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涵養
1. 什麼是道德修養
道德修養是人的道德活動形式之一。是指個人為實現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識和行為版方面進行的權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到的道德境界。不同社會、時代和階級的道德修養有不同的目標、途徑、內容和方法。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應當分得清先與後,該先的一馬當先,該後的甘居最後。先進性最重要的特點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眾的前列,帶領群眾;
第二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時代潮流。共產黨員要有"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著群眾,不搞近水樓台先得月。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優良品質,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做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攻關克難的急先鋒。生活享受往後靠,物質待遇不與人攀比,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人、帶動人。
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識,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執行黨的決議率先垂範,完成黨的任務身先士卒,不落在群眾後面。
2. 道德修養都包括什麼
內容:個人抄道德實踐有三種基本形式,這就是道德評價、道德選擇和道德修養。如果說道德評價是以言說為主要形式的實踐活動,道德選擇是以行動為主要形式的實踐活動,那麼,道德修養則是一種既包括言說即道德評價,又包括行動即道德選擇的綜合性實踐活動。
這是由於在道德修養中,個人是需要經常運用道德評價和道德選擇來推進自己的道德修養的。不僅如此,從實質性上說,道德修養也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它是以完善人自身為目的的道德實踐活動,而不是以外在善為目的的道德實踐活動。因此,道德修養屬於倫理學的重大論題。
(2)道德涵養擴展閱讀
道德修養不僅對個人十分必要,而且對社會也有重要意義。
一是因為整個社會的道德風貌乃是所有個人道德水平的平均值。若每個人的道德水準低,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就低;若每個人的道德水準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自然也會高。
二是因為任何社會目標的實現,都要靠大量人才的參與和推動,而可以稱得上是「人才」的人,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而且還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
3. 修養和道德的區別
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西學東漸」以來,中西「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目前二者劃界與范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有著各自的概念范疇和使用區域。思想道德修養既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知識性,其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政治修養、思想修養、道德修養、心理品質修養,美學修養,敬業修養等。其中政治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核心內容,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主要內容,而心理品質修養則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內容。思想道德修養課就是按照這些內容的內在聯系和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規律而構成的。
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因其生長在改革開放年代,置身於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價值觀念的碰撞,復雜的社會現實和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使其人生選擇尤為艱難。怎樣使大學生正確認識人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成為思想道德修養課的重要內容
加強素質修養,提高道德水平。
追求高尚人格,不斷完善自身。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養課全部內容的最後落腳點。思想道德修養的目的是不斷完善人格,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強自我修養,培養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養不僅是指「道德修養」,而是涵蓋著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質等方面的綜合修養。修身律已,重視自我修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中,自我修養在培養大學生自強不息精神,增強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章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大學生加強自我修養的方法與途徑,為當代大學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斷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階梯,實現了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的目的
4. 道德和涵養是什麼意思
道德修養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原則。誠信作為公民道德規范,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它是人的一種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個在平時不講誠信的人,在關鍵時刻不可能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犧牲。大學生作為一個快踏入社會的群體,理應養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忠誠於國家和民族事業。當前,我國社會各界對大學生中出現的誠信危機深深地擔憂,正觀這種現象,形成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社會共識,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
5. 道德修養包括哪幾個方面
個體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方面,自覺地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進行的專自我審定、自我教育、屬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動,被稱為道德修養。
6. 什麼叫道德涵養,怎樣才能有道德涵養
為人處事有道德,這就是道德涵養。有道德不是讓處處忍讓,忍無可忍時就該出手,也是有道德。
道德在內,在心中,也就是涵養。如果道德在我們的心中紮下了根,我們的言行時時刻刻都表現出合理和合情、合法。
7. 知識造福人類,道德涵養
知識是來充實自己的,豐盈自己的靈魂。以一種非功利的心態對待知識,相信人的心靈會更加澄澈,參悟人生的得與失。當人的境界超越自我,就會用知識造福人類,以知識涵養道德,就會生活在幸福當中。
8. 什麼是修養,什麼是涵養,修養和涵養的區別
1、修養是個人魅力的基礎,其他一切吸引人的長處均來源於此。修身養性,言之修養。修養是個人魅力的基礎,其他一切吸引人的長處均來源於此。
2、涵養,是指滋潤養育;培養。大多指在修身養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學問等方面的修養。語出
宋
朱熹《答徐子融書》之四:「就平易明白切實處玩索涵養,使心地虛明。」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言少不更事之人,無所涵養,而驟膺拔擢,以當重任,力綿才腐,凜凜危亡而曾不知畏也。」
3、區別:兩者含義不同,形成的方式不同。
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
4、所謂涵養。有種解釋是指對情緒的控制能力。
(8)道德涵養擴展閱讀
個人修養的重要環節與道德品質的結構和道德教育的過程有一定的一致性,可以概括為「知」、「情」、「意」、「信」、「行」五個方面。所謂「知」,即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於客觀存在的道德關系以及處理這種關系的道德原則規范的認識,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判斷力的提高。
確立正確的道德認識,是加強道德修養的前提。所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行為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是在「知」的基礎上產生的,並往往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取向。所謂「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們在履行道德義務中,自覺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而作出行為抉擇的努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
所謂「信」,即道德信念,是指人們對某一道德的深刻而有根據的真誠信服及由此產生的對該道德義務的強烈的責任感。
參考資料:網路-修養
網路:網路-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