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不行

法治不行

發布時間: 2021-12-18 07:19:35

❶ 法制不行,自上犯上文言文

1、「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法家人物商鞅說的一句話。意識是說,法令得不到執行,關鍵是上層有人犯法,是上層有頭有臉、有權有勢、有恃有寵的人帶頭不執法、違法甚至犯法。
2、「法之不行 自上犯之。」簡單的說就是上行下效,法自產生的過程就很嚴謹,法的生成過程和下達過程都是有嚴格程序的。發行下達了的法要有嚴格的程序 ,從下達開始的第一步接觸到的人就要學以致用,弄會學懂,逐條都有一定的定義,而非意思可隨人而變,不可一層一個意思。簡而言之就是-----法之而出、上行下效。有「威出於嚴而後寬」,就是只要你嚴格按法律辦事了,效果好不好與你無關,是制定的「法」不可行,自上犯之。
3「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相當於當今提出的依法治國的方針。

❷ 依法治國,到底好不好

法治,不要一想起法治就想得至高無上 ,執行法律的是人,人才是關鍵,人才是決定一切的,再好的法也需要有人去執行,法律制度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建,這樣才能運轉,同時隨著時間和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優化,法治好,人們都有所遵循,有利於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同時,要發展自己的文化思想,發展些好的,擯棄些壞的,豐富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再好的法也是需要有人來制定的,我們要也需要發展自己的法律文化法治文化。

❸ 為什麼法治社會比人治社會更好

法律在社會系統中居於最高的地位並具有最高的權威,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

法治作為一種治國的基本規則,要求法律成為社會主體的普遍原則,不僅要求公民依法辦事,更重要的在於制約和規范政治權力。所以,法治在政治上,是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和對政治權力的規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法律是否至上,特別是權力的運行有沒有納入法律設定的軌道,是區分法治與非法治的主要標志。要實現法治,立法機關就要依法立法,行政機關就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就要依法審判,執政黨就要依法執政。

法治強調的是「法律至上」的思想。法治思想的根源是民主,人民主權,是人民通過立法創造了法,法律旨在保護公民的自由。依法治國要求:

一是對國家法不允許即為禁止,強調國家必須依法履行職能。

二是對公民法不禁止即為允許,強調是保護公民的自由。法治強調法在調整各種關系中的正當性。

(3)法治不行擴展閱讀

歸納起來,人治論者的基本假設大致有以下幾點:

1、社會決策中為了法治所需付出的溝通成本高於個人決策的風險成本。

2、社會和國家的統治說到底最終要通過個別人來進行,特別是賢人和智者。

3、社會中會產生這樣的具有高尚道德和高度智慧的人。

4、社會應當有而且確實有辦法將這些賢人智者選拔出來,賦予他們以決斷事物的最終權力。

人治論者從經驗中看到,人的智力和遠見事實上是有差別的,人的道德水平和責任感也是不同的。人們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需要一些賢人智者來指路,並且人們也往往非常信賴、高度尊敬這些賢人智者。賢人智者的判斷往往確實比常人的判斷更好,更可能正確。

此外,這種決策方式往往可以當機立斷、快刀斬亂麻,不僅節省了時間,而且省去了其他許多麻煩。社會治理盡管需要法律、規章,但是任何完備的法律總是會存在許多照顧不到的地方,因此僅僅有法律,即使是好法律也不能保證結果就好,還必須有賢人和能人來運用法律。

因此,最好的治理方式,在人治論者看來,是賢人的政治。事實上,人治論者並不完全否定法律規則的重要性,例如,被列為中國「人治論」的代表人物的孔子就非常強調「禮治」,認為「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實際就是強調遵循規則、制度和法律。

但是,所有的規章制度,最終還必須通過人來治理。「徒法不足以自行」。最極端的人治論者可能是《理想國》中的柏拉圖,但他的基本假定是可能培養或發現一個無所不知、通曉一切的哲學王來治理國家;其實,他強調的是知識的統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治社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治

❹ 為什麼說有了法制不一定就有法治

當然,當今社會!可以說法制夠健全的了!但是有制度沒執法人!現在貪污腐敗的國家公版職人員太多了!有權法制的沒有權利!就像老虎沒有牙齒!而有權利的不想制,,比如現在城管,關於城管制度夠健全了,不允許在街邊擺攤,宣傳等等,可是為了生活百姓還是選擇那樣做,城管嚴格執法,又會惹來社會輿論的壓力(當然不包括那些暴力執法的城管),所以導致了有法制沒法制啊,還對方面都是這個道理!

❺ 誰能解釋下「法治不誅心,誅心非法治」這句話

這里的心是比喻的意思,指的是您的思想,現代刑法有一些硬性的條件,有四要件,三階層等(古代的法律無論中外都是誅心的),但無論哪種理論都必須要有實際行動才構成犯罪.如果只是單純的在內心想著干(任何)壞事,是全部都不能構成犯罪的!!至於您說的嘴巴上說說,一般情況下也不構成犯罪,但如果是煽動某些特殊的活動那也犯罪(在這種情況下,說就等於是一種行動,您應該懂大概是哪些特殊情況,呵呵)!
另外,就是即使您付諸實施了,但如果不是您的主觀思想的原因(比如夢游殺人等等),也是無罪的!有一句法律名言說的很好,既相對法律而言,離開了我的思想,我的行為將毫無價值!!
簡單的總結下就是,只要不是您主觀思想上故意或者過失,您的行為將不構成任何犯罪!單純的內心想法,就更不構成犯罪了!

❻ 有人說,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所以法治的方式從根本上來說行不通,對此,你有什麼看

我覺得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中國確實是一個比較講人情往來的社會。但是所有的社會必須有一定的規律才能夠保證他的生存。才能夠保證大家的公平。所以必須以法治來進行對彼此對大家的共同約束!

❼ 法治不是萬能的,法治手段能代替其他手段嗎

其它手段指?

如果是人治,我想是可以代替的。

如果是道德、宗教之類的,我覺得不太可能。

❽ 請專家解釋法治社會為什麼不能徹底消除犯罪

完全說清這個問題難度有點大。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人也不例外,也有善與惡的兩面,犯罪只是把人隱藏的惡表現出來,就如同有陽光就會有黑暗一樣。犯罪通俗的說就是觸犯法律而構成罪行,而所謂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化產物,從人類社會早期的行為和社會關系的習慣法的產生,到國家的誕生,訴訟與審判的出現,再到權利和義務的區別開來,在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時代,法律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但一成不變的是:法律是被國家賦予的強制性社會規范。可見,法律的基本作用就是去約束人惡的一面的工具。人類自我本性所產生出的慾望和需求是無止境的,這也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強大推動力,當通過正常途徑不能滿足人類本性的慾望和需求時,去突破法律的束縛就成了一種必然選擇。自人類由混沌走向文明以來,無數的仁人志士通過一生不懈的努力至今未能消除犯罪等,這是明擺著的結果。如果要追源到運行、作用這一結果的規律時,我們就會發現:是人類的慾望和需求及利益等,在引發出犯罪。人類的慾望和需求及利益等,其實質就是人的本性與本能規律運動、運行、作用,所引發出定然的唯一的無以更改的與之規律運作相對應的方向、模式、框架及軌跡的具體的表現方式、形態及結果。但我們反過來看,在舊時代,犯罪往往是對舊制度、舊觀念、舊法治的反對、沖擊,從而促進制度觀念的改革創新。在今天的文明社會法治社會,犯罪也總是提醒人們哪些社會制度不完善,在自覺和不自覺種成為社會進步發展的推動器,也總是促進各行各業的創新進步。罪與非罪有時候其間的界限只不過是要看當時的情形,當社會體制或者價值規范落後於社會生活的時候,作為違反這種社會體制或者價值規范的所謂犯罪往往成為要求社會變革的先兆,以其獨特的形式影響社會的發展,最終引起犯罪觀念的變化,並將自身從法律規范意義上的犯罪桎梏中解脫出來,完成從罪到非罪的歷史性飛躍。所以說有需求就會有生產,社會進步需要有犯罪的突破才能找到社會的漏洞,同時,恰恰有犯罪,也才有國家這一產物,法律這一規范,也才有警察、軍隊、監獄等一系列暴力工具,也才能養活警察、軍人、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工作者、法學教授等等許許多多衍生品。在這種情形下,所謂的法治社會還能徹底消滅犯罪嗎?

人治也是不可能完全消滅犯罪的,因為是人就會犯錯誤,好心辦壞事的那都是經常的事了。

❾ 法治不行,自上范之,相當於當今的什麼思想。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❿ 如何解決黨員道德行為不端的問題,如何解決黨員法治意識不強的問題

一、轉變工作作風,必須加強思想教育
要加強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思想教育,進一步增強他們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一要加強「基本理論」的學習,通過學習,增強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意識,把行使用人權的過程,看成是對事業負責、對組織負責、對人民負責的過程。二要建立科級幹部學分等級制。副科以上領導幹部,在參加規定的科目學習外,都要自學一定的科目,確保每年學分不得少於規定科目,同時結合自身思想實際,撰寫黨性分析材料。三要強化警示教育。要進一步樹立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法制教育,強化法制意識,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和政策辦事,堅決克服有法不依、以權壓法、以權代法,堅決執行領導班子一把手季度匯報制,強化監督管理,使每一個領導幹部做到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慾所誘、不為人情所擾。
二、轉變工作作風,必須嚴明紀律
首先是嚴明政治紀律。從大的方面講,就是要在政治上同上級黨委保持高度一致,具體到單位就是堅決維護領導班子的核心地位,不折不扣地執行黨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做到思想同心、目標同向、步調一致。決不能搞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台上不說,台下亂說,更不能發表或在職工中散布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違的言論,決不能聽信、傳播政治謠言。其次是嚴明組織紀律。政治素質不高,即使是工作能力很強,也決不能放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絕不容許個人向組織討價還價,要無條件地服從組織、服從大局。第三要嚴明工作紀律。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黨委會議決事項,要自覺地抓好貫徹落實,決不能以任何借口進行歪曲、變通,合胃口的就執行,不合胃口的就不執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堅決予以杜絕。
三、轉變工作作風,必須樹立良好的工作習慣
要樹立求真務實、真抓實乾的工作習慣。切忌空談,切忌浮躁。如果我們經常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進行反思,就不難發現,我們的很多工作,思路好,論證好,措施得力,推進得也比較順利,但最終卻失敗了、夭折了,原因在哪裡?問題不在於決策,不在於前期環節,而在於最終的操作上、最終問題的解決和落實上。根本原因是我們抓工作還不夠具體、不夠深入、不夠細致。很多工作,只要挖空心思地動腦筋,就肯定會有辦法,有辦法就有路子,有資金,有技術,有項目,也就會有效果。要大力倡導立說立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堅決反對催催動動、不催不動,甚至催也不動的等靠要思想。干工作要有一種殫精竭慮、全然忘我、上癮成癖的精神境界,要有一種孜孜以求、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要有一種干就干好、精益求精、誓爭一流的工作標准,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意志。
四、轉變工作作風,必須增強團結協作意識
團結問題事關全局,是干好工作的一種保證,是工作作風的具體體現。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戰鬥力,團結出生產力,團結也出政績、出人才、出幹部。不團結就沒有合力,就沒有積極性,心不齊,氣不順,勁不足,個人能力再強也發揮不出來;不團結,想幹事的也幹不成事,想進步的也進步不了。在團結方面要努力做到「兩講、三多、四不」。「兩講」,即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立場要堅定,旗幟要鮮明,絕不能含糊;在小事上要多謙讓,多顧全他人。「三多」,即多溝通,勤聯系,勤談心,勤交心,寧可溝通過了,也不要溝通欠了;多理解,同志相處、分析和處理問題,要多看別人的優點,多看自己的短處,多體諒他人、理解他人;多規范,工作中要時時處處,注重規范約束自己的言行,照章辦事,照程序工作,既到位又不越位。「五不」,即不猜,不無故猜測他人;不疑,不亂懷疑他人;不聽,不聽信他人的一面之詞;不信,不聽信謠言,不聽信小道消息和馬路消息。從而使大家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話往一處說、事往一處做,同心同德,形成合力,推進工作。
五、轉變工作作風,必須乾乾凈凈幹事
乾乾凈凈幹事,就是既要肯幹事、能幹事、干成事,又要清正廉潔。這是對各級領導幹部工作作風的具體要求,也是人民評判一個領導幹部是否值得信賴的重要依據,是一個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底線要求。怎樣才能做到乾乾凈凈幹事?大量事實證明,領導幹部加強休養、提升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堅持不懈地持續努力,要培養和樹立六種意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信仰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服務意識;自我約束、自我反省的自省意識;權力神聖性的敬畏意識;嚴格按程序和制度辦事的法制意識;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民主意識。「乾乾凈凈幹事」六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如何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在其位,謀其事」,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要注重選拔我們一貫倡導的思想品德好、個人能力好、群眾反映好的「三好」幹部和激情創業、熱情幹事、真情做人的「三情」幹部,在全區上下營造幹事創業、爭先進位的濃厚氛圍。要樹立崇尚實乾的導向,注重選拔求真務實、埋頭苦幹、默默奉獻、不事張揚、不跑官要官的幹部;要樹立重視基層的導向,注重選拔基層和生產一線的優秀幹部,選拔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努力工作的優秀幹部;要樹立鼓勵創新的導向,注重選拔思想解放、作風扎實、勇於創新、銳意進取的幹部;要樹立群眾公認的導向,注重選拔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得到群眾擁護的幹部。要「治庸、治懶、治散」,對工作作風不扎實,觀念陳舊,艱苦奮斗意識不強,「不幹事」「幹不了事」和政令「中梗阻」,「政策硬、執行軟」,行政不作為的幹部予以通報、警告、停職、降職甚至撤職等組織處理,絕不能把給人民幹事謀利益的崗位給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打太極拳」,靠「忽悠」過日子的人。通過樹立、落實和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褒獎那些貢獻突出的幹部,支持那些一身正氣的幹部,鼓勵那些老實幹事的幹部,鞭策那些相形見絀的幹部,教育那些跟風行事的幹部,約束那些投機鑽營的幹部,懲處那些貪污腐敗的幹部,進一步提高選人用人水平。在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的同時,一定要健全督導機制,提高執行效率。首先要加強監督。充分發揮各級機關的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加大對不在狀態幹部的查處力度,要勇於治「虛」治「假」,敢於治「漂」治「浮」,切實做到講實話、知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要把幹部作風建設體現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對認定的事咬住不放,對定下的事,持之以恆,對已乾的事,要一抓到底,不半途而廢,說一句是一句,干一件成一件,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通過提高執行力,使執行有章可循,責任落實「無縫覆蓋」,做到人人有任務、人人有責任、人人有壓力,從而改變執行不力的不良習慣。其次要強化監督。要緊緊抓住「不落實的事」,嚴肅批評「不落實的人」,對已辦完的報結果,正在辦理的報進度,沒有完成的找原因,對工作不力、行動遲緩的要問責追究,確保政令暢通,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要重視督查結果的運用,將其列入領導幹部績效考核,並作為提拔晉升的重要依據。再次要拓展監督渠道。我們要以「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為主要內容,認真落實領導幹部重大事項報告、「一把手」季度匯報等制度,切實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經常性監督,及時解決幹部管理中存在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要前移監督關口,不僅要考察幹部的「工作圈」,還要考察幹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使幹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敬畏組織、敬畏群眾、敬畏法紀,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和服務理念。

熱點內容
初中關於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14 20:01:45 瀏覽:507
2018勞動法退休有補貼嗎 發布:2025-05-14 19:48:29 瀏覽:91
彩印的證明材料並加蓋公章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4 19:47:56 瀏覽:149
李永樂律師 發布:2025-05-14 19:42:08 瀏覽:719
法治中國夢演講稿 發布:2025-05-14 19:40:39 瀏覽:79
民法典媒體宣傳 發布:2025-05-14 19:35:44 瀏覽:106
法治領導方式 發布:2025-05-14 19:24:03 瀏覽:52
便民警務站對群眾法律知識宣傳 發布:2025-05-14 19:24:03 瀏覽:258
信訪條例作文 發布:2025-05-14 18:46:24 瀏覽:19
長春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4 18:45:35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