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文明需要道德

文明需要道德

發布時間: 2021-12-11 04:47:53

道德文明禮儀規范有哪些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一、個人禮儀
(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二)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三)儀態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並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鍾"。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Ⅱ 有什麼關於文明與道德的名言警句

1、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 軻
2、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儒貝爾
3、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4、不學禮,無以立。——論語
5、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左傳
6、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元·許衡
7、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雨果
8、禮貌使人類共處的金鑰匙。——松蘇內吉
9、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鳩
10、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岡察爾
11、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羅斯金
12、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應該受最起。—— 劉少奇
13、行業盡管不同,天才的品德並無分別(巴爾扎克)
14、文明時代是學會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產生的時期。——恩格斯
15、萬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的文明都經不起它所面臨的多重危險的威脅。——亨·哈·埃利斯
16、每個人應該遵守生之法則,把個人的命運聯系在民族的命運上,將個人的生存放在群體的生存里。--魯迅

Ⅲ 文明和道德有什麼區別

區別很大,文明是死的,道德是活的,文明包括太多,也包括崇高的道德,一個有道德的人不一定文明,但一個文明的人一定有道德,道德更具有個人色彩,而文明則更具社會的意義

Ⅳ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公共場所道德的要求是什麼

1、公共場所無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草樹木、吵架、斗毆等不文明行為內;

2、所有室內公共場容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煙,並有明顯的禁煙標識;

3、影劇院、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會場等場所安靜、文明,無大聲喧嘩、污言穢語、嬉鬧現象。

(4)文明需要道德擴展閱讀

全國文明城市實地考察方法具體有三種:

一是實景(情)模擬驗證,如:撥打法律服務熱線,撥打維權舉報電話等;

二是實地調查,即進入現場查證被考察對象是否符合測評標准,如:到社區查看相關工作記錄等;

三是實地觀察,即根據實地觀察要求,在實地考察點、在一定時間內,對被考察對象進行實地觀察。

Ⅳ 要文明做事,不能說不道德話

不全是吧,個人覺得,很多事可以用這2個詞一個意思,有些事就不能,比如說亂丟東西吧,就可以說是不道德和不文明,比如偷東西就是不道德,但說不文明就不貼切了,比如跟兄弟做一件事,結果做的事情違法了就逃避或推卸責任,這個人就不道德了,跟不文明扯不上關系

Ⅵ 辯論會文明道德需要他律

我是我們法學院辯論隊的成員:

1,首先要確定文明/法律/規范的定義:辯論雙方都在尋找有利於自己的解釋.這是一辨要乾的事情.找定義了解雙方可能的定義選擇.找到對方可能選擇的定義,和自己的定義中有無被對方利用的地方,如果有要修改.

所有的辨手都必須了解3個定義中有利和不利的地方,有利的地方不停攻擊對方,不利的地方找盾牌或迂迴轉移的方式(養成習慣馬上轉移成攻擊)

說法(1):文明是人對自身、自然、社會的全部活動和全部關系所進行的有意識的自我建設。文明的起源和發展無不是人在有意識的進行自我建設,對自身進行建設,對自然環境進行建設,對社會環境進行建設。

其核心是:人有意識的對自我進行建設。不論這個建設是對自身還是對外部,都是人想將其建設得更加適合自己生存、發展、和繁衍。而文化是文明用來進行建設的工具,是手段。兩者的關系在發生上,是瞬間的先後,
在這之後是統一並時的,然後兩者就和為一體難以分說了。當然文明的建設不光靠文化,也靠技術,靠工具。
但文化無疑是最高的,文化的范圍也是廣泛的。至於對世界文明史、中國文明史的梳理,教材書籍都很多了,
在文明體系及年代上大致都被認可並有定論。

我的意見

這個說法文明的建設不光靠文化,也靠技術,靠工具.一般而言對正方有利.因為你們要論證的命題是必然的命題而不是或然的命題,也就是說你們必須論證:文明不應該用法律來規范.而對方可以說法律是文化/技術/工具的組成部分,既然文明的建設需要法律(這句話很難駁倒),那麼文明難道不需要建設者的規范??

還有很多說法,你們要自己尋找,我是我們班級辯論隊的隊長學院辯論隊的成員,每次參加辯論賽, 每場比賽我們都收集了海量的資料,然後摒棄垃圾.

2,你們要論證不是用法律,而是用道德或其他工具來規范,你們不要簡單的說不,而是說有可能是其他的東西比如道德來規範文明!

(例如:因為文明是一個抽象宏觀的概念,而法律是具象/具體微觀的概念,用一個具體微觀的法律如果規范一個抽象宏觀的文明??)文明是一種思想和意識形態,如果用法律來規范,法律是不能規范思想和意識形態的.

然後你們可以尋找一個比喻,恰當和直觀的比喻:如我今天跟一個同學吵架,火大的時候我想要打的他滿地找牙,如果按對方的概念我已經犯了故意傷害罪了,要被判刑了.因為,我如果毆打同學將其打落兩顆牙,就構成了輕傷,必須負刑事責任.而我只是想而已,只是思想如果入罪??如果用規范????當然只能用道德來規范思想啊!!

3,前提是:你們在自由辯論之前必須讓聽眾和評委相信,文明是一種思想和意識形態.而對方又掉進了你們這個陷阱,法律是不能規范思想和意識形態的.

4,你們要找的文明的概念就是:文明是思想和意識形態!!!!!能證明是,那麼你們就贏了.

5,因為,法律是不能規范思想的.沒有任何法律可以規范人的思想和意識形態.

6,對方如果說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是道德底線.把法律做為道德,你們千萬別上當,法律不是道德,遵守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法律並不是道德的底線,遵守法律才是.這很關鍵!因為法律如果是道德的話,那麼如果道德可以規範文明,法律當然也可以!所有要頭腦清醒,不要被繞進去了."法律"和"遵守法律"是不同的概念,平時的時候可以混同,但辯論的時候千萬別混同.

7,你們一定要論證法律是具象微觀的概念,而不能作為抽象的概念,因為具象的概念是不能規范抽象的概念.

8,尋找自己的底線:最關鍵!!!!!記住底線就泰然了,因為,如果辯論到一半糊塗了,馬上拋出底線,要對方論證.比如:底線是一個微觀的概念如果規范一個宏觀的概念?

對方即使是哲學家也會頭暈的.因為根本無法論證.

Ⅶ 有關文明道德的文章 要原版

文明禮貌是我們生活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個回到人際關系的行為准則,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文明禮貌是打開心扉的鑰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溝通感情的橋梁,它反映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今天,倡導講文明、懂禮貌、守禮儀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高人們道德素質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新型人際關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樹立中國人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
正因為道德文明如此重要,與我們在公共生活中的實踐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實踐證明,只有廣泛倡導個遵守文明道德規范,才能逐步形成相互理解、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互相接納的和諧人際關系;才能在人與自然相處中保護生存環境,保持生態文明;才能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與科學素養,對宣傳與維護社會公德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應當在實踐中不斷的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努力做社會公德規范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我們還應該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中培養道德意識與文明規范,我們既可以參加社會公德的宣傳活動普及社會公德規范、傳播文明新風,也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公益組織。我們要身體力行,知道什麼是符合社會公德規范的言行,什麼是不符合文明規范的言行,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公德素養,並影響著別的人。
我們要從小做起,從小節改起,帶踐行硬社會公德文明。社會公德所規范的行為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為細節,這些細節極容易被人們忽略,而它一旦被人們忽略,就有可能形成不良風氣。古人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見到老師長輩要講文明禮儀,在公車上要主動為老幼病殘讓座,在銀行等公共場所排隊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這樣,我們社會公德境界就會在舉手投足中升華,從而讓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Ⅷ 道德是什麼文明又是什麼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
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准。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
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准,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
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
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
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
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
文明一般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經濟文化的地區。它的含義有時與文化相同(但在考古學和人類學里,文明和文化有截然不同的含義)。文明經常與城市有很密切的聯系。文明一詞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的形成」的含義。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詞源於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質含義為人民和睦的生活於城市和社會集團中的能力。引申後意為一種先進的社會和文化發展狀態,以及到達這一狀態的過程,其涉及的領域廣泛,包括民族意識、技術水準、禮儀規范、宗教思想、風俗習慣以及科學知識的發展等等。

Ⅸ 關於文明道德的作文

一篇關於道德的作文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獲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

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最聖潔的心靈,它讓人問心無愧,心胸坦盪。有時道德是一種感恩。道德有時是一種愛心。道德,是春天的花兒,是植物的肥料。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

做人要講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強烈榮辱感的民族。在我們的社會里,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則,社會和諧不起來,經濟發展不起來,民族精神振作不起來,國家也強盛不起來。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應該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應當成為每個公民應有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准則。

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倡議我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在思想上積極追求上進,明辨是非;在學習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勤儉節約,節約水電,不攀比;在平時熱心為同學服務,大膽創新;在行動上堅決反對有損民族形象的丑惡行為,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遵守社會公德和校規校紀。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把「八榮八恥」作為心靈的准則和行動的指南,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道德是我們擁抱在懷中的一道絢麗的彩虹,只要它一現身,便會帶給我們雨過天晴的喜悅與歡欣不是嗎?當我們和別人鬧矛盾時,道德會讓我們伸出熱情的雙手,主動和對方言和;當我們自暴自棄時,道德會幫助我們找回自我;當我們悲觀失望時,道德會使我們振作,從而走出那愁雲密布的黑暗;當我們受到挫折、失敗時,道德會促使我們奮勇前行,堅信「失敗乃是成功之母」;當時代的使命降臨時,道德又會使我們抱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勇敢地、毫不畏懼地承擔起一切……可以說,道德是我們生活的立足點,也是我們生命的支撐點。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逐漸具備良好的公民道德,長大後成為一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的響當當的中國人!

Ⅹ 什麼是文明道德

文明是人類創造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的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完善社會道德體系和個人道德規范;二是維護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道德,是個抽象名字,並沒有固定的定義。在我看來,道德是社會經過長期發展,而一直保留下來的一種集體的價值取向,輿論的力量使道德有了約束力,讓道德成為人們日常自覺遵守的一種規范。追根就地,道德是整個社會的精神財富,在無形中灌輸給每一個人,也影響和制約著每一個人。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它並不能靠人類的大腦空想出來,它到底還是由環境的影響而不斷積累和發展起來的。
道德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的文化現象,它代表了一個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向。道德和文化之間相互作用也相互影響,道德在某些方面可以制約和影響著文化的發展,而文化發展的同時,也讓道德進一步完善.
道是里,德是表,德是道之用,是道之現。通俗一點講,就是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德,人人有德,我們這個社會也就有了道,有了秩序、有了規范。
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必須有一顆好心。我們把「德」字拆開解讀一下,就會發現「德」字的意思就是要求人人有一顆心,一顆善良之心,辭讓之心,羞恥之心。 按照今天我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來講,分為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

學識淺陋,供參考吧...

熱點內容
公司的法律訴訟多 發布:2025-09-21 09:26:49 瀏覽:335
侮辱女性的刑法 發布:2025-09-21 09:12:21 瀏覽:658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隨案移送 發布:2025-09-21 08:59:32 瀏覽:743
主管會計離職後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1 08:49:13 瀏覽:700
民法是程序法嗎 發布:2025-09-21 08:46:17 瀏覽:714
崆峒區法院 發布:2025-09-21 08:26:06 瀏覽:611
公證書法律效力認定 發布:2025-09-21 08:18:12 瀏覽:791
國際經濟法馬工程期末 發布:2025-09-21 08:13:44 瀏覽:193
上海醫療糾紛律師 發布:2025-09-21 08:13:08 瀏覽:7
司法局服務高考 發布:2025-09-21 08:12:21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