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的客觀性

法學的客觀性

發布時間: 2021-12-20 04:09:01

法學方面的真理具有客觀性嗎

原理:真理具有客觀性 原因: ①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作為一種主觀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外部客觀世界作為認識對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徵就在於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正確揭示,就在於思想與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一致性. ②檢...

㈡ 法律的至上性為什麼沒有客觀性

㈢ 法律是不是客觀存在

法律是以社會為基礎的,社會是客觀存在的,法律亦不例外!法律之所以是客觀存在的,是因為如果你觸碰到了法律,你就會受到法律的規制,實實在在的規制。反之,如果法律是主觀存在的,那她根本沒有權威性,沒有威懾力,沒有預期性!!!

㈣ 如何理解法律概念是客觀性與規定性的統一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自己學。

㈤ 法律解釋的客觀性論文

你可以自己到中國知網上查一下啊

㈥ 法律的客觀性是什麼

法律的客觀性,其實質就是要在解釋主體的主觀性之外尋求一種客觀標准。這些標准主要包括:立法者原意、成文法字里行間的原意、公序良俗、公平正義觀念等。

㈦ 法律解釋 客觀性

法律的客觀性:法律必須利用和正確反映經濟規律。法律的客觀性,其實質就是要在解釋主體的主觀性之外尋求一種客觀標准。這些標准主要包括:立法者原意、成文法字里行間的原意、公序良俗、公平正義觀念等。

㈧ 法律的客觀性與法律確定性有什麼關系

說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吧,未必對,僅供參考!

我個人提議你從刑法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可能比較好理解,畢竟刑法才是國家的真正大法,文字最嚴謹、最公正、最客觀。。。各種最。。。。
法律的客觀性,可以理解為法律的公正。所謂客觀就是能夠真實反映社會當前的現狀,而刑法的一個目的就是不斷的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出現的各種罪惡,比如過去的流氓罪,就是那時那地,對當前社會的一個客觀反映;又比如當下的組織傳銷罪,倒退20年,鬼知道傳銷是個啥玩意;那為什麼這些罪名消失或出現呢?因為,他們把社會的秩序恢復了,恢復的秩序就是公正!所以,法律的客觀性反映社會對公正的呼喚!
那麼確定性又是怎麼回事呢?人話就是:寫在書上,並公告於天下也!
客觀和確定性又有啥關系呢?客觀的現象,每個人都有一個理解,每個人的眼界,實際上都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不可能知道的更多了,那如何能反映整個社會呢?那就找一大幫眼界大的,把他們的眼界綜合起來,寫在書上,告訴天下人:你們的共同的眼界是這個樣子,以後要乖!他們告訴你得共同眼界就是客觀,寫在書上就是確定!再用說點不是人的人話就是:法律的客觀性的表述需要確定性來保證,法律的確定性需要公眾的認可就要遵循法律的客觀性!

解答完畢。。。。感覺真繞!

㈨ 寫碩士論文,如果寫法律的客觀性,可以寫哪些方面

法律的客觀性,其實質就是要在解釋主體的主觀性之外尋求一種客觀標准。這些標准主要包括:立法者原意、成文法字里行間的原意、公序良俗、公平正義觀念等。你可以參考: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40579853#

㈩ 法律體系的主客觀性特徵怎麼理解

法律解釋學屬於法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最近數年,法律解釋學已成為一門顯學,受到國內法學界的普遍重視。筆者深受鼓舞,決定對法律解釋學進行學習和研究。在 選題中,針對中國目前的法制狀況,為了弘揚法治的精神,筆者選擇了「司法中法律解釋的客觀性」作為研究課題。 本文共分六部分,前兩部分主要是從理論方面對法律的客觀性和法律解釋的客觀性進行論證,後面部分主要是方法論,即探討實現法律解釋客觀性的途徑。在理論論 證方面,筆者吸收了伽達默爾和波斯納的觀點。他們的觀點盡管不完全相同,比如伽達默爾強調理解是「視域融合」過程,波斯納則關注法律解釋的實用價值。但他 們都反對絕對意義上的客觀性,認為法律解釋本身就是一個創造過程,重視法律解釋的合理性。這為探尋疑難案件的客觀性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技術處理方面,為了清楚反映法律解釋的客觀性,在具體操作層面,筆者把案件劃分為簡易案件和疑難案件兩種。簡易案件的客觀性較強,相當於波斯納所講的 「科學意義上的客觀性」,具有重復性。「同樣案件,同樣處理」便是其典型寫照,它一般通過演繹推理和類比推理便可獲得。疑難案件的客觀性較弱,且不易獲 得,波斯納稱之為「交談合理性的客觀性」,強調合乎情理或相對正確的結果,辯證推理是實現其客觀性的途徑。這從側面也反映了法律解釋的客觀性問題的復雜 性,說明了法律是一門藝術,在一個人能夠獲得對它的認識之前,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 第一部分為法律的客觀性認識。通過法律客觀性的發展變化,逐漸釐清了法律的客觀性。 第二部分為解釋學的發展和對解釋的客觀性認識。這部分主要說明了理解和解釋是如何進行的,解釋的客觀性是什麼,以及哲學解釋學對法律解釋的影響。 第三部分為法律解釋的客觀性。通過近代和當代各種法律解釋觀點的分析,逐漸廓清法律解釋的客觀性。法律解釋客觀性主要表現為法律文本意義的確定性和解釋者 的非個人化傾向。在技術處理方面,分別對簡易案件和疑難案件的客觀性進行了闡釋。這為探尋法律解釋客觀性的方法提供了理論依據。 第四部分為追求法律解釋客觀性的目標和方法。文章中考察了法律解 釋的目標和方法。在法律解釋方法的優先性模式當中,為達到簡易案件和 疑難案件的客觀性,分別給予路徑上的指引。 第五部分為法律事實的解釋.文章闡述法律事實的概念和特徵,並對 法律事實的認定和解釋進行了論證。 第六部分為實現法律解釋客觀性的途徑一一法律推理。文章論證了簡 易案件的法律推理和疑難案件的法律推理,通過法律推理,分別獲得了各 自的客觀性。

熱點內容
法官亂判怎麼辦 發布:2025-05-11 07:40:40 瀏覽:968
法治書法畫 發布:2025-05-11 07:37:07 瀏覽:478
法院發改委 發布:2025-05-11 07:34:06 瀏覽:727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超層越界的規定 發布:2025-05-11 07:29:08 瀏覽:821
蘇大強當法官 發布:2025-05-11 07:23:26 瀏覽:240
假公章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5-05-11 07:23:20 瀏覽:716
財產證明會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1 07:19:05 瀏覽:695
道德經大智慧之心解 發布:2025-05-11 07:18:55 瀏覽:727
2017段波民法 發布:2025-05-11 07:16:05 瀏覽:354
依法治國堅持人民 發布:2025-05-11 07:14:24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