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超
『壹』 為什麼要自覺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高尚道德情操: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是人類對幸福生活的一種追求。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也決定了黨員幹部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必須是健康的、積極的、向上的。因此,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不但有利於引導黨員、幹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還能使我們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引領社會風尚。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最重要的就是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處理好榮與辱之間的關系。
為什麼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說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為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麼,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隻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著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貳』 中國古代思想,修養,道德情操的名言警句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
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諸葛亮----
孟子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忿怒二字,聖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
——曾國藩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為窮困而改節。(《重訂增廣》)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
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讀書錄.體驗》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明.薛瑄
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駱賓王
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劉基)
無德而官,則官不足以勸有德;無功而賞,則賞不足以勸有功。(宋·李覯)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寵,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淮南子·人間訓》)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不誘於譽,不恐於誹。 (荀子)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
人重官非官重人,德勝才毋才勝德。(明·李廷機)
『叄』 培養高尚道德情操,有哪些意義
道德是衡量和指導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准則。培養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培養共產主義道德情操。對小學生來說,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感情,培養熱愛集體、熱愛勞動、講文明、講禮貌的優秀品質,培養正直、正直、厚道、謙虛、高尚的情操。那麼,養育孩子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什麼重要意義呢?
獻身科學造福人類是愛因斯坦的人生觀和道德觀,也是他的理想和奮斗目標。他認為一個人的理想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向和道路,也是一個人學習和工作的原動力。特別是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的趨勢,單憑個人的奮斗要在科學上取得重大發現和突破是非常困難的。總之,加強道德修養是人才的需要,所以從小要注意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肆』 黨員 道德情操是什麼方面的問題
道德情操問題
是原則性的問題
也是觀念性的問題
『伍』 道德情操指什麼
道德情操通常指道德怙感和操守的結合。
不同社會和時代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
無產階級的道德情操批判地繼承了歷史上的優良傳統,是無產階級的道德情感和革命堅定性的結合,表現為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深厚的無產階級情感和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不惜犧牲、堅強不屈的奮斗精神。
人活一輩子,就活一顆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強大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般大小,當它強大的時候,其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可以戰勝一切,當它脆弱的時候,特別容易受傷,容易多愁善感。
心,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本,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的心,讓它變得越來越強大,因為只有內心強大,方可治癒一切。
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
人生,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較量,說到底,是自己與心的較量。如果你能夠打開自己的內心,積極樂觀的去生活,你會發現,生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面對不容易的生活,我們要不斷強大自己的內心,沒人扶的時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穩了,只要你站穩了,生活就無法將你撂倒。
人活著要明白,這個世界,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千萬別抱怨,努力強大自己的內心,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內心足夠強大,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絆絆,如果你內心不夠強大,那這些坎坎坷坷,磕磕絆絆,都會成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過不去的坎,你會走得異常艱難。
人生的坎,不好過,特別是心坎,最難過,過了這道坎,還有下道坎,過了這一關,還有下一關。面對這些關關坎坎,我們必須勇敢往前走,即使心裡感到害怕,也要硬著頭皮往前沖。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要你勇敢,只要內心足夠強大,一切都會過去的,不信,你回過頭來看看,你已經跨過了多少坎坷,闖過了多少關。
內心強大,是治癒一切的良方
面對生活的不如意,面對情感的波折,面對工作上的糟心,你是否心煩意亂?是否焦躁不安?如果是,請一定要強大自己的內心,因為內心強大,是治癒一切的良方。
當你的內心,變得足夠強大,一切困難,皆可戰勝,一切問題,皆可解決。心強則勝,心弱則敗,很多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生活的不如意,也不是情感的波折,更不是工作上的糟心,而是我們內心的脆弱。
真的,我從來不怕現實太殘酷,就怕自己不夠勇敢,我從來不怕生活太苦太難,就怕自己不夠堅強。我相信,只要我們的內心,變得足夠強大,人生就沒有那麼多雞毛蒜皮。
強大自己的內心,我們才能越活越好
生活的美好,在於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源於一顆強大的內心,因為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能消化掉各種不順心,各種不如意,將陰霾驅散,讓美好留在心中。
心中有美好,生活才美好,心中有陽光,人生才芬芳。一顆陰暗的心,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一顆強大的心,可以美化生活,精彩人生,讓我們越活越好。
生活有點欺軟怕硬,如果你內心很脆弱,生活就會打壓你,甚至折磨你,如果你內心足夠強大,生活就會獎勵你,眷顧你,全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
『陸』 教師的道德情操有哪些
網上經常有學生罵老師,說老師講粗話,也當沒看見,路上一邊吃東西、聊天、玩手機、講話回,學生也是,素答質很低,侮辱人,學生坐在下面吃瓜子這個問題,貪小便宜,勢利,一邊往地上扔,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嬉戲,口出狂言,粗言穢語,這種品德對於一個學生或者老師的成長都是不利的,我想我很有資格回答你。現在很多的教師,並不是很注意自己的道德情操,雖然有很廣博的知識,但是在個人品德上還修煉的不夠,例如老師一邊在上課,只知道賺學生的錢等等,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老師隊伍中還有一批人的道德低下,落在了隊伍之後。當然,很不尊重老師,路上看見老師
『柒』 怎樣提高個人道德情操
一個人的情操和道德觀,是要通過長期的修煉,慢慢培養起來的,它是一個人修養的一部分。它不僅僅是年輕人應注重的,而是每個人都應注重培養的。 修養是對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評判,好的修養是要靠多年的學習,自我的約束,長期的磨練培養起來的。而不是短時間的模仿能達到的。 試著: 1.在家,尊重父母和長輩。在外,尊重同事和朋友、關心他人,樂於助人,做個有愛心的人。 2.遇事要冷靜,平和的心態,寬於待人,不要斤斤計較。 3.多參加集體活動,有一定的熱情。 4.多學習,多掌握有用的知識和技能。要注重培養自己,以誠待人,團結協作的精神。 5.聽聽音樂,要輕松愉快的,來陶冶自己的情操。 6.談吐要得體、自然(這要求多看書,需要更多知識的支持)。學會做聆聽著,這樣會贏得很多的朋友,也會受到大家尊重的。 7.保證好的睡眠質量,精神狀態就好,自然就會心靜。 8.要有約束自己的能力,不該做的事,決不要做。不該交的朋友,決不要交。 總之,注意自己個方面綜合能力和修養的培養,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相信一直這樣要求自己,會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的。
『捌』 如何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
一、巧用教材,走進文本,確實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大綱指出:「思想品德課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共產主義思想向小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教學目的是使小學生初步具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為把他們培養成為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打下思想基礎」。所以,要求我們教師要善於利用思想品德教科書。在教科書中蘊含著大量的情感教育內容,教師在把握每課的情感教育內容上,必須認真研究每課教學內容,巧用教材,真正走進文本,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對每課的情感教育內容作出水平及層次的分類,使之形成一個由低到高的教育目標體系積極引導學生想像,使之進入情境,從而獲取成功的情感體驗。如《誠信是金》一課中,我由故事導入: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時,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和「榮譽」七個背囊,當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不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船夫對他說,小船負重,必須要丟下一個背囊才可渡過難關,年輕人看著這七個背囊想來想去,最後把「誠信」丟下了水裡……
這個故事沒有寫完。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充分想像,抓住了故事中人物的抉擇進行剖析,引導學生充分想像人物的心理狀態,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產生情感體驗。接著我又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來續寫這個故事,丟掉誠信後的年輕人順利上了岸後又發生了哪些事情。通過學生的想像與之前的對人物抉擇的剖析,學生自己初步地認識:誠信可以扔掉嗎?讓學生對誠信重要性有了個初步的認識。緊接著,我又引出了一個現實生活的例子:一個在國外留學的青年,在校成績很好,也很精明能幹。畢業後,他滿以為憑著自己的學識和才華,能夠找打一份很好的工作。可是跑了幾家公司,都被拒聘了。當他去詢問拒聘的原因時,這幾家公司的答復都是:「因為你有三次逃票的記錄。我們不會錄用一個不誠實的人。」通過學生的討論「僅僅三次逃票的記錄使他失去了什麼……」、「這些公司為什麼把誠實看著這么重要?」等問題,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誠信的重要性。最後我又趁熱打鐵,讓學生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中經常聽說或是遇到過的:假貨、便民傘的丟失、不守時……讓學生來談感受:假如沒有誠信,會……這樣學生從「接受—反應—態度」三個由低到高的層次對誠信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學生講誠信的情緒也會充分調動起來,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情感效應。
二、注重思品課的情境設置,深度挖掘學生愛國情感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思品課在學生看來是枯燥無味的,有些老師也錯誤地認為思品課實際是說教課,一堂課下來,大道理小道理說一通,可是,效果微之甚微,甚至適得其反的效果。人的情感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尤其是少年兒童情感的產生與特定的環境和氛圍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充滿樂的氛圍中容易產生愉快的感覺,在哀傷的氛圍中容易產生悲痛的感覺。為此,教師應針對所教內容,設置一定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深入研究授課藝術,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感人、以行動人、以理服人。如在教學《江山多嬌》一課中,我運用了以情育情的方法設計了一些情感投射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圖片,並配上了優雅動聽的音樂,美麗的畫面伴著優美的旋律,使學生沉浸在美的熏陶中,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就像一幅畫。接著,我又向學生分析了祖國多樣的地形、地貌給我們帶來多樣的物產,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祖國不僅風景優美,而且物產豐富,讓學生對祖國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最後我設計了一次比賽:誰對祖國了解最多。讓學生講出我國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地方,這樣學生在查閱資料過程中了解到我國悠久的文化、了解到祖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讓學生從心裡為祖國而驕傲,從而發自內心地熱愛我們的祖國。
三、聯系生活,強化道德意識,規范道德行為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也沒有與社會脫離的生活。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地而非表面得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他們對生活體驗得越充分、越細膩,感悟就會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找准教材內容與兒童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充分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回顧生活的過程中,深化道德意識,規范道德行為。在教學《節約光榮 浪費可恥》一課中,通過課堂教學,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勞動成果,養成節儉習慣,做到不比吃穿,不浪費錢物。在教學例子完後拋出問題: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你做的了嗎?通過設計采訪這一環節,讓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是怎麼做的?有沒有浪費水、電或是學慣用品?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反思,強化了學生道德意識,規范了他們的道德行為。
四、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深入明理,產生倫理
道德情感評價是對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的價值判斷的過程。它是一個運用標准對事物的准確性、實效性、經濟性以及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評估的過程。評價具有診斷功能、導向功能、激勵功能、鑒定功能、引導功能,在對學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養上,要重視學生評價功能的運用,培養學生通過自評、互評,深入明理,引導學生運用所學過的道德觀點,對人們的言行的是非、善惡進行判斷、分析,在評價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分辨出是非,深入明理,還能與自己的情緒體驗聯系起來,從而產生強烈的倫理性道德情感。在教學中,我經常用到學生自評、互評的教學方式,學完一課,我一般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與自己的表現寫一篇自我評價的評語,找出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在寫出對其他同學的看法,對同學給以怎麼樣的評價,為什麼?例如《當別人超自己》一課中,我直接導入課題:當你發現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某一方面超過自己時候,你有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引導學生說出感受。接著通過學習知心姐姐給唐靜的信件,認識到妒忌別人的害處。最後我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和同學的優點,同學們相互之間開展評價,相互說說對方的優點和缺點,正確認識自己和別人,明白「山外有山,人外與人」、「我也是很優秀的」。這樣的自評、互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既能激活課堂,又能激發學生學習得效果,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學生自評、互評,被評價者通過評價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績與不足,找到問題的關鍵,懂得如何去改正,真正讓學生明事理。
除此之外,小學生的道德情操的培養,還必須在課外、校外等各種實踐活動中加以引導,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真實的情感環境里產生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