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人民當家作主
1.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1)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人民當家作主擴展閱讀
堅持三者的有機統一是中國政治制度的本質特徵,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黨團結一致,領導了中國各族人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紮根於中國土地的政治體制。
其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從性質,目標,道路等方面全面規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核心內涵。這是兩院制,憲政民主,以及在西方國家實施的三個國家。分權與多黨制的政治制度本質上是不同的,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固定海神」。
2. 簡述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關系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關系: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內國的根本保證,人民容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2)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人民當家作主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不是靠行政權力來實現的,而是靠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黨同群眾的密切聯系,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來實現的。黨的領導只能依靠自己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依靠向人民群眾作宣傳教育工作,使人民群眾自覺地接受和執行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
黨的領導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黨所處的客觀環境及其所面臨的直接任務的不同,實現黨的領導作用的具體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因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於黨的領導的含義曾經作出不同的表述。
3.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思想的科學內涵是什麼
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這是我們的政治優勢,是黨對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規律性認識。這種統一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堅持黨的領導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是在歷
史中形成的,黨的領導要通過執政來體現。黨執政的實質就是領導、組織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現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這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礎。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廣大人民群眾為了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要求有一個堅強的政治核心,制定體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憲法、法律。因此,黨的意志同人民意志、國家意志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實現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才能保證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削弱黨的領導、脫離黨的領導、放棄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就會從根本上失去保證,依法治國就會迷失方向。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和根本利益。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必須著眼於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權利屬於人民,健全民主和法制,讓人民當家作主。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是全國各族人民享有的最廣大的民主,黨對國家政治生活的領導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我們黨執政的實質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實質是完全一致的。同時,人民當家作主也是依法治國的實質和價值取向。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只有以民主為基礎,才具有至上的權威;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民主只有以法制為依託,才具有可靠的保障。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實行依法治國,有利於從法律上、制度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落實,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有利於切實保證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合法權益,保證人民對政府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支持。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核心,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事務。依法治國要貫徹兩個原則:一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二是必須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行使民主權利。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和法律,並且運用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事務和經濟文化事業,保障自己當家作主的各項民主權利。依法治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從制度上、法律上維護人民主人翁地位的過程,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過程
4. 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基礎和前提是:法制。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節。
2、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難點和重點也在執法。
3、執法必嚴,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4、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
黨的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建設法制中國為目標,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與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
中國有句俗話:「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針對法律制度缺乏的問題,中國的法制建設首先從立法開始。現在,中國已經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主要領域都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可以說依法治國的基礎已經具備。輔以「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和「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等制度要求則可落實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針,實現——法治中國的奮斗目的。
(4)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人民當家作主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在日新月異的改革時代,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義,折射出社會和諧發展對法治的更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黨面對新形勢的鄭重宣示。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黨對人民的庄嚴承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以人民的期待為導向,以法治鞏固人民主體地位、維護人民合法權利;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中,把法治精神融入規范社會行為的核心價值觀,為建設法治中國打牢群眾基礎,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注入澎湃動力。
5. 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什麼
前提是有法可依,保障公民權利。
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中國現行憲法,即八二憲法,為了體現保障公民權利的原則,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放在「國家機構」之前,改變了以往放在「國家機構」之後的慣例。
雖然只是次序的調整,但它反映了法治國家一個基本原則———公民權利優於國家機構的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是建立法治國家的前提,國家機構是用來保障和實現公民權利的工具。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還特別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我國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5)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人民當家作主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6.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是什麼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界限的重要標志。
1、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2、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3、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6)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人民當家作主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動員、團結和組織全體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使社會充滿創新活力的基本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在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方面體現出了明顯的制度優勢。
有利於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最真實、最廣泛的民主,能夠真正實現和落實人民當家作主的原則。西方的資本主義民主是由金錢與資本主宰的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形式上的民主。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才能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人依法所享有的民主權利,是不受財產、職位、民族和性別差異限制的平等權利。在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之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了我國人民的自由與權利,人民可以依法選舉人民代表,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政治上的主人。
在社會文化生活中,人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權利,享有信仰自由、文化創造與文化享受的多種、廣泛的文化權利,人民群眾真正成為文化上的主人。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真實地享有主人翁的地位,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能夠被充分地調動和發揮出來。
這為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所證明。
7. 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條件是( ). A. 人民當家作主 B. 依法治國 C. 以德治國 D. 人人平等
選擇B ,【依法治國】。
就是說,這個國家得是一個法治國家。法治國家意味著,這個國家的一切都是又秩序的、有詳盡的法律規定的,在這樣穩定的、有秩序的狀態下,民主政治才有實現的可能。
A的話,也是一個重要條件,但是不屬於【保障條件】的范疇,【人民當家做主】應該是民主政治的【前提和基礎】。
8.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什麼其中前提是什麼,中心環節是什麼,關鍵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執法必嚴是中心環節。違法必究是關鍵。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這一方針應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
(8)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人民當家作主擴展閱讀:
我國憲法規定,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目標。
依法治國的要義是,通過反腐治權、依法治官和監督制約公權力,通過尊重保障人權和基本自由,實現人民民主。因此,發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作為國家和社會主體的政治地位和主權權利,必然是依法治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9.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治版國的本權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9)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人民當家作主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10. 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內執法不嚴容、違法必究。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環節)、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力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相互聯系的。只有實現這四個方面的統一,社會主義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國家的長治久安才有保證。
依法治國目的: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依法治國主體:廣大人民
依法治國重要環節:依法行政
依法治國前提:有法可依
依法治國中心環節:有法必依
依法治國關鍵:執法必嚴
依法治國的意義: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長治久安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