
——陳弘毅
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費爾德
盡量大可能把關於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邊沁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滋賀秀蘭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波斯納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魯納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龐德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邊沁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魯赫
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亞里士多德
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
——勞倫·卻伯
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
——埃利希
自由是一種必須有其自己的權威、紀律以及制約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為自由。
——斯賓諾莎
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范圍內的事情的權利。
——西塞羅
由於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
——馬基雅弗利
C. 法治教育與法制教育有何區別
1、法制教育是一種錯誤的用法,正確的是應該是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加內強民主容與法治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法治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重要位置。首先從穩定局勢看,需要深入普法,進行法治教育。當前,我們全國各地政治形勢、經濟形勢是穩定的,社會治安也是基本穩定的,這是主流,是必須充分肯定的。
2、法治和法制的區別: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法治的實施必須建立在法制上。與法治相比,法制側重在法律的使用上。
D. 有關法制教育的名言警句
有關法制教育的名言警句
1、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2、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3、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4、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5、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
6、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象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9、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10、讓我們維護公平,那麼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自由。
11、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www.lz13.cn)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12、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13、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並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14、倘若世上沒有壞人,也就不會有好的律師。
15、盡量大可能把關於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16、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
17、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18、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19、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20、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21、刑罰的威懾力不在於刑罰的嚴酷性,而在於其不可避免性。
22、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
23、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24、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25、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26、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E. 什麼是教育法治觀念
1要重視法治課程的開設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專門課程始終在思想教育類課程中佔次要地位,這是因為,我們始終有這樣一種認識:只要加強了對學生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及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人們的法治觀念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因而,在學校教育中,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哲學教育、道德教育,而對法治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縱觀世界當代各國,法治已經成為治國的主要手段,各國普遍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課程已成為各國對學生進行社會教育的主要課程。我國黨和政府順應時代潮流,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張。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要加強對公民的法治教育,加強對公民的法治教育應首先從學生開始。實際上,在我們國家,社會主義法律就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是每一個公民都應當普遍遵守的、明確的、強制性的行為規則。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我們應當高度重視法治課程的開設,通過法治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現行的主要的法律法規,以增強他們守法的自覺性。學生不學法律,何來法治觀念?國家的年輕一代沒有法治觀念,何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以說:重視法治課程的開設,是培養學生法治觀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首先應做好的一項工作,在未來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課程中,法治課程應當成為最主要的課程。2法治教育要注重實效對青年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必須充分發揮課堂這一主渠道的作用。目前的法律教材編寫存在著很大的一個不足就是:過分偏重於理論,理論聯系實際較差,應用性不強。翻開教材,充斥其間的是概念、特點、區別、聯系、作用、意義等內容,這些枯燥的內容讓學生望而生畏。法律教學中,廣泛被人們稱道的「案例教學法」應當成為課堂教學中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據我所知,「案例教學法」在美國是最受教師和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各門課程的教學中被廣泛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在於它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對各種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法律的具體規定。通過案例教學,某一典型案例與其所反映的法律規定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了密切的聯系,這十分有助於把外在的法律規定轉化為學生的內心信念,進而變成支配其行動的內在動力。因此,在法治教育中要十分重視「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花大力氣去積累一些典型案例,並做到隨時更新,以保持其時效性,以便用生動有趣並具有時代特點的事例來說明抽象的道理。例如:大家比較愛看的一些電視節目,象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社會經緯》、《新聞調查》,山東電視台的《金劍之光》、《評案說法》、《道德與法制》等欄目,它們並沒有採用非常先進的講解方法,但人們非常喜歡看,人們之所以願意去看,主要就在於這些欄目學會了「用事實說話」,這種法治教育的方法非常值得教師們學習。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感覺到,應當要求學生少背一些無用的概念,多樹立一些有用的觀念。每一次課,教師都要仔細想一想,這次課要讓學生樹立哪幾個觀念,教師怎樣才能達到這一目的。隨著青年學生法律知識的不斷增加,他們的法治觀念就會得到不斷的增強。3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要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行為規則,學生在學校生活中養成的規則意識直接影響著學生法治觀念的形成。因此,學校應當通過一切可能的途徑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首先,學校應當全面檢查一下各方面的規章制度,尤其是與學生緊密相關的規章制度,看一看有沒有違背法律的地方。其次,在有關學生管理的規章制度的制定上,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甚至在必要的時候,要通過全體學生表決的法來決定其是否應付諸實施。再次,在學生幹部的使用上,應貫徹民主選舉的原則,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避免教師越俎代庖。學生在一個民主氣氛濃厚,法律得到尊重的環境里生活,就容易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相反的話,學生的思想行為容易走向兩個極端,或者是唯唯諾諾、缺乏主見,或者是我行我素、獨斷專行。在學生管理中,很多教師在學生面前喜歡扮演領導者的角色,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兵來管理,這實際上是傳統的「官本位」思想在作怪,這種做法不利於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由於整個社會對法治教育普遍重視的不夠,也使得一些教師的法治觀念比較淡薄,以至於經常出現個別教師侵害學生合法權益的事情。就象新聞媒體報道過的,有的教師因懷疑學生偷錢在學生臉上刺「賊」字,有的教師因學生「損害」了班級形象讓學生自己用小刀刮破自己的臉皮。這類極端的事情盡管很少見,但教師在教學或管理中不知不覺的侵害學生合法權益的事情卻常有發生。如果教師本人就沒有法治觀念,那他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法治觀念的學生來。現在,人們一談到教育,就講教育為社會培養了多少多少人才,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多麼多麼大的貢獻,但是,我們反過來想一想,那麼多的青年罪犯,有幾個不是從學校里走出去的,難道學校對此真的沒有一點責任嗎?可以這樣講,正是由於我們忽視了法治教育以及不正確的教育方法,把許多本來可以有所作為的青年推向了犯罪的深淵,這是所有教育者都應該深刻反思的一個問題。4通過教育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現象培養青年學生的法治觀念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多,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對他們的行為和思想都有著巨大的影響。青年學生社會閱歷淺,是非辨別能力比較差,行為模仿能力強,如果不教育他們正確地認識社會現象,學校正面教育的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被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所抵消。教育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現象,單靠空洞的說教是不夠的,必須密切聯系實際,採用平等對話的方法,擺事實,講道理,這樣做,才能使人心服口服。當今社會上的兩類現象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比較大,一是國家幹部的腐敗行為,二是流氓惡勢力的犯罪行為。這兩類現象不斷地被新聞媒體報道出來,對青年學生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由於青年學生看問題比較容易產生片面性,他們可能會因此得出一個結論:現代社會一團糟,哪有什麼法治。一談到幹部腐敗,學生往往義憤填膺,並提出為了懲治腐敗要大開殺戒,實際上,問題遠遠不是那麼簡單。腐敗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個痼疾,確實難以解決。當年朱元璋為了懲治貪官,就規定官員貪污六十兩銀子就應梟首示眾,甚至對貪官可以採取「剝皮實草」的酷刑,但最後明朝還是滅亡在了貪官身上。懲治腐敗,最根本的手段還是靠法治,就象有的學者指出的一樣,對法治的威脅和危害主要不是來自公民個人,而是來自公共權力和官員,依法治國首先是治權、治吏。如果官員的產生、評價、罷免的權利真正掌握在群眾手中,腐敗現象就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現在,新聞媒體常說某某拿著「人民賦予的權利」怎樣怎樣,實際上,一些官員很明白,他是在拿著「上級賦予的權力」怎樣怎樣。針對學生面對社會現象產生的一些片面認識,教師應當正確的加以引導,首先要求學生從自我做起,自己不要危害社會,同時教育學生,要使我們這個社會變的更加美好,最有效的手段還是依靠法治,並要鼓勵學生做一個法治的實踐者、維護者、宣傳者。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法治觀念如何直接決定著將來社會的法治水平,而學校對法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又決定著學生法治觀念的形成。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了青年的健康成長,為了使我們的社會變的更加美好,希望每一個有識之士都關心青年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增強他們的法治觀念做出貢獻。
F. 法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區別
G. 什麼是教育法治觀念
教育法治觀來念是指一切教育管理和自改革都要依據法制執行。
H. 如何加強法治教育訓練,強化官兵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
《決定》強調,要加大軍事法規制度執行力度,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專、違法必究,使厲行法治、嚴肅軍屬紀成為鐵律。要健全完善軍隊法治工作體制,強化軍隊法治工作專門機構職能作用。要強化官兵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深入開展法治教育訓練,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廣大官兵要把法治內化為政治信念和道德修養、外化為行為准則和自覺行動。要充分發揮法治引領、推動和規范作用,堅持重大改革依法決策,堅持改革與立法銜接協調,確保改革在法治軌道上積極穩妥推進。要貫徹從嚴治黨要求,運用法治手段糾風肅紀,以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實現作風建設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
I. 關於法治教育的句子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象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法律應該是穩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付給律師的費用不應據其在法庭上陳述時間的長短,而應據其辯護質量的優劣。
婚姻的結合要求夫妻雙方都要忠實,忠實是一切權利中最神聖的權利。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並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盡量大可能把關於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讓我們維護公平,那麼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自由。
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倘若世上沒有壞人,也就不會有好的律師。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刑罰的威懾力不在於刑罰的嚴酷性,而在於其不可避免性。
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