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發展歷史

道德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 2021-12-20 20:06:37

㈠ 人類共經歷了幾種道德發展的歷史類型

人類共經歷了五種道德發展的歷史類型即:原始社會的道德、奴隸社會的道德、封建內社會的道德、資本容主義社會的道德、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

道德的活動既然是一種活動,當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為了追求某種幸福。人類的靈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個部分,即營養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和慾望的部分、心靈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



(1)道德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㈡ 道德發展過程中經歷的歷史類型有哪些

1、原始社會的道德
2、奴隸社會的道德
3、封建社會的道德
4、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
5、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㈢ 人類道德發展經歷了那些階段

階段一:懲罰與服從階段

本階段兒童採納的是自我中心的觀點,不考慮他人利益或認識行為者與他人利益之間的區別,更不能把這兩者聯系起來。依據物質後果來裁判其行動。把自己觀點和權威者觀點相混同。

階段二:個人的工具主義目的與交易階段

本階段的人採納的是一種具體的個人主義觀點。他能把自己、權威者和其他人的利益和觀點相區別。認識到規則是可變的,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利益來行事。所以對是相對的,個人只有通過等量的公平交換來滿足各自需要,整合各種沖突。

階段三:相互性的人際期望、人際關系、人際協調階段

本階段的人採納的是與他人發生關系中的個人觀。他意識到人所共同享有的情感、協議和期望高於一般的利益、按"金箴"即從動機和感情來評定行為,希望維持和諧的關系,但沒有普遍性的"制度"。

階段四:社會制度與良心維系階段

本階段的人的人際關系已與社會觀點相分化。它採納制度觀,根據自身在制度中的地位來確定角色、規則和人際關系,強調尊重權威,維護普遍的社會秩序,否則就內疚。

階段五:至上的權利、社會契約或權利階段

本階段的人採納了一種超前的社會觀,認為如法律不適社會,可以通過協商來改造,往往從人類價值上判斷是非,但又力圖通過契約來整合各種觀點,因此處於遵守法律同維護自由和生命價值的矛盾沖突之中。

階段六:普遍性倫理原則階段

本階段的人建立了一種用於社會治理的道德觀。這是任何懂得德性本質、懂得尊重人是作為目的而不是手段這一基本道德前提的理性者所採納的觀點。

㈣ 道德發展的五個歷史階段,可以得出關於道德的哪個特點

道德的發展具有階段性,道德發展具有三個水平六個階段吧,不是五個
通過大量的研究,科爾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階段理論。三水平是指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六階段是指每個水平中又可劃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
(1)前習俗水平(0~9歲):處在這一水平的兒童,其道德觀念的特點是純外在的。他們為了免受懲罰或獲得獎勵而順從權威人物規定的行為准則。根據行為的直接後果和自身的利害關系判斷好壞是非。這一水平包括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根據行為的後果來判斷行為是好是壞及嚴重程度,他們服從權威或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認為受贊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他們還沒有真正的道德概念。處在這一階段的兒童對海因茨偷葯的故事可能會作出這樣兩種不同的反應:贊成者認為,他可以偷葯,因為他先提出請求,又不偷大的東西,不該受罰;反對者則會說,偷葯會受到懲罰。
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道德價值來自對自己需要的滿足,他們不再把規則看成是絕對的、固定不變的,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如他們對海因茨偷葯的故事可能會有這樣的說法:贊成者會說,他的妻子需要這種葯,他需要同他的妻子共同生活;反對者則會說,他的妻子在他出獄前可能會死,因而對他沒有好處。
科爾伯格認為,大多數9歲以下的兒童和許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認識上都處於前習俗水平。 (2)習俗水平(9~15歲):處在這一水平的兒童,能夠著眼於社會的希望與要求,並以社會成員的角度思考道德問題,已經開始意識到個體的行為必須符合社會的准則,能夠了解社會規范,並遵守和執行社會規范。規則已被內化,按規則行動被認為是正確的。習俗水平包括兩個階段。
第三階段: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處在該階段的兒童,個體的道德價值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順從傳統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見,謀求大家的贊賞和認可。總是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並總是盡量按這種要求去思考。他們認為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被人贊賞的行為。這一階段的兒童聽了海因茨偷葯的故事,贊成者會說,他做的是好丈夫應做的事;反對者則說,他這樣做會給家庭帶來苦惱和喪失名譽。
第四階段:遵守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處於該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以服從權威為導向,他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懂法。認為准則和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因此,應當遵循權威和有關規范去行動。該階段的兒童聽了海因茨偷葯的故事,贊成者會說,不這么做,他要為妻子的死負責;反對者會說,他要救妻子的命是應該的,但偷東西犯法。 科爾伯格認為大多數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認識處於習俗水平。
(3)後習俗水平(15歲以後):又稱原則水平,達到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斷已超出世俗的法律與權威的標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認識,想到的是人類的正義和個人的尊嚴,並已將此內化為自己內部的道德命令。後習俗水平包括兩個階段。
第五階段:社會契約定向階段。處於這一水平階段的人認為法律和規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種社會契約。他們看重法律的效力,認為法律可以幫助人維持公正。但同時認為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並不是絕對的,可以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在強調按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享受權利的同時,認識到個人應盡義務和責任的重要性。對於海因茨偷葯的故事。贊成者認為,法律沒有考慮到這種情況;反對者認為,不論情況多麼危險,總不能採用偷的手段。
第六階段: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這是進行道德判斷的最高階段,表現為能以公正、平等、尊嚴這些最一般的原則為標准進行思考。在根據自己選擇的原則進行某些活動時,認為只要動機是好的,行為就是正確的。在這個階段上,他們認為人類普遍的道義高於一切。對於海因茨偷葯的故事,贊成者認為,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則高於一切;反對者認為,別人說不定也像他妻子一樣急需這葯,要考慮所有人生命的價值。

㈤ 道德發展的歷史過程和淵源是什麼

中國道德從上古發展而來,堯、舜、禹、周公是道德的楷模。孔子《六經》,漢朝為《五經》,孔子學說,被稱為儒家學說,儒家《五經》發展為《十三經》成為中國道德的主要思想來源。儒家學說是中國社會道德觀的依據。

㈥ 道德發展的五種歷史類型是什麼

1、原始社會的道德2、奴隸社會的道德3、封建社會的道德4、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5、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㈦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什麼過程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曲折上升的歷史過程。道德發展的規律是: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內史過程與容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雖然在一定時期可能有某種停滯或倒退現象,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向上的、前進的,是沿著曲折的道德向前發展的。
人類道德進步的主要表現是:道德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於促進社會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道德調控的范圍不斷擴大,調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斷豐富、更加科學合理;道德的發展和進步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是人類道德發展合乎規律的必然產物,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的一種嶄新類型的道德,是對人類道德傳統的批判繼承,並必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實踐的發展而與時俱進

㈧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什麼樣的歷史過程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曲折上升的歷史過程,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史過程與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雖然在一定時期可能有某種停滯或倒退現象,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向上的、前進的,是沿著曲折的道德向前發展的。

人類道德進步的主要表現是:道德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於促進社會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道德調控的范圍不斷擴大,調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斷豐富、更加科學合理;道德的發展和進步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是人類道德發展合乎規律的必然產物,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的一種嶄新類型的道德,是對人類道德傳統的批判繼承,並必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實踐的發展而與時俱進。

(8)道德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道德的認識論內容在不斷加深。道德也是一種認識。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深入發展,道德在識別社會關系、提供關於人的生活價值和人生目的的客觀知識方面,越來越成為有效的、敏感的工具。

「有尊嚴的生活」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什麼是榮譽,什麼是恥辱,應該樹立什麼樣的榮辱觀,已經引起了人們普遍地反思。長期以來,那些與道德相關的社會偏見、無知盲從在不斷地被打破。這一切都是道德的認識論內容不斷加深的結果。

道德調節的手段在不斷完善。道德是人類精神的自律,是以人們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俗作為調節機制的。改革開放以來,揚善抑惡的道德調節手段在不斷增加和豐富。傳媒的參與,互聯網、微博的發展把社會輿論的監督力量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

歷史證明,當一個社會在全民層面上感受到諸如「信仰危機」、「價值失落」的困惑時,這不僅表明這個社會在實際生活中受到的嚴重挑戰,而且也表明它在精神上的憂患與覺醒。

當代中國人越來越不滿足於單純地履行某種道德義務,而是在自覺地提出和探索更崇高的道德目的,越來越成為追求高尚的道德價值、創造良好的道德關系的主體,這正是道德調節方法在逐步完善的表徵。

個人道德意識的結構和功能在不斷豐富。個人的道德意識是人們的道德關系賴以健全的思想基礎,也是指導人們實現道德行為選擇,進行道德活動的內在動因。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左」的路線的否定,人們在逐步擺脫「行政本位」的束縛、僵化教條的桎梏甚至對「金錢至上」的依從。當代中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現實的社會主體。

個人完善的道德動力、道德需要在提升和拓展。這一切都是人類精神財富的積聚在個人道德世界中的體現,它成為道德進步的一個重要方面。

應該指出,當代中國的道德狀況正在矛盾中發展,在困境中前進。作為主流的社會主義道德,對社會的解放和人的精神完善化產生良好影響的可能性在不斷增長。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科學認識「道德困境」和道德進步規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

㈨ 道德的歷史發展

道德」在歷史的進程中,是作為維系人心的規則而存在的。而規則意味著「統內一」和「穩定」。容長江後浪推前浪,沒有什麼樣的事物能夠長盛不衰,沒有什麼事物會永遠處於低潮,變化是恆定的。然而人類作為一種惰性動物或者說是慣性動物,在一定的程度上追求「穩定」。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才能夠擁有高效率和強大的力量,這樣人類能夠在混亂無序、殺機四伏的大自然中生存下來。「道德」在古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起到的「秩序」作用有點類似於社會契約,有利於處於高位的統治者進行統治,所以被每一代的統治者所推崇,和強化。

㈩ 道德發展的歷史原則是什麼

隨生產力的發展而進步。

熱點內容
考公司法 發布:2025-05-10 23:30:21 瀏覽:242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 發布:2025-05-10 23:24:29 瀏覽:552
開展衛生法律法規的活動 發布:2025-05-10 23:22:41 瀏覽:880
彭澤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0 23:21:03 瀏覽:237
法律意見書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0 23:05:18 瀏覽:169
勞動法修訂時間 發布:2025-05-10 23:04:21 瀏覽:198
大學生道德觀現狀 發布:2025-05-10 23:04:16 瀏覽:984
最新勞動法哪條明確2175 發布:2025-05-10 23:02:12 瀏覽:571
2016交通法律法規知識 發布:2025-05-10 22:56:37 瀏覽:837
政策法規英語 發布:2025-05-10 22:56:36 瀏覽:935