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法治事件
Ⅰ 疫情防控過程中體現的法治現象思考
疫情期間,為了有效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國各地緊急動員,醫護人員更是堅守一線。然而在這非常時期,一些不當行為卻時有發生,比如:逃避抗拒隔離治療、擅自挖斷道路、封路等等,不僅擾亂了正常的疫情防控工作,而且還觸碰了法律的紅線,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病毒來襲,經受考驗的是人性,更多是對依法治理水平的檢驗。
1月30日,周某前往恩施市某超市購物,因未佩戴口罩被保安勸阻,周某不僅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還侮辱謾罵勸阻人員。公安派出所接警後,迅速趕到現場對周某進行告誡。周某不知收斂,繼續辱罵勸阻人員。隨後,民警將周某傳喚至派出所。疫情防控期間,周某不配合防控工作,侮辱謾罵超市保安人員,妨害社會管理秩序,依據兩高兩部《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要求,依法從嚴懲治。最終,周某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鄭州毒王郭某鵬,隱瞞處境史造成40多人被隔離觀察,被以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
目前,我國應對傳染病疫情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比較完備,包括《傳染病防治法》、《刑法》、《治安處罰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及最高法、最高檢2003年聯合出台的《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了《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等,這些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不僅是採取疫情防控措施的法律依據,也應該成為每一個公民在疫情期間的行為規范。
法治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依法防控,才能穩定民心,維護社會穩定。越是疫情嚴峻,越應該堅持嚴格依法防控;越是關鍵時期,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不能因疫情嚴重,就讓法治站到一邊;不能因嚴格管控,就可以目無法紀、各行其是;更不能因防控力量有限,任由個別人渾水摸魚、違法犯罪。尊重法治,不是疫情防控的障礙,而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根本保障。
疫情防控也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依法防疫,離不開健全完備的法律體系。從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到疫苗管理法、葯品管理法,我國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立體制度體系,確保了疫情應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戰「疫」打響以來,各地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實行交通管控,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行為,深入開展疫情防控專項監督檢查,等等,在有法可依、以法為綱中確保了疫情防控的及時、有序開展。疫情在前,只有將犯罪與非罪的邊界劃得更加明確,使法治真正成為增強「社會免疫力」、提高「整體戰鬥力」的良方,才能更好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Ⅱ 西安2名防疫人員打人被拘7日,他們為什麼會出手打人
西安2名防疫人員打人被拘7日,他們為什麼會出手打人?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現如今是法治社會,那些事情都需要以法律法規為根本宗旨,不可以搞形式化,更不可以做違反規定的事情。
為人處事講標准,辦事有規則。和人友善,更能和諧相處。假如2個防疫工作人員略微有點兒細心,不必動手能力打架,也不會被拘留和處罰。乃至有毀壞防疫品牌形象的風險性。
王某假如略微了解一下防疫工作人員的艱辛和不易,以誠待人地思索一番,也不會和另一方起了爭吵,更不會挨揍。碰到事情先換位思考一下一下,替他人著惦記著想!你就會發現,許多事情實際上沒有那不太好處理。
Ⅲ 北京通報了3起涉疫違法犯罪的案例,這告誡了我們什麼道理
隨著現在疫情的發展,我們都知道疫情防控是需要為我們每個人一起配合的,一旦有人不配合後果可想而知,其實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去給國家添麻煩,但是在北京通報了3起涉疫違法犯罪的案例,那麼通過這個幾個案例告誡了我們什麼道理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是三個案例。
案例一:在2020年12月23日,順義警方接到報案,多人信息在多個微信群裡面被別人泄露傳播,這不僅對這些人的生活造成影響還對其工作造成影響。然後經過警方的調查,是某航空安保公司一位員工劉某在工作期間,將每天篩查密接人員工作患者初步流調報告私自進行拍照,然後發送到微信群裡面導致了患者家屬還有同事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手機號碼以及工作單位遭到了泄露,12月24日該名男子已經被依法拘留。
以上案例都告訴我們在疫情當下不能傳謠,不能不配合防疫工作。
Ⅳ 司法行政系統抗擊疫情防控阻戰先進事跡材料,,匯聚抗疫的法治力量
司法行政系統抗擊疫情防控阻戰先進 事跡材料 :匯聚抗疫的法治力量 司法行政系統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調動一切可以調 動的力量,只為助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範文 文庫我為您整理《司法行政系統抗擊疫情防控阻戰 先進事跡材料:匯聚抗疫的法治力量》,供大家學習參 司法行政系統抗擊疫情防控阻戰先進事跡材料:匯聚抗疫的法治力量 XX 司法行政系統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調動一切可 以調動的力量,只為助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匯聚抗疫的法治力量 ‚春節假期延長了,可公司卻讓我們請年假,年假 用完再請事假,這期間都不發工資,我該怎麼辦啊?‛ 正月初五,打工者小吳撥通12348 熱線求助。
‚您好,對於企業這種做法,勞動者可以表示拒絕。
如企業以此為由剋扣員工工資或解除勞動合同,則屬 於違法行為。‛律師回答說,小吳可向當地勞動監察 部門投訴,保留證據通過合法渠道維權。
疫情來勢洶洶,法律服務始終在線。為給存在‚法 律剛需‛的群眾提供兜底服務,湖北12348 公共法律 服務平台主動適應防疫新要求,開啟移動坐席模式。
通過技術手段,把群眾在疫情期間打進熱線的來電轉 到值班客服和律師手機上,以不受特定空間和地點限 制的‚雲值班‛方式,為群眾提供7x24 小時不間斷 的免費法律咨詢。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全省司法行政人都在各 自崗位上履職盡責,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武漢市司法局臨危授命,兩天內起草完成《武漢市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暫行辦法》,為疫 情防控工作提供製度保障。
湖北省公遲團者益律師服務團編制《湖北省企業疫情防控 法律服務指引》(第一期),免費為非公有制企業提 供法律咨詢解答和相關司法指引。
湖北省6 家公證處與全國百餘家公證處共同發布打 擊哄抬物價公證公益行動聯合倡議書,幫助消費者對 哄抬物價等行為進行自助取證,免費提供電子公證書 辦理服務。
廣大律師志願者積極奉獻,累計捐款捐物達300 萬元。他們說,作為法治工作者,在這場戰‚疫‛中同樣要挺身而出、主動作為,人人多盡一分努力,就 能早一日戰勝病毒。
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 ‚急難險重,黨員先上!
‛17 年前,在‚非典‛一 線鏖戰時,高攀是突擊隊的青年骨幹。新婚第二天返 崗,一走就是兩個月。如今,身為沙洋陳家山監獄九 監區黨支部書記、監區長,他再次投身到疫情防控最 前線。在他的帶領下,該監區11 名黨員全部積極參與 封閉執勤,挑起了最重的擔子。
大年三十晚上,沙洋范家台監獄民警謝平和襄州強 戒所民警謝飛匆匆吃過年夜飯後,父子二人各自趕回 單位堅守碼薯。
日,謝平給兒子寫了一封信。‚飛兒,你是人民警察,認真履職是根本。雖然你 剛加入戒毒警察這個行列,但我知道你正在成為爸爸 期待的那樣。在此特殊時期,爸爸和你一起封閉輪值 在監內,不能常常聯系你,或嫌只能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 你的牽掛,希望你能做好防護。‛ 堅守在一線的,不僅有‚父子兵‛,還有‚夫妻檔‛。
老黨員代超是漢陽強戒所一級警長兼工會主席,大 年初一晚上,他提前到所值班備勤,采購場所食品物 資、檢修水電管道……事事親力親為。
作為漢陽強戒所醫務室的外聘護師,代超的妻子謝 英也參與進來,和他並肩作戰。謝英每天要三次為患 病戒毒人員配葯、送葯、分發,6 個小時連軸轉不停。
‚這個強度不算什麼。‛談起工作,30 多年黨齡 的謝英笑著說:‚我可參加過支援廣州抗擊‘非典’ 的武漢醫療組呢!
‛範文文庫 疫情發生後,省司法廳黨委下發通知,要求充分發 揮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 用,廳機關率先成立黨員先鋒隊並向系統黨員、團員 發出爭當先鋒的倡議。全省監獄戒毒系統1200 多個 基層黨支部迅速行動起來,1.6 萬余名民警全員進入值 班備勤模式,近4300 名民警大年夜進入監所內實行 封閉式管理。
實打實為基層群眾服務 ‚譚姐,家裡沒菜了,能不能幫我買點青菜?‛ ‚譚姐,老人葯吃完了,能不能幫忙買盒葯?‛ 這個春節,枝江市格林春天小區的居民們,都認識 了一位熱心腸的‚譚姐‛,家裡有什麼生活需要,找 她幫忙准沒錯。
‚譚姐‛是枝江市司法局工作人員譚鍥。
為減少居民外出,枝江司法局組織黨員幹部在責任 片區為居民提供‚代買服務‛。但由於訂單眾多,超 市人手不夠,送貨時間難以保證,雙方都很焦慮。
‚疫情當前,絕不能亂成一鍋粥,我能為大家做好 後盾!
‛譚鍥認為,不能完全依靠超市送貨。她叮囑 居民不要出門,要買什麼就告訴她,自己則一早去超 市排隊,直接幫居民購物。不急用的物品兩天一送, 急用的當天就送,每一份都親手交到居民手中。
截至目前,枝江司法局共完成175 個社區訂單,為 居民們購買了葯品、肉蛋果蔬、生活用品等價值1.7 萬余元的物資。
‚有譚姐在,非常放心。‛她的付出,贏得了大家 的交口稱贊,小區物業還範文文庫專門送來了感謝信。
急民所急、解民所困,越是艱苦越向前。團結戰‚疫‛ 的非常時期,廣大司法行政幹部職工主動擔當作為、 下沉基層村居,爭做服務群眾的保安員、宣傳員、運 輸員、清潔員。
他們有的一天打200 多個電話進行逐戶核查、登記 居民身體狀況;
有的在卡點值守,寒風中一站十幾個 小時,還不忘宣講《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知識;
有 的給居家隔離的發熱人員送葯,跑遍了沿途所有的葯 ‚疫情不散,我們不退!
‛這是湖北司法行政人踐行的承諾。
Ⅳ 疫情下徵用行為的法律分析——以大理徵用重慶口罩為背景
疫情下,大理徵用重慶口罩事件引發了關於法律許可權的討論。大理衛生健康局的緊急徵用行為看似為了疫情防控,但實質上涉及了對直轄市物資的合法徵用問題。以下是關鍵法律分析:
首先,法律明確指出,國家在緊急情況下如疫情,才可依法徵用公民財產,但必須遵循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快遞途中的醫用物資歸所有權人所有,非途徑地政府所有。徵用權僅限於緊急救援和救災,如2019-nCoV疫情。
在本次事件中,大理政府無權隨意徵用,因為國務院已對疫情物資統一管理。地方各級政府,包括大理,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國務院通知,均無權徵用。徵用期間,被徵用物的所有權保持不變,僅使用權暫時轉移給政府,使用後需返還並給予補償。
總結來說,大理市政府的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未能依法行事。在疫情防控中,必須嚴格遵循法律程序,確保權力的正當行使。疫情下的應急措施應以法律為指導,以避免類似爭議的發生,共同維護法治社會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