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制度建設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

制度建設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

發布時間: 2021-12-12 13:47:49

⑴ 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一、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二、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要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等行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

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依法保護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權益。加強涉外法律工作,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

⑵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是什麼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十七大報告對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與發展提出的基本目標和根本任務。

依法治國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2)制度建設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法治國家的建成同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是同步的。法的內容與形式,法律制度的模式選擇及其實現,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與發展,而必然受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具體條件的影響與制約。同時,人們認識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也須要有一個過程。

特別是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情況復雜,歷史包袱沉重。因此,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其達到理想的境界,在我國大約還需要三十年以至五十年左右的時間。這一長期性決定了建設法治國家的歷史性進程具有漸進性、持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

在這個問題上,既不能不顧主客觀條件而操之過急,也不能不去做那些可以做到的事情而停步不前。如何實現在觀念更新尤其是制度變革上的持續性,以始終保持這一歷史性進程的發展勢頭;如何在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上選擇某些重大改革措施,以影響和推動全局的進展,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⑶ 如何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制度化,法制化,建設社會主義法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管理國家與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動社會和諧進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都迫切需要加快推進法治國家的建設步伐。
一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加強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近年來,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過去五年間,僅國務院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39件法律議案,制定、修訂了137件行政法規。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改革和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立法工作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要進一步增強政府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繼續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產品質量和安全、規范政府自身行為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的立法;特別要注意加強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強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質量。要創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機制,擴大立法工作的公眾參與。在法律法規起草、修改過程中,要通過組織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原則上要公布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二是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進程,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政府的組織、政府的權力、政府的運行、政府的行為和活動,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准繩,都要受到憲法和法律的規范和約束。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必須與憲法和法律保持統一和協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核心的現代行政執法觀念,形成職責許可權明確、執法主體合格、適用法律有據、問責監督有方的政府工作機制。合理界定和調整行政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強對行政收費的規范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執法財政保障機制。健全行政復議體制,完善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制度。認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訴訟權利,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平等法律保護。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保持清正廉潔,促進行政執法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行政權力正確行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必然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服務,確保權力正確行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政府權力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行使。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大力推進執法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力度。改善和加強新聞輿論對行政執法的有效監督。切實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要把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作為重點,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確保監督到位、有力、有效。
四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積極探索法制宣傳教育的新途徑、新形式,善於運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傳媒,精心組織各種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增強法制教育的科學性、准確性,防止片面性。突出抓好憲法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的憲法意識,自覺維護憲法權威,使憲法在全社會得到遵守。加大有關經濟社會發展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以及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牢法治思想基礎。法律對社會生活的規范、引導和保障功能,主要是通過權利義務機制實現的。在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中,必須強化權利義務觀念的培養,既要增強人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也要增強法治意識和義務意識。具體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權利的行使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國家保護合法的權利;國家提供權利的保障、救濟和保護。只有讓每個公民都樹立了正確的法制觀念,自覺在法制框架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才能夠真正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真正落到實處,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⑷ 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4)制度建設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3個方面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這些是《決定》的上位規定,有了這些規定,才能全面系統准確地理解其他一些新的規定、舉措和亮點。

如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由5個體系構成,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在黨領導下取得的;解決13億人民溫飽問題和初步建成小康社會,也是在黨領導下實現的。

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和文明,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這個核心無可替代,就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⑸ 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最根本的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兩個「最根本的保證」充分說明了黨的領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的重要地位。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這是憲法精神、憲法原則的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即「八二憲法」,包括「修正案」。下文有關憲法的引用均出自「八二憲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根本,從多方面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一、「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從而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自1840年以來,中國各族人民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英勇斗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帝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戰勝許多艱難險阻而取得的。」憲法以法律形式確認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特別是確認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取得的,實質上就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二、從「國家的根本制度」的規定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憲法第一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階級社會里,群眾是劃分為各階級的,階級通常是由政黨來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實際上就是肯定工人階級通過它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實行領導,這從國體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三、從「國家的根本任務」的規定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規定了國家建設的根本目標和性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規定了實現國家建設目標的根本路徑。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無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因此從實現「國家的根本任務」上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四、憲法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從根本上解決了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問題,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存在「要不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問題,而是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恪守法治精神必須堅持憲法精神,堅持憲法精神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五、」依法治國首先要解決「有法可依」問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立法工作,僅僅用幾十年時間,到2010年,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有法可依的問題總體解決之後,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各方面反映強烈的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
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七、目標已然確立,關鍵在於落實。依法治國的目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實現。
1、因為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體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黨章明確了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的根本執政原則。
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權源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心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執行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理念,代表著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利益。
3、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國共產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國家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中國共產黨自身歷史方位的成功轉變,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實現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積累了治國理政的經驗。
4、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些基本原則,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了政治根基。堅持這些基本原則,就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歷史已經證明,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歷史將來必將證明,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⑹ 怎樣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 加快法律制度建設,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2. 加強普法教育,讓群眾知法,懂法,能用法。

  3. 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提高執法能力

  4. 加強輿論監督,營造守法尊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熱點內容
司法李永健 發布:2025-05-17 17:19:10 瀏覽:92
公司規章制度及政策 發布:2025-05-17 17:19:02 瀏覽:628
公司現場場地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7 17:09:56 瀏覽:949
工會通過企業規章制度的流程圖 發布:2025-05-17 17:09:08 瀏覽:422
法人變更後前期的法律責任怎麼處理 發布:2025-05-17 16:59:23 瀏覽:120
簡答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發布:2025-05-17 16:52:26 瀏覽:350
村居法律顧問在基層值班解答咨詢 發布:2025-05-17 16:44:57 瀏覽:713
公司規章簡單版 發布:2025-05-17 16:44:16 瀏覽:524
合同法對人防車位 發布:2025-05-17 16:29:18 瀏覽:193
行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發布:2025-05-17 16:27:09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