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強法治存在的問題

強法治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1-12-17 21:23:58

『壹』 目前法治建設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中國的法律建立和執行,社會一直認為存在兩種現象:
1,法律不健全專,很多行為沒有屬法律的約束,
2,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
部分政府官員一般只能看到第1種現象,而忽視第2種現象,對此,從上級到下級,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一直以來以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為榮,尤其是地方政府,各種部門規章,紅頭文件滿地飛。很少有人會真正認識到第2種現象的嚴重性。當然對於第2種現象,更有人說要制定執法法來捍衛法律的執行,可是執法法又由誰來捍衛,這樣就不攻自破了,所以這樣說的人都是在瞎扯淡。其實以上只是兩種現象而已,並非中國社會法律問題的根源。那些對著表觀現象下葯的從根本上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有時反而強化了這兩種現象的活躍性。

『貳』 當前我國法治建設中存在哪些問題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我們黨回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答,但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
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叄』 簡述我國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我國法律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話,主要還是表現在這個嗯中少年的這個管理上面來說,因為現在的話這個網路校園暴力還是比較嚴重的,對這一塊的話並沒有一個嚴格的一個法律明文來規定怎樣去操作,或者是怎樣去進行這個管理。

秋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把秋天帶到了人間。

秋風吹向了原野,綠油油的稻田被吹的金黃。遠遠望去,像是鋪了一層金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草叢中,一朵朵黃燦燦的小菊花探出了腦袋,好像要看看人類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桂花樹上的桂花也不甘示弱,全從樹幹上鑽了出來,好像要和小菊花比美呢!秋風從大樹旁走過,枯黃的樹葉像一隻只蝴蝶在田野上翩翩起舞。

秋風吹向果園,青色的蘋果變紅了,多麼像一個小娃娃紅彤彤的臉蛋呀!桔子樹上也結滿了許多金黃的小桔子,秋風吹來,他們慢悠悠地搖晃起來好像在說:「快摘我,快摘我,我可甜哩!」黃燦燦的梨子也好像在說:「摘我吧!我的水分多,我也很甜。」農民伯伯這下子可忙開了,把飽滿的果實裝進箱子里,等著大卡車來把它們運走,成為人們的盤中餐。農民伯伯的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能讓城市裡的人們吃到自己種的瓜果,心裡就像吃了蜜一樣的甜。

現在我國的憲法它其實是已經呃非常完善了,然後他也會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開一次這個人大會議來進行這個修訂,所以說這個法律的話,它的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好的一個制度了。

『肆』 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的幾點思考

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法規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務。保證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加強法治建設要從五個方面來思考,抓住關鍵,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加強法治建設。

第一:黨委發揮領導作用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逐步做到善於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國家意志來實現領導,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去解決矛盾和處理問題,確保法治建設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

第二:人大發揮主導作用 。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要在同級黨領導下,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把法治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組織體系也應當成為法治建設的組織實施體系。在組織協調法治日常工作和依法履行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職權時,扎扎實實而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法治建設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第三:「一府兩院」(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發揮執法主體作用 。行政機關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最大,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也是機構和人員最多的部門,大部分的法律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行政機關在法治建設中佔有突出的重要位置,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核心,是優化經濟環境、增創法治優勢的關鍵所在。而司法工作同樣是法治工作的主要環節。應該說,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法治建設中處於執法主體的重要地位。

第四:政協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其范圍是廣泛的,可以對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協商討論和批評建議進行監督,通過會議、視察、調查、提案和建議案等多種形式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

第五:發揮人民群眾主力軍作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 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不論干什麼工作,搞任何事情,開展何種活動,只有群眾支持和參與,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我們抓法治必須廣泛深入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真心實意地相信群眾,全心全意地依靠群眾,並把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總的思路交給群眾,請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提建議、獻計獻策。

拓展資料:

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在現階段,必須通過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效辦法,切實加強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健全和規范法治工作機制,認真搞好法制宣傳教育,強化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增強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法律素質。

『伍』 當前法治建設最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是什麼舉3個說法

1、公民權利意識覺醒與維權理性不足

表現為:一方面渴望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卻不滿法律程序上的種種限制;一方面認為他人違法侵害其權益,另一方面自己卻坦然違法、鑽法律漏洞;一方面以法律為武器,另一方面卻容易以極端方式維權。這些矛盾導致維權與違法往往交織難辨。

2、對公權力機關的訴求日益增長與對公權力機關的服從、配合與支持日益淡化

大部分人仍有遇事找政府解決的習慣,而且在新的形勢下其訴求愈加多元復雜。與此同時,由於缺少對公權力機關必要的信任,對其服從、配合、支持的程度則日漸降低。這種下降狀態又反過來削弱公權力機關滿足人民群眾訴求的能力和資源。

3、對依法治國方略和法律至上原則的抽象認同與人情、關系、私利、政績大於「國法」的行動

在我國,厲行法治早已是朝野共識,憲法法律至上也獲得了最廣泛的觀念認同。但在具體的行動中,特別是關繫到自身利益的事務上,人情、關系、私利、政績等不正當考慮迅速成為行動者決策的主要考慮因素,處於至上地位的法律被架空。

(5)強法治存在的問題擴展閱讀:

解決方法

1、第一,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

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2、第二,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陸』 當前法治建設最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什麼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內可操作性不強,立容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
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柒』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哪些方面

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具體表現在:

1、公權力機關的退位、歸位與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發育仍不成熟之間的矛盾。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公權力機關退位和歸位,理性再定位的過程。但由於市場機制仍不健全,社會組織仍不規范,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往往難以擔當起合格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導致公權力的進退維谷。

2、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與法律質量整體上仍不理想之間的矛盾。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然而,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立法質量已在不斷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層級的法律規范質量不高、類型化不夠、科學性不足,將執法和司法帶入或難以實施,或實施沖突,或實施背反的多難困境。

3、嚴厲制裁違法行為的要求和期待與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較高之間的矛盾。

普遍守法是法治社會的當然特徵,嚴厲制裁違法行為是保障法治權威和發揮法治威懾力的必要條件。

但是現實中,在一些方面,由於責任設置過低,特別是查處率不高,導致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客觀上造成「逆向選擇」、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並導致普遍違法。

(7)強法治存在的問題擴展閱讀: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的改善:

1、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

當前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2、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

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捌』 當今法治發展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存在的問題是全方位的.當然,就像樓上說的,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方面的問題更為嚴重,這其實只是單就法制本身去看問題,如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怎麼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呢?並不在於法制的本身,而在法制運行的環境和條件.好了,就說這么多.

『玖』 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依法治國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必須持續進行。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是,立法的問題,能不能制定更多好的善的法律,有依據可循,這是前提。
其次,執法問題,行政機關,能否合理地嚴格地執行法律,將條文真正實行,這是關鍵環節。
最後,司法,法院和檢察院能否在法律的范圍內,很好滴斷案判案,使得判決能更好滴實現正義。
因此,這個過程需要很大努力,必須在黨的領導下,穩步推進。

『拾』 在法治建設上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歸根結底就是 人民參與渠道太有限 無類似普選 投票 政治集會等,維權和維專穩 地方和中央屬 權利的集中和分散。

表現 具體變現在偷稅漏稅 有句話說又要應付地方檢察的油頭 又要上稅的中小企業基本做不走的(就是說沒有幾個中小企業從來沒偷稅漏稅過)著主要反映在 相關部門利用職務之便牟利 在個人利益和商家利益找杠桿 互利共贏。

熱點內容
芬蘭刑法典20歐元 發布:2025-09-19 21:54:39 瀏覽:457
婚姻法最新最高院指導意見 發布:2025-09-19 21:53:55 瀏覽:45
2013法律援助先進典型 發布:2025-09-19 21:15:15 瀏覽:659
法律顧問費能否用工資做帳 發布:2025-09-19 21:06:21 瀏覽:910
依法治市在依法治國的關系 發布:2025-09-19 21:06:12 瀏覽:827
司法怎麼解釋 發布:2025-09-19 21:05:08 瀏覽:955
責任書簽訂根據哪個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9 21:02:10 瀏覽:902
小民法和大民法 發布:2025-09-19 20:57:39 瀏覽:833
婚姻法二十四條要廢掉 發布:2025-09-19 20:57:38 瀏覽:746
全國司法網 發布:2025-09-19 20:46:09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