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有

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有

發布時間: 2021-12-08 08:05:23

① 舉例說明影響企業管理道德的因素

價值觀是決定企業管理道德的關鍵因素。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或組織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即對社會、人際、事物的是非對錯、喜歡討厭的判別與反應。 如甲企業選擇人才的標准把會賺錢、有能力放在第一位,道德是次要的;乙企業選擇人才的標准把品德、忠誠度放在第一位,能力放在次位。

② 影響管理倫理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管理倫理的因素主要有:
(一)道德發展階段:道德發展階段不同,社會對管理倫理的認識也不同
(二)個人特徵:每個人進入組織時,都有一套相對穩定的價值准則。
(三)結構變數:組織的結構設計有助於管理者倫理行為的產生。
(四)組織文化:組織文化的內容和強弱也會影響倫理行為
(五)問題強度
(一)道德發展階段
國外的研究表明:道德發展階段要經歷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分為兩個階段
有關道德發展階段的研究表明:
1:人們依次通過六個階段,而不能跨越
2:道德發展可能中斷,可能停留在任何一個發展水平上
3:多數成年人的道德發展處在4階段以上
(二)個人特徵
人們發現2個變數影響個人行為:「自我強度」和「控制中心」
自我強度:用來衡量一個人的信念強度。自我強度越高,剋制沖動並遵守內心信念的可能性越大
控制中心:用來衡量人們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具有內在控制中心的人認為他們自己控制自己,具有外在控制的人則認為生命中發生的任何事都是由運氣和機會決定的。
從倫理角度看:具有外在控制的人不大可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結構變數
在不同的結構中,管理者在時間、競爭和成本等方面的壓力也不同,壓力越大越可能降低倫理標准
(四)組織文化
最有可能產生高倫理標準的組織文化是具有較強的控制能力以及風險和沖突承受能力的組織文化,處在這種文化中的管理者,具有進取心和創新精神。
與弱組織文化相比,強組織文化對管理者的影響更大
(五)問題強度
取決於以下6個因素
1:某種倫理行為對受害者的傷害有多大,對受益者的利益有多大
2:有多少人認為這種行為是善良和邪惡的
3:行為實際發生並造成的實際傷害的可能性有多
4:行為和其預期後果之間的時間間隔有多長
5:你覺得行為受害者與你的距離有多近
6:倫理行為對有關人員的影響的集中程度如何?

③ 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1、道德發展階段

國外學者的研究表明,道德發展要經歷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分為兩個階段。隨著階段的上升,個人的道德判斷越來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

道德發展的最低層次是前慣例層次。在這一層次,個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才會作出道德判斷。道德發展的中間層次是慣例層次。在這一層次,道德判斷的標準是個人是否維持平常的秩序並滿足他.人的期望。道德發展的最高層次是原則層次。在這一層次,個人試圖在組織或社會的權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則。

有關道德發展階段的研究表明:

①人們一步一步地依次通過這六個階段,不能跨越。

②道德發展可能中斷,可能停留在任何一個階段上,也可能倒退和墮落。

③多數成年人的道德發展處在第四階段上。也有少數人能始終堅持自己信奉的原則,出污泥而不染。

2、個人特性

管理者的個人特性對組織的管理道德有著直接的影響。這里所講的個人特性主要是指管理者的個人價值觀(包括道德觀)、自信心和自控力。

人們的價值觀是由家庭、朋友、社區環境、教育環境、宗教信仰、生活和工作經歷等因素影響而逐漸形成的。由於每個人所遇到的這些因素千差萬別,因而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標准就不可能完全相同。

每個人對待權力、財富、愛情、家庭、子女、社會、人生以及個人責任等的態度也各式各樣一所以在同樣的管理道德問題面前,每個管理者作出的決策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管理者個人的自信心和自控力與管理道德也很有關系。自信心和自控力強的人,一般都會深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因而通常都能堅持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他們也會聽取不同的意見,但自己確定的方向和底線不會輕易改變。由於涉及道德的管理問題一般都有較大爭議,都會受到利益與道德風險兩方面的巨大壓力,自信心和自控力弱的人就會搖擺不定和困惑不解,很容易屈服於外力擺布,而難於堅持白己的主張。

3、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對管理道德影響巨大。

①組織內部機構和職責分工有沒有必要的權力制衡、監察、檢查、審計機制,有沒有外部群眾和輿論監督。如果有比較完善的內外製衡監督機制,就可大大預防和制止不道德的管理行為產生。

②組織內部有無明確的規章制度。清晰說明各級管理職務的實施細則和應遵守的道德准則,可以有效預防不道德管理行為的產生。

③上級管理行為的示範作用。下級必然會十分關註上級的管理行為,從中弄清哪些管理行為是上級可以接受和真正期待的,上行下效,而完全不管規章制度有什麼規定。

④績效評估考核體系會起到指揮棒的作用。如果評估考核獎懲偏重於成果,並且所訂的指標又偏高,各級管理者就可能迫於強大的壓力而不擇手段去追求成果指標,從而引發許多不道德的管理行為。

4、組織文化

組織有無誠信、包容的組織文化對管理道德有重要影響。如果管理者和員工在積極創新進取時,一旦遭受挫折或失敗,不會受到組織的歧視和懲罰;相反的,如果通過採用某些不道德的行為取得成果,將會被人們揭露和鄙視。這樣,誠信做事、包容失敗的組織文化將必然減少不道德的管理行為。

5、問題強度

道德問題強度會直接影響管理者的決策。所謂問題強度,是指該問題如果採取不道德的處理行為可能產生後果的嚴重程度。例如,有多少人會受到傷害?有多少輿淪會譴責這種行為?這種行為造成危害的概率有多大?人們是否能直接感覺到?潛在受害者與這種不道德行為距離有多近?這種行為的危害是否可能集中爆發?

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一肯定的,那麼管理者很可能採取道德的行為。但是當間題本身對組織具有特別重大影響時,管理者為了保護本組織的利益也可能冒被揭露的風險而採取不道德的管理行為。例如美國安然公司造假賬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④ 管理學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出的選擇題有哪些

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有( )。
A.個人特徵 B.組織結構 C.組織文化
D.道德問題的強度 E.管理者所處的道德階段

管理者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除了由管理者所處的道德階段影響之外,還受到管理者的個人特徵、組織結構、組織文化以及道德問題的強度等影響。
個人特徵是指個人早年形成的、關於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的基本信條,它們成為組織中個人的一套相對穩定的價值准則。
組織結構有助於形成管理者的道德行為,例如正式的規則和制度可以減少模糊性,促進行為的一致性;上級的行為對個人道德行為具有強大的影響,所謂上行下效;等等。
組織文化的內容和力量也會影響到道德行為,例如一種高風險承受力、高度控制以及對沖突高度寬容的文化,有可能形成較高的道德標准。處在這種文化中的管理者將被鼓勵進取和革新,並對他們認為不現實的或不喜歡的期望和需要進行自由公開的挑戰。
最後,所面對問題的大小、嚴重程度等也會對管理者的道德行為產生影響。

⑤ 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外部因素的影響
外部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早期教育因素、企業的管理體制及制度因素、企業文化因素、社會大環境因素等。
一是早期教育因素的影響。個人早期受的教育、生活環境,尤其是在其幼、童年時期所處環境的熏陶、所受教育的程度對其今後的觀念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通過這時期感知、認知事物,其個人的道德觀初步形成。「孔融讓梨」就是早期教育對其道德影響的表現。二是企業的管理體制及制度因素的影響。企業的管理體制是否有利於企業發展,企業領導者是否為管理者創造一個工作、發展的平台,企業是否做到組織結構科學合理、規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人才培訓培養機制是否激勵有效等,都對管理道德的形成起到較大影響。正如張瑞敏評價他在海爾充當的角色時,認為「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如何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佈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
三是企業文化因素的影響。一個企業有較強的、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就可以抵禦外來風險,化解內部沖突。在走上市場經濟之路以來,許多企業注重實施企業文化建設,形成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文化,如海爾文化,不僅使海爾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而且使企業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員工的親和力進一步增強,從而形成了海爾人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准則。
四是社會大環境因素的影響。一定時期社會上大多數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會從外部影響、甚至改變個人的管理道德觀。尤其足在社會轉型期,多種因素綜合導致了一些人的道德觀危機,如社會不同層次的管理道德問題、職業圈子中的管理道德問題、企業內部日常管理中面臨的管理道德問題等。
內在因素的影響
內在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管理者自身的意志、能力、信念因素、自身責任感因素等。
一是個人意志、能力和信念因素的影響。個人意志堅強、個人能力較強、個人信念堅定的管理者對事物判斷比較准確,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外部誘惑如何,其大多數會在道德准則判斷與道德行為之間保持較強的一致性,不會因一時之事、一念之差而作出不正確的選擇;反之則會在道德准則判斷與道德行為之間作出不正確的選擇。
二是個人責任感因素的影響。責任感是每個人對工作、企業、社會等所作出行為的負責態度,有較強責任感的人,是一個能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履行職責和正確行使職權的管理者,敢於、勇於對自己行為負責,很少出現違背道德准則的情況;反之,缺乏責任感的人,對自己行為的後果不願承擔責任,甚至認為「事不關己」,推卸責任,則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質。
上述幾種因素基本上決定了一個人管理道德觀的形成,不同的道德觀導致了相應的管理行為,造成各種各樣的管理道德問題。

⑥ 影響管理者道德素質的因素

影響管理者道德素質的因素有,

企業價值觀等企業文化;企業規章制度;
個人品德修養;
個性過性格等等。

⑦ 什麼是道德和管理道德影響管理者道德素質的因素有哪些

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來明辨是非的規則或原則。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為准則與規范的總和,是在社會一般道德原則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特殊的職業道德規范體系。
影響管理者道德素質的因素有:(1)個人特徵;(2)結構變數;(3)組織文化;(4)問題的強度。

⑧ 影響管理道德行為的因素有哪些

外部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早期教育因素、企業的管理體制及制度因素、企業文化因素、社會大環境因素等。
一是早期教育因素的影響。個人早期受的教育、生活環境,尤其是在其幼、童年時期所處環境的熏陶、所受教育的程度對其今後的觀念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通過這時期感知、認知事物,其個人的道德觀初步形成。「孔融讓梨」就是早期教育對其道德影響的表現。 二是企業的管理體制及制度因素的影響。企業的管理體制是否有利於企業發展,企業領導者是否為管理者創造一個工作、發展的平台,企業是否做到組織結構科學合理、規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人才培訓培養機制是否激勵有效等,都對管理道德的形成起到較大影響。正如張瑞敏評價他在海爾充當的角色時,認為「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如何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佈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
三是企業文化因素的影響。一個企業有較強的、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就可以抵禦外來風險,化解內部沖突。在走上市場經濟之路以來,許多企業注重實施企業文化建設,形成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文化,如海爾文化,不僅使海爾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而且使企業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員工的親和力進一步增強,從而形成了海爾人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准則。
四是社會大環境因素的影響。一定時期社會上大多數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會從外部影響、甚至改變個人的管理道德觀。尤其足在社會轉型期,多種因素綜合導致了一些人的道德觀危機,如社會不同層次的管理道德問題、職業圈子中的管理道德問題、企業內部日常管理中面臨的管理道德問題等。
內在因素的影響
內在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管理者自身的意志、能力、信念因素、自身責任感因素等。
一是個人意志、能力和信念因素的影響。個人意志堅強、個人能力較強、個人信念堅定的管理者對事物判斷比較准確,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外部誘惑如何,其大多數會在道德准則判斷與道德行為之間保持較強的一致性,不會因一時之事、一念之差而作出不正確的選擇;反之則會在道德准則判斷與道德行為之間作出不正確的選擇。
二是個人責任感因素的影響。責任感是每個人對工作、企業、社會等所作出行為的負責態度,有較強責任感的人,是一個能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履行職責和正確行使職權的管理者,敢於、勇於對自己行為負責,很少出現違背道德准則的情況;反之,缺乏責任感的人,對自己行為的後果不願承擔責任,甚至認為「事不關己」,推卸責任,則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質。
上述幾種因素基本上決定了一個人管理道德觀的形成,不同的道德觀導致了相應的管理行為,造成各種各樣的管理道德問題。

⑨ 影響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任何組織都是在一定環境中從事活動的;任何管理也都要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這個環境就是管理環境。管理環境的特點制約和影響管理活動的內容和進行。管理環境的變化要求管理的內容、手段、方式、方法等隨之調整,以利用機會,趨利避害,更好地實施管理。尤其對於行政管理來說,管理環境的影響作用更是不可忽視。這是由行政環境的特點所決定的。

管理環境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外部環境一般有政治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和自然環境。內部環境有人力資源環境、物力資源環境、財力資源環境以及內部文化環境。
外部環境是組織之外的客觀存在的各種影響因素的總和。它是不以組織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組織的管理必須面對的重要影響因素。
對非政府組織來說,政治環境包括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執政黨的性質,政府的方針、政策、法規法令等。文化環境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等。經濟環境是影響組織,特別是企業的重要環境因素,它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宏觀經濟環境主要指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及其增長趨勢,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等。通過這些指標能夠反映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微觀經濟環境主要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消費偏好、儲蓄情況、就業程度等因素。科技環境反映了組織物質條件的科技水平。科技環境除了直接相關的技術手段外,還包括國家對科技開發的投資和支持重點;技術發展動態和研究開發費用;技術轉移和技術商品化速度;專利及其保護情況等。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及資源狀況。地理位置是制約組織活動一個重要因素。
對於不同的組織有一般的共同環境,同時也要在一定的特殊領域內活動。一般環境對不同類型的組織均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而與具體領域有關的特殊環境則直接、具體地影響著組織的活動。如企業需要面對的特殊環境包括現有競爭對手、潛在競爭對手、替代品生產情況及用戶和供應商的情況。外部環境與管理相互作用,一定條件下甚至對管理有決定作用。外部環境制約管理活動的方向和內容。無論什麼樣的管理目的,管理活動都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脫離現實環境的管理是不可能成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部環境對管理活動的決定作用。同時外部環境影響管理的決策和方法。當然,管理對外部環境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內部環境是指組織內部的各種影響因素的總和。它是隨組織產生而產生的,在一定條件下內部環境是可以控制和調節的。人力資源對於任何組織都始終是最關鍵和最重要的因素。人力資源的劃分根據不同組織、不同標准有不同的類型。比如企業人力資源根據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性質的不同,可分為生產工人、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三類。物力資源是指內部物質環境的構成內容,即在組織活動過程中需要運用的物質條件的擁有數量和利用程度。財力資源是一種能夠獲取和改善組織其他資源的資源,是反映組織活動條件的一項綜合因素。財力資源指的是組織的資金擁有情況、構成情況、籌措渠道、利用情況。財力資源的狀況決定組織業務的拓展和組織活動的進行等。文化環境是指組織的文化體系。包括組織的精神信仰、生存理念、規章制度、道德要求、行為規范等。
內部環境隨著組織的誕生而產生,對組織的管理活動產生影響。內部環境決定了管理活動的可選擇的方式方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組織管理的成功與失敗。

⑩ 管理學原理簡答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除了管理者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管理者所處的道德階段影響之外,還受到管理者的個人特徵、組織結構、組織文化以及道德問題的強度等影響。
個人特徵是指個人早年形成的、關於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的基本信條,它們成為組織中個人的一套相對穩定的價值准則。
組織結構有助於形成管理者的道德行為,例如正式的規則和制度可以減少模糊性,促進行為的一致性;上級的行為對個人道德行為具有強大的影響,所謂上行下效;等等。
組織文化的內容和力量也會影響到道德行為,例如一種高風險承受力、高度控制以及對沖突高度寬容的文化,有可能形成較高的道德標准。處在這種文化中的管理者將被鼓勵進取和革新,並對他們認為不現實的或不喜歡的期望和需要進行自由公開的挑戰。
最後,所面對問題的大小、嚴重程度等也會對管理者的道德行為產生影響。

熱點內容
法官成東日 發布:2025-05-19 17:10:27 瀏覽:905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自然人刑事責任 發布:2025-05-19 17:01:33 瀏覽:863
職中經濟法基礎知識教案 發布:2025-05-19 16:59:05 瀏覽:487
土地權屬證明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9 16:58:22 瀏覽:845
長居條例 發布:2025-05-19 16:58:21 瀏覽:814
法學院門 發布:2025-05-19 16:57:09 瀏覽:373
李欣律師 發布:2025-05-19 16:52:50 瀏覽:955
新安法社會發展 發布:2025-05-19 16:45:18 瀏覽:416
道德根據善惡 發布:2025-05-19 16:40:25 瀏覽:941
全部法律和經濟責任 發布:2025-05-19 16:34:53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