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權力論
㈠ 權利論道德原則是依據哪一位西方學者的理論
交易費用。。。是爾雅網路課吧,這是檢驗過的答案
㈡ 法律權利和道德權利的區別
這兩個概念是不同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法律權利是法律賦予的有國家強制力的保證
而道德權利沒有
㈢ 急!!!道德權利和道德義務的關系!
權利與義務的內涵權利與義務是一對緊密相連的概念。提到權利。就會令人想到義務。權利的內涵十分廣泛而模糊。很難給它下一個確切的定義。在《辭海》中,它被界定如下:「法律用語。與『義務』相對。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力和利益。」在這個定義中可以看出權利已被限定在法律規范的范疇內。美國法學家龐德認為:「影響他人的行為之能力即可稱之為權利。倘使某人雖有一種能力足以影響他人的行為,因關系某項利益之故。使之必為或必不為一事。然是持道德為後盾者,可稱之為道德權利。惟一經法律承認或創造之後,而法院又隨時可用國家權力加以強制執行者。如此能力可稱為法律的權利」。其觀點就是權利有道德權利和法律權利之分。其實權利可以體現在社會習慣、道德、宗教、法律等諸多方面,包含著習慣權利、道德權利、宗教權利、法的權利等大量內容.
權利與義務是道德內涵中的一對重要范疇,當前我們的實踐中存在忽視道德權利的傾向,存在著道德權利與義務不一致的現象,這既有歷史的遺留原因,也有當前認識上的誤區,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建構有效地社會運行機制來消除德福不一致的社會現象
人生不僅有道德權利,而且也有道德義務。道德權利與道德義務是倫理學中兩個重要的范疇。它們各自又有其特殊的規定性,二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在精神文明與道德建設中應該正確對待和處理道德權利和道德義務的關系
道德權利是指道德主體依據道德所應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維護的地位、自由和要求。較之於法律權利,道德權利具有作用范圍大、救濟手段軟、與義務不完全對等的特性。道德權利表現為道德行為選擇的自由權、道德主體的被尊重權、道德行為公正評價權、請求報答權等。研究道德權利,是對傳統倫理學的重大補充,不僅有助於提高人們對道德權利的認識,推進新時期的道德建設,而且能適應法治建設的需要,推動法治建設的進程。
道德權利和道德義務是倫理學中的一對重要范疇。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但由於各種原因,在理論上和實踐中,許多人割裂道德權利與道德義務的聯系,只承認道德義務,而忽視、誤解甚至否認道德權利的存在。在這些原因中,有錯誤觀念的影響,但也和道德權利與道德義務關系的復雜性、曲折性、受動性、不確定性和非強制性等特殊性密切相關。
夠你參考了吧
㈣ 權利與道德
權利制約只對那些在職或工作在此權利之下的人有效。對其它人無效。比如:公務員職業犯罪,或找小姐會開除公職。但老百姓找小姐,只是罰款而已。
道德制約是對所有人都有效。不管什麼人去找小姐,都會受到道德的遣責。
㈤ 韋伯權力論的三種類型
1、第一種是理性的、法定的權力。
指的是依法任命,並賦予行政命令的權力,對這種權力的服從是依法建立的一套等級制度,這是對確認職務或職位的權力的服從。
2、第二種是傳統的權力。
它是以古老的、傳統的、不可侵犯的和執行這種權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統性為依據的。
3、第三種是超凡的權力。
它是指這種權力是建立在對個人的崇拜和迷信的基礎上的。
韋伯認為,這三種純粹形態的權力中,傳統權力的效率較差,因為其領導人不是按能力來挑選的,僅是單純為了保存過去的傳統而行事。
超凡權力過於帶感情色彩並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據規章制度而是依據神秘或神聖的啟示,所以這兩種權力都不宜作為行政組織體系的基礎,只有理性和法律的權力才能作為行政組織的基礎。
因為理性的合法權力具有較多的優點,如有明確的職權領域;執行等級系列;可避免職權的濫用;權力行使的多樣性等。這樣就能保證經營管理的連續性和合理性,能按照人的才幹來選拔人才,並按照法定的程序來行使權力,因而是保證組織健康發展的最好的權力形式。
各自的合法性依據如下:
1、法定的依據。其依據是對標准規則模式的「合法性」的信念,或對那些按照標准規則被提升到有權指揮的人所具權力的信念(法定權力)。
2、傳統的依據。其依據是對古老傳統的不可侵犯性和對傳統執行權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統性信念(傳統權力)。
3、超凡的依據。其依據是對個別人特殊和超凡的神聖、英雄主義或模範品質的崇拜(超凡權力)。
㈥ 權利的道德權利與法定權利
一般說來,正如法律規則通常表示道德規則那樣,法定權利通常可以看作道德權利在法律上的體現。例如,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身體、貞操應該享有不被專橫侵犯的權利首先是一種道德原則,然後才由法律規定,以便藉助國家的強制力來支持和保護。法律規則、法定權利通過國家意志來表現,但其背後的主要是道德原則、道德權利,而不能看作主要是統治者的任意安排。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道德觀念不同,法律規則和權利配置也不同。
不過,道德權利與法定權利之間的許多差別也值得注意。一個人可能享有做某事的法定權利,但做某事是不道德的;反之,一個人可能享有某種道德權利,但該權利卻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因此,有些權利是道德的,而非法定的;有些權利是法定的,而非道德的;有些權利則既是道德的,又是法定的。法定權利由於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因而也可以通過立法來改變或取消,道德權利則不僅不可能為國家權力和立法所取消,而且還是確證或批判國家權力和法定權利的根據。盡管一個處於不利境況中的人或者訴訟中的人所關心的、所需要的是法定權利,而不是寬泛的道德權利,但法定權利並不像某些現代法律理論甚至道德理論所希望的那樣能夠自證其身,它必須得到道德原理的支持。尤其明顯的是,法官在遇到疑難案件時常常要求助於道德原理或道德權利概念。
道德權利與法定權利的區別還體現在效力上。「甲對乙享有一項法定權利」,這意味著乙對甲負有一項可以依靠法庭來履行的義務,甲對乙享有一項由實在法所確認的要求權。所以,某人享有法定權利就是享有對特定的法律個人(legal person)提出要求並由法律保障實施的權利。「甲對乙享有一項道德權利」,雖然也意味著乙對甲負有某種義務,但這種義務不是必然具有法律效力的義務。如,在道德上甲有權要求乙講真話,乙對甲負有講真話的義務,但除了法律規定的特殊場合(如訂立契約)之外,甲無權藉助國家強制力迫使乙講真話。
道德權利與法定權利的劃分與法的應然與實然的區分是相適應的。深入研究兩者的關系,對於理解法律的原則和規則、立法者和法官的角色和任務,以及人權等問題,都有重要意義。
人權與公民權利的關系與道德權利與法定權利的關系同理。人權是人之作為人所享有的權利。「人之作為人」是一個道德判斷,不是一個法律判斷,因此,人權在本質上是道德權利。也就是說,人權並不依賴國家的法律而存在。即便法律剝奪公民權利,也不可能剝奪人權。因為每個人之享有人權是憑據人之作為人的道德資格,而不是憑據公民資格。沒有公民資格的人(如無國籍的人)不享有公民權利但享有人權。公民是一個法律概念,公民權利與人權的根本區別在於,公民權利是依賴主權國家的法律而存在的。當然,在迄今為止的世界政治里,絕大多數人在身份上都是歸屬於某一國家的公民,國家主權仍然是國際法的重要原則,因此,人權在一個國家裡得到尊重和實施應主要通過對公民權利的保護。
公民權利按根據的不同,又可分為法律權利和憲法權利。法律權利是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設定的權利,可由立法機關根據一般法律程序創設、制和廢止。憲法權利乃是由制憲會議制定的憲法所創設的權利,是限制和制約國家立法機關的權利。立法機關不得侵犯此種權利。憲法權利是公民提起違憲審查的根據,是有限政府的保障,體現了公民和國家的對峙。
應有權利、法有權利和實有權利,是按照權利的存在形態所作的劃分。這一劃分的意義在於揭示理想的、道德的權利對於實在法權利的指導和限定作用,尤其是揭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對權利的實際享有構成了權利的一種獨立存在形態。
基本權利與派生權利、憲法性權利與非憲法性權利,是按照權利的種屬關系和效力層次所作的劃分。這一劃分,對於規設權利體系,規制立法機關的許可權,以及在處理立法和司法過程中不同權利發生沖突時決定哪一種權利應占據優勢,都有著重要意義。
個人權利與群體權利、私人權利與公共權利或社會權利是按照權利主體所作的劃分,公法權利與私法權利、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公民和政治權利與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以及實體權利與程序權利,則是按照權利的具體內容所作的劃分,這些劃分的意義主要在於立法和教育。
根據權利與義務之間的紛繁復雜的關系,還可以作更多的分類。分類的價值,不在於敘述事實,而在於分類所支持的理論預設。權利的定義和分類都只是相對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們只具有語詞上的意義。究竟如何解釋權利和義務,權利從何而來,如何能夠享有權利,有哪些權利,哪些義務,權利與權利、義務與義務發生沖突後如何解決,不同的權利理論有著不盡相同的回答。
㈦ 權利與道德的高中作文
什麼是財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無外乎有如下觀點,財富就是金錢,財富就是知識,財富就是閱歷………嚴格來說這些觀點沒有問題,但筆者認為高尚的職業道德也是寶貴的財富。
比如這個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給漆工的任務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認真完成刷漆任務即可,但職業道德告訴這個漆工,這個洞可能會讓這艘船沉沒,所以道德的力量讓他但這個漆工卻在刷完漆之後補上這個漏洞。而正是這個不經意舉動使漆工不僅贏得了船主大量的額外獎勵,而且還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德國哲學家康德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讓我們深深感動,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燦爛的星空就是我們的理想,而實現理想的途徑就是要具備崇高的道德。
西漢名相張良在椎擊親王未遂幾近窮途末路之時,不厭其煩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絕境的張良依然保持的這份恭敬,讓他最終獲得絕世才學,成為一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在張良的成功其實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現。而當今社會,因何18路人會面對受傷的2歲小依依而見死不救生,因何號稱世界一流的動車故障頻出,因何會有那麼多曾經風光無限的貪官落馬,根本原因在於道德缺失。因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為道德缺失,所以忘卻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因為道德缺失,所以忘卻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正所謂道之不存,德將焉附?
吳斌,一個最普通的客車司機,駕駛客車行駛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屬片襲擊,在生命垂危的情況下,吳斌用盡最後力氣,換擋、停車、拉手剎、打開雙閃燈,拯救全車乘客,而這一系列動作完成之後,吳斌倒下了。吳玉蘭,一個普通的老師,面對無恥的劫匪,雖頭破血流依然,保護659張考生准考證。從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華這塊大地上茁壯生長。
吳斌走了,但省委書記為他留下了眼淚,數萬群眾自願去為護送他的靈車,整個中國為吳斌而感動,中國最美的司機的稱號將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大的財富。吳玉蘭老師受傷了,但她面對兇殘劫匪依然想著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她的行為讓我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職業道德。
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財富,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高尚的道德去支撐,建設民主、文明、和諧的未來中國需要高尚的道德,讓我們一起呼喚,期待高尚的道德能占據每一個的心靈,高尚的道德能夠在中華大地上茁壯成長。
㈧ 患者道德權利的基本內容包括哪些
患者道德權利的基本內容包括:
生命健康權
平等的醫療權
知情同意權和知情選擇權
隱私保護權
被尊重的權利
免除社會責任權利
訴訟和賠償權
監督維護自己的醫療權利實現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