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飢餓和道德

飢餓和道德

發布時間: 2021-12-18 09:40:11

❶ 發展和倫理和道德和文明互相沖突的時候我們只能選擇2個

盧梭曾有句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中。這反映了人生所面臨的種種沖突與無奈。同樣,人在道德領域也時常面臨著難以逾越的倫理沖突,這種沖突伴隨著人的一生,讓我們哪怕在臨終時都難以釋懷;這種沖突無處不在,幾乎充滿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

柏拉圖把人的靈魂看成是由理智、意志和情慾三部分組成的既矛盾又和諧的統一體。理智代表了人的理性部分,情慾則代表了人的世俗和物質的部分。身體永遠有對於物質和感官享樂的需求和慾望,這些感性慾望是與人的理智對理性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根本相左的。情慾就像一匹難以駕馭的烈馬,稍不留神就要脫離理智的控制,做出違背理性規范的事。而人是有所追求的動物,人的靈魂和精神永遠都想擺脫身體情慾的限制,達到無限美好而崇高的道德境界。但是,由於現實客觀條件的限制和人的身體的物質需求和慾望,使人在有生之年,永遠都不可能脫離塵世,達於超脫。因此,人的心靈永遠都處於理性與情慾、理想與現實的斗爭與沖突中。

人的沖突不僅表現在人的心靈中理想與現實、理性與情慾的內在沖突,而且也表現在人的感性慾望與各種倫理規范和法律法規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生活在社會中,必然要與人打交道,發生各種關系,需要遵守各種規范。同時,人的高貴性還要求人要做一個品德高尚的文明人,並在很多時候需要犧牲自己的幸福,來換取他人或集體利益的保存。而人又是自利的,首先必須求得生存,這就導致了個人權益與社會倫理道德規范之間的沖突。社會要求人們拾金不昧,然而,對於一個飢餓和窮困的人來說,或許這偶遇到的僅有的一點食物或金錢就能讓他及其家人擺脫窘境,獲得生機。到底是該上交所得之物,還是留作自救,有良心的當事者心中必然產生矛盾和沖突。扶危濟困、捨己救人是社會所倡導的高尚行為,但若幫助別人,反而會使自己的生命財產受到極大威脅和損害,我們該如何選擇?「英雄流血又流淚」既反映了社會對好人好事保護不力,同時也表明了維護個人利益與踐行社會道德規范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❷ 飢餓的好處和壞處

1、飢餓的好處:
晉代醫學家葛洪說:「若要長生,腸中常清;若要不死,腸中無屎。」飢餓時,你的胃不繼續製造渣滓,有利腸道排空毒素,對健康有好處。當然不能天天餓,要有計劃地餓。
長壽之鄉巴馬老人之所以長壽,是他們有自然的「飢餓療法」。那些百歲老人從小到大均有飢餓史,老年期後,由於環境的因素,他們的飲食也僅是日食2餐至3餐,約是每日兩粥一飯,與花天酒地、暴飲暴食無緣。他們自然處於限食的近於飢餓的狀態。
2、飢餓的壞處:
如果你天天不吃飯,飢餓七天,生命就會迅速衰竭。
古話說:「飢寒生盜心。」一個人如果餓的快要死了,那還顧得了許多,渴急了喝鹵水,窮急了敢做賊。為了吃上飯,只好不擇手段了。這樣一來,一不利個人身心和諧,二不利社會人眾和諧。

❸ 溫飽和飢餓之間關系的成語

成語飢不暇食肚子餓了也沒空吃飯。形容全神貫注地忙於事務。

成語飢則附人,飽便高揚附:依附,歸附;揚:飛揚。餓了就來歸附,飽了就飛走了。比喻人不得志即來依附,得志時就遠走高飛,忘恩負義。

成語飢寒交迫交:一起,同時。衣食無著,又餓又冷。形容生活極端貧困。

成語飢來吃飯餓了就吃飯。比喻隨其常規,順其自然。

成語飢餐渴飲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

成語飽當知人飢自己吃飽了,應該知道還有人餓脖子。

成語鳥面鵠形形容由於飢餓而身體軟弱,面容枯瘦。

成語不飢不寒不挨餓受凍。生活不愁溫飽。

成語眾口嗷嗷嗷嗷:哀號聲。形容人們因飢餓而嗷嗷哀號。

成語充飢畫餅畫個餅子來解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補於實際。也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成語養小防老,積谷防飢積:聚,儲蓄。生養兒子是為了方便老年生活,儲存穀物是為了防備荒年挨餓

成語吞紙抱犬... 南北朝時期,好學的朱詹小時候,因為家裡十分貧窮,經常幾天沒錢買米下鍋做飯,但他還是堅持學習,飢餓時只有吞紙下去飽肚。冬天沒有氈被蓋,只有抱著狗取暖睡覺。由於勤奮學習,終於成為有用之才 ...

成語嗷嗷無告無告:指無處可以告貸和求救。形容身陷飢餓和困境中無處可以求援。

成語國無捐瘠瘠:瘦弱;捐瘠:貧弱以至死。國內沒有因貧困飢餓而死亡的人。

成語如飢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

成語漏脯充飢漏脯:掛在檐下風乾的肉,因屋漏沾水而有毒。餓了吃腐爛發臭的干肉。比喻只顧眼前,不管後果。

成語眼飽肚飢眼睛看個夠,肚子依然餓得慌。比喻只能飽飽眼福,不解決實際問題。

成語肚束三篾篾:薄竹片,可編製成席子。用三根篾條勒住肚子。指勒緊腰帶。

❹ hunger和hungry什麼區別啊,都是飢餓的意思,應用上有什麼區別呢

hunger和hungry的區別是用法不同、含義不同、側重點不同,用法如下:

一、用法不同

1.hunger

用法:hunger的基本意思是「餓,飢餓」,指由於沒有食物充飢而感到腹中難受,hunger還可指「慾望」,指得到或擁有某物的想法十分強烈。

2.hungry

用法:hungry的基本意思是「飢餓的」,指由於缺乏食物而感覺腹中飢餓,hungry還可用來指「渴望的」,指某人對某物充滿了嚮往,十分想要得到。

二、含義不同

1.hunger

釋義:n.飢餓; 渴望

例句:. 他以三明治和牛奶充飢。

2.hungry

釋義:adj.飢餓的;渴望的

例句:. 她淪落到要靠偷竊來養活飢餓的家人。

三、側重點不同

1.hunger

解析:hunger是抽象名詞,不可數,一般不受數詞或不定冠詞a修飾,也沒有復數形式,表示一個具體的慾望時,其後常接介詞for。

2.hungry

解析:hungry的意思是「挨餓」,而不是「感覺餓了」。

❺ 飢餓對身體的好處和壞處是什麼

好處;

適當的飢餓對人體是有好處的。因為飢餓可以讓人保持頭腦清醒,思維能力增強,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因為人在過飽時,血液迅速進入消化系統,使腦部供血減少,從而感覺到睏倦和睡意,工作效率就會降低。飢餓的時候,人的注意力比較集中,思維較活躍。

壞處;

過度飢餓是對人體有害的,會造成低血糖,出現頭暈、乏力等症狀。所以平時有一點飢餓感即可,切不可適得其反。如果有嚴重的飢餓還會出現慢性的營養不良,還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性貧血,所以要是想通過飢餓進行養生是可以的,但是千萬要注意度。

吃飯應該吃幾分飽;

俗話說:「早飯要吃好,中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 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我們還要講究質量,所以建議七分飽就可以。午餐:中午要吃飽,但是不等於暴食,所以一般是吃到八九分飽就可以。晚餐:晚餐接近睡眠時間,所以不宜吃太飽,六七分飽就好,注意晚上不宜吃甜食。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健康網—適當挨餓的好處

❻ 生理飢餓與心理飢餓

B

生理學家以前認為飢餓感來自於胃,是由於胃排空後造成的,但後來的實驗發現,動物在切除了支配胃的神經後,雖然對飢餓感有所影響但並不消失,即仍具有攝食行為。同時觀察到胃被大部分切除的病人,與正常人的飢餓感一樣。說明胃對飢餓感沒有直接影響,但飢餓時,可引起胃的收縮。

臨床上觀察到,垂體或下丘腦腫瘤患者中,有人出現拒食或過度進食等症狀。這向我們暗示垂體或下丘腦中存在與飢餓或飽感有關的結構。1964年6月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損傷大鼠下丘腦一定區域,動物會出現攝食量明顯增加而造成肥胖,測得約40天後其體重達到正常同齡動物的2倍以上。而電刺激該區動物則表現為拒食,證明該區能使動物產生飽感,生理學上稱為飽中樞,以同樣方法證明下丘腦還存在另一區域,損毀後動物禁食,最終導致飢餓而死亡,而刺激這一區域動物進食量增加,生理學上稱之為攝食中樞。食慾是指對某類食物的偏愛或厭惡,是一種心理上的狀態,受感官和情緒影響很大,也與習慣或生活經驗有關。

除下丘腦外,腦的其他區域在食慾形成中也起著主要作用,如破壞杏仁核,動物會喪失對食物的選擇能力。食慾的好壞將直接或間接影響進食量。

目前認為下丘腦攝食中樞和飽中樞中的神經細胞對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或脂類濃度變化非常敏感。當血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時,通過血液循環被飽中樞感受產生飽感,相反則引起攝食。

❼ 飢餓是不是道德的底線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很好的例子.還可從這幾個方面來論證
第一,談道德是基於理性的人。第二,談道德是基於社會整體發展的價值選擇。 人類如果想求得生存和發展就要談道德。否則必然導致人類歷史生活的毀滅。第三,談道德是基於人們擺脫貧困的熱望。環顧當今的世界,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人們成千上萬,他們怎麼辦?不談道德了嗎?在紛爭四起的社會條件下,喪失人倫能夠促成繁榮富強嗎?相互殘殺的鮮血能夠澆灌出溫飽的果實嗎?顯然不能.第四,當人類邁向未來世紀的時候,更要基於人的理性來談道德。當今的世界,環境、人口、飢餓、戰爭等等的問題都存在於貧困的國家和地區當中,他們不談道德了嗎?不談的話會給人類帶來什麼樣的命運呢?

❽ 在我們生存困難時,溫飽重要還是道德重要。我是反方。(道德重要),

喂,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論題卻要讓別人相信,這是不是有點……
好吧,我們可以把「道德」規定為「社會規范」,強行入題:
有規矩自成方圓,生產的組織、產品的分配都要保持秩序才能得以執行。面對困難,更需要人類高度的組織性來保證自身對抗困難、災難的能力。一盤散沙的散兵游勇與組織有序的軍隊,誰更有力量,這個不言而喻了吧。
因此,越是在飢餓的時候,越是要求人們團結起來,這就越是需要道德在其中加以調節。
反正大概是這個意思吧,雖然我覺得這種論調最終指向的一定是希特勒,或是之類的讓人厭惡的存在。

❾ 有一句古代名言,大意是說人民必須先吃飽穿暖,然後才可以和他們談道德。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仲

兩千六百多年前,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的大政治家管仲說過這樣一段話:「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在管仲的治理下,當時的齊國經濟得到了傲視其它各路諸候的飛快發展,為齊桓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民以食為天」也成為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特別是在飢荒的年代,這句名言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而在改革開放幾十年之後,飢餓與窮困逐漸離我們遠去,「民以食為天」的現實意義也隨之減弱。
漢朝司馬遷在寫《史記—貨殖列傳》時引用了管仲的另一段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如今的形勢之下,管仲這段有關經濟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的論述再次受到關注。有人面對社會上出現的許多怪現象與不良風氣發出了「倉廩實未必知禮節,衣食足未必知榮辱」的感嘆。
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這句話是「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史記》在引用的過程中改動了一個字:「則」改成了「而」。古人惜墨如金,用詞審慎,我們不要小看這個改動,這裡面大有文章。
在管仲所處的時代,周王室建立起的政治秩序仍然存在,但正在走向衰微,而諸候蠢蠢欲動。當時仍然是一個井然有序的社會,社會公約仍然能夠對各諸候國的民眾形成有效的約束。當時全民的倫理觀、道德觀尚未受到有效的挑戰,對各諸候國而言,「天下」的大環境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所以管仲用了 「則」字闡述了「倉廩實、衣食足」與「知禮節、知榮辱」之間的聯系。管仲敏銳的政治觸覺使得齊國佔得了稱霸諸候的先機。
而在司馬遷所處的西漢武帝時代,環境則大相徑庭。經歷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漢武帝時期的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漢武帝元朔五年有個特別的詔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詔曰:「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閔焉。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薦諸朝。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舉遺興禮,以為天下先。」
在西漢早期,有「一朝兩制」的政體結構:即周朝「封國土,建諸候」的傳統封建體制與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並存於漢。而到漢景帝時期,社會高層逐漸認可了中央集權制,著手改革並引發了諸如「七王之亂」的社會動盪。漢武帝時期盡管經濟的發展已經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程度,但舊的社會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還沒建立起來,社會矛盾仍然是突出的。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自己也覺得當時仍然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我們不難體會漢武帝時期社會發展遇到的困惑:經濟發展的勢頭樂觀可喜,但整個社會看起來卻總是很不和諧,橫豎不對勁。
從這個詔書我們可以知道:漢武帝已經意識到「倉廩實、衣食足」與「知禮節、知榮辱」之間的聯系並不是必然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倉廩實、衣食足」是「知禮節、知榮辱」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份條件。也就是說「倉廩實、衣食足」只是個前提。
司馬遷在寫史記時改動了管仲的原話,用「而」字闡述了「倉廩實、衣食足」與「知禮節、知榮辱」之間的聯系。從上至下,最高統治者與史官之間的默契反映了當時的高層形成的一種難得的共識,打造了一個至今仍然被人稱道輝煌的時代。

❿ 飢餓和餓意思完全一樣嗎

有死者曰大飢,無死者曰大餓。這是在《穀梁傳》中的徐邈認為的飢比餓的程度更深。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人很久不吃東西的話就很難活得了,古人就用飢荒來形容那些人很久沒東西吃的人,餓的意思就會是肚子沒東西進,感覺胃很空,但是沒到達到要活不成的嚴重程度。

更深一點說飢就是因食物而引起的一種生理上的應激反應,同時產生的腸胃蠕動。所以會有「飢腸轆轆」這樣一個詞來形容,從這個意義上說,飢更代表著人體那種條件反射式的腸胃蠕動。

概括點來說,飢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食物而發生的一系列的生理反應;而餓主要是因為食物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精神層面的反應。飢餓合起來說就是指人體所出現的一種飢餓感覺,也就是想要吃東西的一種生理跟精神層面的慾望。出現飢餓感的時候建議合理地進食,不然放著飢餓感不管的話對胃會有一定的影響。

很多處於亞健康的人會出現這樣一個狀態,即使是到了飯點,感覺可以吃也可以不吃,也就是說沒什麼食慾,沒有感覺到餓。這種情況說明身體的素質並不是很好。出現的問題主要是體內的垃圾排不出去。所以說想要解決這個飢餓感的問題的話,首先是需要進行排毒的。因為食物只進不出,是很難被身體所吸收的,也就是說不論怎麼吃,營養方面是得不到補給的。

熱點內容
李永樂律師 發布:2025-05-14 19:42:08 瀏覽:719
法治中國夢演講稿 發布:2025-05-14 19:40:39 瀏覽:79
民法典媒體宣傳 發布:2025-05-14 19:35:44 瀏覽:106
法治領導方式 發布:2025-05-14 19:24:03 瀏覽:52
便民警務站對群眾法律知識宣傳 發布:2025-05-14 19:24:03 瀏覽:258
信訪條例作文 發布:2025-05-14 18:46:24 瀏覽:19
長春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4 18:45:35 瀏覽:664
社會與法見涼山 發布:2025-05-14 18:39:32 瀏覽:844
山東省法律援助網上平台 發布:2025-05-14 18:39:27 瀏覽:450
樂平樂港法院 發布:2025-05-14 18:37:17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