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預防體系

道德預防體系

發布時間: 2021-12-12 22:22:01

Ⅰ 什麼叫道德體系

道德體系是體抄現一定社會或階級價值取向,具有內在一致性的、較為穩定的道德原則、規范和范疇系統: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客觀道德關系的反映。具有時代性、民族性和階級性。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的產物。歷史上依次出現的主要道德體系有原始的道德體系、奴隸主道德體系、封建主義道德體系、資本主義道德體系和共產主義道德體系。由於地區、文化、傳統等差異,同一民族或國家有不同的道德體系。不同的民族、國家內由於各個社會集團的具體價值取向與道德要求的不同,又程度不同地體現出明顯的本民族或本國的特色。在階級社會中,不同的階級形成對立的道德體系。統治階級的道德體系是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的道德體系。

Ⅱ 如何預防員工職業道德風險

從最近新聞報道的眾多勞動糾紛、知識產權糾紛等案件可以看到,由於公司某些關鍵崗位上的員工的不誠信行為,而公司又疏於防範員工的道德風險,使公司遭受了不必要的損失,有些公司損失慘重,甚至事後通過訴訟手段追究該等員工的法律責任時卻因證據不足而無法挽回損失。該類道德風險,在著作權、專利以及商業秘密的保護中尤為嚴重。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除非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職務作品的著作權都歸員工所有,公司僅享有優先使用權,如果公司沒有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在員工採取措施背叛公司的時候,則公司可能面臨喪失著作權的風險,本來應該屬於公司的著作權最終卻被判定為歸不誠信員工所有,這對於從事軟體開發等高科技企業來說,其損失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公司專利的保護也存在著與著作權保護相似的問題;而員工背叛公司,利用公司商業秘密造成重大損失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流動日趨活躍,公司之間爭奪高級人才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員工的道德風險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勞動合同法》規定員工只需要提前30天通知即可辭職以及對勞動合同約定違約金的限制等鼓勵人才流動的措施的出台,必將使防範員工的道德風險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為使公司提高防範能力,筆者將在以下內容中全面分析公司在公司著作權、專利、商業秘密的保護中存在的員工道德風險與相關法律規定。

【各種權利保護中的道德風險分析】

1、著作權
我國《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美術、建築作品、攝影作品;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計算機軟體等。
《著作權法》規定,作品的著作權屬於作者,如果作品是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下簡稱公司)主持、代表公司意志創作並由公司承擔責任的作品,公司視為作者;如果作品是員工的職務作品(指員工為完成公司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逗工作任務地指員工在公司中應當履行的職責。)時,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公司僅對該職務作品有優先使用權,該職務作品完成兩年後(自員工向公司交付作品時起算),員工可以許可第三人使用該職務作品。但是,如果某職務作品屬於以下情形的,該職務作品的著作權屬於公司:
(1)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主要是利用公司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公司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公司享有著作權的其他權利。這里的逗物質技術條件地是指公司為員工完成創作專門提供的資金、設備或者資料。
(2)合同約定著作權歸公司所有的職務作品
該逗合同約定地是指出書面合同約定。
根據相關司法解釋,作品完成時候的底稿、原件、取得權利的合同以及著作權登記證書等可以作為審理著作權糾紛案件的證據,如果公司沒有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保護自己的著作權,如沒有保存作品完成時的相關資料、沒有與員工簽訂職務作品著作權歸屬的合同時,如果員工將公司作品或員工職務作品出賣給其他公司,則公司在訴訟中將處於不利地位,最終造成公司的損失。

2、專利
專利主要涉及到專利的申請權。與著作權的保護相似,公司專利保護與員工道德風險防範中應當注意的問題也是職務職務發明創造。
我國《專利法》規定,執行本單位(以下簡稱公司)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公司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公司,申請被批准後,公司為專利權人。例外情形是,利用公司的物質技術條件(不包括執行公司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如果單位與發明人或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根據合同約定確定相關權利,即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以及專利權原則上屬於公司,例外情形才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如此看來專利的保護與員工道德風險的防範似乎關系不大,其實不然,因為認定某一發明創造是屬於職務發明創造還是非職務發明創造需要足夠的證據,尤其是當員工利用公司的物質技術條件作出的發明創造比較難以認定,如果員工能夠提供相反的證據,或者公司保存的證據不完整時,公司在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的歸屬發生爭議時將處於不利地位,因此而敗訴的例子也並不鮮見。此外,因員工的不誠信將公司尚未申請專利的的發明創造泄露給其他公司的事例也經常發生。以上員工的道德風險,都將給公司帶來較大損失。

3、商業秘密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如公司尚未公開的葯品配方、客戶信息等等。構成商業秘密至少應具備三個要件:秘密性、實用性以及保密措施的採取,因此,公司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對公司商業秘密進行保護,否則公司商業秘密將有可能因未加保護而喪失秘密性.
商業秘密的保護與員工道德風險的防範密切相關的,大多數商業秘密的泄露都與員工背叛公司有關。我國《勞動法》以及《勞動合同法》都對員工的保密義務作出了相關規定,《公司法》也規定,保守公司秘密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義務。值得注意的是,《勞動法》以及《勞動合同法》都規定,公司與員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了保密條款或者雙方訂有保密協議是追究員工泄密的前提條件,因此,如果公司沒有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員工泄露公司秘密時將難以追究員工的責任,這對公司商業秘密的保護與員工道德風險的防範是極為不利的。

【應對措施】
1、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相關事項
公司在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應當約定保密條款及保護知識產權的條款,或者單獨簽訂保密協議。其中,保密條款或協議必須嚴謹,可以採取例舉式與概括式並用的方式將可能存在的情形包含在其中;保密條款或協議中應當明確約定當員工違反保密義務時的違約責任。
除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上述保密條款或者保密協議外,公司還可以與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約定競業限制條款,約定員工從公司辭職後,不得在約定的范圍、地域、期限與公司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但應當注意,競業限制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2、就著作權、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的歸屬簽訂合同
公司為員工創作或者進行研究提供資金或者設備時,或者公司員工為完成公司任務進行創作時,公司應及時與員工簽訂合同,明確約定著作權或者專利申請權、專利權的歸屬。合同條款應當明確、嚴謹並不得違反相關法律規定。一旦爭議發生,該等合同將成為有力證據。
3、完善公司規章制度建設及倡導誠信的企業文化
公司應當制訂自己的工作規范,明確各部門及各崗位在公司中知識產權、商業秘密的保護時的職責,確保各項工作能有序進行。與此同時,公司應當積極倡導誠實信用、忠於公司的企業文化,開展保密宣傳教育工作,從員工內心深處感化員工。
4、採取保密措施,做好保管工作
公司應當重視對公司商業秘密,以及作品、發明創造的相關資料(包括底稿等原始資料,財務支出憑證,簽訂的合同等)的歸檔保管工作,建議應當按一定標准分類編號;有條件的公司應當開辟獨立的檔案室,至少應當有保險櫃進行保管。其中,商業秘密的保護更為重要,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如在信息載體上加保密標志、密碼、信息載體加鎖、信息場所對來訪者有保密要求等,使商業秘密控制在適當的人員和范圍內,因為是否採取了保密措施是認定某一信息是否屬於商業秘密的要件.
5、制訂合理的薪酬體系,對有貢獻的員工進行獎勵
薪酬體系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密切相關,合理的薪酬體和積極的企業文化能大大降低員工的道德風險。因此,公司應當重視薪酬體系的合理程度,建議公司對創作出有價值的職務作品的員工進行一次性獎勵,並在公司薪酬體系中或與員工簽訂的合同中明確公司與公司專利發明者、設計者之間的利益分享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著作權法》規定公司逗可以地給予作者獎勵,但《專利法》卻明確規定,公司逗應當地對專利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如果專利屬於發明創造的,發明創造實施後,公司應當根據發明創造實施後取得的經濟效益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合理的報酬。因此,給予專利發明者、設計者相關報酬還是一項目法定義務。《專利權法實施細則》對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對職務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獎勵和報酬標准還作出的相應的規定,如果公司屬於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則應當符合該規定。

Ⅲ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包括哪些方面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由各方面的道德規范構成,如政治道德、商業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業的具體規范;另一個就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低到高存在著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

1.處於最低層次的、也就是最簡單、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起碼道德要求,它包括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兩大部分。

2.處於第二層次的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具體概括為「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3.處於第三層次的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

4.處於第四層次的是共產主義道德,這是社會主義時期的最高道德要求。

(3)道德預防體系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相關明細

1.就思想道德建設內在關系而言,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明榮知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應該成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及其實踐的重要支撐和內在機制。

2.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是進行以德治國的依據,是提高全體公民道德素質的基礎和前提。這個道德體系必然是包括各個群體、各個階層、各種職業、各個系統的道德規范的總和。

①體現著道德核心、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的各種不同層次的要求;

②顯示出政治導向、法律支持和政策引導的力量;

③發揮著整個大眾傳媒、公眾輿論、社會氛圍對道德的制約作用。

Ⅳ 道德意識,道德規范體系以及道德品質和境界都屬於什麼層面

都屬於精神層面!
道德意識、道德規范體系以及道德品質和境界都屬於精神層面

Ⅳ 社會道德體系分為哪些層次

堅持馬克思主義來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源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充滿活力的社會,也是團結和睦的社會,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

Ⅵ 社會道德體系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高度重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體內容。 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體內容,是由道德建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決定的。 其一,道德自身具有善的屬性。人類的核心價值追求就是「真善美」,而真是善的基礎,善則是真的目的。一般而言,只有「真」才能成為「善」,而人類追求「真」,其根本價值目的在於追求「善」。美是善的升華,而善則是美的規定。也就是說,人類追求最高的境界是「美」,而就「美」的核心價值內涵來說則是「善」。不是「善」的,就不是「美」的。因此,「善」在「真善美」中處於主體地位。 其二,道德具有治國功能。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最基本的治理手段一是法治,二是德治。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法治以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來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則以道德的說服力、感召力和自覺性來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既要堅持不懈地加強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又要堅持不懈地加強道德建設,以德治國。要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統一起來。 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體內容,是由道德建設的基本功能決定的。 第一,道德具有調節社會關系的功能。道德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調節」,它具有廣泛性、層次性、導向性、內在性。廣泛性,是指道德從現實利益關系的角度,調節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人們的各種社會關系在本質上是一種利益關系。這就使得道德調節具有其特有的廣泛性,能夠在建構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揮更廣泛的作用。層次性,是指道德要求的遞進性所表現出來的多層次性。對於人們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調節,法是以「必須怎樣」為尺度,而道德則是以「應當怎樣」為尺度的。因此,法律調節面前只有一個要求——「合法」,而道德調節則從底線道德到道德理想之間有許多遞進性的不同層次,從而使其具有多層次性,能夠在調節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中發揮更加靈活的作用。導向性,是指道德的要求是現實與理想的統一,它從現實的社會道德水平出發,又指向更高的道德理想,能夠將人們的行為不斷引導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從而不斷提升和諧社會的質量。內在性,是指道德調節的主要力量來自於人們的心靈。道德主要訴諸輿論褒貶、溝通疏導、教育感化等手段,尤其注重喚起人們的良知,培養人們的道義責任感和善惡判斷能力。這些優勢,一方面決定了道德調節在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道德調節的目的就在於追求社會和諧。 第二,道德具有情感功能。道德情感是人類道德發生的直接心理基礎,又是道德運行的潤滑劑,它既依賴於實踐理性,又依賴於人倫情感,是理性與情感的有機統一。道德可以彌補政治、法律、科學等情感的缺失與不足,也可以糾正宗教情感的偏迷,成為人類情感中最能發揮作用的一種特殊情感。特別是道德情感中的責任感、是非感、榮譽感、羞恥感等,對於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 第三,道德具有激勵功能。道德對於社會生活的認識,主要著重於個人和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特別是個人對社會整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態度這一角度,提供現實社會狀況的信息,顯示現實社會的生命力和歷史趨勢,展望或預測社會發展的未來圖景。雖然其他社會要素也能從不同方面、不同視角提供現實社會狀況的信息,顯示社會的生命力和歷史趨勢,展望或預測社會發展的未來圖景,但其自身的「合理性」本身還需要道德價值的說明與支持。而道德的認識,既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又有自身的價值說明,因此,能夠為人們的行為直接提供一種「正當」性、「正義」性、「應當」性的支撐。而這種合理性的精神支撐,在現實生活中會轉化為一種激勵性的強大精神力量,鼓舞人們敢於沖破各種艱難險阻,去追求理想的目標。建構和諧社會,這種激勵性的強大精神力量,既有利於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激發社會活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又有利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化解各種社會利益矛盾,從而促進社會全體成員之間和諧相處。 基於以上認識,當前加強道德建設應該著力於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道德的根本特性是自律性,其根據最基本的是道德個體的內心信念和內化的規范。道德個體的內心信念和內化的規范凝聚為道德良心。良心是道德自律的最高體現,是道德存亡的根據。沒有良心就沒有道德;道德之所以會發生作用,完全在於人有良心。良心同時又是道德自律的根據,是道德自律的運作機制。從良心的機制來看,良心包含著理性,是人的理性的一種積淀;良心又包含著意志,是人的意志力最強勁的表現;良心還包含著種種非理性的東西:直覺、本能、信念等。因而,良心的心理機制不是單純的理智、情感、理性或非理性,而是這一切在道德主體內心的綜合統一。榮辱觀作為最基本的倫理價值觀,是良心中最基礎的內在要素。它既是理性、意志和情感的統一,又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綜合。它不僅是一種價值認識,而且是一種道德意志,還是一種倫理情感。作為一種價值認識,它以其特有的「榮辱」范疇來判別道德行為的善惡;作為一種道德意志,它以其特有的「榮辱」信念來保障道德行為的實施;作為一種倫理情感,它以其特有的「光榮與恥辱」情感來調節道德行為。榮辱觀作為最基本的倫理價值觀,其內在心理機制是人的羞恥之心。它是道德自律的心理依據,也是道德良心能夠發生作用的運行機制。良心可以使道德主體對於合乎良心的行為感到光榮與快慰,對違背良心的行為感到恥辱與羞愧。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使人人都有羞恥之心,無論是對於道德良心的生成還是對於整個道德建設,都是一項基礎性工程。 二是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實現現代化,必須走法治之路,這是所有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然而,社會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如果文化建設被邊緣化、道德建設被忽視,那麼,最終會影響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因此,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既關繫到社會的全局發展,又關繫到長久性的社會和諧。(

Ⅶ 社會道德體系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詳細的,謝了啊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高度重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體內容. 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體內容,是由道德建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決定的. 其一,道德自身具有善的屬性.人類的核心價值追求就是「真善美」,而真是善的基礎,善則是真的目的.一般而言,只有「真」才能成為「善」,而人類追求「真」,其根本價值目的在於追求「善」.美是善的升華,而善則是美的規定.也就是說,人類追求最高的境界是「美」,而就「美」的核心價值內涵來說則是「善」.不是「善」的,就不是「美」的.因此,「善」在「真善美」中處於主體地位. 其二,道德具有治國功能.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最基本的治理手段一是法治,二是德治.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法治以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來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則以道德的說服力、感召力和自覺性來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既要堅持不懈地加強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又要堅持不懈地加強道德建設,以德治國.要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統一起來. 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體內容,是由道德建設的基本功能決定的. 第一,道德具有調節社會關系的功能.道德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調節」,它具有廣泛性、層次性、導向性、內在性.廣泛性,是指道德從現實利益關系的角度,調節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人們的各種社會關系在本質上是一種利益關系.這就使得道德調節具有其特有的廣泛性,能夠在建構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揮更廣泛的作用.層次性,是指道德要求的遞進性所表現出來的多層次性.對於人們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調節,法是以「必須怎樣」為尺度,而道德則是以「應當怎樣」為尺度的.因此,法律調節面前只有一個要求——「合法」,而道德調節則從底線道德到道德理想之間有許多遞進性的不同層次,從而使其具有多層次性,能夠在調節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中發揮更加靈活的作用.導向性,是指道德的要求是現實與理想的統一,它從現實的社會道德水平出發,又指向更高的道德理想,能夠將人們的行為不斷引導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從而不斷提升和諧社會的質量.內在性,是指道德調節的主要力量來自於人們的心靈.道德主要訴諸輿論褒貶、溝通疏導、教育感化等手段,尤其注重喚起人們的良知,培養人們的道義責任感和善惡判斷能力.這些優勢,一方面決定了道德調節在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道德調節的目的就在於追求社會和諧. 第二,道德具有情感功能.道德情感是人類道德發生的直接心理基礎,又是道德運行的潤滑劑,它既依賴於實踐理性,又依賴於人倫情感,是理性與情感的有機統一.道德可以彌補政治、法律、科學等情感的缺失與不足,也可以糾正宗教情感的偏迷,成為人類情感中最能發揮作用的一種特殊情感.特別是道德情感中的責任感、是非感、榮譽感、羞恥感等,對於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 第三,道德具有激勵功能.道德對於社會生活的認識,主要著重於個人和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特別是個人對社會整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態度這一角度,提供現實社會狀況的信息,顯示現實社會的生命力和歷史趨勢,展望或預測社會發展的未來圖景.雖然其他社會要素也能從不同方面、不同視角提供現實社會狀況的信息,顯示社會的生命力和歷史趨勢,展望或預測社會發展的未來圖景,但其自身的「合理性」本身還需要道德價值的說明與支持.而道德的認識,既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又有自身的價值說明,因此,能夠為人們的行為直接提供一種「正當」性、「正義」性、「應當」性的支撐.而這種合理性的精神支撐,在現實生活中會轉化為一種激勵性的強大精神力量,鼓舞人們敢於沖破各種艱難險阻,去追求理想的目標.建構和諧社會,這種激勵性的強大精神力量,既有利於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激發社會活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又有利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化解各種社會利益矛盾,從而促進社會全體成員之間和諧相處. 基於以上認識,當前加強道德建設應該著力於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道德的根本特性是自律性,其根據最基本的是道德個體的內心信念和內化的規范.道德個體的內心信念和內化的規范凝聚為道德良心.良心是道德自律的最高體現,是道德存亡的根據.沒有良心就沒有道德;道德之所以會發生作用,完全在於人有良心.良心同時又是道德自律的根據,是道德自律的運作機制.從良心的機制來看,良心包含著理性,是人的理性的一種積淀;良心又包含著意志,是人的意志力最強勁的表現;良心還包含著種種非理性的東西:直覺、本能、信念等.因而,良心的心理機制不是單純的理智、情感、理性或非理性,而是這一切在道德主體內心的綜合統一.榮辱觀作為最基本的倫理價值觀,是良心中最基礎的內在要素.它既是理性、意志和情感的統一,又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綜合.它不僅是一種價值認識,而且是一種道德意志,還是一種倫理情感.作為一種價值認識,它以其特有的「榮辱」范疇來判別道德行為的善惡;作為一種道德意志,它以其特有的「榮辱」信念來保障道德行為的實施;作為一種倫理情感,它以其特有的「光榮與恥辱」情感來調節道德行為.榮辱觀作為最基本的倫理價值觀,其內在心理機制是人的羞恥之心.它是道德自律的心理依據,也是道德良心能夠發生作用的運行機制.良心可以使道德主體對於合乎良心的行為感到光榮與快慰,對違背良心的行為感到恥辱與羞愧.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使人人都有羞恥之心,無論是對於道德良心的生成還是對於整個道德建設,都是一項基礎性工程. 二是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實現現代化,必須走法治之路,這是所有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然而,社會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如果文化建設被邊緣化、道德建設被忽視,那麼,最終會影響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因此,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既關繫到社會的全局發展,又關繫到長久性的社會和諧.(

Ⅷ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為著力點,以誠實信用為突破口等。「八榮八恥」是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內容的概括。
「八榮八恥」為: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建設,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傳統美德相承接。

Ⅸ 中國社會的道德體系包括什麼

中國社會的道德體系包括一個核心,即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一個原則,即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五個基本要求,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三個建設領域,即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一個總目標,即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是指社會主義道德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行為規范有機結合起來的整體。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規范構成,如政治道德、商業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具體的規范、具體的內容,各種規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另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低到高存在著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處於最低層次的、也就是最簡單、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起碼道德要求,它包括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兩大部分。處於第二層次的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具體概括為「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處於第三層次的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
社會主義道德
處於第四層次的是共產主義道德。這是社會主義時期的最高道德要求。以上這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有機結合,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
社會主義道德存在層次體系,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點決定的。
首先,由於社會主義時期的經濟基礎是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多種利益主體並存,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是多種層次並存。就所有制形式而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著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全民(國家)所有制、集體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和個體所有制等,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必然出現多種利益主體,包括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私人利益、個人利益等等。私人利益也是個人利益,但這不是一般的個人利益,而是對社會財富佔有量相對較大的人的個人利益。據統計,到2000年底,全國40%以上的財富集中在1%的人的手裡。這1%的人的個人利益與一般的個人利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由於存在著多重經濟成分和多重利益主體,決定了不能只有一種道德要求,必須要有適應多重利益主體的道德要求。
第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存在著封建道德糟粕殘余的影響,還存在著西方資產階級道德中腐朽成分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覺悟還沒有達到足以完全抵制和消除這些影響的程度,這也決定了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不能只有一種道德要求,而要有適應不同覺悟程度的人的道德要求。在「極左」時期,我們曾經企圖用一種美好的、理想化的道德去要求每個人,結果造成道德要求與道德現實脫節,道德承諾與道德行為背離,並沒有也不可能形成所期望的道德局面。

Ⅹ 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包括哪三個層次

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體系也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它由忠於共產主義事業的集版體主義道德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權民服務、共產主義勞動態度、愛護公共財物、熱愛科學和堅持真理、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等五條道德規范,義務、良心、榮譽、幸福四個道德范疇及婚姻家庭道德、職業道德、社會主義人道主義三個特殊領域的道德要求所構成。

熱點內容
法人變更後前期的法律責任怎麼處理 發布:2025-05-17 16:59:23 瀏覽:120
簡答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發布:2025-05-17 16:52:26 瀏覽:350
村居法律顧問在基層值班解答咨詢 發布:2025-05-17 16:44:57 瀏覽:713
公司規章簡單版 發布:2025-05-17 16:44:16 瀏覽:524
合同法對人防車位 發布:2025-05-17 16:29:18 瀏覽:193
行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發布:2025-05-17 16:27:09 瀏覽:371
郭守傑經濟法怎樣 發布:2025-05-17 16:26:33 瀏覽:324
美國律師比例 發布:2025-05-17 16:22:51 瀏覽:931
2014注冊會計師經濟法郭守傑 發布:2025-05-17 16:20:56 瀏覽:498
司法業務考試 發布:2025-05-17 16:04:53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