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國法律規定自然人刑事責任
1. 刑事責任年齡是怎麼規定的
刑事責任年齡是規定為: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典》第十七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2. 刑法中兒童的年齡界定
我國刑法中並沒有對兒童年齡的規定,按照一般民間習俗,12周歲以內的未成年人屬於兒童。《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的未成年人為0至18歲。我國刑法中,14周歲以下自然人屬於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14周歲以上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相對負刑事責任時期。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建議將刑法領域「兒童」的年齡統一界定為16周歲。相對而言,16周歲的未成年人要比14周歲的在生理、心理和智力發育上要成熟,並趨向於成年人,其在遭受侵害時的認識判斷能力和反抗能力也要強於後者,將兒童年齡界定為16周歲,無疑擴大了保護范圍,從而更有利於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且一般而言,16周歲以後已基本已完成9年制義務教育,這也與民法領域將「不滿18周歲已滿16周歲並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規定相一致;再者使得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的人身權益受到了刑法的平等保護,也有利於維護刑法條文間的統一和《刑法》的穩定和權威。或許有人提出猥褻剛滿16周歲的女性與差兩天滿16周歲的危害性也無本質區別,只是認為將兒童的年齡確定為16周歲對兒童的保護更為有利,對打擊此類犯罪也更為適中而已。
刑法中規定的兒童
我國刑法中並沒有對兒童年齡的規定,按照一般民間習俗,12周歲以內的未成年人屬於兒童。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未成年人為0至18歲。我國刑法中,14周歲以下自然人屬於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14周歲以上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相對負刑事責任時期。
綜上所述,關於刑法中兒童的年齡界定的問題,刑法中沒有對兒童年齡的規定,兒童犯罪也是犯罪,也要負責任的,大家要認真遵守我國法律法規,不要觸犯法律,認真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個合法公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負刑事責任。也即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人只對自己實施的這八種嚴重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嚴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則,不得突破這一界限。
3. 我國刑法關於自然人犯罪主體的規定
法律主觀:
自然人成為犯罪主體的條件: 1、具有相應的 刑事責任好判能力 。 2、主觀上有故意或者過失。 3、實施了相應的犯罪行為。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宏襪沖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蔽殲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