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壹』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
實行「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方略,只有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才能從根本上維護社會的穩定,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從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具體說來,實行「依法治國」的必要性為以下六點:
一,為了堅持黨的領導,把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面的領導核心作用,就必須實行「依法治國」。在中國,如果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如果不能堅持貫徹實施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那麼我們國家勢必出現混亂的政治局面和不安定的社會環境,勢必極大的影響國家的建設和社會發展,極大的損害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顯然,只有依法治國,才能從法律和制度上保證黨在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從而維護國家政治局面和社會秩序的穩定,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為了使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必須實行「依法治國」。如果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公民個人都無視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而各行其是,那麼就不可能維護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事業的有序發展,勢必損害和影響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為了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處理國家、社會、集體、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各種矛盾和糾紛,正確處理各民族和社會各個階層的關系和利益,從而增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增強人民之間的團結,改善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系,以保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順利進行,必須實行「依法治國」。
四,為了嚴格依照法律規定,懲治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掃除社會丑惡現象,切實做到不狂不縱,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各項合法權益,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必須實行「依法治國」。
五,為了處理好我國與各國及國際社會的對外關系和交往,增強同各國人民的了解與友誼,從外部創造有利於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和平環境,同時依法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促進和保障國內的安定團結和社會穩定,必須實行「依法治國」。
六,為了在新形勢下堅持黨的領導的同時,不斷改善黨的領導,使各級黨組織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避免和制止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必須實行「依法治國」。同時建立和健全對權力的監督約束機制,防止濫用職權,不斷消除黨政機關的腐敗現象和腐敗分子。才能實現真正的政治局面和社會秩序的安定。
『貳』 怎樣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新形勢下"組織的形式涉及哪些
當前,全抄面推進依法治國進入關鍵時期,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任務艱巨而緊迫、意義重大而深遠。因此,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 色社 會主義法治體 系的重要內容
(二)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法治。
(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保障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叄』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來和重要性主要體現源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證。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3、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3)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法律法規要完善,做到解決問題能有法可循,是後三者的基本前提和基礎。
2、有法必依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心環節;即指一切國家機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和任何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3、執法必嚴是社會主義法制的關鍵;即指執行的司法機關及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法律的規定實施法律,堅決維護法律權威和尊嚴。
4、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保障。即指任何公民只要是違反了法律,必須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肆』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是什麼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任務和原則,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一個基本目標。依法治國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的。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並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億萬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落後的狀況。
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
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伍』 有關十八屆四中全會 怎樣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新形勢下」所指的形勢涉
依法治國要依憲治國 法治首先是憲法之治。依法治國的「法」,指的是以憲法為核心由各種法律規范組成的完整法律體系。其中,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是整個法律體系的核心。我國所有的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都是對憲法精神、原則和制度的具體化。因此,依憲治國不僅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之義。 我國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規定了國家公權力的組織體系、職責許可權和行為標准,確立了國家權力的分工和相互監督機制。依憲治國,就是要按照憲法的要求,規范國家公權力的良好運行,加強對公權力的有效監督。由於憲法的許多規定主要是依靠國家機關去執行的,因此強調依憲治國,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應當帶頭學好憲法,熟悉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嚴格依照憲法辦事,真正把憲法作為根本活動准則。 「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新形勢下,我們黨要履行好執政興國的重大職責,必須依據黨章從嚴治黨、依據憲法治國理政,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只有做到這三個「善於」,才能真正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不斷優化依法執政基本方式,更好地提升黨的執政能力。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核心在理念,關鍵在能力,重點在落實。一方面,各級領導幹部要自覺提高能力,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另一方面,我們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憲法的至上地位,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標志。從憲法出發,我們就會走上建設法治國家的通衢大道;以憲法為基石,我們就能獲得黨和國家興旺發達的蓬勃偉力。
『陸』 試述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依法治國的科學含義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照憲版法和法律規定,通權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2、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1)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4)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5)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柒』 為什麼要強調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第一,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保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做到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不僅要重視解決思想觀念問題,最根本的是要從法治上體現以人為本,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利,從法治上體現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以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還要從法治上體現社會組織和社會成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責任,從而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保障體系,建立完善的政府和領導幹部政績考評與責任體系.因此,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抓緊研究制定保證本地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法律法規,沒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抓緊研究制定地方性規范性文件,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在可靠的法治基礎上.
第二,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保證.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我國的市場體制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市場經濟的誠信機制和依法管理的有效機制還未完全建立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秩序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市場主體和市場行為需要進一步依法規范,市場意識、誠信意識需要法治的強化和塑造,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市場經濟環節需要法治規范和引導,宏觀調控和管理的法制化建設需要抓緊推進,經濟違法犯罪需要依法打擊和治理.要逐步形成良好的市場經濟法律秩序,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第三,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根本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更加註重依靠法治解決社會矛盾、協調社會利益關系,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依靠法治加強社會管理、打擊各種犯罪,保障社會安定有序;依靠法律武器嚴密防範和打擊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維護國家安全.
第四,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治,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當前,我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法律法規日趨完備,人民民主權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民主法制建設與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的客觀要求還不相適應,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還有待逐步實現,人民群眾的有序參與、有序表達還未形成相應完備的法律秩序,侵犯人民民主權利的問題還時有發生,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體制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只有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第五,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根本保證.法制建設的狀況和立法、執法水平,直接關系和體現黨的執政能力.依法治國,就是要從法律制度上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保證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貫徹落實.黨能不能正確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是對黨的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黨越是重視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就越能得到增強,黨的執政地位就越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正如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依法治國不僅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而且也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
『捌』 如何認識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要求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需要從現在起加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步伐,才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得以全面實現。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政府依法執政全面實現,司法公信力全面提高,民眾的法律意識全面增強,達到這些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抓住時機,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初期,主要解決「無法可依」的問題;新世紀以來,重點解決「有法不依」問題;從現在開始要全面解決「依法治國」的問題。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因此,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其次,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改革要求看,法治對於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引領和規范作用,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製度性的引導和保障。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首先是權利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權力和利益只有在法律的確認與保障下才能成為現實;市場經濟又是契約經濟,契約本身具有法律約束力,也需要法律來確認;市場經濟還是競爭經濟,競爭規則要有法律來保證和貫徹。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在於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這就必須要發揮法制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還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調整和改革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關系,同樣需要法律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因此,要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任務必須及時地推進全面法治建設。
再次,從解決當前法治建設存在問題的要求看,我國已經進入需要系統全面治理階段,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法治建設水平。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司法體制不斷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在肯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這就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好頂層設計,實現加快法治建設的要求。
『玖』 結合國內外形勢談談依法治國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依法治國不僅是治國的基本方略,而且是我們黨的重要價值目標
法治是一種治國之道,同時也是一種價值觀念,法治或人治的取捨實質上是一種價值選擇。依法治國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並被視為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不僅是我們黨就治國方式作出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決策,而且也是一個重要的價值選擇。把法治設定為國家建設的重要目標,意味著法治不僅被當作一種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成為黨和國家所追求的一種價值觀念。
二、依法治國在本質上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目標和要求相一致
法治是被世界各國長期的歷史實踐所證明了的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有效辦法,是全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代表了世界文化的進步。就社會主義中國而言,法治針對的是權力的濫用,它反對特權,維護民眾的合法權益,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法治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客觀要求。因此,依法治國本質上反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徑和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法的價值取向,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可以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靈魂,是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也是衡量我國法治建設成敗得失的標准。我們立法和執法的整個過程都要體現和服務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是有機結合、辯證統一的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上的領導,主要表現為「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作為執政黨,黨的領導的核心內容是領導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掌管國家權力,途徑是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人大的基本職能是立法和監督法律的實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需要通過人大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法律;黨組織推薦的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須經人大認可。黨領導、指導立法,但又受到憲法和法律的約束。依法治國既保證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又要求黨通過法治來實施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從而避免以黨代政、黨政不分。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內容,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都必須服務於人民當家作主。在當前的情況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關鍵是要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其職能和作用得以真正實現和充分發揮。
四、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執政
把依法治國作為治國方略,標志著我們黨執政方式和社會主義國家治理方式的重大發展和轉變。依法執政的基本內涵和要求是: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和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督促、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提高司法人員素質,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和保障;以保證司法公正為目標,逐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形成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為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提供法制保障。在我們黨長期執政的情況下,國家政權機關中的骨幹絕大多數是中共黨員。這就意味著,我國能否實行依法治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黨及其廣大黨政幹部能否做到依法執政。當前,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
五、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
以德治國的基本含義和要求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設為落腳點,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配套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並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道德和法律作為上層建築的中要組成部分,是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法律以強制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道德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培養和提高社會成員的修養和思想覺悟。兩者具有共同的社會目的,即維護社會秩序,保證社會穩定、和諧與發展。我們在強調依法治國的同時,也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做到德治和法治並舉,「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片面強調法治而忽視德治的思想是錯誤和有害的。法治以德治為基礎,良好的道德風尚是法治有效性的社會基礎,只有法治和德治並舉方可長治久安。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治國安邦的基本方略;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和社會主義道德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